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童年》有感11篇

才智咖 人氣:9.36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童年》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讀《童年》有感11篇

讀《童年》有感1

在炎熱的夏天,熾熱的陽光照射著大地。我坐在書桌前,翻開這本《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文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裡,可是悲慘的阿廖沙並沒有就此沉淪,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得學阿廖沙那堅強樂觀的精神。

他自從父親去世後,就一直住在陰暗的外祖父家裡,常年忍受著外祖父的暴打,並且他每天都受著街上小朋友的欺凌,但是他還是勇於面對,不會屈服。他非常懂事,不怕吃苦,從小就靠撿破爛謀生……當然也有對阿廖沙溫情的人,比如說外祖母的溫柔,“好事情”的陪伴,以及三兄弟的歡樂。

讀了《童年》後,看了書中勇敢堅強的阿廖沙,就想起了現實中膽小柔弱的我。每次走五分鐘就能走到的地方,自己卻還要擔驚受怕,非要父母接送,打擾他們工作,真是一點兒都不獨立,我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獨立,勇敢堅強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童年》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導師,也是我久久不能忘記的人生啟蒙書。

讀《童年》有感2

我輕輕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抬頭望向窗外。一片陰鬱,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樣沉重。我再次品讀完了高爾基先生的著作《童年》,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心卻依然是這樣酸楚疼痛。

這本書記敘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時候的悲慘生活,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俄國下級階層人民生活的黑暗。阿廖沙自小喪父,跟隨母親和外祖母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的生活黑暗殘暴,家人在這裡勾心鬥角,若一不小心還會被毒打一頓。阿廖沙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面一天天長大成人的。困境與打壓讓阿廖沙迎難而上,成為一個正義善良的人。在這裡,他與外祖母相依為命。在黑暗中,他尋找著自己的信念,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一步一步邁進。後來,他不幸地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失去了歸宿,他開始走向更加險惡多端的人間……

真是個讓人閱讀千百遍也不會覺得厭倦的故事,真是種讓人品味千百遍也不會幻化的悲壯。也許這就叫做經典,經典總是讓人們過目難忘,經典也總是讓人們百讀不厭。阿廖沙是個悲慘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種看不見的光環,緊緊束縛著他,讓他動彈不得。這種光環的名字叫做命運。他的命運如此悲慘,他的命運把他的自由都給禁錮,他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牽絆皆是由於他被命運捆綁。

我本來覺得阿廖沙是個值得可憐與同情的孩子,但是看到後來,阿廖沙斬釘截鐵地說:“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我忽然覺得他是如此堅強。我意識到,阿廖沙是強大的,比我們任何一個孩子都要強大的。他的尊嚴,他的堅守,他的不屈,他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在證明他的頑強。而這些,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他的命運固然悲慘,可是他經得起風吹雨打,又是那麼值得欽佩的。

懷著各種各樣的情感讀到全書的末節時,當看到阿廖沙被外祖父趕出家門時,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卻好似突然落地。也許是為阿廖沙能逃離虎口感到慶幸。他可以出去尋找自己的生活,他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再也不用寄人籬下,再也不用任人宰割。也許外面的社會是更加黑暗險惡,但是我相信阿廖沙敢於去闖蕩,以一個人最基本的尊嚴活著,然後逐步強大起來。讀完最後一句話,我似乎看到了阿廖沙從地上奮力站起來,一步一步,緩慢而堅定地走向那未知的世界,所經歷過的所有不幸,恍若前世,再也不會施加到他的身上。

我忽然想到了我們這些不食人間煙火孩子們。不曾經歷過磨難,遇見困難時不知所措,風浪過去後當做是過眼雲煙。想到這些,我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若世界已經輪到我們這一代來做主宰了,會是多麼慘不忍睹?每天錦衣玉食過生活,想想,也許只能滿足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但是精神上,卻永遠只能停留在那懵懂無知的孩童年代了。

抬頭看向天空,烏雲化成滔滔天水,如瓢盆傾瀉了。重讀《童年》,仍然是如此催人淚下的經典。我看著窗外飄飄灑灑的雨絲,心中暗暗為阿廖沙祈禱:

