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經濟和中歐經貿合作論文

才智咖 人氣:9K

一、2009年歐盟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歐盟經濟和中歐經貿合作論文

受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衝擊,從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歐盟經濟陷入連續五個季度的衰退,至第三季度情況才有所好轉並出現微弱曙光。歐盟執委會預計歐元區和歐盟2009年經濟將分別收縮4%和4。1%。此次衰退是歐盟歷史上程度最深、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衰退,所呈現的特點十分明顯。

第一,歐盟成員陷入普遍衰退。據歐盟統計局統計,在上年連續三個季度收縮的基礎上,歐盟經濟2009年前三季度繼續下滑,同比分別下降4。9%、5。0%和4。3%(三個季度環比分別下降2。4%、0。3%和增長0。3%)。其中,歐元區經濟同比分別下降5。0%、4。8%和4。1%(環比分別下降2。4%、0。2%和增長0。4%),衰退速度和整個歐盟經濟相仿。

歐盟27個成員中,除波蘭外,其他26國經濟均大幅滑坡。其中新加入歐盟的波羅的海三國衰退程度最深,前三季度經濟累計同比跌幅均超過15%。主要成員中,英國2009年前三季度經濟分別同比下跌5。0%、5。5%和5。1%,德國分別同比下跌6。7%、5。8%和4。8%,法國分別同比下跌3。5%、2。9%和2。4%。

在此次衰退中,三類國家受衝擊較大:第一類是英國等持有高風險資產以及金融部門規模龐大的國家;第二類是德國等出口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及匈牙利和波羅的海沿岸經常帳戶狀況不佳的國家;第三類是愛爾蘭和西班牙等房地產價格被大大高估或建設業過度膨脹的國家。

第二,貿易投資消費全面萎縮。2009年1—10月,歐盟域外出口8964億歐元、進口9903億歐元,分別同比下降19%和26%:域內貿易18087億歐元,同比下降22%。前三季度,私人消費分別同比下降1。9%、1。8%和1。9%,固定資本投資分別同比下降11。0%、12。5%和11。4%。

貿易、投資、消費三駕馬車同時全面下滑,嚴重拖累歐盟經濟增長。據歐盟執委會的報告,歐盟經濟從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連續五個季度環比負增長,造成GDP累計收縮5%,是前三次衰退平均產出損失的三倍;出口額累計收縮18%,為前三次衰退平均出口收縮的四倍;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收縮13%,是前三次衰退平均收縮的四倍。

第三,失業率和財政赤字攀升。失業率持續走高。2009年10月,歐盟失業率升至9。3%,比上年同期上升2。1個百分點,創2004年3月以來新高;而同期歐元區失業率升至9。8%,比上年同期提高兩個百分點,創自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10月末歐盟失業人數達到2251萬人,歐元區失業人數則為1557萬人,分別比9月末增長25。8萬人和13。4萬人。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拉脫維亞10月份失業率高居榜首,為20。9%;西班牙其次,達到19。3%;法國為10。1%;第一大經濟體德國7—9月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保持7。6%,10月則微降至7。5%。

為幫助各成員國應對金融危機,歐盟允許成員國財政赤字短期突破《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各國紛紛加大財政開支、刺激經濟,導致財政赤字迅速惡化,如英國8月份財政赤字已佔GDP的12%,法國10月份財政赤字佔GDP的8%等等。預計歐盟各成員國2009年平均財政赤字將達GDP的6。9%。為此,歐盟已向超過2/3的成員國發出警告,對這些國家啟動赤字超標程式,要求儘快制定退出計劃。

二、歐盟經濟最困難時期已然過去

歐盟及其成員國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果斷採取一系列大規模金融救助、擴張性財政政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和產業促進政策,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扭轉經濟頹勢。隨著上述政策措施逐漸產生效果,以及全球金融、經濟形勢趨向緩和,歐盟經濟增長自今年二、三季度開始初露曙光。二季度,歐盟整體經濟收縮幅度大為放緩,德國和法國經濟已率先分別環比增長0。4%和0。3%。三季度,歐盟經濟實現0。3%的環比增長,為過去六個季度來的首次環比正增長,而德國經濟環比增幅進一步擴大至0。7%。多項資料顯示,歐盟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首先是經濟先行指標觸底回升。經濟景氣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經濟先行指標在一季度降至谷底後調頭回升,三季度以來回升趨勢更加明顯,反映市場對歐盟經濟的信心正在恢復。據歐委會11月27日公佈的調查資料,歐盟和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自2009年3月跌至谷底以來連續第八個月回升,11月分別達到87。9和88。2,比10月分別提高1。9和2。7個百分點;消費者信心指數緊隨經濟景氣指數的回升步伐,從3月的低點一32上升到11月的一15。

