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日記

才智咖 人氣:1.12W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幫扶則是高校就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本文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特徵和成因進行了分析,並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提出幫扶策略。

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日記

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日記一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美德,進一步加強對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實現“不讓一個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失學,不讓一個思想上有困難的學生落伍,不讓一個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掉隊”的教育目標,為貧困生提供物質上、精神上援助,使他們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求學機會。將學校“校園幫扶站”“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工作與“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大力支援和貧困生自己的努力,促進學困生健康成長,從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措施

強化宣傳,提高認識

號召學生在不增加家庭負擔和自願的前提下,節約自己的零花錢,向貧困生獻愛心,教育學生學會關愛,學會幫扶。發動全班同學愛心捐助活動,。在校園幫扶站募集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幫扶賈文琪同學。

三、幫扶方式

1、定期對其進行家訪,瞭解其學習生活情況及其困難;

2、以“校園幫扶站”為載體,每期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物質上的幫扶。

3、以賈xx科任老師為主,對賈xx進行心理、學習上的幫扶。

四、幫扶內容

1、思想上解惑

鑑於貧困生的家庭特殊,他們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關愛,因而資助方要從情感上貼近他們,學習上關心他們,生活上幫助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許多貧困生在與同學的相處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自立自強;激發他們的進取心,真正體會到多一份努力,就會多一份收穫的道理;幫扶者平時要把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樣看待,平時多與班主任、任課老師聯絡,經常找賈文琪談心。

2、生活上資助

貧困生賈xx平時的生活費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滿足他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適當的資助,每學期開學給賈文琪購買學習用品及課外讀物,幫助他渡過難關,使他安心地投入學習。

3、學習上幫助提高

為了避免賈xx由於客觀條件的影響,造成成績不如人意。為賈文琪未來的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須培養他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在未來社會立足,有所建樹,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要從學習上去幫助,利用課餘時間幫助他學好功課,幫助他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學會學習。

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日記二

一。

為了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現狀及其成因,我們面向浙江工業大學等浙江省內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在受訪的大學生中,存在就業困難的人數比例佔 42. 7%。可見,就業困難群體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佔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點從就業認知和就業現狀兩個角度,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現狀特徵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

就業認知包括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判斷及所持的就業態度,還包括大學生對理想工作地和行業的選擇期待。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看到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普遍持悲觀態度,有 75. 8% 的就業困難學生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就業困難群體中超過五成的大學生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選擇方面,無論是就業困難群體還是非就業困難群體,都傾向於杭州和浙江省內其他縣市,這與高校生源來源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與浙江省經濟活躍的態勢相關。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和非就業困難群體在理想工作地的選擇方面無顯著差異。在行業選擇方面,無論就業困難群體還是非就業困難群體,首選的三個行業方向依次是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但是,就業困難群體願意去私營企業工作的比例僅為非就業困難群體願意去私營企業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觀念和基層就業心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偏差,這為改善和提高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思路。

就業現狀真實地反映了大學生在求職準備和求職實踐中的實際狀況,通過比較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和非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現狀差異,從中可以找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實際求職過程中的優勢和弱勢。在職業規劃目標方面,高校就業困難學生普遍表現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不太瞭解,甚至完全不瞭解,僅有三成的就業困難學生表示瞭解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非就業困難學生中有一半以上了解,甚至非常瞭解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可見,對職業規劃目標的瞭解程度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實狀況,對職業規劃目標的定位和了解越清晰越符合自身的狀況,在求職過程中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在求職過程中,畢業生要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但要做到知己,還要做到知彼。即除了對自我職業目標的明確定位外,還要了解專業、職場狀況,抓住有利時機為自己進入職場做好準備。在問卷調查中,將近一半的就業困難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太瞭解甚至完全不瞭解,就業困難群體中對職場瞭解甚至非常瞭解的人數比例是非就業困難群體中人數比例的二分之一。對專業瞭解和職場瞭解的欠缺,制約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求職空間。

從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現狀特徵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形成並非單因素作用的結果,也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並長期作用的結果。我們將這諸種因素歸為四類主要矛盾,以此來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原因。就業形勢的開放性與就業觀念的封閉性之間的矛盾。

當前,隨著經濟轉型的基本完成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形勢整體保持開放性特徵。勞動力市場上人才供給和人才需求基本保持平衡,影響人才流動的各種因素公開透明。即便如此,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自身對就業形勢的盲目悲觀、對就業地域的盲目熱衷、對基層就業的盲目排斥,造成了就業觀念的盲目封閉。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由於生理、心理、學業、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對大學生就業形勢持過分消極態度。他們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將就業困難歸因於外在就業形勢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在就業市場上屢屢受挫。同時,狹隘的就業地域選擇和行業選擇觀念,更加劇了就業困難群體的弱勢地位,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優勢群體越強、弱勢群體越弱的“馬太效應”。

人才需求的時效性與人才供給的滯後性之間的矛盾。

高等教育作為根植現實、面向未來的事業,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未來社會的需求培養相應的人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市場是全球經濟生命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的需求成為人才流動的航標。

