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從第八章到第十章的讀後感(圖)

才智咖 人氣:6.25K

導讀:這篇文章包涵了《童年》從第八章到第十章的讀後感,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感受到外祖母對我的關愛。在這個充滿仇恨的環境中,外祖母也是唯一一個給我溫暖的愛的人。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童年》8-10章分章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童年》從第八章到第十章的讀後感(圖)

  《童年》第八章讀後感

在高爾基的名著《童年》的第八章中,他講述“我”的外祖父把原來的房子賣掉,買了新房,因而有了一些有趣的鄰居的故事。他們的鄰居有上校、勤務兵、賣奶工和一個被稱為“好事情”的房客。故事分別講述了他們的生活和人生,他們都經常幫助“我”的家庭。文章中還講述了“我”的外祖母邀請鄰居參加她舉辦宴會的事。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應廣交朋友,和正直、人品好的人做好朋友。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好的朋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就像文中的“我”的鄰居給“我”的家庭很多幫助一樣,我們應多交朋友,交好朋友,併成為別人的知心朋友。

第八章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領和記錄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啊”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通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絡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啊”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係。“好啊”是他的口頭禪,直譯是:“好事情”。

  《童年》第九章讀後感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伕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領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三個小少爺”的友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 “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的`好感和羨慕。外婆支援“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伕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伕跟“我”因此發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在高爾基的名著《童年》的第九章中,他講述“我”的外祖鄰居—彼得伯伯的故事。他看起來很像“我”的外祖父,會許多種地的技藝。在那段日子裡,“我”和他成了好朋友,他經常教“我”一些本領,並鼓勵“我”去嘗試和練習它們。後來,彼得伯伯得了憂鬱痴呆症,最後死在雪地中。文章還講述了“我”得罪禿頭老爺,以及與住在同一個庭院中三個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故事。

在人的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的老師。他們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引導我們一生的方向,幫助我們完成一生的目標。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以自己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讓我們成為他們的驕傲。

 

  《童年》第十章讀後感

第十章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矛盾。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後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養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矛盾和衝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就是、現在仍然是父女矛盾、衝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

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的一次爭吵;最後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日子!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