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信用治理模式:企業內部信用風險治理體系

才智咖 人氣:2.11W
全程信用治理模式:企業內部信用風險治理體系
當前,跨進21世紀的治理已經走到了傳統計劃與市場經濟的分水嶺。隨著以解決產權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面臨的更為嚴重和緊迫的題目是,基礎治理落後,無法適應當前買方市場和信用經濟的要求。其中,債務拖欠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已成為巨集觀經濟和企業的瓶頸。和實踐表明,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信用風險治理體系,既是建立國家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企業微觀經營治理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  一、市場環境  往年,某團體公司總經理的一篇題為“拒盡賒銷”的文章發表之後,立即在企業界引起了一場不小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賒銷這種方式是否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支援的一方以為,企業採用賒銷方式,固然刺激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然而帶來的負面更為嚴重,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呆帳壞帳大量產生,企業的終極利潤下降。反對的一方則以為,當前賒銷方式盛行,企業不採取這種方式,連基本的銷售目標都無法達到,根本生存不下往。也許,對於具體每個企業來說,是否採取賒銷的手段來構建其市場行銷戰略,都有其各自特殊的理由。然而,我們更感愛好的是這場爭論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信用方式在我國的廣泛,正在靜靜地引發一場企業經營治理上的一次深刻的變革。  所謂賒銷,是與現金交易方式相對的交易方式,即買方預先獲得貨物或服務,後期償付貨款的商品買賣行為,是信用方式的基本形式。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由於以買方市場為特點的激烈競爭以及企業間貿易方式的改進,自80年代以來,賒銷已成為國際上居主導地位的交易結算方式。據統計,發達市場國家的貿易活動中,80%的貿易額是在信用方式條件下進行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現代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信用無論是作為現代貿易的潤滑劑、基本交易方式還是企業的戰略資源,都已對企業的經營治理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信用治理已成為現代企業治理的核心之一。  90年代以來,賒銷方式也已經在我國各個行業中廣泛應用,在盡大多數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如醫藥保健品、紡織、機械等行業,賒銷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額已佔到60%~90%.然而遺憾的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不完善以及傳統企業治理方式的落後,企業間交易呈現出一種嚴重信用失控的混亂局面。“不賒銷是等死,賒銷是找死!”是這種局面的一種真實寫照,很多企業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二、題目診斷  在傳統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治理是在計劃與行政治理之下進行的,企業之間(包括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個所有者或治理者的同一安排下進行的,因此企業無須過多關心信用和風險題目。進進市場經濟體制後,企業變成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自主經營的經濟主體。而沿襲傳統治理體制的企業,其信用治理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欠缺和落後就逐漸暴露出來,並逐漸成為制約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瓶頸。  那麼,我國企業當前在信用治理方面存在哪些缺陷需要彌補和完善呢?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治理諮詢經驗,可以肯定地說,如下幾個方面的題目是當前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的。  1.經營治理目標的`偏差  我國很多企業近幾年在發展上走了一條大致類似道路:即初期資金高投進,銷售額高增長,後期則低迴報,甚至出現經營危機。深進研究發現,在買方市場和賒銷方式下,一個企業假如過份注重銷售業績的增長,固然能快速擴大帳面銷售額,但其背後的財務狀況卻經常不樂觀,應收賬款上升,銷售用度上升、負債增加,呆帳壞帳增加,利潤下降。這些題目,根源產生於企業經營治理目標的搖擺不定和激烈衝突,有的企業治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分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急功近利,有的企業迫於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偏離了終極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強化企業信用治理,就是要在業績增長和風險控制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協調和一致,保證終極利潤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2.基本治理職能的欠缺  在我國企業現有的治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治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分承擔的。然而在實踐中卻經常出現職責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現治理真空等種種題目,深進診斷髮現,這兩個部分由於治理目標、職能、利益和對於市場反應上的差異,都不可能較好地承擔起企業信用治理和應收賬款治理的職能。國內外成功的治理經驗表明,增加獨立的信用治理職能,以信用部分或信用經理承擔和協調整個企業的信用治理工作是一個有效的治理方式。  3.治理重點的嚴重滯後  我國盡大多數企業應收賬款治理的重點是在“追帳”上面。有些企業的銷售職員、財務職員耗費大量精力參與討債,有些企業甚至專門成立了追帳機構,但收帳效果並不理想。我們的研究發現,企業假如忽視交易之前和交易過程中的治理,而將應收賬款治理的重點放在“事後”,不僅不能使應收賬款得到公道的控制,而且還可能花費數倍於正常治理的本錢,造成更大的損失。有經驗的治理者清楚,應收賬款是企業的神經中樞,從表面上看,是一個財務題目,但實際上涉及企業經營治理的很多方面,從客戶開發、訂單處理、合同審訂到賬款回收和債權治理。因此,必須用系統和流程的觀點來解決題目。從業務流程的角度看,我們以為當前企業的應收賬款治理重點必須前移,至少應將百發之七十的治理工作(或治理本錢)放在“事前”和“事中”階段。  4.信用治理的落後  在目前銷售業務治理和財務治理上,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很好地把握或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治理技術和方法。比如對客戶的信用風險缺少評估和猜測,交易中往往是憑主觀判定作決策,缺少的決策依據。在銷售業務治理上,由於缺少信用額度控制,往往是重權力而不重職能,一旦出現風險題目又相互推卸責任。在賬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專業化的方法,在銷售提成的激勵下業務職員拉到大量訂單之後寄希看於一些缺少專業技能的職員往收帳,企業終極只能品嚐大量呆帳造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