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6.55K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1

記得七月份的時候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

我先看了《紅樓夢》,《紅樓夢》此書所記載的,表面看來無非是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瑣事。但實際上,它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以賈府的大觀園為舞臺,生動描繪了封建家族由盛而衰過程中的各種矛盾衝突,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生活狀況。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徹底沉浸在《水滸傳》那充滿俠義充滿豪氣的世界裡。我喜歡李逵的粗豪可愛,喜歡魯智深的勇武,喜歡阮氏兄弟的的足智多謀,喜歡梁山泊好漢劫富濟貧的俠義之舉。

《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後,大鬧天宮,以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歷盡千辛萬苦,降妖伏魔。最後,唐僧師徒,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

《三國演義》描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最主要的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他們逐鹿中原,爭奪天下,最後三足鼎立——

如果你還沒看過四大名著,那就請你趕快去看吧,肯定會有所收穫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2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我在書裡知道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個以宋江為首的英雄好漢,對自己的祖國盡忠,對自己的朋友盡義,對自己親人盡孝的故事。其中有黑漢子宋江對朋友盡義,黑旋風李逵盡孝,豹子頭林沖對祖國盡忠……還有霹靂水秦明,玉麒麟盧俊義等諸多的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為了把自己眼瞎的老母親帶上梁山享福,不顧官兵的通緝,一路不辭勞苦揹著母親走小道。為是能早日走到梁山, 李逵累得汗如雨下也不肯歇息,可是母親口渴了,李逵二話不說就把母親安頓好,急匆匆的跑去取水,深怕母親口渴等不及!可是等李逵來到小溪邊取好水往回走時,突然聽到一聲虎叫。李逵心想不好,母親一個人在那肯定會有危險,於是急忙往回跑。但還是來遲了一步,只見母親安身的地方只剩下堆破布,卻瞧得眼熟!仔細一看是母親身上的衣服,心中悲痛萬分,得起斧子就往老虎的腳印追去。果然在不遠處看到了一隻老虎在撕咬著母親的身子,李逵大喝一聲就向老虎劈了過去,老虎躺閃不及當場就一命嗚呼了!打死了老虎,安葬了老母親,李逵擦乾了眼淚直往梁山奔去。

黑漢子宋江,江湖又叫及時雨,是個非常講義氣的好漢!有一天他帶著寫給晁蓋讓他快點離開此處的信,經過閻惜婆的住處,就往裡小坐一會兒。可是讓他沒到想到的是,他的信被閻惜婆給看到了。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曾經被他救下的閻惜婆竟然拿些信威脅他要一百兩銀子,要不然就報官。於是兩人為了這封信就扭打了起來,在掙扎的過程中,閻婆惜不小心抓到了宋江的佩刀,宋江為了奪回佩刀不小心刺死了她。為了朋友的義,宋江背上了人命,從此也走上梁山。

《水滸傳》中那些曲折又富有生活意義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在我們心中!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3

《水滸傳》是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其中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作者以精湛的筆法描述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反抗朝廷的故事,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如宋江、林沖、李逵等。而這幾個人物的杯具結局也為本書營造了一種杯具氛圍,使讀者深陷其中,回味無窮。在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描述。

如反面人物高俅,他是社會混亂與統治者的典型代表,一個我們此刻所說的社會代表。僅高俅發跡一事,深刻的揭露了北宋年間的社會混亂與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奸臣當道,忠義之士遭到殘害,王進就是忠貞耿直之士代表,但卻被謀殺。

還有一個反面人物鎮關西,他是為富不仁當時惡勢力的一個縮影,他強取豪奪,欺壓金氏父女為代表的窮苦百姓,最後,他被魯達所殺,這樣的結局表達了作者懲惡揚善的完美心願。我憎恨他們。

