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招高校畢業生可獲社保補貼

才智咖 人氣:1.77W

近日,蚌埠市出臺政策,對小微企業和高校畢業生給予社保補貼,進一步加快構建了“雙創”的“良性生態迴圈系統”。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閱讀看看吧。

小微企業招高校畢業生可獲社保補貼

蚌埠:小微企業招高校畢業生可獲社保補貼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據市人社局就業科負責人介紹,今年蚌埠市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內職業院校畢業生及進城求職的農村戶籍人員,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標準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新招用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的,給予企業1年五項社會保險補貼。

小微企業新招用人員社保補貼將採取先繳後補的方式,在新招用人員勞動合同期滿1年後,企業負責人可向人社部門一次性申報社保補貼。“申請補貼的過程很簡單,企業只需提供吸納就業人員的相關憑證以及企業的證照,並填寫申請表格,經人社、財政部門複核後,補貼資金將直接撥付到企業銀行賬戶。”該負責人說。

對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超過100人的企業達15%)以上,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經認定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予以對應金額貸款貼息。享受過貸款貼息政策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經認定符合條件的,可再次享受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貼息政策。

與此同時,新政規定,對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暫時未找到固定工作,從事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先繳後補的原則給予1年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附;173個小微企業僅1個能申請補貼

街道人社中心綜合視窗填寫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崗位開發補貼申請表,通過稽核就可領取補貼。 本報記者 張中 實習生 郭鬆健 攝近日,審計廳公佈了2015年審計報告,去年濟南等5市的小微企業補貼資金截至年底結餘6367.74萬元,只花出去了6%。而2014年,濟南等7市近5000萬創業補貼一分未發。小微企業初創期,資金短缺,補貼資金可以說是“救命錢”,可是鉅額的補貼資金又在“睡大覺”,這是怎麼了?

小夥主動開社保

沒半年頂不住了

2013年10月以來,濟南華興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創辦人王衛衛第一次遇到能申請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的公司。8月1日,在幾乎沒有停歇的無數手機通話中,她專門提醒這位符合條件的公司負責人準備材料申報,這是她第三次催這個企業辦理。

王衛衛專門為企業創辦者提供註冊代辦和財務服務業務的服務,她打心裡羨慕能享受小微企業創業補貼的公司。“我也想申請來著,但是我的公司是2012年3月成立的,超過了可以申報的期限。”王衛衛所說的小微企業補貼是濟人社發【2015】111號檔案《進一步完善落實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崗位開發補貼的通知》中所說的1.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和每個崗位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這個檔案僅針對2013年10月1日以後登記註冊的小微企業。

除了創辦時間,要成功申請還需要滿足首次創辦,並且創辦者要在創辦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王衛衛打開了從2013年10月她的公司代辦註冊的小微企業資料庫,總共有173個,真正繳社保的僅有三個,完全符合申報條件的僅有一個。

“主要卡在社保上,小微企業的創辦人在成立時,一般都不會為自己買社保。”王衛衛說,小微企業壽命短,能堅持多久都不知道,也不敢貿然買社保。而且,企業開了社保賬戶繳納社保後,除非企業登出了,只要正常營業就必須至少有一人正常繳納社保。

她代辦的小微企業中,僅一個“80後”小夥主動要求以公司的名義開社保賬戶,但是沒堅持半年就來讓她幫忙銷戶。“最後他實在繳不起,只好變更了公司法人,變成了他媳婦。他的媳婦在其他單位已經繳著社保,就算頂替上了。”

一年繳的社保費

比補貼還多2000元

同樣身為小微企業負責人,王衛衛對創辦企業的難處非常理解。“很多人確實繳不起,剛開始創業入不敷出,哪裡有閒錢給自己繳社保?就連我自己最開始也還是新農合醫保,後來穩定下來才在濟南繳了社保。”王衛衛算了筆賬,如果按照今年7月份的最新繳費標準,服務行業的社保最低繳費額是1169元多,一個人繳12個月需要14028元,比補貼還多2000元。而且,社保並不是只繳一年,其中養老保險至少要繳夠15年,醫保的繳費年限更長。

王衛衛所說的社保繳費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時曾是一大熱點。王衛衛說,在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後至7月之前的三四個月時間中,濟南的最低社保繳費額從之前的每月1050元降到了1048元,但是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上漲,7月社保基本繳費基數也上漲了,最低社保繳費額變成了1169元多。

