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影片名的翻譯

才智咖 人氣:6.65K
淺談電影片名的翻譯

【摘要】電影片名翻譯不同於一般產品的翻譯,它以吸引人眼球、誘惑觀眾進場觀看為目的,本文介紹了電影片名翻譯的幾種常用方法。
  【關鍵詞】電影片名 翻譯 技巧
  
  電影是一種商品,其批發商將考慮什麼樣的電影名字能為其帶來最大的票房收入,如果這名字很吸引人,就能引起觀眾的興趣,觀眾就會踴躍購票。如果太貧乏,其票房一定讓人失望。要讓觀眾過目不忘,這就需要我們有很強的翻譯技巧,在電影片名翻譯中,我們通常用直譯、音譯、意譯以及直譯意譯相結合、音譯意譯相結合的方法。
  
  一、直譯
  
  直譯,從表面上講,就是不改變原作的詞與句。但嚴格說來,就是不改變原作的觀點和風格,而且忠實於原著,是對原作在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上的一種再現,並且儘可能多的忠實於原作的修辭。
  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許多片名中英文重合程度驚人,幾乎可以達到字對字翻譯。如將Schindler’s List譯為《辛德勒的名單》,Four Wedding and a Funeral譯為《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the Jurassic park譯為《侏羅紀公園》,《黃土地》譯作Yellow Earth,《南京大屠殺》譯作Nanjing Massacre等。
  另一些則須根據譯語特徵,略微改變源語的詞序或結構,在總體上仍趨於同源語形式保持一致。英譯漢如:Man in Black譯為《黑衣人》, the River Wild譯為《狂野之河》。漢譯英如將《高山下的花環》譯作Wreath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青春之歌》譯作the Song of Youth,《天雲山傳奇》譯為Legend of Tianyun Mountain。
  我們知道,許多電影都是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成成電影后,藉助名著本身的藝術魅力和轟動效應,創作人員保留了原著原名。與此相聯絡,當這些名著被譯成別國文字,介紹給他國讀者時,由於早期譯者對這些著作的書名採取了直譯法,因而使這些作品從書名到內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面對以這些名著為藍本而改變的電影,可以直接將作品名“挪用”過來作為電影名稱,既方便又自然。如A Million Pounds Bank Note譯為《百萬英鎊》, The Godfather譯為《教父》,Uncle Tom’s Cabin譯為《湯姆叔叔的小屋》, The Silence of Lamb譯為《沉默的羔羊》。
  當然,直譯電影名絕對不僅僅陷於上述情形。有時候,我們並不確定是譯作先於電影,還是電影推動了翻譯作品的出現和傳播,而且許多電影在本國並沒有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出版發行,抑或即使出版過也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但無論怎麼樣,總的說來,直譯的片名都是繼承了原片名的簡介明瞭、資訊量大、易於引起觀眾好奇心等特點。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片名不帶有濃厚的異域文化色彩,不會導致觀眾在理解上和接受上的難度。如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西線無戰事》),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Death on the Nile(《尼羅河上的慘案》),(Evil Under the Sun《陽光下的罪惡》),Love or Bullets(《愛情與子彈》)等。
  
  二、音譯
  
  音譯也是傳統翻譯中比較常見的方式,這是全球文化雜合的結果。隨著各國文化相互滲透的
  不斷加深,文學讀者對原語文化的瞭解也越來越多,對外來文化成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願也不斷增加。音譯常用來翻譯外國人名或專有名,如Jane Eyre (《簡·愛》),Hamlet(《哈姆雷特》),Macbeth(《麥克白》),Cassablanc (《卡薩布蘭卡》),Romeo and Julia(《羅米歐與朱麗葉》), The Cassandra Crossing(《卡桑德拉大橋》)等,或是文學名著,或源於歷史事件,早已經被國人所熟知。
  
  三、意譯
  
  由於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如果片面強調保留片名的形式,就會導致以形害意。為使譯語觀眾能真正領會原片名的內蘊,實現原片名與譯語片名在資訊、審美等方面的等值,就需要採用意譯法進行翻譯。
  意譯強調“得意忘形”,即以改變片名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地儲存原片名之內容。在具體操作中,譯者經常運用增詞、減詞、轉類、擴充套件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人傳達原片內容,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請觀察以下譯例:Blood and Sand用加詞法譯作《碧血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