我更喜歡魯智深,雖然他貌不驚人,但他身體裡有萬千力氣,他形象高大威猛,他仗義豪爽,讓讀者甚至書中的無賴們也深深地敬佩他。

“成也宋江,敗也宋江”,當然看這本書,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最早是小吏,他的理想是為官報國,宋江有著江湖好漢的俠義精神,他樂於助人,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故有“及時雨”之名,在晁蓋等人智取生辰鋼事發之後,他出於義氣,便背叛了朝廷。當然,朝廷是不會再接納一個反賊草寇為伍的人。所以他不得已地上了梁山。但是宋江是個忠義之人,擺脫不了“忠義”的束縛,到朝廷重新招安那天,他再一次為朝廷效命。直到臨終,還為了保住“忠義”之名,還把李逵一併帶走。梁山泊的興盛和威名能夠說都是在宋江的領導下實現的,所以說,“成也宋江”;梁山泊的解體與杯具也同樣跟宋江分不開,所以說,“敗也宋江”。就應說宋江是一個性格矛盾或者說有著激烈思想衝突的杯具人物。

這就是我對水滸傳裡許多人物中感想最深的幾位,當然還有許多值得一提的英雄人物(如林沖,李逵等)和他們對梁山所作出的許多貢獻,在此,不再細細介紹,但我覺得,水滸傳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推薦給大家。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4

《三國演義》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戰火硝煙的年代而《水滸傳》則使我對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產生由衷的敬佩。而《紅樓夢》則充分鞭打了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

《西遊記》中,一個本領高超的孫行者,一個大慈大悲的唐三藏,一個老老實實的沙和尚,以及一個總能引起人笑 的豬八戒。總覺得孫行者的通天本領和他上天入地無拘無束的形象,是人們對美好的最高追求。在這裡,我學到了人生的真諦,一向一好人形象出現的唐三藏,也會給妖怪的表面現象迷惑,所以我們在當好人時,也要有認清事物的能力。

《三國演義》中,則給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說是還不如說是智慧上的,每個人都在戰爭中展示自己的智慧。一向被認為奸雄的曹操其實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

《水滸傳》中,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水滸傳》也是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作品,雖然結局有些遺憾,但他們留給我們的意義卻是深遠的。

最近比較火的一件事,就是《紅樓夢》重拍這件事,現在研究“紅學”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紅樓夢》到底有多少未知的謎要這麼多人去探索呢?《紅樓夢》主要講述了賈寶玉與林黛玉悲慘的情故事,以及四大家族走向沒落的一個過程,深刻反映了封建禮教必將走向失敗的事實,有人說,如果後40回還是曹雪芹寫的話,結局可能會不同,艘儀現在有很多人在續寫後40回,可是我絕得這結局已經不是那麼重要,故事的魅力在於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只要《紅樓夢》能教育我們,結局樣都無所謂。

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你已經給我們太多太多的知識了。

80年代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紅至今日,劇裡的人物形象彷彿就是書裡制定的面孔。今年,在新版《紅樓夢》劇籌辦的同時,我把這本名著完整地看了一遍。

作者曹雪芹生於百年望族的詩禮之家,早年生活富貴豪華,或許是因為這,他才能把大觀園裡的奢華生活寫得栩栩如生吧!但在其父遭撤職,抄家的巨大變故後,陷於貧困的境地。獨特的生活經歷,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傑出的藝術才華,使他寫成了這部鉅著。

《紅樓夢》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悲劇,既有貴族家庭由勝而衰。以至敗落,又有寶玉,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有一群青年女子的不幸命運,反映出清代盛世走向衰敗的過程。

喜歡這部小說,或許是因為它在時代背景下的事態人情把!它通過日常生活故事描寫社會的事態認清,通過這些大觀園,大家族裡的生活,不僅貼近生活,它批判的鋒芒還觸及當時的典章制度,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和思想觀念。

當然,小說也塑造了眾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是兩個封建叛逆者;寶釵,鳳姐,晴雯,襲人,尤三姐和賈政等也是性格突出的人物。俗話說得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十分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也就是這種型別的人。或許是因為老版連續劇中陳曉旭的那雙眼睛吧,似乎總是淚眼婆娑,透露著一絲哀怨。在我映象中,林妹妹體弱多病,再加上葬花那一節,想想實在讓人萌生憐惜之心。但是,她又常常為寶玉打翻醋罈子,說話不僅酸溜溜的,言語之間還有些刻薄,尖酸,總是讓無心之人陷入尷尬的境地。當然,她叛逆的個性我也是十分欣賞的。也許對於生在萬花叢中的寶玉就需要林妹妹這樣一個媳婦吧!