對於初創的小微企業來說,資金往往是瓶頸。不少小微企業在初創階段,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照顧到社保。在實際過程中,大多數企業在初創階段並不瞭解政策,而且資金並不充裕,往往會選擇低成本運營,有些小企業就只繳最低檔次的社保或者乾脆不繳社保了。等到他們想要再申請時,卻發現並不符合條件。

“初創企業全額繳納社保的比較少,通常只是最低要求,或者為節省成本乾脆不繳,符合要求的較少。”高新區一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潘先生說,“全額繳納一年的社保,補貼的還沒繳的多,人事成本反而更高。”

等到條件符合了

又看不上1.2萬了

潘先生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2015年3月份註冊公司,潘先生申請的小微企業補貼正在審批過程中,而這不是他第一次遞交這樣的申請了,早在今年3月份,他就遞交過一次。

今年3月份,潘先生遞交了一次申請,不過因為社保繳納不足一年沒有通過。“雖然是去年3月份註冊,但沒有馬上開始業務,社保也是從5月份開始繳納的,所以被拒絕了。”潘先生說。

等到繳滿一年社保之後,潘先生又一次遞交了申請材料。然而,這次申請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到現在為止也沒有通過審批。“一次性創業補貼的申請條件之一是首次創業,我在2003年左右曾經擔任過公司法人,估計這次申請也懸。”潘先生說。

企業正常經營滿一年,創業者在自己公司社保繳滿12個月,門檻看上去並不高,但是能滿足條件的企業卻少之又少。要求創業者在自己的公司繳納保險一年以上,也就是說創業者需是全職。潘先生說,“有些創業者有自己的工作單位,社保並不在自己的創業公司繳納,要達到這一條,那就是破釜沉舟的創業者了。”

在潘先生看來,對於初次創業者來說,在申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名詞,甚至比新註冊一家企業還要困難。潘先生說,為了申請創業補貼,光是跑人社大廳就跑了四五趟,每次都得耽誤半天時間。而那些不是初次創業的人,又沒有資格申請。

能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比較成功的創業者了,補貼款卻只有1.2萬。“等到真滿足了條件,這些創業者反而看不上這1.2萬了。”潘先生說,“這些錢不能到真正有用的人手中。”

企業不願開失業證

開了就得補償

如果要申請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還需要企業招聘失業人員或者高校畢業生,簽訂一年勞動合同,繳納四個月社保。“失業人員需要有失業登記證,很少人有。高校畢業生在小微企業普遍待不住,沒幹滿三個月,一聲不吭就走的有不少。”王衛衛說,有的企業並不願意為失業的人辦理失業登記證,因為這需要企業承認是自身的原因而致他人失業,企業也需要承擔一些補償責任。

潘先生說,失業人員要有失業登記證,大學畢業生必須是本市生源,實際上符合要求的崗位並不多。當時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時並沒有一併申請崗位補貼。“因為崗位申請只有一次機會,我們會考慮在員工達到峰值的時候再申請,這樣更加合算。”

其實,遇到這種困難的並不止潘先生一個人,尹先生是歷下區一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在今年3月份,就遞交了材料申請,不過審批卻沒有通過,具體原因,尹先生至今也不知道。

“給我打電話就是說資料不準確,但是究竟是哪方面的資料不準確,我至今還是迷迷糊糊。”尹先生說,“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這件事就拋到腦後了,後來也沒再仔細研究。”

創業補貼漲到2.4萬

能解決問題嗎

具體申請時也不容易。1日,王衛衛收到了她唯一符合申請條件的客戶發來的電子版申報表格。共有四個表,需要將企業前12個月的企業利潤、前1個月的企業資產挨個輸入填寫。記者看到,表格有詳細的細分項,需要輸入上百個資料。

“這是他這一次去街道辦的時候,對方給的新表,之前沒有這個表,只是讓企業自行提供。我都已經整理出來了現成的企業財務報表,而且蓋好了章,但是不行,得一個個謄到電子表格裡。”王衛衛說。

2日,這位創業者拿著材料到街道辦辦理時,街道辦的工作人員稱目前的補貼從1.2萬元提高到了2.4萬元,新的材料要怎麼收還沒有明確,讓這位創業者先回去等待通知。

“這一次他又白去了一趟,下次還得去。對創業者來說,本身跑業務就很忙,再為了一兩萬元跑三四趟,有的人也不願意跑。”王衛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