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內部審計風險的形成與控制

才智咖 人氣:2.6W
試論內部審計風險的形成與控制
[摘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審計環境的變化,審計風險已成為單位內部審計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將面臨更多、更大的審計風險。我們要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在審計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選擇各種風險控制方式,規避內部審計風險,將其控制在最低程度。
  [關鍵詞] 內部審計風險控制
  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反映被審計單位及其經濟活動事項的會計資料存在嚴重的錯報、漏報,或者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的漏洞、缺陷,或者存在重大舞弊事項,內部審計人員經過審計未能發現,發表了不正確或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及其特點
  
  現代審計是以“風險導向審計”為特徵的。審計風險既是決定審計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分配審計資源的先決條件。一般認為,廣義的內部審計風險包括審計職業風險和審計工作風險。前者是指對內部審計職業界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與環境總和;後者是內部審計主體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實施審計時,由於不確定因素影響或者由於審計人員能力所限,做出不恰當的審計判斷或是對存在的錯弊未予揭示,從而造成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現代企業制度的顯著特徵是權責明確,這不僅體現在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而且更多地體現在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和員工的多層次、多環節之間,從而形成分權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和受託經濟責任關係。內部審計以相對獨立的第三者身份界乎其間,起著對受託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監督與評價作用。這樣,企業所有者對聘任經理,以及經理對所屬各職能管理部門的經營行為監督和業績評價,就由各級內部審計機構來完成。如果內部審計人員對接受的審計專案所採用的審計程式和方法不當,未能發現重大錯弊或出具的審計結論失誤,從而產生不良後果,這就是內部審計風險。因而,企業內部受託經濟責任的存在,內部審計風險也就成為必然。
  與外部審計相比,內部審計風險具有自身的特點。
  1.內部審計的目的在於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具有與企業相一致的目標。作為企業組織的'構成之一,內部審計的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緊密聯絡,因此內部審計風險與企業為達到經營目標所面臨的風險具有一致性。
  2.內部審計風險範圍的擴大化。社會審計接受委託,其風險僅限於約定的審計專案。而內部審計根據管理的需要,凡屬企業經營行為,都可以成為審計物件,一旦未能揭示其中的錯弊,都會產生審計風險。
  3.內部審計對審計專案不具有選擇性。社會審計在接受委託之前,可以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瞭解,實施符合性測試程式,對審計風險作出評估,當預計的風險水平高於可接受的風險水平時,可以拒絕接受委託。而內部審計只有通過不斷提高審計質量,改善內部管理,努力降低審計風險,而不能拒絕審計。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比,也有其自身的優勢。由於內部審計根植於企業之中,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瞭如指掌,最知道企業深層次的問題,他們在審計中能抓住重點,切準要害,因而針對性強。內部審計以其獨有的資訊在企業內開展審計工作,為企業管理高層服務,為決策捉供參考,為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服務,在這方面,外部審計是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