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之思考

才智咖 人氣:8.42K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探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檢視。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之思考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變化與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應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開展課外活動、推進多媒體教學和教學評價體制改革等多種方式,改變現當代文學的教學模式,推進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意義。但當前我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總體狀況並不容樂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嚴重滯後,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啟動,推進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教學目標的調整,使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改革步伐的深入展開,教育改革也提上了議事日程。高校擴招更使高等教育改革步入了快車道,這必將使高校在生源構成、生源質量、生源比例發生顯著的變化,從而帶來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的轉變。具體而言,高校將由培養高階專業人才向通識教育、素質教育轉變,由傳授學生知識為主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這種變化也使高校教育在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發生重大變革,例如將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實踐課;增加了大量的公共課程,根據社會的需要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程,等等。當前高校的課程設定、教學方式、課時安排等方面的改革反映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就是課時量大為減少,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卻在不斷增加,能力要求更加凸顯,這無疑加大了現當代文學的教學難度。

(二)學生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

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化、商品化逐步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經濟利益的追求成了時代潮流和價值取向,異常繁榮活躍的文學逐漸被邊緣化,這也使文學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使漢語言文學受到冷遇。在以往漢語言文學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考這一專業的學生往往有比較濃厚的文學興趣而且具有較好的文學基礎,到了大學之後可以很自然的實現學習上的銜接。但是,當前的學生往往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知識面比較窄、文學底蘊比較薄,在中學階段往往忙於考試升學而很少閱讀文學作品,所以,到大學之後對文學的學習往往比較吃力。另外,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湧入,使消費主義文化逐漸盛行,導致學生更喜歡流行文化,對現當代文學的興趣大大降低。

(三)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了不爭的社會現實,對於實用性差、社會需求較少的文科專業學生來說,就業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進入大學之後,很多學生就將精力放到了考證、考級等方面,以求為就業增添籌碼,這必將使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減少,使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目標實現的難度加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因素,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精力、學習興趣等,這對擔任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四)教材與教學方法上的問題

作為傳統學科,現當代文學在教學方式上多采用講授式、灌輸式的方法,這不能引起師生的互動,不能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使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求我們必須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推進現當代文學在教育方式上的改革。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內容改革之思考

“文學是什麼?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我們應向學生講授什麼,怎樣講授?”這些都是在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中應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只有釐清了教改的思路,明確了教改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推進教育改革。

(一)應將提高學生的文學理論素養作為改革的基礎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中,文學知識的學習始終是教學的重點內容。當然,文學知識的學習是必須的。但是,文學課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注重人文知識的結果會使原來生動的課堂變成乾巴巴的人文知識傳輸,文學固有的感性、想象力、道德感、審美意識可能因此喪失,使學生變得對文學作品麻木、默然、沒有感覺。

如今,淡化文學史,突出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的學習與分析已成為現當代文學教學的共識。但是,這並不是完全放棄文學史的學習,而是要將文學作品的學習貫穿於作品學習與分析之中,以主要作家、作品、文學流派為中心,以點帶面,實現對文學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文學流派發展演變的巨集觀知識理論的總體把握,在這一過程中瞭解和學習文學史。例如,可以通過對新文學運動、左翼文學思潮等主要內容的學習,將文學史知識、主要文學作品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使學生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以及文學發展演變的內部規律有一個總體的感知;對某一個作品進行學習時,可以將作品放在文學史的大框架中進行把握,站在總體的高度去點評它的價值。這樣可以學習文學作品、寫作方法等微觀層面的知識,又可以在巨集觀上把握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學價值、文學史的發展嬗變等。

讓學生了解一些文學知識、文學現象只是現當代文學教學在知識層面的要求,在能力方面則要求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能夠把握文學的發展規律,能夠用文學理論分析文學現象、解讀文學作品,獲得一定的寫作與科研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學習的層面,應力求讓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的發展規律,掌握一定的文學理論,形成一定的審美、分析、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中還應有一定的學術性。改革開放之後,許多西方文學理論進入國門,這給我國現當代文學創作帶來了不少新方法、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介紹新的'學術觀點、學術爭議、研究成果等,使學生能在更寬闊的視野中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逐漸學會文學鑑賞與文學評論。

(二)通過對文字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文學課教學理應將弘揚文學性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對文字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韋勒克說過,文學研究和歷史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它注重的不是文獻的研究,而是作品永恆的文學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力避免將文學史、思想史的學習當成簡單地理論學習和邏輯分析。像自然學科那樣對文學理論、規律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進行操作性地演練,這樣只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破壞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

人生感悟、文學感覺、審美能力等也是現當代文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深入地品讀和體味文字,感受作品的魅力,才能深入理解作品,融入作品。因此,在某一內容的學習之前,應讓學生認真閱讀相關的作品,以課外閱讀為課堂學習提供堅實的學習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並將之作為學生考核的重要內容。結合學生的閱讀學習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品的欣賞、批評、分析,體悟作品的魅力和內在價值。

(三)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關注的是人類生存與命運。它包含著對自由、權利的渴望,對人格、個性與主體精神的高揚,對人生意義的探索。愛因斯坦曾說過,僅僅通過專業知識教育,只會使人變成一臺有用的機器,而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文學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用文學可以拯救日漸失落的人文精神。因此,現當代文學教學不僅應注重文學知識的傳輸,還應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應改變現當代文學教學中片面強調知識點的記憶,忽視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的現象,將人情世故的理解、人性的感悟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世事通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文字學習與人文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感悟藝術的永恆魅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與社會責任感。

 三、中國現當代文學教育教學方式改革之思考

(一)推廣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實現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更要實現教學方式的改革,應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步驟化、具體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去討論某一話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討論的話題朝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此外,教師應及時對討論作出小結,提升學生的認識深度。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和批判精神。例如,在對話劇《雷雨》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燈進行簡單介紹之後,可以提出“為什麼說《雷雨》是中國話劇成熟的標誌?”,“《雷雨》的民族化特點表現在哪兒?”等問題。要求學生認真閱讀相關作品,廣泛討論,整理問題的答案。這種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的將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落到實處,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中應將注重學生參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通過各途徑即時反饋教學資訊,讓學生在參與、討論、質疑中鍛鍊思維,開拓文學視野。同時,可以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通過第二課堂來提高學生的文學興趣和人文素養。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名篇朗誦會,編排現代文學話劇等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交流學習。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將部分教學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充分準備,然後上講臺試講。

(二)將現代教學技術應用於教學之中

隨著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它藉助生動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當代文學課既是歷史課、文學課,又是藝術課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它比較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很多作品可以被搬上舞臺、熒屏,藉助多媒體這一資源。例如,學習詩歌是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的情景氛圍,將學生帶入唯美的意境之中;在介紹某一作家或作品時,可以將一些照片、手稿、視訊資料等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切實感受;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指導學生訪問某些文學網站、文學評論網站;還可以讓學生們觀看由現當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如《邊城》、《駱駝祥子》等。教師應認真學習電腦知識,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程式,能夠熟練的進行多媒體教學。

(三)應建立完善的教學評估體制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育的問題,這導致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一狀況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將課堂教學作為考評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判定之中,將自上而下的監督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相結合。將教師是否將教學提綱發給學生、是否進行了教學輔導、是否準備了教學資料、教學圖片,是否開展了教學活動等,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改革將學生審美能力、分析能力、文學鑑賞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人文精神的培養。唯有不斷地推進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真正發揮好文學的育人功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溫儒敏.現代文學課程教學如何適應時代變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2]閔建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四條途徑[J].開封大學學報,2006,(1).

[3]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