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推薦】

才智咖 人氣:2.1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讀後感【推薦】

《童年》讀後感1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

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讀完《童年》,感觸頗深,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像阿廖沙一樣勇敢、樂觀,我也希望身邊的同學能讀讀這本書,去感悟阿廖沙的這種不屈不撓,樂觀、堅強的精神。

與高爾基童年相比,我要更加下定決心努力學習,把我當下的美好生活,伴著光明去更更加的努力拼搏!

高爾基的《童年》讓我懂得:生活中的磨難與挫折並不可怕,只要不再黑暗中迷失方向,堅持信念,用愛的力量就能開啟希望之門,迎來生命的曙光!

《童年》讀後感2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天真爛漫的時光,充斥著美妙、幸福、快樂,這就是童年,它總是那樣令人回味……

高爾基的童年卻讓我大為驚歎,那麼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情切父愛,和祖母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頭上。外祖父這人十分暴躁,經常動手打罵高爾基,這給幼小的他的心裡造成了非常大的陰影。

有一個成語是: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裡,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兄弟倒是很像,自私殘暴,相互勾心鬥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但他並沒有灰心,依然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同時,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只是有句話說的還是很對的:上帝為你關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簡單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茨岡。這就能讓人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然有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閃閃發亮。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教育和友誼,便只有陰謀和鞭打,再沒有什麼值得日後去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讀他的童年,我發現了他的愛,尋思著他的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之後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哪能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提並論。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活吧!

阿廖沙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讀後感3

“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間的時間段,沒有確切的定義,時間在上國小的前兩年和上國小的時間段。所指一般被人們認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期,無憂無慮,在文學作品中常有著快樂的寓意。”

童年和快樂似乎已經被人們劃上了等號,原先我也和平常人一樣,快樂的童年,幸福的童年,美好的童年······可是高爾基的童年卻不然如此,那是個悲慘的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中的一部。高爾基三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等,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我們的不開心和這個童年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們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在這本書中,善良慈祥的外祖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

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這種人關心著我們,或許是我們的存在感太強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似乎忽視了他們的存在。

我們是否應該學會珍惜,珍惜這美好的時光,雖然已經不再是童年的時光;學會在意,在意身邊愛我們的人,讓我們有存在感的人。

《童年》讀後感4

漫長歲月的煎熬,已化為烏有。因為,歲月帶來的,煎熬過後,已是火災,燒得到處都是。

一無所有的面龐,傷痕也成了點綴。——題記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嚐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阿廖沙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說主人公也是早日喪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裡,已經讓黑暗與恐懼佔據了。

在阿廖沙的生活裡,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常毒打阿廖沙,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高貸,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著實的體會得到了阿廖沙當時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裡,還有兩個讓阿廖沙充滿恐懼的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鬥角,阿廖沙的父親馬裡哈姆在世時,也遭過阿廖沙們兩個的陷害,而且阿廖沙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和同情,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不過,在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阿廖沙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是阿廖沙們,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長河的盡頭,一定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光發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閃爍,希望就一定觸手可及。

《童年》讀後感5

一陣滄桑,一陣悲涼。那就是讀完《童年》我的感受。

《童年》是高爾基先生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書講述了阿廖沙(即高爾基先生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極端貧苦,生活艱難……

這本書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讓我迫切地想讀下去。讓我記憶尤為深刻的是兩個人物:“好事情”和外祖母。

“好事情”是一個人的綽號,他是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時招的兩個房客之一,他是一個科學家。通過他的語言我能想象出他是一個隨和而具有智慧的人。他親切地稱呼阿廖沙為“小弟弟”,並且在生活上關心阿廖沙,教會他許多生活的道理。而阿廖沙是唯一一個和他好的人。其他的諸如外祖父等人都看他不順眼,認為他是巫師、藥劑師,逼迫他早早離開。“好事情”搬走時,阿廖沙應該是傷心而又無可奈何的。看到這裡,我的心裡抹上了一層悲涼。純真的友誼被拆散,無疑是可憐而悲哀的,而“好事情”恰恰是阿廖沙為數不多的關心他的知心朋友之一。從字裡行間,我讀得出每次阿廖沙遇見“好事情”的時候都是快樂的。

外祖母是阿廖沙最親近的人。她慈祥、處處護著阿廖沙。外祖母看著阿廖沙長大,處處給予阿廖沙愛的滋潤。阿廖沙在外祖母身上看到了可貴的品格:善待別人、幫助有需要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見證了人間的艱辛:父親逝去、犯了小錯被外祖父無情鞭打、失去好朋友,然後又失去母親。這便是俄羅斯下層人民的艱苦生活。想想他們,再想想我們。不禁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優越的環境裡!我的童年,是陽光快樂的童年。

放下書,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強不息的精神中。一個同齡人,在經歷瞭如此苦難之後仍然沒有被困難打到,何況我們呢?

