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報告的分析與利用

才智咖 人氣:8.09K
分部報告的分析與利用
兼論我國有關分部資訊披露的要求

  [摘要]分部報告作為財務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和作用正日益受到報表人士的關注,但如何分析和利用分部報告,對於大多數分析者來說還很陌生。本文從分析企業分部的劃分標準、報告分部的測試標準和分部報告所選用的政策入手,把握分部報告分析的切入,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分部報告中主要財務指標對企業內部管理層和外部資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指導意義。同時,本文還對財政部和證監會有關分部資訊披露的要求進行了簡要的評述。

  [關鍵詞]企業分部;可報告分部;會計政策;報告分析

  關於分部報告的作用,SFAS131《企業分部和相關資訊的披露》進行了精闢的描述,即: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業績;更好地評估其未來淨現金流量的前景;對企業整體做出更有依據的判斷(SFAS131,1997)。在表述中使用了“更好”、“更有依據”等詞,這主要是建立在這一內在的假設前提之上,即:分散資訊比合並資訊在評價企業過去和預測未來方面更有意義,這一假設的合理性已得到多位學者的證實。對於分部資訊的作用,具體地說,分部資料對分析師的分析過程是極其重要的、基本的和必需的。分析師要理解一個有多個側面的企業的不同組成部分是如何有效運轉的,就必需對企業以合併報表為基礎的整體資訊進行分解,以瞭解整個企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即使沒有薄弱環節,不同分部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由不同風險形成的、具有獨特價值的現金流量,沒有分解,就不可能用合理的方式來預測整個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總數、時間或風險。

  1997年,為改進現行的財務報告,以適應資訊使用者的需求,美國FASB和IASC相繼修訂了與分部報告有關的準則,我國證監會也在1997年首次要求跨行業上市公司在其年報中披露分行業資訊。其後,財政部在釋出的《股份公司會計制度人《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徵求意見稿)中對分部報告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我國分部資訊的確認、計量與披露規則,已非常接近國際會計準則。

  在我國,分部報告對於編制者和使用者來說尚屬新興事物,這與我國企業規模較小、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經營的企業不多有一定關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與,以及入世的,這種型別的企業在我國將日益增多。資訊使用者為了更好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也日益認識到分行業、分地區表述的資訊的重要性。但是,報表資訊使用者,甚至證券分析師對企業的分析,仍然停留傳統的行業分析和地區板塊分析上,而對以財務報表形式表現的分部報表進行分析,不論是非財務人員,還是財務人員大都未掌握系統的分析。本文試圖給報表分析人士提供分部報表分析的切入點,以及較為系統的分析方法,以供報表分析者。

  首先,分析企業分部財務報告,必須判斷企業分部確定的合理性。當前,對於分部的確定,有兩種流行的方法,即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為代表的“風險與報酬法”和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為代表的“管理法”。“風險與報酬法”強調企業不同的業務和不同地區(包括生產地和銷售地)具有不同的風險和報酬,應將風險與報酬相同或相似的業務和地區合併為一個業務分部或地區分部,而將風險與報酬不同的業務和地區分別劃分為不同的分部。以這一標準劃分分部,看起來很合理,但實際運用起來確有很大的困難。首先,業務和地區所表現出的風險與報酬差異不易區分;其次,以這種方式所劃分的分部與企業的組織結構相脫節。這就使分部的劃分摻雜了較多的人為主觀因素,表現了較大的隨意性,從而為企業管理層掩蓋其不良經營提供了可操縱空間。縱觀各國所披露的分部財務報告,就會發現,企業不良分部的劃分,屢見不鮮。例如,美國排名前十位的一家大公司,居然將其所有的經營作為單個分部,以一個非常寬泛的行業分部來報告。這種做法,就使分部資訊失去了意義。目前,我國企業確定分部的方法,採用的也是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的“風險與報酬法”。從上市公司公佈的報告看,分部的確定隨意且五花八門,這明顯增加了報表分析者獲取有用資訊的難度。分析人士解決這一的有效方法是:需要通過其它渠道充分了解企業的相關行業、地理環境以及經營特點等有關情況,而這些資訊僅僅依賴於管理當局的定期報告是遠遠不夠的。
TAGS:報告 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