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3.13W

轉眼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和出現的問題,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份自查報告。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自查報告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範文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1

一、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醫院受長久以來公立性質的影響嚴重

長久以來,醫院絕大部分都是公立性的,直接接受國家的資金支援,只要醫院申請資金專案,幾乎沒有不給撥款的。這樣長久以來,醫院就失去了合理支配和管理資金的能力。大部分醫院的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僅僅是侷限於算賬、管理錢財,對於會計行業的新理論技術不瞭解或者不懂,對相關資金籌集以及投資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風險意識相當薄弱。

除此之外,醫院對於採購專案以及一些器材的購買往往不在乎價錢方面,而且缺少對這些器材利用率的專業性評估,欠缺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根據來對投資專案進行可行性分析,致使這些器材的淘汰率大於使用率,從而致使醫院的投資價效比相當低,浪費醫院的資金。而且,一旦風險出現,這些職員一直處在醫院這種環境,沒有相關的應變經驗,不能正確處理。這些因素是致使醫院財務管理風險日益加大的主要和首要原因。

(二)醫院自身的特殊性決定財務風險性高

醫院必須有各個種類的藥物,各種器械,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藥物具有使用年限,如果不能銷售將成為一筆損失,器械也存在老化或是汙染,需要時常更換。但是當醫院遇到財務危機時,藥物或是器械又不能立即變現。而且,藥物器械的儲存也需要成本,一旦儲存不善將帶來不小的損失。醫院也將不得不面臨物價下跌所造成的風險。

因此,醫院往往會通過拖欠藥物等貨款的方式來減少藥物庫存佔有量。但是這樣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債務危機。而且,醫院如果存在對病人診治的過失,產生醫療糾紛,往往賠付更大一筆數目的錢財,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往往就是醫院財務週轉不靈的因素。

(三)醫院內部監管體系存在缺陷

監管部門對於醫院職員是一個警示作用,如果醫院的內部監管體系不完善,或是流於形式作用,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據調查瞭解,目前大多數醫院未能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不能做到責任追究,無疑會導致財務活動中有害因素滋長。所以,沒有一個完善的內部監管制度,也是導致醫院財務風險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對醫院財務風險的防範與控制措施

在21世紀的今天,醫院只有重視財務風險分析,提高財務風險意識,居安思危,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建立全面而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積極尋求政府支援,嚴格控制財務風險,才能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在競爭中求得生存。

(一)積極尋求政府的支援

一個公平有序的外部環境,是醫院能夠發揮救人治病作用的首要條件。如果政府能夠制定相關的政策,加大對醫院的保護,就能夠讓醫院在良好的環境中尋求更好更快的發展。要有效防範醫院的財務風險,首先要有外部環境的保障,這樣一來,醫院不僅能夠確保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同時也免去了不必要的財政風險。因此,醫院要積極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援以及保護,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

(二)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

醫院財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是財務風險的控制以及預測的可靠保障,因此醫院應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財務在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道德素質。進一步說,醫院應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加強財務人員的“再教育”,不斷提高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重要性的認識,樹立應有的財務風險意識,提高在職人員對風險的應變能力以及處理能力。

醫院應該積極尋求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型、知識型人才,為醫院財務部門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避免一些老員工形成“幫派”等不良行為作風。職員本身應該提高自身各個方面的素質,以為人民服務為本,熱愛工作崗位,並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有為人民事業獻身的精神。

(三)完善醫院財務監管體制

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是醫院能正常運作的可靠保證。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醫院的財務部門體現的淋漓盡致。只有一個可靠的體制,才能督促財務人員堅於值守,更好的為醫院工作。而且員工工作也有章可循,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財務上的疏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為因素,大大減少了貪汙和腐敗時間的產生,確保了醫院資金的安全。與此同時,醫院應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和激勵機制,增強醫院財務人員應對財務風險的動力,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醫院這個體系才能正常運作。

(四)強化資金預算控制

只有強化資金預算控制,才能合理確定醫院對資金的需求量,從而優化籌資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成本。例如,醫院在購買一些藥物或是器械時,應該進行專業的分析,不超出市場需求量,不增加庫存成本,不做無謂的犧牲。

強化資金預算控制就可以減少財務風險,當然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新世紀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醫院的高層必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對可能將要發生的財務風險時刻警惕,並加強對醫院工作人員管理,財務人員要強化資金預算控制,減少不利因素造成的財務風險,進一步保障醫院健康發展,為人民造福。

