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11篇

才智咖 人氣:6.06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11篇

弟子規讀後感1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裡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裡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讀後感2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這末一個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廠裡,讓它去看門,雖然又送過來了一個球球,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以前的球球,畢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個月,感情不是一般的東西可以摧毀的,所以,當我去廠裡看到明顯瘦下來的球球時,我的心就一陣疼痛。我就想著給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這裡,不可能給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來都給球球帶點好東西。

在我給球球送過去奶,狗糧的時候,球球吃的特別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來的食物。後來我發現就算球球吃了我給它的東西,它也不會變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後來爸爸對我說,你別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幾天不吃飯,生人來了他也不怎麼叫了,我聽了,連忙說是,但是球球可憐的模樣讓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那些零食什麼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裡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會把那些它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一併吃掉。後來,球球真的長胖了。

我想:以後不論大事還是小事都要先給爸爸媽媽說一下,說不定他們會給你解決問題的靈感。

弟子規讀後感3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4

在我們擁有《弟子規》以來,我們學到了無數的知識和道理,裡面包含著聖人教導我們做人要有孝心和該怎樣做人的道理。從此之後,《弟子規》便成了我們的好“老師”。

為此,我們的老師每天利用下午的課餘時間要求我們讀半個多鐘頭的《弟子規》,雖然只是短短的半個多鐘頭,但是在我的記憶裡是永遠都抹不掉的,彷彿一條淙淙的小溪在我耳邊清亮亮地流淌著。這樣一來,讓我們成了習慣,只要不讀就覺得不舒服,所以我們對這本書產生了很濃的興趣。

比如在《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爸爸媽媽有事要我們去做,應該馬上行動,不要故意地拖延時間甚至不想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把話記在心裡……

現在,如果我們能用心地去體會《弟子規簡說》裡的道理,那將對我們的人生大有裨益。

弟子規讀後感5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麼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徵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裡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裡玩。我和表姐在家裡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著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著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著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一定會和家裡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裡,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6

暑假的最後15天,我讀完了由錢文忠解讀的《弟子規》,讀完了這本書,我心生愧疚。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中的總敘。其中,“首孝悌”對我感觸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誰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說“馬上馬上”,人卻呆在原地,若無其事地看看書,時不時寫幾個字,非要媽媽大動肝火,才去幹。《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就是親人不喜歡我們,也要恪守孝道,孝順父母。父母有錯,要提出讓他們更改,說的時候要和顏悅色,不可以漫罵長輩。

之後是“出則悌”。“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意思很明確,吃飯、落座、走路時,長輩要在前面,小輩要在後面,這樣才是對長輩起碼的尊重,生活中,我總愛逞能,跑得快,把長輩甩在後面,穿衣、吃飯也搶先,總以自己為中心,這樣做是不對的。“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個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視為滿的;進入一個房間,沒人也要視為有人。這樣才能時時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錯。

《弟子規》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終生,我會讓它時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很好看。讓我們體會古人智慧,不僅可以學習古文,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懂禮貌……

這本書主要說了要關心兄弟姐妹,關心長輩,該怎麼做人。

我覺得弟子規裡我印象最深的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後,守孝期間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密切”。這句話讓我學習到了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襪子穿好,鞋穿好。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愛我們,或者對我們管教得過嚴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都只不過是人們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編織美麗的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讓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比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類似的言簡意深句子在《弟子規》中隨外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有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我們以後的發民是有很大的好處。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前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就應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9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為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裡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著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裡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著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後感10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讀書也要有一個選擇,要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弟子規》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間秀才。

《弟子規》裡有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並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甚至當做是耳旁風,理都不理。根本就沒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們生下來,並不是自討苦吃,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經常吵吵鬧鬧。在家的每一天,都能聽到我和她的吵鬧聲。爸爸媽媽總說我是姐姐要讓著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了她一點點,她就以為我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有我和妹妹總是愛為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為了這件事情很傷腦筋,不過每次我和妹妹吵後,一下就和好了。但為了父母,我覺得我以後無論怎樣,都應該讓著妹妹了。

……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弟子規讀後感11

在學校舉辦的讀書節活動中,我從同學手中交換了一本《弟子規》。從這本書的總敘中我知道了《弟子規》是一本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第一門課是入則孝,講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幹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惹他們生氣。

第二門課是出則悌,講的是出了家門在外面要與別人和睦相處。要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遇到同學、鄰里,長輩主動打招呼。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第三門課是謹,是指在行為上要謹慎,生活上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搞好個人衛生,收拾好自己的東西。

第四門課是信,講的是說話辦事要言而有信,對別人做出的承諾要兌現,不能講大話,不能明明做不到,還告訴別人自己能夠做到。

第五門課是泛愛眾,講的是與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第六門課是親仁,講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學問好的人多學習,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

輔修的課是餘力學文,講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要多學習其它的知識,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書中所寫的規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