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下鄉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1.29W

隨著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脫貧攻堅伐進一步加快,廣大貧困農村的面貌會越來越好,廣大農民一定會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下面蒐集了扶貧下鄉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扶貧下鄉民情日記

  扶貧下鄉民情日記1

20xx年8月3日凌晨5時,綏江縣再次遭遇強降雨天氣,降雨持續了3小時左右,導致綏江縣多處出現公路塌方、山體滑坡、農作物受損、村民房屋倒塌。大沙村在此次暴雨天氣中多處公路塌方,多家農戶屋中淹水,3戶農戶房屋倒塌。

七點不到,村兩委工作人員和駐村工作隊員都早早到了辦公室,大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在村總支書記的安排下,大家迅速分成4個工作組冒雨趕赴現場疏散群眾,收集災情。

一路上,多處路段被樹木、石塊、泥沙等阻斷。我們立即組織群眾進行清理,需要機械才能清理的,立即聯絡公路管理段人員前來處理。

徒步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大沙九組王世虎家。王世虎老人的兒子和女兒常年在外務工,兩位老人年過花甲,一家四口在土坯房中住了幾十年。老房本來就已經破爛不堪,經受不住任何自然和地質災害,這次的強降雨,使老房當場垮塌,幸無人員傷亡。

土坯房倒塌後場景

好在老人一家在精準扶貧期間,已經被列為d級貧困危房改造戶,經過工作人員的走訪動員和協助貸款,新房已很快建成。看著倒塌的老屋,老人感慨道:"要不是有國家的好政策,遇到這樣的天災,我們要怎麼活哦!以前掛鉤幹部告訴我修房子要有構造柱、天地圈樑,要砌二四牆,我還覺得又費材料,又費工時,在這樣的災難面前,我更明白了掛鉤幹部讓我們按標準修,都是為我們好!"

老人正在修建的新房結構為磚混結構,建築面積90平方米,牆體為二四牆,有構造柱,能夠抗八級地震。在建房過程中,享受國家給予的建房補貼20200元,並且在村委會和掛鉤人員的幫助下在信用社貸了20000元的建房貸款。目前,房屋主體已完工,預計一月後就可搬入新房居住。

新建房屋地圈樑圖

在這次災害中,像王世虎家這樣老房垮塌的全村共有3戶,但都已列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正在新建房屋。雖然遭受了災難,但有國家優惠政策,很快就能搬入新居。目前,村兩委已經將垮塌房屋農戶進行了轉移,正組織人員、機械對公路塌方進行清理,以確保正在建房的農戶能運送建材,早日將新房建好,讓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有保障。
 

  扶貧下鄉民情日記2

經過昨夜一場大雨的洗禮,清晨的椿頭塘村景色格外誘人,空氣特別清新。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樹蔭的縫隙射進村委會大院,我簡單的吃過早飯,甩甩還有些痠疼的手臂,驅車前往白石頭村民小組。

根據本週工作計劃,我今天要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餘國文大叔家去看看,並將辦公室掛鉤幫扶幹部--黨總支副書記閆信廣同志幫他爭取到的1000元困難臨時救助金送去。

餘大叔年近七旬,全家7口人,膝下有兩個兒子。老大已經成家,由於生活窘迫,小倆口常年在中緬邊境租地種植香茅草,空閒時就近打點零工,倆個孩子由余大叔和餘大媽照顧;老二從小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人照顧。

我把車停在白石頭活動室後面的停車場上,向路過的一位大嫂打聽餘大叔家的位置,她用手指向不遠處的樹林,說:"他家是‘獨家村’離這不遠,就‘一望路’(一眼就能看到要去的地方)的距離,但都是‘秧雞路’(僅秧雞能通過的路),車子去不了,只能走路去。"

我順著大嫂手指的方向看去,隱約看到樹林中餘大叔的家。我好奇的問大嫂:"什麼是‘秧雞路’? 這‘一望路’有多遠?"大嫂笑著說:"你去了就知道。"謝過大嫂後,我徑直向餘大叔家走去。

我沿著菜地旁邊彎彎曲曲的小路向下走,路越來越窄,越來越泥濘,越來越難走。路面僅三十公分寬,由於下過雨的緣故,有些路段還塌方了,我只能把隨身攜帶的雨傘當作柺杖支撐著過去。路旁長滿了蕁麻等雜草,稍不注意就會被蕁麻蜇到,被蟄到的地方會長出紅紅的小疙瘩,非常癢,一路上我被蟄到了三四次。在跨過一條小河上的獨木橋後,我開始往上"爬",半小時後終於到了餘大叔家。這一路走來,我才真正體會大嫂說的"一望路"到底有多遠,"秧雞路"究竟是什麼樣子。

推開虛掩的籬笆門,一個佝僂的背影出現在我的.面前,餘大叔正坐在堂屋外的小板凳上剝包穀,傍邊坐著他的小兒子。由於在村委會已經見過幾次面,我和餘大叔也算是老熟人了。看到我進門,餘大叔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起身和我握手,並給我泡了一杯自己採摘的山茶。我把帶來的困難臨時救助金交給老人後,和他一起邊剝包穀邊嘮家常,向他了解家裡的基本情況、收入來源、發展計劃等。

在和餘大叔接觸過程中,感到餘大叔心態很好,對困難生活有頑強的承受力,對黨和政府的關懷照顧很感激。聽著老人的述說,我從心底裡替他高興,看來老人家對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很足,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臨近中午,我起身與老人告別,餘大叔把我送出了很遠。離開餘大叔家,走在"秧雞路"上,我心情很複雜,既為老人積極的生活態度高興,也為這個家庭的現狀擔憂。作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如何讓像餘大叔這樣的家庭早日擺脫貧困,我感覺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但我堅信:隨著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脫貧攻堅伐進一步加快,廣大貧困農村的面貌會越來越好,廣大農民一定會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扶貧下鄉民情日記3

對於民情走訪,我們中很多人開始都有些不以為然的想法,認為自己不過一普通幹部,無職無權,捐個區區兩三百元,對那些深陷貧困的農家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然而,兩個月來,或是與市縣部門的領導“二對一”幫扶,或是個人走訪,三家村九戶人家進行了走訪。當我走進鄉親們的家門時,內心卻不能不被他們的遭遇、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善良深深震動。

終於找到三家村外坪子組王福保家時,還是春寒料峭的4月,這個70歲的老漢正在屋下面的田裡掌犁耙。看到有人來,王福保拖著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僂著腰,用手使勁揩揩碗,顫顫巍巍的泡茶端出來。兩層樓的紅磚屋沒有粉刷,屋內地面坑坑窪窪,廳屋的神臺上擺著一張年輕的遺象。那是他們唯一的兒子,2009年患尿毒症去了。兒媳從此再無音沓。兩個孫子,就跟著老人過活,15歲的孫女王倩在寶農學校讀八年級,8歲的孫子王可在神衝完小讀三年級。為了供孫女孫子讀書,給老伴看病,維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畝雙季稻。王福保說:“我們老了,又有病,這倒也沒什麼,人總是要死的;就是兩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帳還沒有還清,二是兩個細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對我們都還關心!你們做好事,我們記住了!”

是的,作為基層幹部,我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們都有一顆心,能夠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變。民情走訪和困難幫扶不是一道一筆揮就的輕鬆試題,而是檢驗我們是否和群眾還保持著血肉聯絡的莊嚴問卷。鄉親們最看重的,也就是我們在這張捲紙上傾注了多少真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