另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10月9日公佈的資料,歐元區8月製造業活動領先指標升至102。0,連續第二個月位於100上方,是2008年6月以來的首次,顯示歐元區製造業活動正在逐步改善。

其次是經濟活動漸顯活力。歐洲市場研究機構Markit?Eco—nomics公佈的資料顯示,8月份,歐元區反映製造業和服務業擴張程度的綜合經理人採購指數過去十五個月來首次邁過50這一代表擴張的門檻,達到50。4;至11月,該指數進一步升至53。7,創兩年來新高。隨著外部需求趨穩及去庫存化的完成,歐盟工業生產逐漸止跌回穩,三季度工業產出較二季度增長1。5%;其中歐元區工業生產年初曾大跌30%,此後降速持續放緩,8月和9月分別實現環比增長0。8%和0。2%。工業生產新訂單去年12月收縮5。2%,創本輪衰退最大跌幅,今年以來持續回升,7月歐元區和歐盟工業生產新訂單分別環比強勁增長4。4%和3。6%,9月環比增幅達到1。5%和1。7%。

第三是通脹保持低水平。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消費萎縮及企業大幅降價維持運營,歐元區和歐盟通脹率持續走低。據歐盟統計局公佈的數字顯示,歐元區10月份通貨膨脹率按年計算為—0。1%,已連續第五個月維持負值,但比9月的—0。3%略有回升;而歐盟27個成員10月通貨膨脹率按年計算則為0。5%。據歐盟執委會預測,歐元區和歐盟2009年全年通脹水平將分別為0。3%和1%,雙雙低於歐洲中央銀行為維持物價穩定所設定的2%的警戒線,有利於歐洲央行繼續維持低利率以刺激經濟。

第四是外部需求有所改善。金融危機以來歐盟出口大幅下滑的勢頭有所緩和。歐盟域外出口自6月以來實現月度環比正增長。8月出口資料雖然有反覆,但9月開始出口動力得以恢復。貿易不平衡狀況大為改善,1—10月域外貿易逆差939億歐元,同比大幅減少57。8%。   三、2010年歐盟經濟:將逐步復甦

歐盟經濟今年二、三季度以來出現恢復勢頭的主因在於實行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還未結束,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美國仍然困難重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歐盟外部需求尚無根本性改善;歐美金融體系內的“有毒資產”和銀行業去槓桿化的自我修復需要較長過程,金融業短期內難以對歐盟經濟形成正面支援;投資和私人消費雖然回穩但仍疲弱,各成員國失業率和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包括歐元區在內的歐盟經濟復甦的基礎十分脆弱,前景仍不明朗。歐盟執委會近期公佈的《2009年秋季經濟預測》認為,未來歐元區和歐盟經濟面臨四大主要挑戰:一是嚴重的失業問題,二是不斷惡化的公共赤字與債務問題,三是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部門仍然脆弱,四是日趨嚴重的成員國間的利益分歧問題。

儘管存在上述不確定性,但歐元區乃至歐盟仍存在諸多有利於經濟復甦的積極因素。一是商業信心和消費者信心普遍增強;二是歐盟及其成員國已於2009年下半年並計劃在2010年分別投入佔GDPI%的財政資金繼續刺激經濟,幫助金融部門儘快恢復健康,提振內部需求;三是普遍預期的外部需求的逐步改善有利於出口的增長,從而推動歐盟傳統復甦模式中“出口一投資”鏈條的增長,進而帶動經濟上揚。

考慮到以上綜合下行風險和上行因素,歐盟執委會報告對歐元區和歐盟2010年經濟增長持謹慎態度,認為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將是一個“逐步的復甦”,並預測2010年歐元區和歐盟經濟均將微弱增長0。7%。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等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看法與歐委會近似,預測2010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介於0。3%至0。9%。

