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下鄉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3.1W

民情日記是察民情、聽民意,辦實事、解民憂的重要載體。下面為大家提供脫貧下鄉民情日記範文,歡迎閱讀!

脫貧下鄉民情日記

  脫貧下鄉民情日記一

2月22日早晨,正是一年一度的元霄節,縣城和鄉村到處正瀰漫著節日的氣息。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陶吉勇、副局長張寶平、總會計師陳倫華帶領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同志深入六郎鄉趙家河村、黃龍溝村、觀音埡村和湖北口回族鄉湖北關村等8個村,進村入戶與貧困戶對接。財政局的精準扶貧工作在元霄節的早晨就已拉開了序幕。

在康家樑村,局長陶吉勇、六郎鄉長王飛一起參觀了村級陣地和村容村貌。康家樑村曾是縣財政局的扶貧村,財政投入了120多萬元,建起了村辦公樓,修通了村級公路。後來在市政府辦公室的大力幫扶下,該村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走進該村,看到的是桑蠶基地鬱鬱蔥蔥,幢幢民房拔地而起,村級公路寬闊平坦,朵朵鮮花迎風怒放,農民露出張張笑臉。看到全村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陶吉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王飛對陶吉勇說:“這真是,上級扶持力度大,全村舊貌變新顏呀”!

車子駛過金錢河大橋,上了一間坡,拐了兩個彎,不一會來到趙家河村。在趙家河村,陡嶺庫區風光盡收眼底,陶局長一行無暇欣賞旖旎風光,來到村委會會議室,和村書記王太華攀談起來,瞭解了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情況。陶吉勇還要求局工作隊要對包聯戶檔案進一步查缺補漏,要落實好對困難戶的幫扶措施,並就精準扶貧工作與鄉長王飛和村書記交換了意見。

陶吉勇一一來到深入賈庚富、王世美、王世榮、王德富等7個貧困戶家中,逐戶瞭解家庭情況,宣傳產業發展政策,確定增收專案。賈庚富,現年53歲,全家五口人,是該村馬頭羊產業大戶,現有馬頭羊40多隻,看到他養羊有豐富的經驗,已有脫貧致富的希望時,陶局長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鼓勵他再發展40頭,總數達到80只。在趙家河村,還察看了保障房異地搬遷選址。

元霄節之夜,萬家燈火,在六郎集鎮,天空中不時地綻放著繽紛的煙花,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在六郎鄉財政所會議室裡,局長陶吉勇招集工作隊的同志開會強調,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我們每個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工作推進到位。要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深入瞭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落實脫貧措施,要努力做好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要確保如期完成上級交給的光榮任務。

2月23日,在縣財政局二樓會議室.局長陶吉勇主持召開了由局班子全體成員和各股室負責人蔘加的精準扶貧工作緊急會議.傳達了縣委縣政府緊急通知精神,安排局機關財政幹部除值班人員外,全部深入精準扶貧聯絡村開展幫扶工作。

財政局8個局班子成員,分別帶領局機關110多個財政幹部又一次分別深入黃龍溝村、觀音埡村、三院村、青銅溝村、兵營鋪村、柯家灣村和湖北口湖北關村開展結對幫扶。瞭解貧困戶家庭情況、宣傳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增收計劃,和村幹部一起做好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

2月24日,在六郎鄉趙家河村辦公室裡。筆者看到該村扶貧隊長李林明、隊員鄒景森、劉建國、劉銳、張先福正在和村幹部們一起正忙碌著做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

在黃龍溝村,袁義寶入戶走訪了5個貧困戶。8組村民賀祖國過去每年種植藥材白芨,且小有收入,今年,他還想種植1畝多地的白芨。袁義寶算了一筆帳,按1畝地產1800斤計算,每斤賣70元,總收入可達到126000元,除去成本,兩年可增收5萬元,致富希望大大增加。

2月25日,六郎鄉黨委副書記王超、財政局總會計師、扶貧工作隊長陳倫華來到黃龍溝村帶領村幹部和工作隊的同志進村入戶和貧困戶見面,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落實幫扶措施。王超是負責六郎鄉全鄉的精準扶貧工作的,本來他肩上的擔子就很重,但是,他還是深入一線和困難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瞭解群眾疾苦,這讓我們工作隊的同志都很感動,激勵著我們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在與困難群眾見面過程中,我們還看到,有的群眾住在地處偏僻、不通公路的高山上,有的年老體弱、失去了勞動能力、有的長年患病,為治病而債臺高築。有的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政府在扶貧工作中只有依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遷移扶貧、醫療救助、政策兜底等方式,促其脫貧。政府“五個一批”的扶貧政策是非常正確的。

2月26日,在黃龍溝村委會會議室裡,筆者看到,縣財政局白紹軍、夏學寶、張鎏玉等七名幹部與村幹部一起正聚精會神地做著貧困戶的檔案。黃龍溝村是由兩個村合併而成的大村,貧困戶相對就多一些。村書記告訴我們說,全村有292個貧困戶798個貧困人口,僅填寫脫貧手冊和貧困戶檔案就是一個超大工作量,縣財政局看到這種情況,就安排局7名機關幹部進駐該村做建檔立卡工作。村幹部們都非常感動地說:“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縣財政領導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們非常感動”!

