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民情日記走訪

才智咖 人氣:2W

通過走訪瞭解,我認為社群依靠黨員骨幹,依靠樓道長,加強社群管理,創出了一些特色,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社群民情日記走訪,歡迎閱讀。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篇一:

3月28日,我與單位部分幹部走訪了高地社群。高地社群地處城鄉結合處,近幾年發展迅猛,發展帶來的問題也不斷凸顯。走訪中,高地社群的幹部群眾反映,該社群部分農戶因住房距離杭浦高速過近,來往車輛多,噪聲大,特別是夜間不能正常休息,生活為此受到很大的影響。可是,由於杭浦高速的管理部門不是我們餘杭區的,雖然也向有關部門反映過,但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村民一直為這個問題而苦惱。

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走訪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到辦公室後,我立即與區交通局、環保局取得了聯絡,講述了事情的緣由,尋求解決的辦法。區交通局領導非常重視,答應第一時間與該路段的管理部門杭州市高速路政大隊聯絡。沒過幾天,市高速路政大隊派出三位工作人員來到社群,我與區交通局等相關部門人員陪同實地踏看了現場,核實了情況,初步商定以社群的名義向市高速路政大隊遞交一份反映情況的報告,再由市路政大隊將社群的報告和要求上報到上級主管部門,努力爭取市路政大隊、上級主管部門、區交通局和社群能坐下來一起協調解決此事。市高速路政大隊將核實後的情況,上報到其主管部門。目前,兩家單位就處理意見已與村幹部進行了溝通、協商,估計不久就會有回覆,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區環保局對此事也很重視,積極做了一些配合工作。

我也會一直關注和跟蹤這一問題,使這個問題早日得到徹底解決。

隨後我又走訪了高地社群居民汪鳴忠,其妻向我反映家裡的有線電視訊號不好,畫面不清楚,有時還搜尋不到頻道。回到單位後,我聯絡了數字電視公司的領導,說明了情況。第二天一早,該公司派人對汪鳴忠家附件的線路進行了檢修,但沒有發現問題,又對周圍的訊號進行了測試,也沒發現異常情況。工作人員與汪鳴忠取得了聯絡,對其家中的電視及數字接收裝置進行了除錯,線路是正常的,查明是因為雷雨天氣“惹”的禍。臨走時,工作人員告訴汪鳴忠,今後在使用中如有問題,聯絡後他們會第一時間派人過來處理。

事後,數字電視公司將處理結果告訴了我。我想,如果我們的區級各部門、黨員幹部都有數字電視公司這樣的服務意識,那麼群眾反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群眾與我們的心就會貼的更近。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篇二: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久違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在鄉村的田埂小道,處處聞聞春天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中午時分,正是中飯時間,我來到了謝英朋家。他還沒回來,他老母親在家,聽老人家說謝英朋夫婦一大早就去車步圩賣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會回來,每天都這樣。老人家熱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們坐下了來,還要我們在她家邊吃中飯邊等。我們就一邊和老人家聊著家長裡短,一邊等他們夫婦回來。

十二點半左右,謝英朋夫婦回來了。一輛摩托車載著妻子,後面貨架上高高的一壘豆腐架足足有十多個,妻子肩上還挑著一擔籮,沒有較高的騎車水平還真騎不了呢。看著夫妻倆滿臉的喜悅和高興,我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很好,這麼早就賣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來,老謝就趕忙熱情地招呼我們,並和我們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們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們每天都凌晨四點鐘左右要起來磨豆腐,早上六七點夫妻倆就載著幾十斤豆腐出發趕到車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賣,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竄戶賣,一般平時每天要磨四五十斤,過節日的時候就要多些。他說,因為現在整個車步磨豆腐賣的只有一兩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點就可以賣完,中午回家吃中飯,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裡,幹一些農活,種菜澆地,他自己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準備工作,磨豆皮、浸豆子、處理豆腐渣、搞衛生等等,就這樣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們邊聊邊詢問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們夫妻倆說雖然每天都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雖然苦點累點,但收入還不錯。我們明白從他們的言語間和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和自豪,也對未來充滿著信心!

