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英語課堂的自主學習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7W

“真正的學習不是由老師傳達給兒童,而是出於兒童本身,這是一個主動的發展過程。”現代教學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本質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眾所周知,本輪課改的一個亮點就是“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在英語課堂進行自主學習。

加強英語課堂的自主學習論文

一、創設情境,提供自主學習時空

創設情境,一方面是指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鬆、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育理念,擺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成為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一種資源共享的夥伴性師生關係,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做到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獨出心裁、標新立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創新。

另一方面是指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初源泉,是學生保持不斷探索的動力。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供自主學習的時空。學生會忘記自己是在學習語言,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使他們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成功感和作為學習主人的自豪感。

二、互動合作,培養自主探究意識

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推動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大量的互動活動,而問答正是這種活動的最好載體,如師生問答、生問師答、一對一的生生問答、組與組之間的問答對話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即學會了應答的句型結構,也掌握了提問的語言功能。同時師生關係更加融洽,學生的互動合作意識也大大增強。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另外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小組合作。小組合作的前提是要把每個組的成員搭配好,能合作好,組內每個學生能根據各自的特長各負其責,完成好各自的任務。善於提問題的負責提疑難問題,查字典快而準的負責查字典,寫字又好又快的負責記錄,翻譯準確的負責翻譯,語音語調好的負責領讀,有組織能力的負責安排角色表演,有創新能力的負責編演。

小組人少的可以一人兼職,遇到疑難問題,組內解決不了的可以向臨近組請教,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向全班同學提問,學生能解決的就由學生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才由老師解決。這樣既省時高效,還能保證全員參與。這種互動合作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更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三、指導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質量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兒童的一種積極的心志,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認識新問題,同化新知識,並建構自己的意義,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方法是主動參與學習的保證,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教學中要改變那種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科學高效地學,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

1.教會學生會觀察。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英語學習不能忽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有明確的目標,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比較地觀察,把觀察與思維、想象結合起來,同時通過比較提高觀察的效果。

2.教會學生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讀書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學會學習。指導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略讀、速讀、細讀、邊讀邊記,把重點句子或不理解的詞句記下來,邊讀邊說,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邊讀邊想,這樣的內容適用於什麼場合,還有別的說法嗎?

3.教學生學會歸納。學會總結歸納的目的是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反思學習過程,總結規律,歸納學習和思考的方法。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及時給予科學的評價,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通過多種形式:一句讚揚,一個微笑,一種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話語,給學生以喚醒、鼓舞。由於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在評價上也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努力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把教師當作共同學習的朋友,敢問、敢說、敢想、敢做,使每一個學生具有信心和保持持續發展的能力。

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互動學習,指導學法,激勵評價,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力量,能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