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幫扶日記

才智咖 人氣:7.36K

扶貧駐村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全縣各駐村幫扶工作隊情繫貧困群眾,積極進村入戶,幹農家活,吃農家飯,在面對面交流中宣講惠農政策,在心與心溝... 接下來是本站小編大家整理的“貧困幫扶日記”希望大家喜歡。

貧困幫扶日記

  篇一:貧困幫扶日記

10月23日星期三 天晴

和馬主任一家吃過早飯已到九點了,今天我們的工作計劃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體驗農活,下午到四社走訪農戶,並把村裡的黑板報辦起來。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別是作為從機關下村的幹部,下田體驗農活很有必要。村委馬主任忙於村裡的工作,三四畝玉米還在田裡,所以我們決定到馬主任田裡收割玉米。

到了田裡,我學著馬主任的樣子掰玉米棒子。雖然小時候幫家人下田勞動,但是老家那邊種的都是小麥、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還是頭一次。不過這活一學就會,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葉上面劃一道口,然後順著那道口子剝開包葉,再把裡面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工序就這樣簡單。由於海拔較高的原因,每株只結一個玉米棒子,偶爾也有兩個的,不過其中一個很小。掰了一會兒後,我的手法越來越嫻熟,速度也很快了。這時,海東農牧局科技推廣站洪站長打來電話,讓我今天趕緊領上昨天我給他說要辦養殖場的村民馬哈比,到民和縣畜牧局補報家庭養殖專案。我一聯絡馬哈比,他正好在縣城。而且我們的幫扶組成員小孟從縣城還沒向村裡出發,所以我讓他領馬哈比去縣畜牧局。不一會兒,馬主任夫人也幹完家務活到了田裡。隨後,我們幫扶組的老謝、小羅,還有村支部馬書記都到了,田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了。人多力量大,我們七個人每人佔一個壟,一壟一壟掰,馬主任負責鏟秸稈,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說又笑地幹到了中午。回頭望去,身後金黃的玉米堆越來越多,騰出的空地也越來越寬,很少勞作的原因,大家興奮不已。

下田勞動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飯很香。馬主任夫人給我們做的是熬飯,一個個都吃了兩碗,還把一大碟子油餅吃到底了。

下午我們走訪的是距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兩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庫土社。這個社是個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樑下邊的陰山根,地勢較低,但坑窪不平,莊廓佈局雜亂。我們的車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裡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塵煙裡騰雲駕霧。村民們很熱情,不管以前見沒見過都會打招呼,並往家裡邀請。我們先後走訪了五戶農戶,瞭解的內容基本一樣。但是今天走訪的一位老農,讓人心酸。他叫馬索來麼,已六十九歲了,家裡只有長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個兒子都不爭氣,一個個在外過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顧兩個老人,用當地的話說就是“不上路”。為了維持貧寒的生活,這位老大叔耕種13畝地,還當村裡的護林員,管護大家的退耕還林地。儘管如此,但不知為什麼他沒有享受到農村低保。我的心裡很酸楚,能為他做點什麼呢?我從兜裡摸出一百元錢塞在他手心,讓他買雙鞋,因為他穿的鞋實在是太破了。他激動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我轉過頭悄悄的對村支部馬書記說下次調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從四社小庫土返回到一社山樑時,時間已不早了。我們把村裡簡易的公開欄用墨汁刷了兩邊後,大家一齊動手,劃線的劃線,寫字的寫字,畫邊的畫邊,不一會兒把黑板報辦了起來。黑板報的右下角還寫上了讓村民們抓緊開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筆畫上了一朵紅牡丹,遠遠望去還有點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回想起來,感到農村工作雖然苦點,但也十分充實。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來到xx村已12天了。這些天來,走村串戶,訪貧問寒,與這裡的村社幹部、黨員和村民談心、交流、拉家常,收穫頗多。在這裡,人們的生活有貧有富,但更多的是貧困。農民們很辛苦,家家戶戶幾乎都耕種著三十畝以上的耕地,有的還耕種四五十畝,這在我的家鄉及好多農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繁忙的生活。但是這些天來一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即使生活條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這些鄉親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有精神。寫到這裡,我就想起現在的許多城裡人,吃穿不愁,但總拉著一張苦瓜臉,無精打采,生活在鬱悶的世界裡。我們的“上班族”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裡,面對電腦一臉茫然,好似有無盡的煩惱。在這裡,我們與貧困戶聊天,他們說有許多寒苦,但他們相信黨和政府,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信心與希望。我想,這就是他們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緣由吧!

