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以《旅遊景觀地理》整合旅遊客體諸學科教學的若干構想

才智咖 人氣:1.91W
試析以《旅遊景觀地理》整合旅遊客體諸學科教學的若干構想

  論文摘要:將旅遊客體整合到統一的“旅遊景觀地理”序列中,開發適宜於高職高專教學實踐需要的《旅遊景觀地理》課程體系,對於統一旅遊客體(旅遊資源、產品、消費品)諸學科的教學內容,建立以標準化旅遊景觀為主的影象視訊教學模式,推動“教、學、做情境過程一體化”的專業基礎課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實踐操作意義,是未來旅遊基礎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論文關鍵詞:旅遊景觀地理;旅遊客體;課程體系
  
  問題的提出:統一旅遊客體之下的多學科重複和交叉

  旅遊活動可以構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學科體系,但基本上是圍繞著人們的旅遊活動的管理、服務、消費而展開的,相對於人和組織而言,可以構成一個共同的載體或物件,即旅遊客體。旅遊專業的不同學科都要圍繞旅遊客體展開教學,這也是開展旅遊活動和旅遊研究的必然要求。於是就形成了旅遊資源學、旅遊地理學、旅遊美學、旅遊生態學(生態旅遊學)、旅遊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研究同一旅遊客體的局面。這種多學科研究同一客體物件的現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對旅遊事物和旅遊產業的認識水平,但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定的重複教學現象。
  對於旅遊研究而言,要求精、深、廣、博,學科發育越是細密,越是有利於弄清旅遊事物的本質。但對於旅遊教學,尤其是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高職型別和層次的教育而言,高、精、尖、新就未必合適。高職旅遊教學時間短暫,所有課程教學基本上控制在二年以內,只相當於本科教育的一半(去除公共課、實訓實崗課後,課堂教學比例更低),不允許有更多的重複教學。雖然這種重複不是簡單的內容重複,但在較短的時間內也同樣會出現“教學疲勞”和“似曾相識”的感覺。隨便對比一下旅遊資源學、旅遊地理學、旅遊美學、旅遊文化學等教科書目錄,就可看清這些學科有著幾乎完全一致的教學物件——廣義上的“旅遊產品”系列。
  毋庸置疑,上述學科都有著自己明確的研究範疇,比如,旅遊資源學研究旅遊產品物件(景區)的資源屬性和特徵;旅遊美學研究旅遊景觀的審美價值和心理體驗;旅遊文化學研究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特徵;旅遊生態學(生態旅遊學)研究旅遊景區的生態特徵和生態關係問題;旅遊產品學研究旅遊勞動物件和旅遊消費品的生產和消費價值性、市場適應性和產品銷售等問題;旅遊地理學研究旅遊地理事物的現象、特徵、成因及其相互關係和發展變化規律。有了各自的研究範疇,就可以形成各自的學科,但這並沒有改變它們具有共同的研究客體物——旅遊本體。是否能夠將關於旅遊客體的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統一到一個教學環節中呢?答案是肯定的,道理也是簡單的。只要是同一事物,就可以對它進行綜合性的解釋和解讀,揭示其內在的本質屬性,只是需視其情況各有側重點而已。
  應當看到,利用傳統的旅遊地理學學科教學模式承擔這種對旅遊客體的綜合性解讀,還存在諸多困難和不便。因為傳統旅遊地理突出的是區域差異性、地理現象和成因,對於旅遊物件的審美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等價值體系並不十分關心。需要有一種共同的“紐帶”把它們聯絡起來,這個紐帶就是旅遊客體本身,也即各種不同型別的“旅遊景觀”。如果能將傳統旅遊地理的內容集約和簡化為“旅遊景觀地理”,那麼上述幾個學科的內容就能較好地統一到這個教學範疇中來。

  《旅遊景觀地理》課程概念的提出及其特性

  《旅遊景觀地理》課程的概念 《旅遊景觀地理》既可以成為一門學科,也可以是由多學科綜合而成的一門課程,其核心在於“景觀”。“旅遊景觀地理學”即依託地理學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特徵,將對職業活動有用的旅遊物件歸結到廣義的“景觀”概念中,對旅遊景觀的現象、審美、成因、價值、特徵和規律等內涵加以整合,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這門課程可以適應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的多樣性、審美性、體驗性及教育性要求,以“旅遊景觀”(簡稱“景觀”)為紐帶,可以很自然地將旅遊資源學、旅遊美學、旅遊生態學、旅遊文化學、旅遊地理學等學科的內容整合到統一的“旅遊景觀地理學”中來,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研究物件,就是“景觀”,而真正能夠將它們整合到一起的也只有“景觀地理”這一學科,因為“景觀”(包括微觀和巨集觀)都是供旅遊的,型別和範疇是廣泛的,對旅遊學科而言也是最為貼切的,“景觀”同時具有資源性、審美性、生態性、文化性、科學性等特徵。但應注意,“景觀”的內涵十分豐富,不限於“觀光景點”,而是包括觀光、休閒、度假、體驗等各類旅遊活動的旅遊客體的統稱,是對不同旅遊消費品型別的高度概括。
  《旅遊景觀地理》課程的特性 將傳統的“旅遊地理學”改造成為以“景觀”為核心的“旅遊景觀地理學”,其特徵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基礎性。旅遊景觀是整個旅遊活動大系統的共同載體和基礎,旅遊景觀地理以此為研究物件,其成果和教學內容將成為許多旅遊活動的基礎知識,也可以進一步作為上述學科的基礎,使其研究基礎更加牢靠,可以吸收多學科的知識、技術和方法,鞏固和發展本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因此,以“景觀”為核心的旅遊景觀地理學,其基礎性不但沒有喪失,反而使其基礎性、服務性的地位更加鞏固和重要。
  2.包容性。誠如上述對“景觀”概念範疇的擴充套件,“景觀”不僅包括各個型別、各個尺度的旅遊產品型態,而且其研究內容涵蓋了各個學科的研究重點,旅遊景觀地理學可以將這些內容有重點地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出課程的包容性特徵。這正是其他許多學科所不具備的,同時也是對“景觀”概念的真正迴歸(許多學科都在運用“景觀”這個概念,但都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導致“景觀”概念的泛化)。
  3.實用性。傳統旅遊地理難以直接應用,原因就在於教學內容的學科性太強,對教學要點和教材的選擇總是顧此失彼。改為以“景觀”為核心進行課程教學設計以後,研究物件的產品性、型別性、具體性(可視性)顯著增強,可以直接應用到旅遊開發的實踐中去。課堂教學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導遊詞寫作、講解,對旅遊線路進行組合設計包裝,使旅遊產品宣傳能夠真正找到訴求重點和景區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