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幫困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1.29W

扶貧幫困的民情日記並不是為了應付式地寫,而是要從扶貧幫困的工作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下是扶貧幫困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扶貧幫困民情日記

  扶貧幫困民情日記【1】

20xx年1月9日

今天,我們去了大河鄉西岔河村和紅灣村,這兩個村都是細毛羊發展的重點村。紅灣村是近幾年扶持的細毛羊、細羊毛生產標準化示範村,連續三年細羊毛售價居全縣之首,牧民得到了實惠,在外面也小有名氣,每年商販搶著要哪裡的羊毛,這些成績的取得有個方面的原因,都是,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這個班子能夠凝聚人心、能夠踏實做事、能夠銳意創新,2010年冬季開始他們推行了細毛羊整村穿衣,2011年推行了機械剪毛、分級整理、標準塗料標識、規格打包、集中銷售,走上了標準化生產的路子。2013年他們又建起了集中舍飼養殖點,將部分淘汰畜和當年出欄的仔畜通過短期育肥後出售,截至目前育肥出欄1000多隻,增加收入30多萬元。近幾年他們還堅持提前配種,懷孕母羊後期補飼、羔羊早期補飼技術,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大幅提高,實現了畜牧業生產的利益最大化,是全縣畜牧業發展的一個標杆。

西岔河村有較為充足的飼草料基地,有發展細毛羊和舍飼半舍飼養殖得天獨厚的條件,過去由於認識不明確,一度細毛羊飼養量大幅滑坡,大量養殖藏系羊等畜種,致使草原退化,鄰里糾紛頻發。前年以來,通過算細賬、作對比,牧民群眾堅定了養殖細毛羊的信心,積極調整畜種,目前,除兩戶自然條件限制不能養殖細毛羊的牧戶以外,全部養殖了細毛羊。他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新建高標準暖棚羊舍40多座、儲草棚40多座,充分利用草地資源種植優質牧草1800多畝,大力發展舍飼半舍飼養殖,舍飼半舍飼率達到了80%以上,在政府的扶持下人畜飲水、草地灌溉、配種站、儲毛棚的設施進一步完善,更加堅定了他們走標準化生產路子的信心和決心他們也正邁著堅實的步伐朝著這個目標前進,2013年冬季全村有8000多細毛羊穿上了羊衣,明年他們將推行機械剪毛、分級整理、標準塗料標識、規格打包、集中銷售等一系列標準化生產技術。

我相信只要幹群團結一心,一個生產發展,民風淳樸,山清水秀的優美新村很快就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扶貧幫困民情日記【2】

20xx年1月6日

今天去馬蹄鄉橫路溝村雙聯戶,三年來,多次去哪裡,每次都覺得有新變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標準住宅。同樣的地理環境,同樣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時間似乎這種變化不可理解,過去那裡是落後和貧窮的代名詞,我現在說那裡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過了兩萬、三萬、四萬有人相信嗎,我肯定沒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裡,我也不會相信,但是,我告訴大家這是千真萬確的,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

其實,哪裡都有發展的空間,只是看是不是選準了一條正確的路徑,同樣的一塊土地由於發展的路徑不同,發展的效果就會千差萬別,馬蹄橫路溝是一個鮮活例子,過去我們死守著那些土地,糧食產量低,入不敷出,年年歲歲,人窮志更短。我們換了個思路,種草養畜,三、四年大變樣,人初步富了思想覺悟提高了,在哪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感謝黨的好政策。在這裡沒有埋怨沒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謀劃,戶戶都在說明年的打算,以後的規劃。在哪裡人與人之間,戶與戶之間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情親、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和諧,雖然現在哪裡還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哪裡的老百姓勞動強度還有點大,收入還不夠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條正確的發展路徑,有黨的`富民政策的支援,有老百姓的辛勤勞作,哪裡的明天會非常美好。

  扶貧幫困民情日記【3】

20xx年1月7日

今天,去雙聯聯絡村康樂鄉上游村,一路走了20多戶,牧民大多數人都不在牧業點,一打聽都去縣城的牧民定居樓了,牧民每隔三五天到牧業點清點羊數字,給羊飲水,別的時間都在縣城定居點。我們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檢視旱情、飼草料儲備情況。缺水一直是制約上游村畜牧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作為幫扶單位2012年我們積極協調,經縣政府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電力、水利、發改等部門的努力下,投資170多萬元建成了一個揚水站,鋪設輸水管道20多公里,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面對今年這樣持續的乾旱,上游村大部分牧民秋季儲存的水都能使用到四月份工程恢復供水,一小部分群眾由於水窖小或者少還不能滿足需求,只能拉運。缺水的問題已不是十分迫切了,我們和村上領導商量20xx年要把水窖建設作為解決人畜飲水的重點,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飼草的儲備都比較充足,為了防止大的災害性天氣的發生,我們和村幹部商量用村級補獎資金呼叫一部分飼草料發放到戶,做好抗災保畜的物資儲備。走了一圈,我的心裡暢朗了不少,我們只要找準問題的關鍵所在,就能為群眾好實事,切實解決一些群眾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

遊牧民定居,暖棚羊舍建設,草原水利設施建設徹底改變了牧區的基礎設施,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牧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比任何空洞的說教都來的更快更直接,其實,轉變發展方式,轉變思想觀念,做 永遠比說重要一萬倍。上游村牧民羅正義深有感觸的說: 冬天樓房裡住幾天就不想到牧業上了,牧業上太冷了 ,這是大實話,我也有同感。一輩子放牧的老牧民尚且有這樣的感受,那我們的下一代,從小住在樓房裡,有幾個人還能回到牧業生產中,又有幾個能受得了風吹、日晒、酷暑、嚴寒。實現生態功能區的搬遷,實現生態的保護,我們要做的也許一開始就是溫暖的樓房,能夠維持生活的一份工作。人,其實還是很容易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