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影紀錄片《點燃鋼琴凳》

才智咖 人氣:1.98W

《點燃鋼琴凳》是英國記錄片導演馬克·基德爾的一部獲獎音樂紀錄片。描述了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和他學生基特·阿姆斯特朗之間的生活點滴,奏響了一曲精彩動人的樂章。

淺談電影紀錄片《點燃鋼琴凳》

影片主要表現了2008~2009年間阿爾弗雷德告別之旅的表演期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感人故事,大師通過對生活的經驗和智慧,如何引導他的非常有天賦的學生追求音樂的夢想。阿爾弗雷德被公認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鋼琴家,而他的學生阿姆斯特朗則是一個天才作曲家,在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止是對音樂的熱情,更多的是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和熱愛。

紀錄片的名字叫做《點燃鋼琴凳》,“點燃”一詞意味著一種嚮往一種熱情,亦或是一種激情,燃燒的是夢想,全片沒有一處交代點燃這個動作,導演用這個名字,意在挖掘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對音樂的情感。

阿爾弗雷德是一個教學嚴厲、生活不拘小節的老師,他注重彈奏時與音樂的交流,人生充滿著無數歡樂。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各種各樣的驚喜;只有自由、本能的去感受音樂,才能真正走進迷一樣的音樂世界。

音樂紀錄片,顧名思義就是由音樂來主導整部影片,從片名就能知道,影片的主旋律是鋼琴。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不僅僅在於它的體積最大、內部結構最複雜,更主要的是由於它效能和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無法與之相比擬的。影片分為三條線索進行敘述,第一條是對阿爾弗雷德生活的描述,第二條是對阿姆斯特朗的跟蹤描繪,第三條則是對身邊人的採訪記實。這種多線索的構思,讓全片更為完整,主題更為鮮明突出。全片除了採訪部分,古典鋼琴的旋律始終沒有停過,使得全片結構完整、銜接得當、節奏緊湊。

影片中插入很多空鏡頭,麥田、教堂、晚霞、別墅等等,這些空鏡頭讓影片的畫面更加唯美更加溫馨,摻雜著優美的鋼琴旋律,渲染出一種恬靜安寧的生活場景,起到了烘托主題的作用。不單單是這些自然景物,在阿爾弗雷德的家中也有很多獨特的裝飾品,這些裝飾品或是小型雕塑或是一些抽象的畫,其實藝術是相通的,懂藝術的人就能夠在不同的藝術作品中找到同樣的.樂趣。室內條紋式的牆紙,似鋼琴的黑白鍵,彷彿置身在鋼琴的海洋中。阿爾弗雷德搬進了新家,很別緻的一幢別墅,室內的換了鋼琴,不是原本古板的黑色,轉而變成了柔和的木紋色,就好似我們學習上有必修和選修一樣,阿姆斯特朗的學習已經從學習基礎轉變到了學習表演,這是與藝術的融合,與自然的融合,與自由的融合。

阿爾弗雷德教導阿姆斯特朗,彈琴不僅僅是看著譜子照彈,更多的是與音樂的交流,彈奏別人的曲子一定要先了解作曲家當時的情感,要身臨其境、換位思考,要將感情完全融入音樂中。而自己創作的曲子也一樣,沒有情感的作品就會顯得空洞。阿姆斯特朗喜歡隔壁家養的雞,八歲時就創作了《小雞樂園》,用他的話來說“小雞像鋼琴曲”,只有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進來,才是一曲優秀的作品。阿爾弗雷德在最後一次演奏會上,顫抖的身體、嘴、眼鏡,是他與音樂最真切的交流,不僅僅是最後一次演奏,從前的無數次也一樣,一樣的用心,一樣的動情。

音樂與畫面的關係也是這部紀錄片的出彩之處,影片中主要運用的手法是聲畫對位。就如上文提到過的《小雞樂園》一曲,在介紹這首曲子的時候,畫面上出現的就是那一群好動的雞,小雞活動的節奏與旋律完全吻合,觀眾也能夠伴隨著音樂一起歡快起來,彷彿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隻。編導為增強節奏感,將最後一次演奏時,顫抖的身體與音樂的節奏也基本吻合。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是阿姆斯特朗彈琴節奏出錯,老師都會手舞足蹈地跟著旋律晃動身體,這樣不但自己可以融進音樂,還可以帶著他進入正確的旋律。全片沒有一句解說詞,卻用自己獨特的節奏帶著觀眾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音樂世界。

阿爾弗雷德不僅在教導阿姆斯特朗彈奏鋼琴,更注重對他情感的培養,精神氣質的培養。影片漸止,但旋律還縈繞在耳畔,我越來越喜歡鋼琴的聲音,是優美,是幽靜,是曠達,是輕快,是悲傷,鋼琴能表現出無數的情感,也讓我們這些同樣學藝術的學生,找到了方法,找到了方向,觸動了我們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藝術家們無比的崇敬。

論文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