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與學校體育教育作用

才智咖 人氣:3.13W

論文關鍵詞: 學校體育 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
  論文摘要: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鍊的前提。現代社會與現代體育飛速發展,學校體育面臨新的挑戰。學校體育的性質逐步地發生變化,由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向健康性、保健性、娛樂性、統一性綜合體育教育轉化。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體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在技術上知道如何完成某一個運動技術,而且要使學生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引導學生追求高質量的健康生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學校體育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過程。學校體育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就學校體育學本身的學科性質來看,它應屬於社會科學中教育科學的體系和範疇,它既區別於高度抽象的理論科學,又與單純的應用科學不同,二者的長處兼而有之,是一種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教學理論。它是以體育運動的形式,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體方面施加一定的影響,為培養合格人才服務的一種教育過程。簡言之,是通過影響學生身體,培養合格人才的教育過程。而素質教育是通過科學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人的各種素質水平的教育。它是著眼於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教育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二、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對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就學生而言,則是指他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按照個人對體育的認識,採取個人認為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體育習慣是學生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形成的固定化的行為方式,它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長。從心理機制上來說,體育習慣是一種定型化和自動化的條件反射,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強化和積累而形成的。所以說,體育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良好的體育意識的基礎上的。然而現狀卻是:學生因受文化修養、道德規範、體育基礎、自身素質和認識能力等因素的侷限性,以及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體育意識淡薄,重智輕體的觀念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參與意識差,體育意識更令人擔擾,在這種狀況下體育習慣的養成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我認為學校體育工作要注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培養和體育習慣的養成,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現狀,以達到“全民健身”的目標。
  三、學校體育必須與終身體育接軌
  終身體育是當代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現代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其最終目的是培養終身健身者。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鍊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學校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而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對終身體育的實施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學校體育教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與核心,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助於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有效地銜接起來。目前的體育教育從“以發展運動技能為主的體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終身體育教育”轉變,這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今學校體育應把培養學生體育的基礎能力和科學的自我鍛鍊能力,發展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作為培養現代人的社會導向目標。
  四、學校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教育的基礎
  健身,如同建造大廈,進行人體工程建設,更需要高質量的工程設計和構成人體工程高質量的基礎——建築“材料”。學校體育教育就是“高層建築”的基礎工程。
  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工程,它必須通過學校教育計劃、體育課程教學來實現健身的指向目標。只有充分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能,才能合理運用它鍛鍊身體。這就要求我們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徵和身體發展的敏感期,科學地選擇符合身體需要的健身內容、形式和相應的體育方法體系。體育健身過程的輸入與輸出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用科學的健身內容與方法,向學生輸出和反饋過程。但是,這裡必須明確體育課程首先要區別“健身”與“競技”的關係。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健身,增強學生的體質,必須以人為主導地位,根據學生身體的基礎和需要,按照學校體育課程所獲得鍛鍊身體的科學知識與健身方法,科學地自我選擇體育內容與方法,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其公式為“人體(學生身體基礎)—自我鍛鍊(科學健身方法)—人體(學生身體得到增強)”。通過不斷的反饋過程,學生的素質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而競技運動則以運動技術的競爭為主導,主要反映在充分發揮人體機能的最大潛能的較量上。其規律為運動技術(依託技術與人的體力)通過運動訓練對體能與技術上的強化,以達到爭勝的目的。
  五、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和習慣
  興趣是對某一事物活動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而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參與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絡的意向活動。在學校體育當中教師設計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學生有更大的優勢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獲得參與的滿足感,學生就將在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壓力能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興趣與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可促使學習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第一,要有明確、恰當的教學目標。一堂課要完成什麼任務,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好,上課時必須讓學生明白這堂課要實現的教學目標。第二,要精心進行教訓設計,圍繞教學目標採取什麼途徑,運用什麼方法,各個環節之間如何銜接,場地目標怎樣佈局等,應有一個清晰的教學設計思路。第三,要重視資訊反饋,作好評價總結。體育教師應該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專案,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都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體育。因此,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成為學生運動的樂園,多增設一些體育比賽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樣,學生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願的運動習慣。
  六、培養學生自我鍛鍊能力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瞭解學生的鍛鍊情況,對學生的鍛鍊態度、鍛鍊成績作出正確的評價。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堅持目標的慾望和繼續鍛鍊的熱情。給學生提出具體的指標,要求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練習達到這一目標。階段練習結束後,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自我鍛鍊成績進行檢測,瞭解學生的指標完成情況,表揚先進,鞭策後進,從而推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鍊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鍊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地鍛鍊,從而使學生自我鍛鍊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會為以後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體育應該充分調動學生自我鍛鍊的積極性,盡職盡責地為學生的自我鍛鍊創造條件,營造氣氛,把課堂教學任務有效地轉化為學生課內外自覺積極的行動,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鍛鍊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以實現素質教育中體育教學的目標。
  七、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1.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作風、道德、品質給學生作好表率,“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政治思想上要嚴格要求,不斷進取,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謙虛謹慎,要有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全面關心、愛護學生,有堅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思想素養,堅定正確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2.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師生觀、質量觀和評價觀,把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上,以高度的責任心,教好每一個學生。
  3.要不斷改進教法,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勇於探索,勤於總結,探索出一套適應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法。
  4.要跟隨時代的不斷髮展。隨著多媒體、網路資訊化進入課堂,體育教師不斷地自我進修,開拓資訊方面的知識,才能不落後於時代。要有創新能力,對自己的創造有清醒的認識,並加以開發,在體育教學中應表現出創造的天賦和好奇心,使體育教學常教常新,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能把最新的體育資訊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樣,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八、結語
  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體育教學是由傳統教學轉為快樂體育、健康體育、成功體育相結合的教學,是邁向終身體育的橋樑與基礎,而體育教學改革又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教師應更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結構,牢固樹立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以適應體育改革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在體育課上,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大力開展快樂體育,以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最終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紹偉,於可紅.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2]季瀏.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3]盧元鎮.體育社會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4]李金龍,劉宗立.社會體育概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07.
  [5]曲宗湖.體育教師的素質和基本功.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5-1.
 

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與學校體育教育作用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