說實話, 《紅樓夢》閱讀一遍還真讀不懂,但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不以驚險離奇的情節取勝,也不脫離實際,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描寫,自然地表現人物和生活。作品的對話語言或文或野,都畢肖人物的口吻,切合人物的身份。就像王熙鳳,語言描寫十分傳神,把一個潑辣尖酸的管家描寫得淋漓盡致。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5

中國四大名著經久不衰,每次品讀都有不同的感觸。如同千姿百態的大好河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也許就是其精髓所在。

其中這四書之首——《紅樓夢》,也是最耐人尋味的。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體會。正所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實際上痴的不只是他一人,此書所寫乃人生一大劫——情關。此書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愛情。所謂情天恨海,也不過如此。

三國鼎立,歷史上記載得十分詳細。在《三國演義》之前,便有一本書,名曰《三國志》,其史料詳實,卻沒有《三國演義》來得驚心動魄。《三國演義》中,道盡了——爭關。陰謀陽謀、機關算盡、爾虞我詐、從不見太平。羅貫中用手中的那支筆,重現瞭如此雄渾的歷史,也重現了那個時候激烈的你爭我鬥。

三十六罡天星,七十二地煞星。聲勢浩大,這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竟出人意料的仗義——這就是《水滸傳》。面對各種威逼利誘,他們堅持一顆仗義的心。就好像這句話“正義即是力量”。有人說過,利益下面藏著倆個字,叫自私。利益上面盯著倆個字,叫現實。合起來又是倆個字,叫冷漠。這就是現代人的通病——利關,在現實的壓迫中,丟失了仗義,丟失了人情味。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段86版的西遊記主題曲又響起在耳畔。《西遊記》是所有人心中不老的神話。在這裡,一隻叫悟空的猴子,從大唐到靈山,十萬八千里,其實就是它的一個筋斗。可這小猴子居然九九八十一難,是什麼讓它如此千難萬險?是心中的慾念。也就是最難的一關——欲關。

這四大名著,代表了四種人性的關卡——情、爭、利、欲。在人生途中,經歷過這些,才能到達自在寧靜的終處。、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6

今天我閱讀了《水滸傳》,是講了打仗的故事,這裡邊的哪個人物我都喜歡,除了高俅。裡邊的人物有;宋仁宗、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高俅、青面獸楊志、智多星吳用、託搭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小旋風柴進… …我最喜歡小李廣花榮因為他很厲害,水滸傳那些人物都是想像出來的,因為裡面有好多神仙,比如說入雲龍公孫勝,我覺得這裡標的人物跟西遊記的差不多一樣,比如說混世魔王,八壁哪吒。晁蓋本來是梁山伯的首領,晁蓋中毒箭死後宋江就當了首領。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7

《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章回體神魔小說,這部小說記載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戰勝困難取得真經的故事。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跟隨師父取得真經,他的決心和態度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只道,他好吃好色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退縮。他取得真經,還求佛祖讓自己下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一路上幫師父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囉嗦,可他是個空虛虔戒的苦行僧,取經路上不辭勞苦,不畏艱難,但有時昏庸頑固,是非不分。他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從不懈怠搖動,不為錢財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忍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他和情和善,連凶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

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也正是因為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所以,我要發揚他們勇敢執著的精神,不斷奮鬥,為了最後的勝利而不斷前進。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8

《紅樓夢》這部鉅著,曹雪芹用細膩的筆調刻畫出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無不躍然紙上,個個栩栩如生。它以寶黛愛情為線索,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它是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大觀園是這個封閉王國的縮影。