(一)私人消費、出口和投資仍將表現較弱。

據歐盟執委會的預測,2010年推動歐元區和歐盟經濟增長的三大因素仍將表現疲軟。在總投資方面,歐元區和歐盟繼2009年分別下降10。7%和11。4%後,2010年仍將繼續下降1。9%和2。0%;私人消費方面,歐元區和歐盟2009年預計分別下降1。0%和1。7%,2010年則微弱增長0。2%;出口方面,歐盟2009年預計縮水幅度更高達20%左右。

(二)失業率還將繼續走高。

據最新的統計資料,10月,歐盟及歐元區失業率分別攀升至9。3%和9。8%。隨著勞工市場狀況的惡化以及就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歐盟執委會預計歐元區和歐盟的失業率在2010年仍將走高,分別為10。7%和10。3%。

(三)外國直接投資預計進一步下跌。

受金融和經濟危機以及經濟加速衰退影響,2008年流入歐盟27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為5030億美元,減少40%。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前景調查》的資料,2009年財年(2010年3月結束)歐盟的FDI流入量和流出量仍將大幅下滑40%左右。

(四)強勢歐元可能會抑制歐盟域外出口增長。

自2009年3月份以來,歐元兌美元已大幅升值了17%左右,據歐盟執委會的預測,2010年歐元兌美元將從2009年1。39的平均匯率上升到1。48。歐元的持續升值削弱了歐洲企業的出口競爭力,自2009年8月份以來出現的歐元區貿易赤字若得不到較好改善,將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另一不利因素。

四、中歐經貿合作平穩發展

2009年是中歐雙邊經貿合作開展以來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受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拖累,中歐雙邊貿易與投資均出現較大滑坡。在危機面前,中歐雙方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在繼續深入推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基礎上,積極尋求雙邊經貿領域更多的利益融合點。2009年下半年,中歐雙邊貿易降幅不斷收窄,投資出現逆勢增長,雙邊經貿關係總體上保持平穩發展勢頭。

(一)歐盟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

歐盟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09年以來中歐雙邊貿易額較上年同期出現較大滑坡,但其在中國外貿總體格局中的地位未發生變化。據海關統計,2009年1。11月,中歐雙邊貿易總額3262。7億美元,同比下降17%,佔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6。6%。歐盟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11月,中歐雙邊貿易額實現年內首次月度同比增長,比2008年同期增長0。75%;環比繼續年初以來的反覆增長形勢,增幅達到4。6%。

中國對歐盟出口下滑勢頭趨緩。據海關統計,2009年1—11月,中國對歐盟出口2118。3億美元,同比下降21。8%,歐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地位。中國對歐盟出口降幅大於同期中國對美國和日本出口(分別同比下降14。8%和17。6%)的降幅,但下滑勢頭逐漸放緩(見圖8)。中國對歐盟出口,上半年同比下降保持兩位數,平均降幅高達24。6%;9月份以來,下降幅度明顯收窄;11月同比下降8。0%,降幅首次收窄至個位數。

中國躍居歐盟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同期,中國自歐盟進口1144。5億美元,同比下降6。4%,大大低於中國從另外兩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和日本的進口跌幅(分別同比下跌9。0%和17。3%)。歐盟仍為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中方對歐貿易順差973。5億美元,同比減少34。4%。11月,中國從歐盟進口同比增長22。7%,年內第三次實現同比正增長,且增幅進一步擴大。另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歐盟對中國出口583億歐元,同比下降1%,在歐盟主要域外出口目的地中下跌幅度最小,佔歐盟域外出口總額的`比重從6。0%上升到7。3%;中國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瑞士的歐盟第三大域外出口目的地。

(二)中歐間更為密切的經貿合作成為中歐雙邊經貿關係的助推器

首先,歐盟對華投資逆勢增長。歐盟是中國利用外資的重要來源地。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10月底,歐盟累計對華直接投資專案31573個、外資實際到位673億美元,分別佔同期全國累計利用外資專案數的4。7%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7。3%。2009年前十個月,歐盟在華投資專案1320個,佔同期全國利用外資專案數的7。3%;外資實際到位42。9億美元,佔同期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1%,同比增長1%。在同期全國實際利用外資較為困難的形勢(同比下降12。6%)下,歐盟對華投資逆勢上升,是中國2009年利用外資的一大亮點。

