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詩的解讀與教學

才智咖 人氣:7.25K
畢業論文

  中學詩歌教學的普遍現象: 1、缺乏1種品位的意識(理念) 教師只把詩歌當作詩歌來讀,是作為思想道德、政治課。例如:學習杜甫的詩,只是講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忽略了他的語言功底。 新理念—是1種迴歸(迴歸文學詩歌本身) 表現在:(1)從審美感受層面來引導,讓學生全身心去感受,喚醒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善用比喻,特別動人。(2)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詩歌語言本身。詩歌的魅力就是語言本身的魅力,和語言密不可分,是血肉關係;詩歌的語言是1種“自足符號”。老師教詩不是跑馬觀花,而是下馬觀花。例如《鄉愁》中“淺淺”1詞,就傳達了1種難以跨越的`悲哀。 2、對詩歌的認識表面、膚淺,需要擴充套件、深化、更新。 (1)要擴大閱讀範圍,增加閱讀量。如卡之琳的“主智”詩風,就深受艾略特詩風的影響。 (2)表現手法、修辭方法理解貧乏。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詩中,為什麼把“幸福”跟閃電聯絡起來? (3)“矛盾修辭”      指的是在文學修辭中把相互矛盾、衝突、不協調的東西或“異質”的東西組合在1起。例如:《黑人談河流》1詩中,“清晨的黑色牛奶我們在傍晚喝/我們在正午喝,在早上喝……” 3、對詩歌文字缺乏1種“讀解文明”,不善於用新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解讀。 ①方法掌握不夠,比較僵化。 ②要對文字進行創造性的理解,把話說活,不要下定論、結論,引導學生去“思”、去“寫”。 ③理解的“互文性”,1切文字都是由其它文字“織成”的,都包含了其它的無數文字,都是對其它文字的吸收、轉化和整合

1 2下1頁

關於新詩的解讀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