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長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才智咖 人氣:8.39K

在今年開展的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中,我局全體班子成員先後九次來到葛集鎮白蠟園村,入戶訪談266人次,發放聯絡卡240張,發放審計政策宣傳材料300多份。在走村串戶、進企入園、與群眾拉呱閒談中,訪民情、聽民意、增感情、辦實事,通過邊訪、邊查、邊改、邊立,許多問題得到解決,許多基層情況和困難被反饋上來。我們與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

審計局長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白臘園村位於碭山縣葛集鎮北部,葛套西北角。白蠟園作為一個村子,有些歷史了。白蠟園曾經到處栽植白蠟條,得了這樣一個名字。在他們那裡,用一種灌木給村子命名,少。白蠟園是一個唯一。目前,該村下轄14個自然村、29個村民組,人口7860人,其中黨員190名。全村耕地面積13720畝,人均1.73畝。主導產業是大棚油桃、紅富士蘋果、軟籽石榴、銀杏等,種植面積13000多畝,是全國連片面積較大的無公害設施栽培基地,油桃、銀杏生產及銷售集散地,是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示範村、安徽省十佳生態村和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據一位年長的村民介紹,白蠟園土地肥沃。那裡長的大豆、長的綠豆總是比別的地方更豐收。八零年前後,白蠟園的學生帶的窩頭總是雜麵窩頭,混合著麥面豆麵玉米麵紅芋乾麵等,香。比其它村子的學生,比如楊寨、土山,要好一些。楊寨土山的學生帶的.窩頭漆黑,是純粹的紅芋面的,吃起來難吃。因此,白蠟園那時算是富裕的。可是,白蠟園的小夥子依然打光棍。那裡活重,下雨後路泥濘不堪,雙腳踩下去,踩成一個泥疙瘩。白蠟園裡的姑娘眼界高,嫁人要嫁吃硬本的,那時白蠟園人把城市戶口叫吃硬本的。

二十多年前,縣裡有個老吳,來白蠟園蹲點。老吳說:“這裡適合種蘋果”,老吳動員大家種蘋果。當時白蠟園的老人開始還嘀咕:“奶奶的,種莊稼的,不吃了”。不過,年輕人說好。年輕人說蘋果樹上結媳婦呢。年輕人想媳婦。白蠟園從此就成了蘋果園。紅富士,那時是新品種。比起園藝場的紅香蕉、國光、金帥、元帥,好吃又好看。結果幾年以後,果然發家。紅富士開園價格4元一斤。那時錢還值錢呢。果然,白蠟園媳婦有了,白蠟園蓋小樓娶媳婦。

近幾年,白臘園村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目標,以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著力點,以完善文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規劃,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強了,能確保不再發生大的水澇。由於氣候變化,白臘園村連年遭受大的水災,大批不耐澇油桃、蘋果、銀杏樹被淹死,導致村農業生產嚴重下滑,村民收入急劇下降。為徹底解決水患問題,2005年以來,全村共籌資80多萬元,完成溝渠開挖860米、疏浚5000多米,通過多方努力,基本疏通了大水外排通道,為恢復該村水果生產,提高種植業收入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建起來了,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為改變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減輕農業生產勞動強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水果產品質量、創立優質果品品牌,經細心研究、精心籌劃、科學決策,白蠟園村以周佔巨集等為主發起設立碭山縣巨集遠水果專業合作社,共有入會社員100多人,募集資金近百萬元,建立了水果修剪隊、打藥隊等專業技術和生產服務隊,廣泛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三是農業支柱產業提升壯大了,培育了農業新產業,拓寬了農業增收渠道。2007年初,該村經過多方努力,共籌資50多萬元,新購進20萬棵優質油桃、蘋果和軟籽石榴品種,對傳統品種更新換代,並培育新的水果產業,目前基本形成大棚油桃面積3000多畝,蘋果8000多畝,銀杏200多畝,軟籽石榴200多畝,其他水果2000多畝的水果產業新格局。以發展果草牧沼菌生態迴圈農業為目標,該村大力推動養殖業的發展,積極組織村民瞭解外地經驗、學習外地做法,使養殖業在近兩年得到較大發展,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7000元,重點戶每個家庭年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

村民們這樣說,白蠟園有能人!老吳是能人,老吳離開白蠟園後,劉瑞蓮是能人。劉瑞蓮去過縣裡去過省裡去過北京,去過白蠟園人想也想不到的許多地方,劉瑞蓮就有了眼界。劉瑞蓮只是一個女人,劉瑞蓮卻是一個有眼界的女人。她知道白蠟園該做什麼,她在蘋果園後種植大棚油桃,她讓白蠟園人栽植白果樹。那些油桃樹,那些白果樹,也遠走他鄉,白蠟園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白蠟園。白蠟園不再是產白蠟條的白蠟園,不再是隻知道土裡刨食的白蠟園。

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支援下,這個村現在已建立了430多套生態居民生活小區,硬化村道23000多米,拓寬改造道路11860米,修建綠化帶6800平方米,打380米深水井2眼,修建自來水管道150000多米,修建排水管道8000多米,改造衛生廁所150多所,建公共廁所15個,沼氣池200多戶。全村電話入戶率達98%,寬頻入戶率達到15%,電視入戶率100%,自來水入戶100%,新建村級農家商店24個,村級衛生室2個,圖書室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體育廣場一處,生態公園一處。村民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小洋樓,現在白臘園村社會經濟發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但是,由於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地域自然條件的限制,在白蠟園村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黨員結構老齡化,村務公開不全面、不及時,教育資源配置欠均衡,鄉村文化設施落後,人火化後入棺再葬大操大辦,惠農政策落實兌現有待整改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需要建議政府出臺措施並加以引導,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宣傳解釋。這也是我們要經常進行“大走訪”的初衷吧。

作為基層審計幹部,平時具體工作與群眾接觸不是太多,通過大走訪活動使我們有了深刻地感觸。審計人要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更加深入地瞭解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將其作為審計工作關注的重點。通過“大走訪” 傾聽百姓訴求,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將其作為審計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通過“大走訪”重點關注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延伸服務鏈,提升服務水平,將其作為審計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審計專案計劃更科學、更合理、更關注民生、更保障民生,確保審計專案實施更為百姓所需,更為百姓所想。只有走訪群眾,彎下腰來,沉下心來,用心聆聽群眾的聲音,才會真正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與所需所求,才能瞭解真實情況,才能為審計提供最真實的素材,出具的審計報告才能更有底氣、更有說明力。特別是對一些關乎民生的專項資金審計專案,妥善地做好走訪,到群眾中去了解情況,才能真實掌握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受益情況以及存在問題,才能給出客觀的審計評價,才能為領導提出科學的審計建議和意見。“大走訪”是審計人從“賬內”走向“賬外”的一條重要捷徑,是拓寬審計工作思維的一項有力舉措,是提升審計工作水平的一個創新方式。今後我們要將走訪活動作為一項制度經常開展,做到從基層入手、微觀著眼,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保證財政資金安全、高效執行,特別是在關注民生上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白蠟園成了一個嶄新的村莊。曾經的大片土地上緩慢發展生息的白蠟園,到處是樓房,是水泥路,是玻璃窗,是自來水,是有線電視,是園林。記得一位趙姓的朋友,曾經在業餘寫詩。白蠟園的土地能夠長出富裕,或許還能長出詩歌。記得一位王姓朋友,善吹笛,白蠟園還能有明月掛枝炊煙裊裊時的清脆的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