“讓所有的不幸都化作紛揚大雨過去吧。”

讀《童年》有感3

有一種東西,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再不見它的蹤跡,只餘下記憶中模糊的往事。那便是童年。

手捧著高爾基所寫的三部曲之一——《童年》,細細的品讀起來。《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小說,故事是從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時開始寫的: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阿廖沙目睹了母親與外婆的悲傷。他們一起搬到了外公的家裡,加入到一個富裕而噪雜的大家庭裡。然而,在這個大家庭裡生活並不好,因為這個家庭一點都不和諧,兩個舅舅強烈地要求外公分家,以獲取自己的財產。成天雞犬不寧,只有慈祥﹑善良﹑樂觀的外婆,帶給他些許的溫暖。一次次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大家庭上,終於,貧困和爭吵使這個家四分五裂……而母親的去世更是給了他更沉重的打擊,但他依舊堅強的活著。不久,他離開了家,踏上了“人間”這條道路。於是,便有了第二部《在人間》。

在整個故事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圓,大腦袋,大眼睛,鼻子軟塌塌的,總穿著一身黑衣服,顯得線條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總是跪在那裡,一隻手按著胸口,另一隻手偶爾不慌不忙地畫著十字。還總說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一個寬大的胸懷,對誰都很忍讓的人。我想,在高爾基的生活裡,如果沒有外祖母的呵護,那這個世界上或許就不會有高爾基這個偉大的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頗為唏噓。回想著我的童年,那完全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的,無憂無慮根本沒受過心驚膽戰的滋味,更不用說被捱打﹑捱罵,限制自由,總是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哼哼,賭氣,比起他來真是不值一提。我小時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阿廖沙不是,他必須自己養活自己,放學一有時間就和小夥伴們去撿袋子,拿來換盧布,每當陰雨天氣時,便一起到河邊的草木房旁撿薄木,在大街旁尋找釘子,鐵片等,拿來換成盧布,不僅如此,它的外婆病了,他將自己的獎品(自己一直珍藏的書)都賣了,換成錢,交到外婆手上,維持生計。不久之後,他被外公趕出了家,獨自一人踏上了人間,流浪,謀生。

他的命運是那樣的坎坷,無人心疼,無人憐憫,成長這一路,只是他一人默默的走來,那是多麼的堅強啊!雙親死了,他雖然很傷心,卻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堅強的活了下去,從沒停下遲緩的腳步。

由此,我想:一個人,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下,無論要承受多少風吹雨打,無論有多少次心靈的沉重打擊,都別停下腳步,都別停下前進的方向,要靠自己的堅強,堅韌,撐起烏雲密佈的`天空,伸手扒開昏暗的雲層,讓日月重光,讓光普萬物。

相信吧,風雨過後現彩虹,就好像在寂寞無邊黑夜的盡頭一定是光華奪目的白天。

讀《童年》有感4

這個暑假,我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的故事。

在那個充滿黑暗和不公的時代裡,阿廖沙的外祖父認為他父母兩個是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使阿廖沙過早地失去了父親,也導致了阿廖沙的母親因失去了丈夫而終日鬱鬱寡歡,所以,小小的阿廖沙便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再遇到不公時也只有找和藹的外祖母傾訴。

