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詮釋學

才智咖 人氣:2.62W
  

馬克思不僅是現代社會批判的開啟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稱於世 。然而,在正統的闡釋者們那裡,馬克思這方面的卓越貢獻卻被掩蔽起來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試圖把馬克思的思想分解為哲學 、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並分別對它們進行研究 。不幸的是 ,他們完全忽視了馬克思哲學的特殊性。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與傳統哲學之間的一個重大差別在於 ,馬克思哲學也是一種經濟哲學。這就是說,必須把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貫通起來,才可能真正進入馬克思哲學的視域。

資本詮釋學

一進入馬克思哲學的視域,立即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馬克思在 1858年 11月 —1859年 1月完成了書名為 “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一冊 ) ”的著作,而第一冊的標題則是 “資本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他沒有按照原來的設想寫出第二冊 、第三冊等,而是在 1867年出版了書名為 “資本論 (第一卷 ) ”的著作,並把 “政治經濟學批判 ”這個短語調整為全書的副標題。在這裡,發人深省的是 ,為什麼馬克思要把 “資本 ”一詞提升到他一生中最重要著作的書名中,而把 “政治經濟學批判 ”這一短語放到副標題的位置上 ? 這是因為,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馬克思發現,無論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還是對現代社會的考察,都會不約而同地聚焦在 “資本 ”這個現代社會的內在靈魂和核心原則上。換言之,資本乃是解開現代社會祕密的一把鑰匙。

顯而易見,當馬克思把資本理解為考察 、批判現代社會的出發點和核心原則時,他實際上倡導了一種可以稱之為 “資本詮釋學 ” ( die Hermeneutik des Kap itals) 的重要理論 。儘管馬克思在一生中只有一次使用過 Hermeneutik (詮釋學 ) 這個詞,而且也不是在嚴格的學術意義上加以使用的①,但無可置疑的是,在他的思想中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理解和詮釋理論。按照我們的看法,資本詮釋學奠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它把資本理解為現代社會一切現象的起因、動力和內在靈魂 。下面,我們從四個不同的方面著手對它進行探討。

一 、資本與形而上學
眾所周知,海德格爾在 《哲學的終結和思的任務 》中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形而上學就是柏拉圖主義 。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學標示為顛倒了的柏拉圖主義。隨著這一已經由卡爾 ·馬克思完成了的對形而上學的顛倒,哲學達到了最極端的可能性。” (《海德格爾選集 》下卷,第 1244頁 )

儘管 “形而上學 ” (metaphysics) 這一概念是古代學者安德羅尼柯在整理亞里士多德的文稿時創制出來的,但是當人們回溯哲學史的時候,卻常常把柏拉圖主義理解為形而上學最初的、經典性的表現形式。其實柏拉圖主義乃是關於存在者的形而上學。在柏拉圖看來,理念是一切存在者的原本,因而完全可以說,柏拉圖主義是 “客體 (即存在者 ) 形而上學 ”。至於尼采對柏拉圖主義的 “顛倒 ”則具有雙重含義 :

一方面,在尼采以前,笛卡爾、康德等哲學家已經開創了以 “我思 ”為核心的 “主體形而上學 ”。不用說,尼采也認同了這一傳統,而從客體形而上學翻轉為主體形而上學,構成了 “顛倒 ”的第一重含義 。

另一方面,自笛卡爾以來的主體形而上學又可以細分為多種不同的型別,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型別則是理性形而上學和意志 (或慾望 ) 形而上學 。一般說來,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家堅持的是理性形而上學 。按照這種理論,理性 (認識 ) 是第一性的,意志 (或慾望 ) 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叔本華那裡,這種理性形而上學遭到了徹底的批判。叔本華寫道:“從我全部的基本觀點看來 ,這一切說法都是把實際的關係弄顛倒了。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 ; 認識只是後來附加的,是作為意志現象的工具而隸屬於意志現象的。 ……在舊說,人是要他所認識的 (東西 ) ; 依我說,人是認識他所要的 (東西 ) 。” (叔本華,第 401 - 402頁 ) 叔本華的上述見解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他以意志 (或慾望 ) 形而上學顛覆了理性形而上學,從而構成了 “顛倒 ”的第二重含義。

當然,與叔本華比較起來,尼采以更徹底的方式顛倒了柏拉圖主義 。尼采早先受到叔本華的影響,後來又與他的悲觀主義哲學劃清界限,並以積極的 “權力意志 ”取代了叔本華消極的 “生命意志 ”。所以,海德格爾把尼采視為柏拉圖主義的真正的顛覆者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還須加以深思的是,為什麼海德格爾要把馬克思理解為這種始於叔本華 、尼采的 “顛倒 ”行動的完成者呢 ? 這是因為: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乃是對柏拉圖主義的更深刻 、也更具威懾力的顛覆 。恩格斯在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 (1883年 ) 中曾經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 、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 、藝術、宗教等等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3卷,第 776頁 ) 無庸諱言,恩格斯這裡說的 “吃、喝、住、穿 ”涉及到的正是人的生存 (或生命 ) 意志。也就是說,在肯定生存意志的始源性這一點上,馬克思與叔本華、尼采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點。事實上,恩格斯在 1890年 9月致約 ·布洛赫的信中關於歷史的結果體現為 “意志 ”的 “合力 ”的比喻,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任何社會形態中人都是有慾望的,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的慾望卻展示出一個迄今為止最大的可能性空間,而這種慾望又是沒有限制的,所以資本的原始積累就表現為一部血跡斑斑的歷史,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馬克思,第 1卷,第 829頁 ) 就資本來說,不僅它的誕生是一部不光彩的歷史,而且它的全部存在、運作 、積累和擴張無不籠罩在陰雲慘霧中。馬克思告訴我們:“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餘價值,用自己不變的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餘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 (同上,第 260頁 ) 一方面,人的慾望的擴張不斷推動資本的積累 ; 另一方面,資本的積累又使人的慾望空間不斷擴張。實際上,慾望和資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

與叔本華和尼采的思維進路不同,馬克思運用經濟哲學的眼光,尤其是通過 《資本論 》這一鴻篇鉅製,揭示出傳統形而上學在以資本為動力和靈魂的現代社會中的新變種 ———意志 (或慾望 ) 形而上學。如果說在叔本華和尼采那裡,這種形而上學還是對生活世界的一種單純的哲學洞見,那麼在馬克思這裡,它同時奠基於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的、科學的考察 ; 如果說叔本華、尼采滿足於用意志形而上學來說明現代社會中單個人的行為方式,那麼馬克思注重的則是運用這種形而上學來批判現代社會的整個現實,並暗示我們意志 (或慾望 ) 形而上學本質上就是資本形而上學

TAGS: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