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與認知語言學哲學淵源探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4W

摘要:

達爾文進化論與認知語言學哲學淵源探析論文

當代語言學各大流派包括認知語言學均從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精髓中汲取養分。為了釐清認知語言學與其之聯絡,並進一步闡釋認知語言學基本哲學觀點,文章從後現代主義思潮視角切入,通過分析達爾文進化論的哲學內涵,並聯系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思想根源進行剖析,從而論證當今生成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之間的紛爭可歸結為哲學思想的衝突,它們之間的矛盾演繹著傳統哲學思想與反叛者的衝突,實質仍是傳統唯理論與經驗論抗爭之延續。

關鍵詞:後現代主義;達爾文進化論;唯理論;經驗論;生成語言學;認知語言學

一、引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現代主義思潮在哲學界、科學界等各大領域引起了軒然大波,人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和張揚,但在語言學界,結構主義卻大行其道,語言學界的後現代遲遲未到來。直至80年代,認知語言學扮演著語言學界秉承後現代傳統的反叛者角色隆重登場。達爾文作為反叛者的先驅,其進化論思想似乎已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界,然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讓它又重歸我們的視野。達爾文進化論曾從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角度入手,進而泛化到“自然界和人類文明在內的整個宇宙的演變過程”[1]。即使在今天看來,它所帶來的哲學思想上的轉變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對傳統西方哲學思想的顛覆也不可謂不徹底。本文將深入分析秉承後現代精神的認知語言學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哲學理論淵源,並結合生成語言學的理論基礎,釐清三者之聯絡。

二、達爾文進化論對傳統存在之鏈、目的論和傳統決定論的反叛

自古希臘時期,哲學一直圍繞宇宙的本原及人的本質這兩個基本問題來展開。存在之鏈思想、目的論及決定論的存在源於對世界的本原及由來的追問。三者一脈相承,一直在西方佔據統治地位。源於對世界的本原及由來的追問,傳統哲學觀主要表現為存在之鏈、目的論及決定論思想,三者一脈相承,一直在西方佔據統治地位。簡言之,存在之鏈思想認為各個物種之間具有嚴密的等級之分,具有穩定不變的本質。這種存在之鏈思想與經典範疇論觀點一致,都認為物種的變化只能通過突變而不是逐漸變化而產生。目的論及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受到上帝那隻“看不見的手”之操控,上帝才是世界的終極目的因[1]。

達爾文進化論打破了存在之鏈中靜態的、一成不變的穩定性,任何物種並非先驗存在,而是通過自然演化過程而產生,這就徹底否定了神創論觀點,提出了動態的、變化的宇宙觀。存在之鏈思想強調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而進化論思想明確提出人是由類人猿祖先進化而來,人與動物之間存在親緣關係,人的心智是動物的類似能力的發展,對人的研究也應該納入生物學範疇之中,這給人的研究帶來了一次重大意義的革命。同時,達爾文進化論還認為,世界上的物種並不是有目的的設計,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進化本身並無目的可言。在進化過程中,每個物種不一定都處於完美進化的狀態,而整個生物系統則呈高度冗餘狀態,物種會呈現出與它們類群的原型型別不同的特化和歧化現象,這樣的進化是沒有目的的[1][6][7]。

三、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觀:對傳統哲學觀的反叛及對進化論思想的延續

(一)體驗哲學觀的後天建構論

在後現代主義思想在哲學界蔓延開來之時,語言學界的後現代卻遲遲未登場。直至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問世,正式宣告以宣揚人本主義為背景的認知語言學應運而生;之後又於1999年出版了《體驗哲學》,再次奠定了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研究中的另一種嶄新的研究正規化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

