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童年》讀後感13篇

才智咖 人氣:2.35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童年》讀後感13篇

《童年》讀後感1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內心深有感觸! 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著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我讀了之後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苦澀。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阿廖沙的心靈卻依舊純潔無瑕,因為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著,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外祖母用愛點亮阿廖沙黑暗的生活,引領他走向幸福的光明!

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 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難免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請你相信,黑暗過去之後,太陽總會出來!

《童年》讀後感2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童年》讀後感3

我仰慕高爾基的《童年》很久了,今天終於有機會讀它,真是很高興。將全書讀完,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是一本偉大的書,既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此書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片斷。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一個黑暗但又光明的世界。讀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貪婪、殘暴,有一次竟將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結果大病一場;還曾瘋狂地毆打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髮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裡;他的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把阿廖沙的爸爸推進冰窖裡,還殘無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岡。他們冷血得連禽獸都不如。

我認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到這裡,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童年時,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買糖果給我吃,和我一起玩遊戲,還帶我到郊外遊玩,快樂極了。我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正當阿廖沙處在困境時,終於出現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她經常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寫道的:“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她給予阿廖沙知識和戰勝黑暗的力量,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為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我現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4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讀過《童年》的人都瞭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阿廖沙,不得不使阿廖沙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阿廖沙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阿廖沙受到薰陶。可同時,阿廖沙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阿廖沙的心靈上留下了記印。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麼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麼後面又怎會很好地繼續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阿廖沙的一生,體現了阿廖沙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阿廖沙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於你,同樣也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淨化你的靈魂,讓你生出無限感慨。

《童年》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這本書其實類似於高爾基的自傳,講述了他三歲到十歲的生活。主人公的名字——阿廖沙其實就是高爾基的乳名。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不斷地爭吵、鬥毆。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也還有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裡。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在我看來,外祖母可能是對高爾基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她甚至可以說是高爾基童年裡唯一的希望。她對於高爾基的影響非常大,是她親切和藹的形象使高爾基對這世間抱有一顆溫暖的心,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否則我覺得他很難在這麼艱難的生活環境裡支撐下來。

不得不說,書中的外祖父真是一個極其暴躁的人,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對待身邊的人也很粗暴。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家境的衰落、不爭氣的兒女,對於這個老人的生活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看過這本書,我也不得不感嘆相比之下,當今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不愁吃,不愁穿,也處於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來自沙皇的黑暗統治,沒有資本主義的社會,也沒有極其不平等的階級劃分……

但也正是小時候這悲慘的生活,造就了高爾基……如果他從小就在蜜罐中長大,可能也不會有這堅毅的性格。無論如何,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和諧社會,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童年》讀後感6

我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把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看完了,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高爾基在年幼不懂事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去世了,後來母子倆就一起住到外祖母家裡,可是厄運連連,沒過多久媽媽也離開了人世間,就這樣他成了孤兒,最後他不得不自己外出謀生。

書中寫道:當高爾基的父親去世以後,他的母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每天披頭散髮,就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媽媽不知怎麼了,身體很虛弱,長長的睫毛下的眼睛就緩緩的合上了,她就這樣無情的離高爾基而去了。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覺得他好可憐,這麼小,父母就已經雙亡了,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因為我覺得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可他呢,不但沒有被現實生活打到,反而堅強的生活了下來了,他外出謀生,努力學習,最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高爾基才十幾歲就外出謀生了,要打工養活自己,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辛,可是我們現在什麼事情也不用做,更不用說自己養活自己了,我們有父母為我們包辦一切,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就行了,所以與高爾基比起來,我們可是幸福多了。高爾基白天打工掙錢交學費,到了晚上才能看書學習,他珍惜一切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可是我們有些同學,一點時間觀念也沒有,對時間的流逝視而不見,他們把時間都浪費在玩遊戲上,所以我們要像高爾基一樣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我非常同情高爾基的不幸和悲慘,但是,另一面我又非常敬佩他的堅強,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童年》讀後感7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為命。外祖父因為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著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著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為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童年》讀後感8

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稱,它是幸福美好的,但也充滿著艱苦的磨練。

——高爾基

《童年》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大部分人也都閱讀過,但這本眾所周知的名著卻給我留下深刻的人生思考。

首先,它教會了我堅強與勇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它們不知何時會降臨,也不知究竟會給咱們帶來多大的傷害,但我完全知道,在它們來臨時,咱們必須堅強和勇敢。只有用堅強和勇敢來武裝自己,才不會被晴天霹靂所打擊,才有足夠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對待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這就如同在地震來臨時,堅強、勇敢的人逃生的希望更大,因為他們勇敢,勇敢就能使頭腦清醒,也就可以找出最好的自救辦法。所以,堅強勇敢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品質,有了堅強和勇敢,咱們能在黑暗中發出那微弱的一束光,沿著光走,就能看見藍天。

其次,它還告訴我生活中總會存在希望。希望是每個人都喜愛的一個詞,它預示著美好、光明與成功,它是幸福的女神,是機會的象徵。而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什麼?不是沒有金錢,不是沒有權力,而是沒有希望。正如我上面所提出的,希望代表機會,沒有了希望也就沒有了機會。這也就意味著花枯了不會再開,人青春過了不會再重來,走進黑暗就不會再重見光明……因此,請讓你的心靈永遠相信希望,相信希望就在前方。人活在希望中渾身都是勁。這樣,你的心就會一直髮光熱,一直充滿活力,一直鮮紅滋潤。記住:希望只會眷念相信它的人!最後,《童年》不僅讓我體會到故事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黑暗與痛苦,更使我體會到人間的光明與溫暖。樂觀淳樸的茨岡人,正直無私的老工人葛利高裡以及善良公正的外祖母。他們都是溫暖與光明的使者,令阿廖沙在黑暗中綻放出束光,也給我帶來了積極的能量,鞭策我奮進,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童年》讀後感9

我喜歡的句子:

“喂,列克謝,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你掛的地方,你到人間謀生去吧......”