隨著父母的相繼離去,小小的阿廖沙變得十分地懂事,終日小心翼翼,生怕犯一丁點兒錯,天天受著外祖父嚴厲的斥責,得不到一絲溫暖,唯一疼愛他的外祖母也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兩個舅舅也經常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這也給小阿廖沙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次外祖父的染色店裡有個學徒僅僅因為染壞了一塊布料,而被外祖父打得半死,這讓小阿廖沙對外祖父充滿了恐懼,而最終,因為外祖父斷了他和外祖母的生活費,阿廖沙被迫和祖母以撿破爛來維持生計。困難時房客給予的幫助,使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童年》一文敘述的是以沙皇統治為背景的故事。在那個充滿黑暗和不公的時代裡,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在那些地主的眼裡有的只是“金錢”,在那些如同奴隸般人們眼裡有的只是“我希望能活下去”,赤裸裸的差距讓我們心驚,更讓我們膽顫,一個為了那些虛無的金錢而無情地掠奪著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生存希望,這如同禽獸的行徑、手段讓我們覺得可恥。生命是那麼地脆弱,那樣地無助,卻被他們無情的摧殘,我覺得難過,同時又十分地無奈,一絲蒼涼感默然湧上心頭,不僅為那些生活在最低端的人民感到難過,也同時為那些為了爭逐名利而喪失人性的人感到悲哀。

《童年》中的外祖母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外祖父的無情也更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冷漠。像外祖父這樣的人,即使是在當今的社會裡依然存在。有一些願意為了金錢而拋棄了自己人格的人,如地溝油、染色饅頭、蘇丹紅等等一系列的事件,讓我們目睹了人性的醜陋和自私,也給這個社會造成危害與信任危機,眾人皆知的“小悅悅事件”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足以讓我們深深地反思,“扶不扶”也拷問著我們的心靈。

一本《童年》揭示了人性的醜陋和自私也展示了人性的偉大。也讓我們明白凡事都要樂觀向上,更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童年》有感5

一個人的生活就像一個大蜂窩,我們讀的許多書就像蜂窩裡的蜂蜜,我們從書中汲取營養。今天我讀了一本書。蘇聯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的知識和真理形成了一大塊蜂蜜,讓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主人公阿麗莎在他父親三歲時去世,他母親帶他住在他祖父的房子裡。我祖父的家庭是一個充滿仇恨的令人窒息的家庭,籠罩在一種強烈的普通公民的習慣中。祖父性格矛盾而複雜。他心地善良,但他喜怒無常,脾氣暴躁。他經常暴打他的祖母,並把阿萊莎島打得不省人事。幸運的是,我的祖母對阿麗莎非常好,給她講了許多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並給他有用的指導,但她獨自一人,毫無怨言地承受著生活的所有壓力。母親被迫再婚,幾年後死於肺結核。他的祖父破產後,阿麗莎被迫生活在地球上,開始獨立謀生。

我認為阿萊莎也就是說,它就像一朵蓮花,不經染色就從泥土中冒出來。

阿麗莎的祖母是他周圍人中最適合他的人,也是他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祖母陪著阿麗莎經歷了許多起起落落,並讓她的祖父為了阿麗莎欺負她。祖母每天都給阿麗莎講童話和上帝的故事,並教阿麗莎學習知識。這讓阿麗莎看到了光明。

童年教會我珍惜眼前的一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親人之間的仇恨就像冰,加熱時會融化!”這也讓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純潔和至高無上。這本書不僅反映了真善美,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度黑暗。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變成了一顆珍珠,點綴著我的心

讀《童年》有感6

童年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是美好的。我一直都認為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如此,可當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時,我便改變了這個看法。

《童年》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真實的描繪出了當時的俄國社會,體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的殘酷、野蠻,以及令人窒息的生活。也表現了新一代人追求光明的崇高思想。

《童年》主人翁阿廖3歲喪父,跟隨母親與外公一同生活,在黑暗、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他慘遭外公毒打,也看見唯一愛他的外婆被人打斷手臂。還要在處處瀰漫著外公的自私殘暴,舅舅們的唯圖勢利的壓抑氣氛中生活下去。

而我的童年是多麼快活,無憂無慮。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叫一聲就得送的,有時還亂髮脾氣,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如此黑暗、壓抑和悲慘。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而正是這充滿汙穢的生活,成就了高爾基。也正是《童年》這本書,教會了我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讀《童年》有感7