三、綜上所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生活條件要求的提高,人們對醫院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醫院在投資增加、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提高對財務風險的防範意識,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是醫院持續經營的保障。因此,醫院的各個階層應該高度重視財務風險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加大對部門的管理力度,吸引更多的財務人才,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讓醫院的發展更穩定,更健康。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2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金融危機的再次襲來,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在快速增長或加大投資時容易出現資金週轉不靈或現金斷流問題。通常成因是在生產發展、市場佔有率提高的時候,企業家無暇顧及財務制度建設、一味擴大訂單量,這會導致邊際利潤下降甚至被犧牲。生產或服務過程工作量超載、人工成本和庫存增大、客戶遲付款或有壞賬發生的時候,如果突然碰到市場變化或同行競爭的衝擊,就會造成財務危機,嚴重的還會造成企業破產。於是企業紛紛開始改善經營管理,但企業在強大的市場競爭下,要想求生存求發展,就必然要對經營理念和產品物件進行創新。這就使企業陷入這樣一種困惑,如何從財務風險中研究出避免財務危機出現的方法。因此,財務預警分析成為現在企業經營預測最迫切具備的一種能力。

一、企業財務風險及成因分析

1.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一是資金不足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中小企業註冊資本較少,資本實力有限;我國尚無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加之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後權利上收,以中小企業為放貸物件的基層銀行有責無權,有心無力;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後,逐級下達“存貸比例”,使本來就少的貸款數量更為可憐,貸款供應缺口加大。二是融資缺乏保證。銀行只認可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作抵押,中小企業的土地、房產等銀行認可的不動產資產數量較少,缺乏信用保證,信貸能力低,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渠道認可。三是融資相關服務欠缺。中小企業貸款難、尋保難與其資信等級不夠有關。建立以企業資信檔案為基礎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此外,中小企業貸款成本高,也影響了其融資能力。

2.資金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閒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閒置,未參加生產週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難。二是應收賬款週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週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

3.風險意識落後,經營決策缺乏科學性

在現實工作中,中小企業在投資決策中的投資方向、投資方案選擇,籌資決策中的籌資時機、籌資規模、籌資結構確定,以及收益分配和分配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他們總是儘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充套件自身規模。加之銀行像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投資的成本,因此中小企業更加追求短期目標。同時,中小企業投資盲目,投資方向難以把握,缺乏科學性。

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及其指標體系

(一)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內涵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theEnterpriseFinancialEarlywaminglnstitution),是指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預警職能體系,是降低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後盤活企業財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就是把風險預警機制引入企業內部,讓企業、管理者、員工共同承擔風險責任,使責、權、利三者真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一般地,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

1.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為使預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的組織機構。預警組織機構相對獨立於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預警組織機構的成員是兼職的,由企業經營者,企業內部熟悉管理業務、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的管理人員組成,同時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管理諮詢專家。預警機構獨立開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業的經營過程,它只對企業最高管理者(管理層)負責。預警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可由現有的某些職能部門(如財務部、企管辦、企劃部)來承擔。預警組織制度的實施使預警分析工作經常化、持續化,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2.財務資訊收集、傳遞機制。良好的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要能夠有效預知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預先防範財務風險的發生,還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每一個相關的財務風險徵兆。主要資料包括內部資料和相關外部市場,行業等資料。這個系統應是開放性的`,不僅有財會人員提供的財會資訊,更有其他渠道的資訊。這裡的會計資訊系統不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企業會計核算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資料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尋找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並及時消除財務風險的工作。財務資訊收集、傳遞機制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分析良性迴圈的基礎。

3.財務風險分析機制。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經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原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當風險的成因分析清楚後,也就不難制定相應的措施了。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並不帶任何偏見,從事該項工作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預警分析系統一般有兩個要素:即先行指標和扳機點。先行指標是用於早期評測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指標,扳機點是指控制先行指標的臨界點,也就是預先所準備的因應計劃必須開始起動之點,一旦評測指標超過預定的界限點,則因應計劃隨之而動。

4.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在財務風險分析清楚後,就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轉化措施,儘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制度若要能夠有效運作,就必須要有正確、及時且合乎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管理諮訊系統,提供及時而完整的經營結果資料,供經營者及各部門負責人以實際經營狀況資料體系,來與財務指標資料相比較。當有超出或低於指標資料的情形發生時,就表示企業財務狀況將有不健全的症狀產生,經營者應及早依資料所代表的經營內涵做進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絲馬跡,對症下藥,以防財務惡化。例如,應收賬款週轉率過於緩慢,表示企業營銷部門可能不盡心收取顧客賬款。如此,一來資金運轉將吃緊,二來企業將承受更多的交易風險。此時,營銷部門主管應深入探究緣由,並提出對策。