《童年》讀後感6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阿廖沙”……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咱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著淚水,終於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裡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裡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這時,我的腦子裡也隨著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理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成都市市長,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我相信那時侯的成都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童年》讀後感7

寒假中,我花了幾天時間讀完了《童年》這本書。它講述的是以高爾基自己為原形的童年生活。高爾基生於尼日尼諾夫哥羅德一個木匠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不久後母親也去逝了,他十一歲時便外出謀生。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也一樣,三歲喪父,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在那個黑暗的家中,經常受到吝嗇又固執的外祖父的毆打,甚至被打到失去知覺。愚昧的舅舅們整天相互殘殺,還害死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岡。就連母親也因各種的不幸變得冷漠,只有外祖母在這黑暗中能給他帶來一點愛

在染坊的一場大火之後,外祖父和他的兒子們分了家,在其他地方買了一套房子,在那裡,阿廖沙有幸結識到了幾個好朋友,但最終這些房客都被外祖父趕走了。在那裡,阿廖沙自己開闢了一個小天地,夏天就睡在那,有時外祖母也來這,給他講著那一個個百聽不厭的童話。過了不久,母親改嫁了,外祖父又賣掉了房子,給母親湊足了嫁妝,後來只租了個地下室來住。繼父非常的奸詐,工作很不安分,沒過多久,母親死了,吝嗇的外祖父不肯撫養阿廖沙,阿廖沙只有十一歲時就被殘忍地趕出家門,獨自謀生去了。

在這部作品中,外婆對阿廖沙的影響最大。外婆總是以慈善寬厚的胸懷關心身邊每一個人,那童話故事是阿廖沙收到的僅有的幾分愛。外公卡西林則是阿廖沙比較討厭的人,在破產後變得無比吝嗇,最後還將阿廖沙趕出了家門。

阿廖沙十一歲就能外出謀生,而我們現在已經14歲了,卻還無法獨立生存。有時,我們連做個菜,洗件衣服都做不好,根本無法獨立。我們都生在美好的年代裡,童年也是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但我們更應培養好自己的動手能力,學會獨立自主。

《童年》讀後感8

我沒有過多的驚訝,只是乖乖地走到爸爸面前?如果天使問我要什麼,我一定會要“我的青春滋味”。《童年》讀後感作文樹蔭下,孩子們有的玩"三個字",有得玩拍手的遊戲。650字作文你猜她說些什麼!我們爬上成功的山頂,臨風而立,俯視天下,勝利的喜悅揮動興奮的手臂,歡呼、跳躍,朝著太陽吶喊:我們成功了。

第一章的第一個場景,就是阿廖沙的父親躺在一間狹窄的房間裡,他,已經沒有生命了。當時,阿廖沙僅僅只有4歲,想一想,一個4歲的孩子,面對親生父親的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我想,那是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悲傷。不僅是這種悲傷,阿廖沙每天都遭受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儘管有外祖母的關愛與呵護,但這只是重重黑暗中的一個光點。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圍繞著他;兄弟、夫妻常常為一些財產吵架、鬥毆。有時候,我都在想,阿廖沙他有沒有真正開心地笑過一次,在這種黑暗愚昧的地方人生,猶如他的家庭一樣,如果是我,說不定會忘記——怎樣開心地笑。

相比起阿廖沙,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總是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許多孩子的父母根本不捨得打他們,而他們,也從未嘗到打的滋味,更想象不到被鞭子抽的感覺。我們天天都是衣食無憂的,人生在蜜罐裡,與阿廖沙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儘管有時會有一些小困難,但這是人避免不了的。