近期,在六郎鄉趙家河村等7個村和湖北口回族鄉的湖北關村中,到處都有財政幹部進村入戶忙碌的身影。據統計,在財政包聯的8個村中,已有117名財政局機關幹部和300多名鄉鎮財政幹部開展包聯、走訪活動和貧困戶檔案的整理工作。

筆者全程參與了財政局安排的精準扶貧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財政局精準扶貧的力度是很大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縣財政局始終把此項工作擺上突出位置,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實扶貧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和脫貧成效精準的“六個精準”要求,精心部署,紮實推進,取得的成效是明顯的。

  脫貧下鄉民情日記

今天我到三組入戶走訪,感覺三組大部分都是新搬遷戶,一統計,僅去年就搬遷了18戶。原來三組的村民主要分佈在山上和山下,大約各佔一半,山上的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們強烈要求搬遷。經村委會協調,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條件好的都遷下來住進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約還有七、八戶,我決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著山路往上爬,大約二十多分鐘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裡三口人,低矮的三間土坯房,家裡很亂,滿院都是剛孵出的小雞。徐光朝的兒子徐斌對我們說,他們家三口本來都在外打工,因為他母親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醫生說沒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來。他母親現在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父親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父母。為了掙點錢,他到省農科院學習了蜈蚣養殖技術,在家裡養蜈蚣,但才起步,還沒有見收;同時又買回了一批雞苗,準備搞規模養殖。徐斌是我入戶走訪來在農戶家裡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人,今年25歲,也是全村唯一一個搞特色養殖的,我很有感觸,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思路,建設新農村就需要年輕人。我對他說,養蜈蚣風險很大,關鍵是技術,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及時請人解決,千萬不能讓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來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裡放牛,我說我們是“三萬”活動工作組的,想到她家裡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們帶到她家。家裡條件還不錯,雖然住在山上,但是樓房,而且也收拾得很乾淨,她說房子建了好幾年了。程梅今年39歲,是我入戶調查遇到的`第二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連遇到兩個年輕人,我便有些興奮,現在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實在太少了。

程梅家裡三口人,丈夫朱朝明開農用車在周邊村從事農產品收購、販賣,每年可以掙一些錢。她在家種莊稼,不僅種了10畝土地,還養了10頭豬、3頭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種地搞養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萬元。她還有一個女兒,9歲,在洪門鋪讀國小。她家是我在洪門鋪村入戶走訪以來遇到的條件算比較好的一戶了。我問她現在主要有些什麼困難,她說主要是她女兒上學比較困難,才9歲,每天要走幾里路到山下讀書,又沒有同伴,中間要穿過好幾個樹林子,現在野豬比較多,很有危險,上學的時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學要是太忙就來不及接,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再就是希望村裡幫忙在山下協調一個屋基,還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組山上的資源其實還是很豐富,森林保護得比較好,山場面積也很大,如果年輕人不出門打工,像程梅一樣,在家發展養殖,也還是可以掙到錢。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只有年輕人回來了,村子裡才有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種良性迴圈,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接著我又到吳玉海、程家錢、吳兆旭、塗原進等幾家,情況大體差不多,都屬於比較勤奮、生活過得去、但生存條件又比較差的一類。他們都反映山上條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壞性大,莊稼都種不成,要求村裡能夠幫他們遷到山下居住。

從山上往回走,我想村裡搞遷移扶貧是正確的,應該把村民從山上遷下來,人雖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還是可以種,而且還可以利用山場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城市化,那麼農村發展的趨勢應該是集鎮化和村莊化,如何探討一種土地流轉機制和搬遷幫扶機制,把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村民集中遷移到公路沿線、集鎮周圍,讓他們遷得下、住得穩、能發展,應該是政府認真研究並切實解決的問題。

  脫貧下鄉民情日記三

天不亮我們幾個人就全醒了,比平時在家醒得還早。

按照計劃,今天早晨要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學習強衛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並研究近期宣講活動的要點,這是我們駐村後開的第一個會,雖談不上正規,但要讓參加會議的老鄉們聽得懂,聽得明白,大家心中還是有些緊張。

想不到鄉親們的積極性這麼高,剛吃了早飯,村委會裡已經坐滿了人,我們心裡熱乎乎的。

會議首先從學習省委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開始。讀罷兩封信的全文,大夥的感受很多,說得最多的是省委書記心裡始終記掛著咱們農民。大家還說,要切實按照強衛書記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緊密結合上莊村實際,認真規劃,營造好科學發展的氛圍,抓好鄉村黨建工作,加快上莊村的發展。

看著鄉親們被激發起來的熱情,我們幾個也給大夥表了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艱苦奮鬥,用幹部的辛勤勞動,換來群眾幸福指數的不斷提高。

會散了,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壓力也更大了,強書記的信不但對我們做好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檔案精神,全面推動“五送五幫五推”活動注入了精神動力,也對駐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結合這兩天進村入戶所掌握的情況,工作組按照萬名幹部下鄉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標:立足本地實際,整合資源,找準農村增效、農民增收的著力點,努力破解資金短缺、帶動乏力的問題。

經過集思廣益,大家梳理出當前的工作重點:認真制定好發展規劃,選準選好專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破解生產力落後、難以增效的難題。堅持旅遊富民、商貿活區,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和就業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匱乏、後勁不足的問題。大力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穩步實施義務教育,強化職業技術培訓;努力破解規劃不全、導向不明的問題。科學發展規劃,要符合地區實際,突出重點,規劃一項,成一項,切實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充分發揮兩委班子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交通、衛生、文化、教育等建設。今後,我們就要按照這些思路展開工作,幫助上莊村人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