(二)財務風險指標體系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現金到期債務比率。現金到期債務比率指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本年到期債務之比,其中本年到期債務是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應付票據,這兩種債務不能展期,除此以外的其他流動債務均可還舊借新。因為經營現金淨流量應保證償還到期債務,所以現金債務比率指標應大於1。現金到期債務比率指標運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資料,從動態角度反映一定時期經營現金流量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現金到期債務比率越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2)負債現金流量比率。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是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與年末流動負債和年初流動負債兩者差額之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來源於現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動負債來源於資產負債表。由於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能夠充分地體現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其流動負債的償還,能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負債的實際能力,故使用該指標來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更為謹慎。

(3)現金支付保障率。現金支付保障率是指本期可動用的現金資源與本期預計的現金支付之比。它從動態角度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發展變化,反映企業在特定期間內可動用的現金資源越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當前現金支付的水平。現金支付保障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現金資源越能夠滿足支付的需要,企業的支付能力正常、穩定,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小;如果該比率低於100%,顯然會削弱企業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發財務危機,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

(4)週轉率指標。一是將“應收賬款平均賬齡”指標,即∑(某項應收賬款賬齡×該項應收賬款金額)/Σ各項應收賬款金額;二是將“存貨平均佔用期”指標,即Σ(某項存貨佔用期×存貨金額)/Σ各種存貨金額。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均衡情況、進度情況,便於隨時分析和評價應收賬款和存貨的變動情況,避免由於銷售的季節性或由於選擇的會計期間與營業週期不一致而導致的不能如實反映款項及存貨的實際情況,這兩個指標與企業對應收賬款和存貨進行日常管理所採用的方法一致,資料極易取得,無需花費額外的代價。

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現金債務總額比率。現金債務總額比率是指經營現金流量與負債之比。它是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動態指標,也是一種保守的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因為通常不要求以經營現金淨流量償還債務,在全部債務均能展期的情況下,經營現金淨流量應與利息相等。該比率反映了企業最大的支付能力,從而決定了最大的借款能力。現金債務總額比率越高,則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利息支付能力、借款能力越強,企業財務風險越小。

(2)現金償還比率。現金償還比率是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長期負債之比。這一比率反映了企業當前經營活動提供現金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雖然企業可以用籌資活動中產生的現金來償還債務,但從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應是企業現金的主要來源,這一比率越高,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3)利息現金保障倍數。利息現金保障倍數是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債務利息之比。該比率反映企業以現金償還債務利息的能力。這個比值一般應大於1,該指標越高,則說明企業越擁有足夠的現金能力用於償付利息,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3.盈利能力指標

(1)銷售現金率。銷售現金率是指經營現金淨流量與銷售收入之比。它表明實現一元銷售所取得的經營現金淨流量,反映企業主營業務的收現能力。一般而言,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銷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從而企業的財務風險也越小。

(2)資產現金率。資產現金率是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平均資產之比。它表明一元資產通過經營活動所能形成的現金淨流入,反映了企業資產的經營收現能力。一般來說,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現金經營能力越強。它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企業的利潤總額中包括了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等因素,這些因素是與成本費用不匹配的收入,將成本費用利潤率計算公式的分子改為營業利潤更為合理,它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收益狀況。

(3)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企業的利潤總額中包括了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等因素,這些因素是與成本費用不匹配的收入,將成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3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進一步加劇,上市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和財務活動的複雜性不斷增強,其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財務危機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案例日益增多。這些問題不僅使投資者及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資本市場的風險,也影響巨集觀經濟的平穩有序發展。因此,如何通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確保財務風險到來前就預先識別,並提前執行預案,消除風險隱患,成為上市公司急需重視並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概述

財務預警是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資料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識別和判斷,提前監測並化解企業面臨的財務危機。實際工作中,財務預警首先要選擇合適的企業財務指標構建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然後採用相關分析方法,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等進行分析預測,最後得出綜合預警結果,並採取預警措施。從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現狀看,往往因為重視程度低、指標選擇不當、預警流程不暢和分析方法落後等影響財務預警效果。在財務預警機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財務預警指標的選擇及預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預警模型研究方面,經歷了單變數模型、統計模型、人工智慧模型以及基於支援向量機方法預測等階段。近年來,部分學者將公司治理變數引入預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國內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現狀