書中的林黛玉給人的感覺是愛妒和嬌痴的;而賈寶玉卻是近傻與真誠,特別是對人性的尊重,他和丫頭們之間並不全是主僕關係,而是大家可以作朋友,有什麼好東西可以一起分享,他曾特意為愛喝酸奶的襲人留著酸奶。還有王熙鳳的機靈和姦狠,薛寶釵的沉著冷靜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許多事都是無法預料,然而,面對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態度。譬如說,林黛玉的人生觀應該是比較灰暗的,因為她寄宿外婆家,本來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總喜歡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別人,她那愛妒的性格常常對別人說話不留餘地。黛玉遇到傷心事,也總喜歡用眼淚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別人,喜歡盯著自己的"傷口",而不是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寶玉,因為丫頭正在吵架而沒有給她開門而猜疑寶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裡,自此常常獨自落淚,悲嘆自己。

我覺得黛玉這種性格不是很好,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應該先了解清楚,再下結論,而不是憑自己的單面猜想而過分地苛求別人,我想只有這樣,不愉快才會消失。

人生短暫,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許許多多的意外出現,譬如:四大家族從興盛到衰敗,黛玉的死,寶玉的出家當和尚等等,都是我們所料想不到的,對這突然而來的變故,我們是持逆來順受呢,還是樂觀,積極的態度呢林黛玉就是那種逆來順受的人,抱怨自己,多愁善感,可她的命運終結又是如何而寶玉為了黛玉的死而四大皆空,對人生悲觀失望,採取出家當和尚的解決方法。也許,在當時,這是唯一樂觀地解決辦法吧,我們無從考證,但從某一角度上說,寶玉是反對當時封建婚姻的。

人生就像一扁小舟,而茫茫的大海就像世界一樣寬大,不著邊際。在這大海上,自己駕駛的小舟應該怎樣度過大海上的一風一浪,我想只有積極地迎接風浪的沖刷,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小舟變成大船,經得起更大的風浪。

有一句名言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這就是《紅樓夢》向我娓娓講述的人生哲理。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真是太小家子氣了,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見到她,總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鬱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讚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寶玉他們彼此終於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裡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並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酸的上是一本x書,特別是對於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麼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麼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寶姐姐呢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現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隻身來到賈府,在這裡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麼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時刻在捍衛自己,這源於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僕人們都不怎麼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麼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別人沒有這種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說她哭哭啼啼,說她病懨懨的身子,說她小家子氣…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乾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她的命運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複雜,內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衝擊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儘管帶了些淒涼。王熙鳳工於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捲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隻會哭泣的一無是處的。相反,她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這封建禮教的束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說到了這麼許多,決不能不提寶釵。

寶釵雖不是主角,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紅樓夢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金玉之說,似乎是主線,只是註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終還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門",兩皆拋。

寶釵何止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還淚之說引出的是風流孽債,想要免此孽債,須將寶,黛二人分開,寶釵就成了此孽債的犧牲品。在神的眼裡,她只是一個道具,神為免此一難的利用品,利用的是寶釵一身的幸福。懷了身孕,便離她而去,就像是被丟棄了一般。不僅是被寶玉丟棄,還是被所謂的神丟棄,利用完了的丟棄品。她為此孽債而生,歷經人生滄桑疾苦,終不能得一美滿結局。面對命運人是多麼卑微!況且是這封建的社會終以微不足道的女子!"花容月貌為誰妍。"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強者,她從不再人前與人為難,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回首"備記鳳月繁華之盛"的高潮,到頭來"樹倒猢猻散"的景況…雖則最後家道重興,到底教"門庭依舊,面目全非"的榮國府如何再續這一場華美至極的荒唐不能了,只因那一群主宰靈魂的女人早已香消玉隕。

汝--成就這場悲劇的女人!我為之肝腸寸斷恰恰於此啊!

誠然,這白轉千回的驚世之作整個一副喜也女人,哀也女人;柔也女人,剛也女人;成也女人,敗也女人…豪門世家倒不如是女人撐起的天下!