九點半時,我們幫扶組的同志們都到齊了。今天我們去走訪的是三社,也叫鬆把社,距離我們的根據地村委馬主任家還有兩公里。我們向東徒步行走十來分鐘,眼前出現了一道大坡,這個自然村剛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這裡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樑,山成排、溝成行。我這時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稱可能就是這樣得來。順著山坡土路向下繼續行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廢棄的莊廓隨處可見,真正像樣的農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見個人影。一路上聽老謝說原先這個社有26戶,現在只剩10戶。我們連走了三戶,但家家都鎖門。在老謝的提議下,我們徑直來來到原村支部書記孫萬發家。走進他家時,他正要出門去收割玉米,見到我們他很熱情地讓我們進屋。看上去家裡條件並不好,像樣的只有一臺電視機,上邊還赫然寫著“農村黨員遠端教育收視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說村上有個電視在孫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誰也不願去要回來。老謝說他家在這個社還算最好,以前這個孫書記工作幹得也不錯,青海《黨的生活》還專門報道過他,可是後來群眾反映不好,換屆時沒能當選。攀談中我們得知以前他當過民辦教師,如果再堅持兩年就轉正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跑車,收入也可以,但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條件太差,已過結婚年齡的兒子一直說不上媳婦。他說這個社、包括整個xx村的小夥子們都很難說媳婦,姑娘們沒人願意到這個山大溝深的窮地方來當媳婦。好在他的二兒子很爭氣,現在上天津石油大學,快畢業了,工作已簽約。談到村裡的`工,他說這裡的群眾有條件的想方設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裡的都是最困難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搬出大山溝。我在心裡想,xx村也算大村,整體搬遷不太現實,但是通過政府適當扶持鼓勵自行搬遷還是可行的,作為幫扶工作組我們還是多反映吧!

  篇二:貧困幫扶日記

2014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雲見陰

起床鬧鐘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這是我們第六組在桑植縣瑞塔鋪鎮鳥兒嶺村“進村入戶”的第二天。

站在戶主劉老師的院子裡,享受著鄉村早晨的寧靜。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戶,村民大都住上了樓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經建好了第一層,這是劉老師的女兒女婿用打工賺來的錢修建的,計劃修建三層,兩個剛成年的兒子一人一半,他們建好房子以後,繼續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劉老師說十年前修房子時,建築材料全靠馬隊馱運,使我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有了更深切的認識。

今天,村幹部將陪同我們訪問貧困戶,我有些疑惑:“這裡條件很好呀,怎麼也有貧困戶呢?”陳支書告訴我,村裡有幾戶孤寡老人,因為家裡沒有勞動力,還是很貧窮的。我們步行到了今天訪問的第一戶,這是一棟原來六、七十時代的老木房子,木質窗格鏤空著“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顆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間,彰顯著當年的些許輝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磚瓦洋房中卻顯得格外寒酸。房簷下,雜亂堆放著幾隻南瓜、一堆紅薯,還有一架許久未用了的石磨,懸掛著的竹竿上晾晒著幾件已經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談中,我們瞭解到,戶主張奶奶已經82歲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與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兒子相依為

命,現在主要生活來源是家裡不多的田地,自己的農村社保和來自各方面的救濟。瞭解到情況後,幾位同學紛紛慷慨解囊,為老人捐了幾百元錢,讓老人家添點禦寒衣被,買些生活日用品。對於我們送上的慰問金,戶主的兒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書才把慰問金放到了他的手裡。