其次,中國企業加快歐盟投資佈局。歐盟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佈局的重要地區之一。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企業對歐盟直接投資存量31。74億美元,佔同期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存量的1。7%。中國對歐盟投資覆蓋了其全部27個成員國,主要分佈在德國、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五大貿易伙伴以及東歐的波蘭和捷克,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佔對歐盟總投資額的35。2%)、租賃與商務服務業(佔27。4%)和金融業(佔18。2%)。金融危機為中國企業對歐盟“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機。2009年1。9月,中國企業完成對歐盟實際投資2。83億美元。此外,中國企業對歐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繼續取得進展。截至2009年9月底,中國累計對簽訂歐盟工程承包合同金額118。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05。5億美元,分別佔同期全國對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額和完成營業額的2。2%和3。3%;累計簽訂對歐盟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7。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4。6億美元,分別佔同期全國累計對外簽訂勞務合同金額和完成營業額的2。3%和2。2%。

再者,雙邊合作機制更加務實。2009年,中歐高層互訪、會晤頻繁。雙方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拓展新的合作領域,雙邊互信進一步加深,自2008年底以來不利政治因素對經貿關係的影響逐步消除。為擴大對歐經貿合作,按照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自2009年春季至2009年10月底,中國先後派出五批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盟,訪問英、法、德、意等國,與對方企業簽約共約230億美元。11月21日—12月4日,中國再派貿易投資促進團訪問塞爾維亞、法國、荷蘭、愛爾蘭四國,體現了中國與歐盟合作共克時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決心。

第四,清潔能源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隨著各國和地區對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低碳經濟的逐步興起,2009年,中歐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5月中旬第11次中歐峰會簽署《中歐清潔能源中心聯合宣告》,11月第12次中歐峰會簽署“啟動近零排放碳專案第二階段合作諒解備忘錄”。兩項檔案的簽署,為中歐雙方在可再生能源、清潔煤炭、生物燃料和能源效率領域開展合作制定了更為明確具體的政策指引,也為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帶來大量商機。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中歐雙邊經貿合作總體健康穩定發展。歐盟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引進技術來源,第二大進口來源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域外出口市場。

(三)尚需解決的障礙與問題

在中歐雙邊經貿關係總體健康發展的大局之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需關注並妥善應對。

第一,貿易保護主義是制約中歐經貿關係長遠發展的最大挑戰。歐盟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WTO成員之一。自1979年第一起對華反傾銷調查至今,歐盟共對華髮起一百四十餘起反傾銷調查,目前仍在執行的對華反傾銷措施有五十餘起,其中通過日落複審延長的有十餘起,最長的反傾銷措施已延續二十五年之久。為緩解經濟嚴重衰退造成的內部壓力,2009年以來,歐盟不顧多次在20國峰會所作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屢屢對中國產品濫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歐委會不顧多數成員的反對,執意延長對中國產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就是典型例子。歐委會資料顯示,2009年1—9月,歐盟對華新發起六項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輸歐的鉬絲、葡萄糖酸鈉、鋁合金輪轂、掃描器、熨衣板、聚酯高強力紗產品;預警資訊表明,歐盟業界也正在醞釀申請對戶外服裝、三聚氰胺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中國輸歐產品受到嚴峻挑戰。

第二,歐元對人民幣大幅升值成為影響中歐經貿合作新的不利因素。自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美國實行弱美元政策,歐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從3月低點至12月初,2009年以來歐元兌人民幣累計升值已超過17%。歐元強勢對於同樣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歐元區國家雪上加霜。而歐盟對中方在雙邊貿易中的順差,長期以來都耿耿於懷。為擺脫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困難,歐盟試圖與美日合流,無理要求人民幣升值,來為其產品找到更大的出路,也可能成為影響中歐經貿合作新的不利因素。

2010年,歐盟經濟將經歷一個艱難緩慢的復甦過程,對外貿易與投資較危機前水平仍有相當大差距,其疲弱的需求將制約中國企業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因此預期中歐貿易仍將繼續在低谷徘徊,而歐盟企業資金緊張依舊的局面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