史老太君,刑王夫人,鳳姐,尤氏,眾姊妹,眾丫頭,眾媳婦麼麼…榮寧府裡頭有名有姓的女人只怕不下四五百個。有頭面的,管事的,廝混的,只聽使喚的…什麼樣兒的應有盡有。話說這府第只恐是女人堆砌的倒不假。曹雪琴竟能把紙上的女人點化得如此有血有肉,稜角分明確實妙哉!就說那見花落淚,望月生情的林黛玉。人稱她恰如"一池流過沁芳閘的活水",帶著靈動"淌"入了賈府。是啊,正是她完美地詮釋了何以謂"水做的女人"。伊人風流精緻,怯弱不勝,目下無塵…著實惹人既愛又恨。恨她的感懷身世,恨她的怨天尤人…愛她的不世才情,愛她如同黑暗世界裡聖潔熾熱的曇花那樣溫柔而熱烈地叛逆,抗爭,演繹,燃燒。難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9

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們回味再三。

我曾感嘆結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憾而亡,寶玉的看破紅塵,寶釵的夜對孤燈,以及賈府的衰敗蕭條;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為什麼不成全寶、黛的愛情,反使他們陰陽相隔,最後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就真的只有憂愁與傷心的淚雨嗎?”

放下這本書,卻放不下一腔憂愁,放不下寶、黛的愛情悲劇,放不下顰兒的淚、顰兒的憂、顰兒的愁、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嬌美,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顯出她的弱不禁風,她的淚眼朦朧、魂牽夢縈。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奇女子。魁奪菊花詩的瀟灑,廬雪庵爭聯即景賦詩的敏捷,與湘雲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我折服,令數千萬人為其傾倒。但細細品來,纖巧感傷的字句後,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身世的悽慘、寄人籬下的痛苦,誰人知曉?孤傲自許的清高,天真率直、反封建的叛逆性格,註定淒涼結局,淚盡而逝。

三月,花朵豔放,花香滿天,黛玉,卻用鋤將一瓣瓣青春的碎片,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芬草菲飛的泥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她把自己的渴望、夢寐、生活的苦澀,全都埋入土中,卻埋不掉孤獨,如影隨形的孤獨,與生俱來的孤獨。

與寶玉愛情的悽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寶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緣不好,成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一塊絆腳石,使得原本疼愛她的賈母對她漸漸疏遠,勝利的天平自然傾向了城府極深的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樑換柱計使兩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淚焚詩,含恨歸去,從此陰陽相隔,寶玉瘋瘋傻傻,後看破紅塵,削髮為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鄉女!

黛玉的悲劇,始於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這樣一個悲劇典型,可能是為了告訴世人:那時還有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苦難中掙扎。多少才子,厭惡官場,落得個一生貧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託在這個奇女子身上呢?無人知曉。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10

寒假裡,我讀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故事中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離奇曲折的情節和團結、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現在我仍然很難想象,十萬八千里的路程,他們竟然徒步而行,真是太令我佩服了,更令我驚愕的是:八十一個劫難他們都安然度過。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孫悟空有七十二變降妖除魔的本領,唐僧師徒就能安然無恙嗎?不,不是。我想:雖然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是人是妖,能降妖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憨厚、擅長水性的沙僧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會那麼順利了。同時,豬八戒力大無比也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然沒有什麼本事,但他以慈悲為懷,感動了上天,最終他們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同心協力,終於取得了真經。

讀過《西遊記》這本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它不但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有堅定的毅力,不畏艱險,才能取得成功,而且還明白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圓滿完成。

今後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他們師徒四人學習,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其次還要不畏艱險,不怕挫折,勇敢戰勝一切困難。

四大名著的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靈帝中宇元年(184)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約97年曆史風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先有董卓,袁紹自立為帝后都失敗,此時袁紹曹操兩雄並起當時山河北袁紹因其勢丈,故而專斷肆意,但於200年與曹操官渡之戰敗北。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後,南下欲一統河山,劉備此時“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又於東南孫權聯手,比一週瑜之計在赤壁大破曹軍。於是三國鼎立之勢基本形成,斷而劉備用龐統之計奪取西南近50餘洲,諸葛亮又七擒孟獲,平定南中。與出茅廬的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餘里,逃七白帝城故世:諸葛亮受先生遺願,七出祁山二次終未成功,病逝於五文原。263年,蜀國劉禪因荒廢政事,終至滅國。265年同馬氏專政,廢曹家,自稱帝,改國號為晉問馬炎即晉武帝。蜀國已滅,吳國可謂脣亡齒寒,208年吳主孫皓亦投降於晉,三國一統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