大家認為童年都是美好的,但我看了《童年》這本書,卻覺得高爾基的童年更多都是悲傷、不愉快的事情。

父親去世後,高爾基跟隨著姥姥、母親來到了遙遠的姥爺家。姥爺十分愛生氣,高爾基犯了一點小錯誤,姥爺就會毒打他。但是年輕幽默的小夥子伊凡為這個家添了不少快樂,可是最後,家裡的兩個舅舅逼迫伊凡去搬運十字架,伊凡因為力量不夠而不幸地被十字架砸死······這一切,彷彿都在我的眼前展現。

讀到下面,這兩件事讓我更加痛恨高爾基的姥爺:善良的染坊工人格里高裡因為不小心讓染坊著起了火而被姥爺趕走了,最後害得格里高裡瞎了,不得不在街上乞討,只有一位熱心的老太太幫助他向人家求情:“行行好吧,可憐可憐這瞎子吧······”第二件事是高爾基的好朋友,高爾基家的鄰居“好事情”因為經常做化學實驗而被姥爺誤認為他是在練巫術、破壞房屋被趕了走。離別時,好事情那雙充滿淚珠的雙眼和依依不捨的表情讓我久久不忘······

後來,高爾基的母親嫁走了,最後因為疾病而離開了世間,姥姥因此來到了高爾基繼父的家住。姥爺認為高爾基是個沒有前途的孩子,就把他趕走了。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理解離別的感受,讓我知道了高爾基童年時代的黑暗與罪惡。

讀《童年》有感8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之後,我常常不僅的想:阿廖沙的生活這麼的痛苦,在那麼血腥的生活之下還保持著如此正直的心真讓我感動!如果那時社會上每個人都多一點愛心的話就不會有阿廖沙那麼困苦的人了,也就不會有那麼悲慘的《童年》了!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童年》有感9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童年讀後感400字。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從小就善良,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艱苦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阿廖沙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阿廖沙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阿廖沙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凶狠的舅舅給害死了。他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科夫和米哈伊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阿廖沙。此後,阿廖沙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阿廖沙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他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只有善良、和藹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

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讀《童年》有感10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的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的家庭,五歲時,父親病故,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裡。由於家裡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舊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引起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以此給他起外號,但高爾基卻從不在意。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都是新衣服,有的還是高檔的衣服。儘管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很多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常常挑三揀四,說父母沒眼光、老土。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好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賣給廢品加工廠。“如果運氣好,每個星期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

相比之下,現在的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日子,更不用操心學費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既然是這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裡有錢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高爾基因家庭貧困,買不起衣服,又經常撿破爛,他身上可能確實有臭味。但我覺得臭不臭不能看表面,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終日無所事事,故意嘲笑別人,他們才是真正的“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化成催促自己努力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讀書,終於取得了有意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合書沉思,不禁思緒萬千。一次我的衣服爛了,我準備丟了,媽媽很生氣的說:“你看你,簡直是個敗家女,這衣服穿不上可以給小妹妹穿,那衣服爛了可以補一補。你倒好,隨便扔掉不可惜嗎?”聽了媽媽的教導,我明白了父母掙錢不容易啊!我們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不能亂花錢。

如今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不愁吃穿,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要嘲笑別人,珍惜幸福生活。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堅強的意志,他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直至成功。

讀《童年》有感11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讀完這書,我覺得我們太幸福了,有爸爸媽媽寵著,有明亮的教室上課,回家有大魚大肉吃。要是有人欺負你的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在高爾基那個年代,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根本就沒人管。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裡。5歲時,父親病故了,生活就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住在外祖父家。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和外祖父的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慚愧。因為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挑三揀四。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時候,他一大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破紙片賣給廢品加工。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比的收入,假如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著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擔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反而嘲笑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不是高爾基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有“臭”味。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道理。童年應當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憂無慮的,而不是痛苦中消磨的;童年時光是美好的,而不是悲慘的;阿遼沙的童年恰恰與我們相反,痛苦的、悲慘的、不快樂的,但他也有快樂的時光,比如聽外婆講故事就很快樂,非常知足。阿遼沙有些童年時光很黑暗、邪惡,但他追求光明和抗爭黑暗的勇氣,是他面對苦難人生充滿堅強的力量。令我敬佩不已。

TAGS:童年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