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5W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小編與讀者分享生物與環境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生物與環境論文

一、教材分析

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本節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些熟悉動物的生命活動與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非生物之間的關係來說明生物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通過對仙人掌結構和生理特點的關係、蚯蚓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分析,讓學生明確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其中,通過引導學生對“影響鼠婦分佈的環境因素”實驗的探究,使學生了解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體驗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體驗探究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能力目標: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標: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

(1)生態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與環境關係中的基本觀點的建立。

(2)探究實驗活動中對變數的控制和對照實驗的設定,對實驗結果的分析。

(3)培養尊重生命、熱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探究過程體驗,總結出探究的一般過程,體會變數的控制和對照實驗的設定。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2)實驗結果的分析。

(3)理解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必要性。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課前準備

(1)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選出小組長。

(2)實驗前1或2天,每小組捉10只活鼠婦,並在實驗室內飼養。設計實驗用具,製作能造成陰暗和明亮、溫暖和寒冷、乾燥和潮溼的實驗用具。

(3)收集生物適應、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

五、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影響鼠婦分佈的環境因素”的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第一個探究活動,課前佈置觀察感悟很重要,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六、學習方法

通過探究、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匯入新課,這樣匯入有兩個好處。

(1)聯絡生活,學生有感性認識。

(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與環境的關係,行雲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知

1.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通過兩個活動的設定來領悟新知

活動一:

(1)展示用魚缸飼養的小魚引導學生分析養活小魚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得出結論。

(2)展示各種環境中的生物圖片資料,進一步分析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並受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生態因素的概念,認識生態因素具體包括哪些。

活動二:探究“影響鼠婦分佈的環境因素”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在什麼環境中採集到鼠婦,使學生了解鼠婦的生活環境。(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並作出相應的假設。(學生討論並作出假設,假設一陰暗潮溼或假設二溫暖)。

(3)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教師點撥、指導。(驗證兩個假設)。

(4)通過探究實驗得出結論。(探究,觀察)假設一:在紙盒內一半鋪溼土,一半鋪乾土。在設定明暗條件時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溼土上蓋了黑紙板,乾土上方蓋玻璃板;一種是溼土上方蓋玻璃板,乾土上方蓋上黑紙板。假設二:在紙盒內一半鋪溼土,一半鋪乾土,把鼠婦放在溼土和冰溼土的交界處。5分鐘後,鼠婦大多數移至溼土處。

(5)組織學生表達交流,歸納全班提出的問題。(結論)引導學生討論:到底溼土上方應該蓋什麼?乾土上方應該蓋什麼?怎樣做才更容易成功?

討論得出結論:溼土上蓋了黑紙板,乾土上方蓋玻璃板玻璃板,然後把鼠婦在黑紙板和玻璃板的交界處容易成功。

(6)提示學生實驗後要將鼠婦放歸到大自然中。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絡展開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解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後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第一步: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麼益處?②為什麼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境。

第二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並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三步:資料資訊“屎克螂出國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三)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穫,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麼重要!

(四)鞏固練習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