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紡織材料學課程教學實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9.15K

摘要通過紡織材料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啟示了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與內涵,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具體辦法、措施,總結了教學改革成效,並指出普通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是要有利於學生職業工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普通本科院校紡織材料學課程教學實踐的論文

關鍵詞普通本科院校;紡織材料學;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教學實踐

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是為國家培養高階應用型人才的,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1-3]。在舉國上下倍加關注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背景下,在高等院校大力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工程的條件下,如何提高這類新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研究課題[4-6]。長期以來,筆者一直從事紡織材料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就此問題擬從一門課程的角度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談一些認識和學習體會。

1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在備課上狠下功夫

1.1基礎性備課

基礎性備課包括教研科研和工程實踐鍛鍊2個方面的工作。普通高等工程本科院校搞科研主要是為了教學的需要,靠科研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鍛練提高師資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開展必要的科研活動是教師掌握真才實學的方法之一。幾年來,堅持以教學為主、以教學推動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緊密結合教學先後進行了“烘箱法回潮率測試與紅外線快速水分測試的比較研究”、“羅拉式棉纖維長度分析儀測試方法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消除了備課中發現的疑點。同時,還開展了“基於纖維排列引數的紗線不勻預測”、“織物識別方法”等系列問題的研究工作,把科研中的新觀點、新方法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在科研過程中,組織並參與了大量的科學試驗,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和技術資料,掌握了本學科國內外學術發展動態,使自己的學識水平大為提高,也使教材在內容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作為高等工程本科院校的教師還要按照“雙師型”的要求,緊密聯絡生產實際和工程實際,深入工廠工地、實驗室等生產和科研第一線進行實踐鍛鍊。教師通過下廠下實驗室鍛練,取得充分的專業實踐經驗,掌握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成為雙師型的教師,這也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前提條件。多年來,始終保持與紡織企業、科研院所的聯絡,多次到鄭棉一公司、鄭棉三公司、鄭棉四公司、新鄉化纖白鷺集團公司、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河南省纖維檢驗局、河南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單位掛職鍛鍊,進行業務實習,為企業排憂解難,不僅掌握了紡織材料常規檢測技術,而且掌握了纖紗布的感官檢驗法,以及HVI、AFIS等先進的生產測試技術。2005年組織實驗測試分析,為新鄉針織廠解決了當時的紗線原料成分疑難問題,為該廠挽回了大量的經濟損失;2007年為洛陽玻璃纖維廠培訓了大批技術骨幹,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難題,受到了廠家好評。經過實踐鍛鍊充實了教學內容,課堂上可以不斷結合各種生產事例講授,學生反映老師講課理論聯絡實際,生動具體,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條,深受歡迎。

1.2日常性備課

一是提前做好學期性備課或全課程備課。這是備好課的基本要求。學期之始,教師除了要寫好全學期的授課進度計劃,安排好各部分教學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開課之前深入鑽研教材、深刻認識和消化所擔課程的知識體系,掌握本課程的`教學要求,還要弄清工程教學和本科教學特點在本課程上的體現。只有教師懂得深才能把學生教得透,只有教師懂得廣才能把課程講得活。紡織材料學這門課是一門綜合應用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課的有關知識,研究紡織纖維、紗線、織物等紡織材料的結構與效能及其與紡織加工工藝間的關係、規律,為合理使用原料、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提供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技術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前置課程,其地位相當重要,與後繼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絡,是學好後繼專業課的必要條件,並且在今後所從事的專業工作中必然會遇到需要用本課程知識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7-8]。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閱讀有關參考書,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報告會等。經過幾年努力,現在不但對本門課程熟悉,掌握本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而且對紡織工藝學、紡織商品學、紡織試驗儀器學、紡織標準與計量、紡織溫溼度等課程都很熟悉。在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資料後,講起課來就顯得輕鬆自如、遊刃有餘,課堂上可以舉出大量與本專業有關的典型事例。二是認真做好階段性備課。這是備好課的重要一環,一般每隔幾周進行1次。主要是要認真寫好教案或講課提綱,內容包括課題、授課方式、重點、難點、思路、教具模型、實物樣品、應注意的問題、採取的措施、教學小結、作業等。三是細緻進行堂前備課。這是備好課的關鍵。不論是新課還是舊課,每次上課的前一天或當天要抽時間把要講的內容及教案像放電影似的在腦子裡反覆思考幾遍,反覆推敲講課的條理、順序及關鍵地方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走上講臺上課講起來就會順暢自如,源源不斷,不照本宣科又語言精練,同時適時地配以直觀的教具實物、影像圖片,尤其是多媒體課件,學生聽起來感到抑揚頓挫,生動精彩,很具吸引力。