外祖父經常說的一句經典臺詞:“你們這號人啊!”。

我的感受和收穫:

阿廖沙又到外祖父家去住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阿廖沙和外祖母過,他每天放學去撿破爛兒,每天可以收穫十二戈比,都把它交給外祖母,阿廖沙小小年紀在那樣的社會和環境下學會了獨立,而且不久後他的母親也患肺病去世了,死於1879年8月5日,終年才35歲。最後他去了“人間”謀生。

我讀完了《童年》感受頗深也想了很多,想想阿廖沙再看看自己,我們簡直就生活在天堂一般,沒有比較就感覺不到,原來我們是這麼的幸福,有疼愛我們的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和奶奶還有那麼多疼愛我們的親人,才感覺到媽媽常說的一句話“生在福中不知福”是那麼的有道理,所以我要大聲地告訴同學們都來讀讀這本書吧!讀後我保證你和我一樣會收穫很多的,讓你學會獨立的重要,同時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哦!

讀完《童年》後想起了德國進步女作家——羅莎。盧森堡曾深刻指出:“只有讀過高爾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確評價高爾基驚人的歷程”

我國大作家茅盾也曾說;“高爾基的作品之中國廣大讀者所愛好,是因為他抨擊了黑暗,指出了光明,他雖然是為俄羅斯人民呼喊,但在中國讀者看來,都是自己的心裡話,這實在不足為怪,因為真理只有一個!”

現在我真正的感受到了,高爾基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是很艱難,所以就更想讀他的《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了,好了!我要馬上、立刻去買這剩下的兩本書了,一定要把高爾基的三部曲讀完。

《童年》讀後感10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歡樂的笑聲,開心的遊戲,純潔的友誼,父母的關愛……而高爾基著作的《童年》卻與我們的童年截然相反……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死了被母親帶到了外祖父家,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外公只要發現阿廖沙有錯,便會拿樹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時,也常常毆打外婆。外婆卻對阿廖沙百般疼愛:她常給阿廖沙講優美的童話故事,保護阿廖沙免遭外公的毒打……阿廖沙還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財產大動干戈,用粗暴的言語互相指責。而且家裡的女人永遠是男人的出氣包,她們一直遭到輕視,這顯然是一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阿廖沙十一歲時,母親因為肺結核而永遠離開了他;不久,外公也破產了他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為了生計,阿廖沙到處撿垃圾,偷建築材料,在學校還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邊掙錢邊學習,贏得了同學的尊重。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而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

《童年》讀後感11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12

我沒有過多的驚訝,只是乖乖地走到爸爸面前?如果天使問我要什麼,我一定會要“我的青春滋味”。《童年》讀後感作文樹蔭下,孩子們有的玩"三個字",有得玩拍手的遊戲。650字作文你猜她說些什麼!我們爬上成功的山頂,臨風而立,俯視天下,勝利的喜悅揮動興奮的手臂,歡呼、跳躍,朝著太陽吶喊:我們成功了。

第一章的第一個場景,就是阿廖沙的父親躺在一間狹窄的房間裡,他,已經沒有生命了。當時,阿廖沙僅僅只有4歲,想一想,一個4歲的孩子,面對親生父親的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我想,那是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悲傷。不僅是這種悲傷,阿廖沙每天都遭受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儘管有外祖母的關愛與呵護,但這只是重重黑暗中的一個光點。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圍繞著他;兄弟、夫妻常常為一些財產吵架、鬥毆。有時候,我都在想,阿廖沙他有沒有真正開心地笑過一次,在這種黑暗愚昧的地方人生,猶如他的家庭一樣,如果是我,說不定會忘記——怎樣開心地笑。

相比起阿廖沙,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總是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許多孩子的父母根本不捨得打他們,而他們,也從未嘗到打的滋味,更想象不到被鞭子抽的感覺。我們天天都是衣食無憂的,人生在蜜罐裡,與阿廖沙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儘管有時會有一些小困難,但這是人避免不了的。

但擁有這些,我們還不知足,天天想著要擁有最好的,最美的東西,現在一想,我們實在是太貪婪了。阿廖沙只有11歲,卻能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中悄悄生存下去,不被外祖父,舅舅他們所沾染。而11歲的我們呢?只享受著父母的金錢和關愛,看一看,我們與阿廖沙的差別有多大。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滿足自己的幸福人生,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13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感受頗多。

《童年》是高爾基以後身經歷為基礎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它講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租母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阿廖沙的外祖父開了染坊後,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市儈,唯獨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即使有外祖母的幫助,阿廖沙還是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雖然阿廖沙生活在一個瀰漫著殘暴的仇恨的家庭裡,但是在小茨岡、格里戈裡、好事情的多次幫助下,阿廖沙逐漸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讀過這篇文章,我體會到:連一個從小可憐,家庭環境惡劣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家喻戶曉、舉世聞名的國家的棟樑之才。那我們的條件是不是更優異一點呢?家長更愛我們一點呢?家庭更溫暖一點呢?那我們為什麼不應該憑藉這些高爾基小時候沒有的,我們小時候有的去努力,去奮鬥,去完成自己偉大的夢想,去實現自己人生的超越呢?所以,我們必須使這些條件變得有價值、有意義。我們學要利用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利用他們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利用它們讓自己成為對祖國有用的優秀人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童年的時光很短暫,很短暫。但這些時光很重要,很有意義。現在,就讓我們把有限的童年時光,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成長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