認知語言在批判和超越後現代的基礎之上,將其哲學基礎體驗哲學界定為非客觀主義哲學(非客觀主義不等於主觀主義),而將傳統的在西方盛行了2000多年的經驗主義與唯理主義劃歸客觀主義哲學範疇。客觀主義承認客觀絕對真理的存在,經驗主義與唯理主義的區別在於如何獲得絕對真理的方法不同。經驗主義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來源於對世界的感知,而唯理主義則認為真理來源於理性推理。認知語言學在批判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上主要吸收了皮亞傑的建構論和互動論,研究心智、認知與體驗的關係,採取了一種經驗和理性、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研究思路,也構成了體驗哲學的基本觀點,即心智的體驗性、認知的無意識性、思維的隱喻性。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觀否認客觀絕對真理的存在,認為範疇、概念等並不是獨立於認知主體而客觀存在,而是基於人類的體驗,在與客觀外界的互動中後天建構的。人類的認知涉及許多認知運作程式和神經加工過程,是無意識的[3]。Lakoff和Johnson(1980)明確指出,“人類的思維在概念上是具有隱喻性的”[4]6,“隱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語言、思維以及哲學中無處不在,不用隱喻來思考經驗和推理是很難想象的”[11]61。

體驗哲學觀雖然承認部分先驗的存在,但在方法論上卻採取了與生成語言學截然相反的研究模式:對先驗的淡化,對後天經驗的推崇。認知形成於身體經驗與現實世界中,人類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語言產生的基礎,語言是自然界的產物,非神創天賦,沒有後天經驗的促成,人類語言不可能獲得。同時,它本著後現代對傳統的反叛精神,徹底消解了“絕對真理”神話的存在,把語言學界研究的視角轉移到了後天身體體驗、經驗建構中來,扮演了“語言學界的達爾文”,在語言學界又上演了一場哲學界傳統與反叛者、經驗與先驗的論戰。沒有了神話,缺少了“上帝之手”的操控,這就為人的創造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二)認知語言學研究中的範疇觀:原型範疇理論

以體驗哲學觀為基礎,認知語言學批判了經典範疇觀的客觀性與獨立性。認知範疇是人類基於經驗和想象力範疇化的結果,人類對範疇的認識與人的認知密切相關,是心智運作的結果,現實世界的範疇同時具有主客觀性和依存性,並不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並不能用一組充分必要條件來定義。

由此,Rosch基於對顏色詞的研究提出了不同於經典範疇觀的原型範疇理論。原型範疇理論認為人類的範疇化過程是基於“原型”的範疇擴充套件過程,原型是範疇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性的成員,其他範疇成員通過家族相似性與原型成員相聯絡[5]。範疇是動態的,範疇成員之間的地位並非固定不變,範疇邊界呈模糊狀態,世界上各物種之間形成一個連續體,這無疑與達爾文進化論中物種的演化過程是一致的。達爾文進化論否定物種在存在之鏈中固定不變的本質的存在,各物種由於自然選擇的作用而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同時,物種也可能呈現出與它們類群的原型物種不同的特化和歧化現象,世界同樣呈現出連續體狀態。

筆者認為,原型範疇觀與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相一致並非偶然。二者都是對傳統存在之鏈的反叛,對後天環境的推崇,唯一不同的是認知語言學的範疇觀更加強調了人在範疇建構過程中與客觀外界的互動作用,更體現了後現代的人本主義精神。對比經典範疇觀,原則上二者並不衝突,經典範疇觀側重先驗範疇的存在,然而這個先驗範疇的存在是否能夠得到證實一直是個謎。我們只能假設它的存在,這不過是一個信仰層面的問題。而原型範疇理論則淡化了範疇的先驗性,轉而強調範疇的後天建構、認識過程,至於這個“人化的.範疇”是否最終能無限逼近先驗存在的範疇,這似乎是另外的問題。因此,二者的衝突僅在於研究目的、視角的不同,因此所強調的重點也勢必不同。原型範疇觀只有與經典範疇觀相結合,才能實現最大的解釋力。

(三)認知語言學研究中的進化論思想

關於語言的起源問題,認知語言學一貫堅持“現實-認知-語言”的基本原則。人類在對客觀外界體驗和互動的基礎上對世界範疇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概念、範疇、意義三者基本可以對等,意義和概念實質上是內化了的一種心智現象。認知語言學認為,從認知到語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用語言將內化於心智、頭腦中的意義符號化的過程,從現實到認知再到語言的過程“是內化和外化的結合,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取知識、形成語言的辯證統一過程”[11]274,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

