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穆的《人生十論》

才智咖 人氣:1.68W

在《人生十論》中,錢穆把我們趕上的這個大大的世界劃分為物與心,看起來與唯物主義的存在與意識的分法差不多。但是在論述物與心之間的關係、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幾個方向、如何安放我們的心靈和如何解除人生的痛苦等形而上學的問題時,錢穆實際上運用的是個三分法:安身立命之本的物質、麻煩得要命的身體和使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心靈。他還對三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排序。從出現時間來看,物質早於身體,身體早於心靈;從重要性上來看,秩序依舊;但是如果從價值上來看,順序過山車似地顛倒過來,心靈高於身體,身體高於物質。歷史最久的最為重要的卻最不值錢?這個沒什麼好奇怪的,看看中國的農業就知道了。錢穆還說,高價值的遂不得不為低價值的牽累而接受其限制,這是宇宙人生一件無可奈何的事。

讀錢穆的《人生十論》

1) 心物交融的世界。心靈是錢穆的人生哲學中的一箇中心概念,有時錢穆也稱其為心,它的含義有些相對性,當心與腦相區別時,心指的是情感或者說是右腦,腦指的理智或者說是左腦;當心靈與肉體相區別時,心靈兼指情感與理智。錢穆認為心靈可以跳出身體之外,而另外有所表現,並且繼續地存在著。這裡說了三個方面,其一是離開肉身,人類生命所固有的需要和慾望(心靈)和人的身體器官一合謀,身體器官成為心靈的生命工具,接著物質也會成為心靈的生命工具。大家要注意了,可不是什麼生產力的代表的生產工具呵,生命工具的範圍遠遠大於生產工具,它包括了操縱生產工具的主體、生產工具自身和生產工具的作用物件和結果。錢穆指出語言的發明與運用是心靈離開肉身的準備和前提條件,也是人獸殊途的標誌,這與他要對抗的唯物主義所謂的勞動創造人類是有區別的。第二個方面是另外表現,比如望遠鏡、顯微鏡還有X光是心靈所屬的視覺跳出身體後的表現;衣服、房屋、氣象衛星是心靈所屬的觸覺脫離身體的表現。外界物質的載體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載體是他人和後人(人群)的身體,而且與廣大的人群相比,個人的身體是一個佔比可以忽略不計的載體。雖說錢穆沒有像王守仁那樣整出一個心外無物來,但是他說今天所見之自然都經過了心靈之澆灌、生命之努力。如果按照唯物與唯心的標準來看的話,錢穆的世界觀以心靈可以延伸到肉體之外(即人獲得語言能力)的時間點為座標,此前唯物,存而不論,不像屈原那樣發出天問;此後唯心,世界心物交融。第三個方面就是心靈的繼續存在啦,意思類同於工商界所說的永續經營,錢穆提出物質易滅而心靈不死,他認為生命可以跳出物質變壞的週期而繼續存在,這當然不是個人的血肉之軀,而是包括了心靈的延伸在內的人類文化這個大生命。

2) 五種價值觀。如果心靈是不死的,心靈的目標又是什麼呢,世界性的普遍觀念說是追求真善美,錢穆站在德國人巴文克的肩膀上認為,要再加上適與神兩個條目。適講的是經濟性原則,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它所對應的事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巴文克所說的工業技術進步,這是農業文明之下的傳統儒學不可能納入思考的並放在一個適當位置的;二是制度和文化上的創新,這一點是錢穆的個人演繹,跟制度經濟學派的觀點有幾分相似之處,即認為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不成文的制度),可以帶來不同的經濟效益,所以高效的制度與文化也是心靈之矢的一個標的。在儒家文化重義輕利的高調中強調經濟性,無疑拉近了儒家學說與現實的距離,對儒家文化系統中人的言行鴻溝也是一個有效的彌補。至於神嘛,錢穆用的是比喻加列舉,講的不清不楚,當然也不可能講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從路徑來看結果吧,錢穆說,真善美實在已扼要盡了宇宙統體之道德,加上一個適字,是引而近之,使人當下即是。加上一個神字,是推而遠之,使人鳶飛魚躍。

3) 三條人生的康莊大道。目標已經明確了,它是上述的五種價值觀,錢穆認為通向目標有三條道路:一是西方的路向;二是印度的路向;三是儒家的路向。西方的路向,是心靈在身體之外尋求支撐點,即追求身外之物。它的毛病是,你所追求的東西漸漸變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客體,它反過來支配你的人生,並且當你一旦追它到手的話,它的意義頓時消失。印度的路向是反身向內尋求,毛病是它要把身體之外的東西擺脫與遺棄。如果果能成事的話,好不容易跳出身體之外的心靈又跳回來了,於是最後境界成一虛空。錢穆認為二者都不足取,他推崇儒家的路向:中國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內。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嚮往,但他只依著一條中間路線而前進,他的前進也將無限。但隨時隨地,便是他的終極寧止點。這段話說的很精彩,用平面幾何的話來說就是,儒家的人生道路就是以西方的路向、印度的路向為兩個端點的全部線段的中點連線而成的一條曲線。這種主張的缺陷很明顯,你都不知道端點在何處,又怎麼知道中點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