2改革教學方法與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是師生間教與學的主要場所。搞好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最基本的要求。本科新生與專科新生相比之下,錄取分數上增加了近100分,學生自信心和創新探索意識、獨立意識較強,若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目標,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只能是一廂情願。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掌握教學藝術。對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工科材料教學來說尤為如此。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要了解各種教學方法所依據的原理,它們的應用條件和應用步驟,課堂上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聽課物件,採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如啟發式教學方法,其關鍵是教師善於設計疑問,課堂上不能平鋪直敘講課內容,要經過精心設計讓學生產生“該知卻不知”的感覺,從而陡生求知慾,要人為製造“該有卻沒有”的空白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上的衝動。教師講一個問題時不能完全講透,而應在講了問題的大部分概念知識學生有了學習下一步內容的基礎之後停頓下來設疑。這樣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增添了教學美感,使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3緊密聯絡實踐教學,狠抓學生能力培養

工程教育應面向工程,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學既有學科教育的特點,也兼具職業教育的特點,這就需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培訓,狠抓實踐教學。

在實驗教學方面,一是抓實驗教材建設問題。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實驗教材建設的問題也被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河南工程學院紡織材料學實驗原先使用的教材僅僅是簡單的幾頁實驗指導書,其實並無教材可言,根本滿足不了普通高等工程本科實驗教學的需要。經過幾年的努力,筆者主編出版了2版約60萬字的《紡織材料學實驗》教材。它分為實驗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纖維實驗專案、紗線實驗專案、織物實驗專案和HVI、AFIS、aParn系統操作等,從每項實驗的原理到操作步驟,內容系統、完整,比較全面,側重於實驗理論和基本技能訓練,並且一改過去落後老化、涉及面窄、偏重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的弊端,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大實驗的專案[9]。二是改善實驗條件。針對實驗手段比較落後、與現代化脫節、工程特點不明顯、致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不能迅速適應生產技術和產品開發的要求的缺點,筆者主持設計製作了各種實驗設施,同時提請學校購置解決了一批實驗裝置和儀器,如電子式單紗強力儀等,使實驗條件大為改善,有力地保證了實驗教學和改革的正常進行。三是改革實驗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獨立設定實驗課,單獨組織實驗考核、評定學生實驗成績,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發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教學教書育人

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育人的過程。教師結合某門課程的教學進行育人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在講課時十分注意發掘蘊藏在教材中的深刻的思想性因素和帶有哲理意義的概念和觀點,做到在以正確的觀點、嚴密的形式將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又能將學科理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紡織材料學中時常會遇到對立統一的概念,如纖維紗線有“長”就有“短”,有“粗”就有“細”,長、短、粗、細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在一個試樣中同時存在。又如對事物性質產生不同影響的內因、外因問題,在講解纖維材料的回潮率時,要分清結構因素是內因,是影響其大小的本質因素,是此纖維不同於彼纖維的內在因素;而其他任何因素均是外因,是非本質的外在因素。不僅要說明本質因素和非本質因素對事物的影響確實不同,而且還可說明體現在研究範圍不同時的“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的辯證觀點。關於矛盾轉化的概念,在紡織材料學中是很多的,如在研究紡織材料的強度時,纖維強度的高低是其結構的外在表現、是現象,而在紗線強度的構成中纖維強度卻又成了影響紗線強度的內在的本質因素;又如紗線細度的內不勻與外不勻之間,隨著考察片段的轉移而變化。至於其他方面的思想因素,如在講解本學科的發展歷史、前沿成果時,應注意介紹對本學科貢獻較大的科學家的精神財富,如他們愛國主義、造福人類、獻身科學的高尚情操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用以喚起學生的思考和仿效。

發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想因素是結合教學育人的前提。教師只要下功夫,經常深入青年學生中間,關心瞭解學生,愛護學生,嚴謹治學,以自己對教學工作嚴肅認真的態度、對科學嚴謹求實的學風、創新進取的精神以及各方面的高尚情操去感染學生,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將德育自然和諧地寓於智育之中,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貢獻一份力量,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5參考文獻

[1] 朱高峰.論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1-4.

[2] 朱高峰.談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1-7.

[3] 朱高峰.關於中國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問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9.

[4] 朱高峰.創新與工程教育——初議建立創新型國家對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5.

[5] 朱高峰.中國的工程教育——成績、問題和對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7.

[6] 朱高峰.創新人才與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1-7.

[7] 張一心,朱進忠,袁傳剛.紡織材料[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8] 張一心,朱進忠,袁傳剛.紡織材料[M].2版.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9] 朱進忠.紡織材料學實驗[M].2版.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