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語入詩例項分析

才智咖 人氣:3W
外來語入詩例項分析
本文所說的外來語,主要指現代漢語中以音譯形式吸收的外國詞彙,其入詩的意義似小實大。這不僅僅意味著把一兩個新詞用到句中,為詩作帶來些洋點綴,而是關係到詩詞如何拓寬題材,貼近當代生活的重要課題。 不要以為外來語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無足輕重的稱謂,不!它是有體溫的、有生命的!當我們提到一個外來語時,這個詞彙所指示的事物首先可以引發我們一連串的聯想和對之的感情好惡。其次,構成這個詞彙的各個漢字——儘管它們組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傳達語音——亦能引起某種程度的暗示。所以外來語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感情色彩,雖然微妙但確實存在。其發現有賴於詩詞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對詞彙的嗅覺和咀嚼品位能力。 例如當我們提到“夏威夷”這個旅遊勝地時,腦海裡會馬上浮現起無垠的海濱沙灘、碧藍的天空下成行的椰子樹以及度蜜月的情侶等一系列形象。“夏”字本身就容易讓人聯想到明亮、熱情、大海、泳裝等等,“夷”字又音同於“怡然”的“怡”。因此“夏威夷”一詞的語感極富浪漫色彩。 又如聽到“伊麗莎白”這個名字,我們能由衷地感到一種高雅華貴。其使人馬上想起英國女皇和與之附隨的英國皇家傳統。另一方面“莎”字音同“紗”,為精細的絲織品,可想象為貴族女士的.著裝;“白”即可理解為紗的色彩,亦能聯想到女性白皙的面板。 而“尼古拉”一詞,則讓人感到沉重壓抑得透不過氣來。這是沙皇的名字,讓人聯想到黑暗沉滯的沙俄時代,同時“尼古拉”又與香菸中的致癌物——“尼古丁”僅一字之隔。 現在來看外來語入詩的例項,其嘗試始自清末。如梁啟超那首氣勢磅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吁嗟乎!今日民族帝國主義正跋扈,俎肉者弱食者強。英獅俄鷲東西帝,兩虎不鬥群獸殃。後起人種日耳曼,國有餘口無餘糧。欲求尾閭今未得,拼命大索殊皇皇。亦有門羅主義北美合眾國,潛龍起蟄神采揚。……海電兮既沒,艦隊兮愈張。西伯利亞兮鐵路卒業,巴拿馬峽兮運河通航……一個個國名、地名在詩中極具力度,為感情的抒瀉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再看當代詩詞例: 難卻殷勤父老邀,山村新起麥當勞。一團圍坐說承包。(熊東遨《浣溪沙·山鄉雜拾》) 我們能夠從“麥當勞”一詞,聯想到快餐店明亮的店鋪、迅捷的服務和輕鬆的氣氛。“麥”“當”“勞”三個字的語音本身又富於一種輕快流動性。因此這個詞給詩作帶來一種時代的新鮮感和生活的甜蜜感,讓人不禁對之時時回味。
“燈紅酒綠深帷幔,搖滾沖霄漢。蛾眉淡掃晚妝妍,悅耳探戈爵士舞翩躚”(劉季子《虞美人·舞廳小夜曲》),這是巧用音樂舞蹈術語的例子。“此邦寧少羅蘭輩,不信神州盡Q民”(徐晉如《寄答夢芙先生》)則為人名、字母的入詩例。 外來語乍看似乎與詩詞非常遙遠,其實仔細分析會驚人地發現:像以上所舉的“麥當勞”“探戈”“爵士”等例,只要用得巧,用得生動,是完全可以嵌入詩詞中的。拙作《致屈原》的尾聯為“知我沸騰鮮血裡?蘊藏有汝D N A”。“D”音同“第”,仄聲;“N”音同“恩”,平聲;“A”屬於新韻中的“微”韻,在格律上沒有問題。 外來語在完全符合格律的條件下入詩再理想不過了,可是當初外來語並非是為了作詩才創造出來的。有些外來語本身的漢字構成既已不合平仄,而其所指示的事物卻富於詩意。對於其入詩,在平仄上應該可以有所通融。畢竟,外來語的表達是一個連貫的整體,不便改動。郭沫若的“哀的美頓書已西,衝冠有怒與天齊”(見於《創造十年》),在“五四”之前就已不在乎了拗句。拙作《虞美人·詠摩西》取自《聖經》題材:“他鄉奴役終年苦,猶太誰人主?歸途千險賴英雄,早在神明當日預言中。 茫茫紅海飛驚浪,此景心頭上:春風吹過約旦河,耶路撒冷聖殿禱還歌”。我想,不能因為“耶路撒冷”之地名本身不合平仄,就把這座名城永遠排斥在詩詞之外。又如拙作《駱駝之歌》:“名賜‘沙舟’背似山,航行萬里運春帆。願通綠柳青洲飲,甘忍狂風暴漠餐。步履從容存火熱,神情沉默蘊鋼堅。誓徵撒哈拉遙境,先越塔克拉瑪干”。尾聯實在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發,顧不上平仄及相同字不能重出等戒律了。 另外還有一點:外來語本身即為新時代之產物,我們多通過電視廣播上的普通話與其接觸。那麼在平仄判斷上,似直接以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押韻以新韻為準較好。一方面用嶄新的外來語,一方面又講究入聲字和“平水韻”,似乎新舊不調,好像身穿長袍腳下卻是皮鞋。 以上是筆者一家之言,只求拋磚引玉,讓外來語的入詩問題引起廣大讀者的重視。最後再引用一首拙作結束此文。我總覺得美國“得克薩斯”這一州名聽起來十分剛健勇莽,與之相比像“佛羅里達”這樣的州名則顯得文雅紳士得多。這固然同得克薩斯州的風土地理等不無關係,不過主要可能還是緣於其州名中響亮的“克”音和帶來彪悍感的“薩”音之故,不知您是否同感?我是完全出於對“得克薩斯”一詞的愛,構思了這首《美利堅憧憬·TEXAS》的。仙人掌下滾原油,南美風情一望收:地養棉田展無際,天橫午日射當頭。酒巴爵士昂心膽,牛仔胸毛刺眼眸。痛飲狂歌抒野性,當於得克薩斯州。論文出處(作者):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