立夏節氣咋養生

才智咖 人氣:3.01W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1個節氣,這一天在天文曆法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太陽行至黃經45度。進入初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那麼立夏節氣如何養生呢?下面本站小編帶給大家一些立夏養生小常識,歡迎閱讀!

立夏節氣咋養生

立夏養生切忌大喜大悲

午休時間不宜過長,半個小時到一小時即可,睡醒後不要急於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

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立夏後,各地氣溫逐漸升高,人體新陳代謝活躍,體能消耗加大,出汗增多,心臟負擔加重。中醫養生強調,立夏養生不僅要通過飲食調養身體,還要注意調節心情,保持心情舒暢。

立夏養生重在心臟保養

頭痛、失眠、煩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覺渾身不適,萎靡不振。海口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德認為,這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

“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王德指出,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在春末夏初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老年人在夏日更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中醫認為,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機體免疫功能較為低下。特別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增多,有人甚至因此猝死。所以,人們在夏季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要做好“精神養生”,空閒時可以多畫畫、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

多吃水果,少喝冷飲

立夏過後氣溫升高,由於出汗增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王德提醒,多吃水果不僅可以補充水分,更是消暑和補充身體養分的首選。

按照中醫的說法,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的區分。事實上,水果也是有性味寒涼的區別。腸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選擇“溫和”一點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虛寒體質以及胃寒、胃潰瘍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涼食物。有的人吃芒果會感覺皮膚髮癢,是因為芒果皮有組織胺成分,容易引起過敏。因此,吃水果之前應該有所選擇,否則也會引起身體不適。

“很多人夏季喜歡喝冷飲代替白開水,是非常不利於健康的。”王德表示,不宜用飲料代替水。因為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此外,初夏天氣比較乾燥,人體水分的補充和保持很重要,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夏季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餚,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立夏要晚睡早起+午休

夏天,很多人經常晚睡早醒,由於睡眠不足,白天常常打盹。王德稱,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們容易出汗,容易出現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等情況。

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根據節氣變化,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此外,儘量養成午睡習慣。不少老人晚上睡眠不足,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在中午加班工作。

夏季飲食小貼士

1、多吃蓮子、薏米、土茯苓等健脾化溼的食物,有助於去心火。比如,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可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

2、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多吃些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桃等新鮮果蔬,可補充維生素;多吃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適量補充蛋白質,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優質蛋白。

3、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等食物。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