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作文

才智咖 人氣:1.12W

高爾基曾經提到“回憶起野蠻的俄羅斯生活中這些鉛重的醜事,我時時問自己值得講這些嗎?每一次,我都重新懷著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為這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醜惡的真實,它直到今天還沒有消滅,這是一種要想從人的記憶,從靈魂,從我們一切沉重的、可恥的生活中連根拔起就必須從根兒瞭解的真實。”他寫這些醜事的目的不僅是讓人們知道阿廖沙是在什麼環境中長大的,更要讓人們徹底瞭解這些醜事。他四歲喪父,十一歲喪母,之後步入社會尋求出路,隻身一人在江湖闖蕩,這與俄國朝廷的腐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他非常留戀他的童年,就以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寫了一部小說:《童年》。

《童年》讀後感作文

家庭,不溫暖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後,就與母親和外婆搬到了外公家。這裡沒有一點家庭的溫暖,瀰漫著一種熾熱的.仇恨之霧,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為爭奪財產而鬥毆打架是這個小市民家庭司空見慣的事。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粗野而自私,經常為分家的事喋喋不休,甚至為一點財產而大打出手,氣得外公暴跳如雷,尖聲大罵道:“我要叫你們全都給我要飯去!”外公也是個冷酷殘暴的人,有一次阿廖沙錯染了一匹布,就遭到外公的一頓毒打,一下子暈了過去,還病了很多天。阿廖沙在外公家最好的朋友——“小茨岡”在搬十字架的過程中不慎跌倒,被沉重的十字架壓得吐血身亡,與他一起搬的兩個舅舅還慶幸自己躲過了這一劫難。

阿廖沙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知是何等的悲哀與困苦!他善良、樂觀,可他面前的都是些卑鄙、貪婪、吝嗇的人,他與這眼前的一切是那麼得格格不入,他無時無刻不在呼喚著光明和自由的到來。所幸還有他慈祥能幹、有著聖徒般寬大胸懷的外婆,照亮了他敏感而孤獨的心,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社會,多黑暗

阿廖沙雖年紀輕輕,卻不免要和社會上的一些怪人打交道。人們都說“鄰里情深”,可阿廖沙的鄰居們發生矛盾後,他們會剁去狗尾巴、毒死狗、打死雞以報復別人,甚至半夜三更悄悄溜進仇家的地窖裡,把煤油澆到醃白菜和黃瓜的木桶裡,放出桶裡的克瓦斯。外公家那條街上有個奇怪的老爺,一到節日就坐在視窗拿槍打狗、貓、烏鴉,甚至打他不喜歡的行人,外公和一個稱為“好事情”的人就曾被打到過。雖然不是真子彈,但那老爺也惹得街坊鄰居怒不可遏。還有原本與阿廖沙關係很好的彼得大叔,在與阿廖沙的一次爭吵後,經常在外公、外婆面前告阿廖沙的狀,還總是添枝加葉地瞎扯一氣。這些小市民的惡劣行為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歪風邪氣,人們在這壓迫人的社會裡,壓扁了,扭曲了,埋沒了。作者在作品當中,無聲地向舊社會提出了沉痛有力的控訴。難怪阿廖沙說:“一種無法抗拒的苦悶令我窒息,好像全身注滿了沉重的東西,好像長久地住在一個黑暗的深坑裡,失去了視覺、聽覺和一切感覺,只能渾渾噩噩地生活著……”

未來,滿憧憬

母親死後,阿廖沙被迫自尋生路。他做過鞋店的學徒,輪船上的洗碗工人,後來又在繪圖師家裡和聖像作坊裡做學徒。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擔負著苦役般的勞動,還經常遭到主人的辱罵、謾罵甚至毒打。這時的阿廖沙已經愛上了讀書。書籍在他面前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教益,培育了他對英雄業績的敬仰。這種精神力量是他抵禦了各種不健康的影響,使他在困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並開始思考人民的命運和人的崇高使命。他曾說,他要和命運作鬥爭,不屈服於環境。這句話應照了他童年時代的美好品質,也見證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歷。

《童年》是十九世紀70、80年代俄國社會的縮影,它不僅反映了是有希望的俄羅斯人性中的弱點,揭露了那些“鉛樣沉重的醜事”,鞭撻了小市民的罪惡靈魂,還塑造出在艱苦中仍堅持理想,不同流合汙的新人形象——阿廖沙。雖然我們的童年不如阿廖沙那麼悲慘,但我們要向他美好的心靈致敬:堅強,不氣餒,懷抱希望,微笑人生。能在苦難中成長,必能在幸福中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