第二戶貧困戶是82歲的王奶奶,兒子早逝,王奶奶身體倒還健朗,耳聰目明,生活基本能夠處理。交談的過程中,一直向我們道謝,唸叨著我們的到來,讓她感到了後輩的溫情。當我們和王奶奶合影的時候,王奶奶說她的舊帽子不好看,堅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們一起照相,好可愛的一位老奶奶!陸續又去了兩家貧困戶,都是因為年老無子、身體殘障方面的原因致貧,我們為貧困戶都送上了慰問金,錢不多,希望能表達我們的一份心意,體現社會的溫情。

整個走訪花了近三個小時,一路上,我們談到現在的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老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面臨著負擔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單調、家庭氛圍缺失、醫療保障不足、安全隱患多等等問題。

在鳥兒嶺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領到55元的農村養老保險,可以享受鄉鎮醫院住院全免費的農村合作醫療,鎮裡也正在修建敬老院,這些舉措,讓我們看到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正

在慢慢解決,我相信,通過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願望。

***年8月21日星期日陰有陣雨

今天上午9:00我和駐村幹部xxx一起來到了駐點xx居委會,與黨員及群眾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群眾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鬆、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

基層的意見實實在在。有的反映村組溝渠堵塞了、魚塘變臭了,有的提出個別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為建設道路徵地補償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

57歲的老黨員xxx是個敦厚、質樸的老人,由於在2014年積極響應土地掛鉤工作,成為第一個搬遷戶,但由於當時工作的失誤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組幹部幾經協調都未能解決。我在瞭解到這個情況後,主動與老人溝通,瞭解他的心聲,並與相關物件戶和村組幹部一起會商這件事,在協調多方利益之後拿出了一個雙贏的意見,既解決了老人多年來宅基地的困擾,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物件戶的損失。事後,老人緊緊的握住我的雙手,久久不肯鬆開。

看著他真誠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積極的態度,聽著親切、熱情、純樸的話語,愈加覺得基層黨員、群眾的可親可敬,也看到了一個地方發展的希望所在和動力所在。

xx組xx片的變電所由於一直以來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變壓器被盜,有黨員代表反映近期的接連下雨會讓已有的變壓器受潮損壞,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立即聯絡鎮供電所協調解決變

壓器的問題,並且組織勞力將變壓器轉移到安全乾燥的地方,為村集體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

下基層是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著基層情況和群眾意願,同時也是基層幹部對群眾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說著老百姓,更要心裡想著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著感情下基層,帶著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瞭解百姓

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

2014年1月30日多雲

今天是農曆年二十七,再過兩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碌著準備過年,村裡熱鬧起來。我站在村委會門囗,看著匆匆而過的村民和不時傳來的打趣聲、嬉笑聲,為村民能過個祥和、快樂的春節而高興,尤其是返鄉務工人員的歸來使這個僻遠、沉寂的山村充滿活力,真讓人興奮。我興奮著同時也思考著:

農業產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選擇適當的產業發展模式,是建設小康社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證。如何幫助**村找出一個符合**村實際情況的產業發展道路,是我所焦慮的問題。

經過40余天對192戶村民走訪瞭解,**村基本情況為:**村屬石芫鄉較僻山村,全村共10個村民小組,散落在前後相距6公里的狹長山谷中,全村共有農戶246戶,人口1150人,其中勞力461人,常年在縣域外務工人員276人,佔總勞力59%,在村外縣域內務工人員118人,佔總勞力25%,外出務工人員合計394人,佔勞力總數461人的85%,村裡常住人口基本為留守老人和兒童。村現有農田555畝,山地11800畝,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為外出務工人員寄回收入。村經濟以自然經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葉菊,山地主要為工業林業及少量油茶、毛竹,農產品主要為自產自用,商品活動較少。**村主要矛盾在於留村勞力太少,勞力缺乏成為**產業發展和結構...

TAGS:幫扶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