不知不覺,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走出他家庭門,看著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幹部全覆蓋、為民服務零距離”是“十二五”期間黨和政府為民做出的一件實事,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舉措,讓人民群眾真正感覺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篇三:

一大早,我就從歷市鎮政府騎著摩托車趕赴神仙嶺以北的車步村開展幫促工作。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顛簸水泥路,於9:00整到達該村。

到達車步村後,我首先走訪了田間地頭、新屋下組及部分村民。隨後,來到村辦公室,和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進行交談。在座的村幹部、群眾代表積極發言,共話發展。據村黨支部書記鐘有良同志介紹,車步村屬江西省“十二五”規劃省級貧困村,現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個村民組,總戶數422戶。村民長期以來以種植禾筍、養殖生豬為主,近年來受自然災害以及土地貧瘠,缺少創業致富帶頭人,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裡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5.7洪災以來坡上的農作物基本絕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積貧、返貧現象比較多。

經過一個多小時二十分鐘的交流,我感覺到全村上下創業致富的慾望很強烈,都在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思路,努力尋求發展的好載體。針對該村自然災害多、土地貧瘠、勞動力富餘的現狀,我建議該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盡力發展、儘快發展、提速發展。一是鼓勵村幹部發動群眾連片種植禾筍,形成規模,以便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形成產業;二是充分發揮村幹部的“雙帶”作用,鼓勵農戶大力養殖生豬,與大世界、萬家惠大超市形成產銷鏈條;三是協助該村與歷市鎮政府和定南縣水利部門聯絡,搶抓今年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機遇,全力擴寬河道;四是建議認真監督實施好村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為群眾滿意工程,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下一步打算曆市鎮民政所協調適當給村裡解決部分低保戶、五保戶物資,並向鎮領導請示在七.一之際多慰問幾名參與抗戰的老黨員。

臨近端午,但烈日灼熱。頂著火熱的太陽,經過熱情的交談、走訪、詢問,對該村群眾願望、觀念、思想,對村級經濟狀況、發展思路、發展難題等有了一定的瞭解,不經意間太陽已開始偏西,拖著滿身的汗水、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開始顛簸在離開“差別人一步”的車步村。一路上,怎樣幫助群眾領會精神、理清村級發展思路,解決村民實際難題、化解農戶扯皮糾紛,如何促進統一思想、促進科學發展、促進增比進位、促進和諧穩定,時時在大腦中迴盪……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篇四:

久雨之後難得的晴天,就去走鄉下,去看看我的聯絡戶。早上八點半就出發了,從眉山到仁壽縣城就半小時的車程,可到彰加鎮明月村花了整整兩個半小時,一離開彰加場鎮往村上走就是泥濘的道路,持續了半個月的雨天,路上積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想想明月村的村道我就開始擔心,不知道會泥濘溼滑成什麼樣子,村民們出行會如何艱難。昨晚眉山的《每日快報》就報道了東坡區白馬鎮的某個村就因為兩公里的爛路讓成熟的葡萄爛在地裡都沒有水果商願意去進貨,要致富先修路。明月村好不容易爭取到幫扶專案,單位領導也很支援,出資40多萬修建3公里的水泥路,讓明月村與鄰村的道路順利銜接。

路經一個魚塘,塘裡的魚全都翻肚了,白花花的死魚浮在水上,不知道是因為最近天氣異常還是有人投毒,我們都為養魚戶揪心起來。

我的幫扶戶就在路邊,就第一個去,他家居然沒人,路過的村民說他家去醫院開刀了,我以為是去做白內障手術了,哪知那人說是他老婆去生孩子了。我上次來她不是就抱著一個孩子嘛,頂多一歲的樣子,怪不得我說人家胖得不行,原來是一個孕婦啊??這兩人都沒有扯證居然就非婚生子兩個了!男的半瞎,女的懶惰,怎麼就沒事瞎整哦,還生第二個了。農村的貧窮與愚昧是緊密相連的。聽村民說同事幫扶的另一家的親戚條件好願意把他的孩子接去,都辦好了孩子的讀書各項事宜了,那人居然跑到學校去大鬧,拿刀威脅老師讓他兒子回家,沒人擰得過他,就只好讓他把孩子帶回來,繼續放羊偷盜。如果人真是投胎來到這個世界的,遇到了這樣的父母,這樣的人生,簡直就是這輩子最大的懲罰!一人的愚昧帶來的一家人、幾代人的愚昧和貧窮,這已經超越了扶貧的範圍了,有些人冥頑不寧,有些人寧願窮死也不會去勞動,真是可悲啊。