大學生就業市場是複雜的、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發展中某一元素的微弱變化也將有可能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急劇變遷,這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大學生就業市場變遷的“蝴蝶效應”。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思想和辦學體制的相對滯後性,自然暴露出人才培養的諸多弊端。高校在專業及課程設定上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無法抓住人才需求的時效性特徵,“因師資設專業”、“發展容易上馬專業”等現象比比皆是。這種閉門造車的後果,直接導致了人才供給的相對滯後性,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客觀因素。

就業能力培養的弱習得性與就業能力運用的強實踐性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升級和產業機構的升級,對實用型、服務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大學生在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職業素質方面與就業市場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導致大學生在求職時普遍存在有知識、缺能力的現象,這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尤其突出。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存在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不瞭解,對所學專業不瞭解,對目標職業環境不瞭解的“三不瞭解”狀況。因而,在大學階段片面關注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的培養。相關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而學生最缺少的是責任心、敬業精神和就業能力。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實踐性的就業能力,正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所最欠缺的能力,這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關鍵因素。

求職競爭的高風險性與就業心理的低承受性之間的矛盾。通過調查,我們看到一些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缺乏對自身情況的客觀分析,而難以給自己制定合理的職業目標,在求職過程中簡單地以他人的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由此產生了盲目攀比心理和依賴心理,造成有業不就的現象。還有部分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因主觀上求職態度消極、求職競爭能力較弱和客觀上求職時機不利等現實因素,造成求職競爭中的屢屢受挫,進而導致心理失衡和出現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依賴心理、心理失衡和自卑心理,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求職競爭中低承受性的具體表現,顯然不適應人才競爭的高風險特徵,這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內生因素。

二。

我們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現狀特徵和成因分析,初步掌握了該群體的系統結構。為了幫助和改善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系統狀態,挖掘該群體的就業優勢,創造可能的就業機遇,克服就業弱勢,規避可能的就業威脅,我們提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策略。

儘管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並不佔有普遍優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但我們可以通過充分挖掘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優勢,為該群體的順利就業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從群體屬性來看,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本質上仍然屬於大學生群體,儘管在就業觀念、就業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適應狀況,但他們普遍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觀念。與此同時,他們又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相對非大學生群體而言,他們總體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

這幾個方面的優點,使得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仍然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當前,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建立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確立了較為完善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其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在如此良好的就業體制和就業環境下,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只要善於把握政策的大好時機,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文化素養等優勢,將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就業前景。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主要體現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作為享有人力資本優勢資源的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雖然在勞動力市場競爭中擁有學歷優勢和政策保護優勢,但是在外界賦予的優勢外衣保護之下,大學生若一味地把自己禁錮在象牙塔中,只偏重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能力的習得,只注重個性的過分張揚而忽視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只注重自我感覺的過分良好而忽視社會的現實需求,便很難為自己贏得競爭優勢。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得高校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大學生群體內部就業競爭力加大; 地域經濟和城鄉經濟發展的失衡,導致傳統產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收能力明顯下降。在外部競爭環境的威脅面前,大學生若不注重發揮自身的優勢,將直接淪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就業困難一族。這說明,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要想在就業市場上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群體優勢,敢於、勇於面對就業市場上的各種威脅。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劣勢,主要表現為就業觀念的封閉性、就業能力的弱實踐性、就業心理的低承受性。這些劣勢遇到外部環境的不理想,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陷入最不利的就業境地。對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巨集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尤其是加大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關注和幫扶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幫助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的投入力度,引導就業困難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注重就業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適時調適大學生的不良就業心理。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其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劣勢是顯而易見的。對該群體的關注和幫扶,直接關係到大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高等教育的質量和聲譽,更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為此,我們除了要充分挖掘該群體的優勢以外,還要善於辯證分析該群體就業過程中的劣勢,規避劣勢帶來的求職威脅,幫助把握一切可能的就業機遇。

就業機遇的創造需要高校、政府和畢業生自身的通力合作。首先,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就業形勢的盲目悲觀態度,高校在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時,注意引導其儘早樹立職業規劃意識並做好相應的求職準備,以在時間上贏得就業優勢。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理想工作地和理想行業選擇的狹隘傾向,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重點在於引導其職業價值觀趨向現實性,幫助就業困難群體擺正自己的就業定位和心態,以在價值導向上為其贏得就業優勢。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所學專業和目標職場不瞭解的薄弱之處,高校除了加強對大學生的專業通識教育外,還要加強校內外的溝通和合作。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實習實踐環節,利用校企合作、暑期社會實踐、模擬實訓等多種形式,讓大學生充分參與到職場體驗中去。其次,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開放,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大學生“兩項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大學生入伍政策、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等的實施,為轉變大學生眼高手低的就業觀念,培養赴基層就業的職業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政策導向功能,為拓寬大學生的職業目標視域創造了更強大的政策支援空間。除此之外,各地紛紛結合自身的地域特點,實施了不同型別的就業幫扶援助工程、寒門學子就業推薦和專場招聘會、就業困難群體“一卡通”措施等等,這些都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順利就業創造了條件。再次,從畢業生自身的角度來看,對自身的理性定位、對專業和職場的準確把握、對就業形勢的正確判斷、對就業心理的適時調適,以及腳踏實地的努力實踐,對緩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自身的劣勢,規避就業威脅,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