這一基本原則無法迴避的是語言與認知的先後順序問題,也即語言與認知能否分離的問題,這對於基於後天經驗的語言起源假說至關重要,但是從整個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假設來看,其與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同出一轍。首先,它否定了語言的神創論觀點,在先驗和經驗之間更加強調後天經驗對於語言形成的作用。認知語言學也承認語言和認知的部分先天成分,但認為語言的形成主要源於後天的體驗。它反對生成學派將語言看成自治的系統。語言並非自治、獨立的系統,它是客觀外界、人類認知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反對在語言研究中拋棄人的因素。認知語言學使人性在語言研究中得到最大的張揚。

簡單認為認知語言學是對先驗的否定,或將生成語言學認為是對經驗的拋棄都是有失偏頗的。它們選取某一方而淡化某一方實質上是研究進路的不同,任何越界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另外,筆者認為單就“現實-認知-語言”這一原則來看,達爾文的進化觀也是可以在其體系內自圓其說的。語言可以假設是從動物認知進化而來,認知系統可以早於語言出現,這無論從動物或人類認知的研究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證據,如有話說不出的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歸結起來,認知語言學的整個理論取向、哲學背景與達爾文進化論雖有細小差別,但卻基本相同,二者都是對傳統哲學觀的反叛,都強調後天經驗在物種及相關能力的形成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四、先驗與經驗的對抗

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下,認知語言學把語言學研究引上後現代道路,在反叛傳統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不同於生成語言學等的研究正規化。它繼承了達爾文進化論等思想精髓,使語言學研究走上了另外一條嶄新的道路,使人們不至於被一種獨立的研究模式桎梏,從這一點來說,認知語言學的先驅倡導者們做出了巨大貢獻。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樣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先驅者,迷戀於一種研究模式、桎梏於一種思維的語言學領域將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不可否認轉換生成語法的合理性和挑戰性,它對於語言本質和語言深層結構、語言能力的研究和探索值得世人深思和借鑑,其正如達爾文進化論在科學史上所做出的貢獻一樣不可忽視。如果沒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出現,當今語言學界將會是另外一道風景。同時,認知語言學所帶來的革命似乎並未像達爾文進化論那樣徹底,它秉承了後現代的人本精神,將“人”引進了語言研究,其意義重大,在語言學界確實實現了“對喬姆斯基革命的革命”。但從哲學層面上看,這場革命仍舊是傳統唯理論與經驗論之爭的延續,生成語言學對先驗的肯定,對經驗的拋棄,使之成為語言學界唯理論的代表。認知語言學對經驗的肯定,對先驗的淡化,使之成為經驗論的代表。語言的複雜性使得認知語言學不可能完全走上後現代之路,它只有在繼承和批判後現代精神、吸取傳統精華的基礎上緩步前行,任何試圖不顧語言現實、無限彌散的做法都必將走向大謬。

五、結語

達爾文進化論作為傳統的反叛者,對當今語言學的發展影響是異常深遠的。兩大理論都從進化論思想中吸取了養分,但究其哲學根源,認知語言學與其一脈相承,是對傳統哲學觀中存在之鏈、目的論、傳統決定論的反叛,對後天經驗的肯定,並從後天和經驗的角度提出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的研究正規化,為科學和語言學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二者都是在對傳統的反叛中應運而生。

相反,生成語言學雖然從生物稟賦的角度繼承了一些進化的思想,但其哲學基礎卻是傳統哲學觀的迴歸,它立足於對語言本質和語言深層結構的挖掘,強調語言的先驗性,力求實現語言研究的理性迴歸。但是,當今語言學界兩大流派的論爭實質上仍上演著一場傳統與反叛者的衝突,從哲學根源上仍舊是傳統唯理論與經驗論鬥爭之延續。

參考文獻:

[1]程倩春.達爾文進化論對近現代哲學的影響[J]. 雲南大學學報,2008, 7(3): 16-19.

[2]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