村支書還大道苦水,因為我們的幫扶畢竟是少數,有些村民不忿,覺得不公,就把他給打了。哎,基層工作不是在廟堂之上的大老爺們能體會的,那些人拍腦袋想的政策怎麼能在基層實施嘛?

同事幫扶的一家養魚戶,老公出去打工了,老婆在家養魚,有20畝的魚塘,還養了雞鴨鵝還有鴿子,海陸空都養齊了,老爺子還在家手工做打穀桶,他老婆見我們來就高興,說上次收到了肥料和飼料非常感謝,立馬切了半個西瓜,我們也是口乾舌燥,頓時一口西瓜入口,解暑啊。從這些對比來看,任何的幫扶都需要自身的勤勞,沒有勤勞,等著人家的幫助永遠都不可能致富。

在農村看到了留守老人的問題,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了,青壯力都出去打工了,還把子女留在農村,老人和孩子是農村最普遍的家庭組合。老人說子女在外一年也寄不了多少錢回家,把孫子的學費寄回來就不錯了,生活費就靠他們在地裡種點吃點,其他的都比較艱難了。看著這些老人還是覺得心酸,兒女不易,讓他們有多孝順是苛求,他們不啃老已經不錯了。那些孩子也不易,父母不在身邊,學習靠自覺,要是再不好好讀書,他們的未來也就是靠勞力吃飯,永遠在社會的底層。

人生而不平等,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決定自己的家境,但人又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可能每個人對幸福的要求不同,有些人是無論多窮多苦都要有兒子,有些人是無論多窮多苦都要生兒育女,有些人的是無論艱難都要奔致富,無論哪一種,我們都無法指責他們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中短暫的快樂,哪怕等著他們的是更長的貧窮和艱難。

看著這裡,有走出去的人不再回來,有走出去又回來的,還有一直都沒有走出去的人。人生啊!

社群民情日記走訪篇五:

今天是車步趕圩的日子,也是中圳村的“圩日”,因為這一天,中圳新的村部就要正式啟用了!這真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20**年,在駐村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們工作組主要以群眾關注的焦點為“三送”工作的突破口,辦實事,惠民生。通過籌資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我們在中圳村建設新村部的問題上也積極表示會盡最大力量幫助中圳村一年內完成新村部主體建設。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為儘快完成這一任務,我們就建設新村部事宜進行了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構想是如此美好,但過程卻總如此艱辛。在新村部建設預算中,除了上級配套的幾萬元資金,仍差20餘萬元資金缺口,20萬的資金籌措任務,我相信對任何一個部門而言,都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為了儘早啟動工程,工作組和村幹部想盡了一切辦法,帶頭捐一點、通過私人感情向老闆討一點,向社會募集一點……在籌資的過程中,我們碰過壁、遇到過冷臉,但我們最終堅持下來了。今天,終於看到了累累碩果。

為了向村裡表示祝賀,我們選派了5名幹部趕赴中圳。剛一進村,就聽到了喜慶的歌聲,遠遠地還看見了新村部樓頂飄揚的彩旗,大門口還聚集很不少群眾,都是幫村裡招呼客人的。從他們的笑容裡,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整個中圳村的希望。遠遠地望著這棟辦公樓,還有這群質樸的人們,那時的心情,欣喜與感動並存。

望著大門前自己選定的對聯,我凝視良久。不光是欣賞書法者瀟灑的筆鋒,更是在體會聯中的含義。正如此聯所書:中華錦繡育千秋人傑,圳成水流潤萬栽物豐。

願中圳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