但擁有這些,我們還不知足,天天想著要擁有最好的,最美的東西,現在一想,我們實在是太貪婪了。阿廖沙只有11歲,卻能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中悄悄生存下去,不被外祖父,舅舅他們所沾染。而11歲的我們呢?只享受著父母的金錢和關愛,看一看,我們與阿廖沙的差別有多大。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滿足自己的幸福人生,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9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善良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產了,便走上社會獨自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三歲了,當年的高爾基走上了獨自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篇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爸爸來教我,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老師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如同意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金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10

童年是人生中幸福、快樂的階段,我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而對《童年》的作者高爾基,童年是痛苦的,並且這痛苦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童年》講的是高爾基年幼時,爸爸去世了,媽媽又改嫁,高爾基一直由善良的外婆和凶狠的外公照顧著。外公只要發現高爾基有錯,便會拿樹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時,也常常毆打外婆。外婆卻對高爾基百般疼愛:她常給高爾基講優美的童話故事,保護高爾基免遭外公的毒打……高爾基還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財產大動干戈,用粗暴的言語互相指責。而且家裡的女人永遠是男人的出氣包,她們一直遭到輕視,這顯然是一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高爾基十一歲時,媽媽因為肺結核而永遠離開了他;不久,外公也破產了,他連寄人籬下的生活都過不了,只能自己養活自己,獨立走上社會。為了生計,高爾基到處撿垃圾,偷建築材料,在學校還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邊掙錢邊學習,贏得了同學的尊重。

高爾基從小父母雙亡,我卻有爸爸媽媽的照顧;他從小遭遇外公的毒打,我也沒有。現在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然而我們還不滿足,常常攀比來攀比去。再看高爾基,他穿著外婆的外套,破舊的黃襯衫和媽媽穿爛的皮鞋,一身五顏六色地去上學。同學們看到後常常笑話他,高爾基卻更加努力地學習。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吧!

我的童年很幸福。小時候我很調皮,有一次,媽媽送給我幾條小金魚,放在一個小魚缸裡。我覺得小金魚們只能橫著遊,不能豎著遊,太不自由。於是我找到一個花瓶,把金魚全部倒進去。看到金魚歡快地游來游去,我很興奮。過了會兒,媽媽發現我一直盯著花瓶,就發現了花瓶裡的金魚,不禁哈哈大笑。我的幸福童年像一顆糖果一樣,永遠地埋在我的心中,我會一直珍惜它!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美好,與高爾基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們一定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既然我們有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希望我們能有比高爾基更成功的未來!

《童年》讀後感11

《童年》讀後感及收穫

《童年》市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是他的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曲分別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高爾基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在高爾基的早期作品中,就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和寓言式故事佔有重要地位,如《馬爾華》,《科諾瓦洛夫》,《切爾卡斯》等,還有《鷹之歌》及著名的《海燕之歌》,此外,高爾基還寫了許多具有極大社會意義的劇本,如《小市民》,《底層》,《消暑客》,《太陽的孩子》,《野蠻人》,《仇敵》等,他的處女作是《馬加爾楚德拉》。

《童年》講述的是高爾基童年時的生活及他身邊所發生的事——家人無味的爭吵,女人們的哭喊,男人們的鬥毆,家庭的破敗。凶狠殘忍的舅舅,生性善良卻因丈夫的性格而改變的媽媽瓦爾瓦拉,慈祥的外祖母,本來慈愛卻因怕窮而變得吝嗇的外祖父,活潑開朗卻被舅舅用十字架壓死的學徒小茨岡,一切都被籠罩在陰暗之中。上天好像將一層黑紗蒙在了人間之上,讓人間不見天日,一切都那麼混亂,那麼荒唐。這讓幼小的高爾基過早的看到了人生苦短,體驗人生之樂。因外祖父家中貧困,阿廖沙不得不與小夥伴們一起外出謀生。他們撿骨頭,搬木材,拾碎布,為了每一戈比而歷盡艱辛。外祖母也因此倍受感動,看著阿廖沙掙來的錢哭了。她也是被迫無奈,在經受女兒去世的巨大打擊後,她已經脆弱地不堪一擊,但她還是堅強的支撐起這個家,她為幼小的阿廖沙懂事並努力賺錢而欣慰,但她不能在阿廖沙面前展現她脆弱的一面,才偷偷落淚。高爾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又偉大堅強的女性形象。

《童年》中的人物不住地在我腦海中浮現,我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