(1)財務預警指標未緊密聯絡上市公司實際。一方面是財務預警大多以量化的財務指標作為解釋變數,對其他影響重大但定性指標因素考慮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標;另一方面是財務預警系統大多是靜態預警模型,未根據公司所處行業特徵、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狀況、巨集觀經濟環境做出動態的指標選擇,未根據不同階段的評價適時調整具體指標的權重等,導致預警模型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難以得到保證,預警模型的實用價值有限。

(2)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完善。一是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不完善,大部分預警分析組織機制未納入公司治理機構;二是財務資訊收集、傳遞流程與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體操作中往往流於可量化財務指標分析,結合經濟環境及企業管理狀況進行預警的能力不足,分析效果有限。財務風險是一個動態概念,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十分繁多,如果僅僅依靠可量化的資料分析,那麼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係數必然增加;四是財務風險處理機制不健全,應對處置工具有限。

(3)財務預警機制資訊庫建設工作上存在不足。一方面是資訊庫資料來源較為單一,大部分資料來源為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缺乏較長時間相關交易處理資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資訊,以及公司所處的巨集觀經濟環境等資訊源;另一方面是資訊庫的資訊資料實時更新不足,缺乏必要的、及時且有效的維護與更新。限於人員和技術缺乏,上市公司往往藉助外界力量維護預警軟體系統,導致已經建立的財務預警系統難得到及時維護與更新而成為空架子。同時,財務預警系統往往作為獨立的財務子系統,其構建和使用往往由財務部門單獨完成,財務預警模型不能及時與其他業務資訊系統交換資料,無法及時反映實際狀況,導致預警訊號時效性差、準確性不高。

(4)財務預警人員的業務素質與實際需要不相符。財務預警人員的素質決定了預警機制實施的成功與否。但由於利潤考核導向、人力資源緊張等普遍因素影響,上市公司中往往難以配備、配足財務預警專業人員,兼職現象普遍,財務預警人員存在專業水平低、專業技能不強、經驗不足等問題。

三、提高國內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效果的措施

(1)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組織架構。首先,將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從財務分析中獨立出來,根據清晰的崗位職責、流暢的溝通渠道、有效的合作機制的原則,成立專門機構,組織專門人員負責財務風險資料收集整理,並根據專業的方法對財務風險資料進行分析,及時準確監控財務執行情況,為財務風險預警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機構基礎;其次,健全財務風險控制制度,從組織上、經濟上明確劃分風險責任,給予風險管理者應得的利益,調動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積極性,提高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動力。

(2)優化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流程。對財務風險管理流程進行改造,包括資訊系統維護、財務風險評估、財務風險應對、財務風險評價及改進、通過流程的完善等等,使財務風險管理的流程執行順暢。尤其是在財務風險監控和報告流程中,發揮財務風險預警資訊系統作用,為上市公司風險管理提供全面的資料基礎。通過流程的優化和完善,實現財務管理有據可依,有序管理,嚴格監控,資訊有效。

(3)構建符合實際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模型。一方面在指標體系構建中確保指標包含不同型別的關鍵財務指標,包括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如淨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投入資本回報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償債能力指標,包括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等;營運能力指標,包括股東權益週轉率、營運資金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等;現金流量資訊指標,包括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淨利潤增長率等。同時,在預警指標的選取上,儘可能將範圍擴大,使更多的指標進入到預警體系和模型中,如未流通股份數比例、獨立董事人數比例、董事會獨立法人佔比、董事、監事及高管人數及薪酬總額比例等公司治理相關因素等;另一方面在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方面,將國外先進研究成果同我國的具體情形相結合,從單一變數模型向多變數模型轉變,及早發現財務風險訊號,確保上市公司在財務風險萌芽階段就能採取有效防範措施。

(4)加強財務預警機制資訊庫建設。資訊庫資料的來源既要包括上市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也要包括較長時間內各種交易的處理資訊、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資訊,以及公司所處的巨集觀經濟環境等各種公司內部各類資訊源。同時,保證資訊資料實時更新,資料及時有效,提高資訊庫的系統性、預測性、動態性以及實效性,為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和財務狀況的分析及監控提供原始資料。

(5)時刻關注市場環境變化,加強日常監控。上市公司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它需要與市場中的其他企業發生資源的流通方能產生效益。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要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變化,做到知己知彼才有機會生存和發展壯大。而且行業環境的變動對經營者戰略決策的制定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應加強對財務預警系統的日常監控,當有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出現時,及時提醒管理層預先採取措施防範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