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職業院校開展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認識與思考

才智咖 人氣:7.69K

去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到北大與學子共度“五四”青年節,在談到拔尖人才的培養問題時指出,科研人員不能只懂科學知識,還要有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是相得益彰的。無獨有偶,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日前在山西對職業教育狀況進行調研時提出:“示範院校的高樓大廈代表不了職業教育的質量水平。只有當這些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年輕一代下班後,穿上西服、繫上領帶去休閒,懂得欣賞名曲、名詩與名畫了,才真正做到了職業教育的脫胎換骨。”認真閱讀這則報道,仔細品味其中的情節,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去深思。

對職業院校開展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認識與思考

一、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優勢與素養短板並存現象應當引起全社會重視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技術類人員列為“人才”,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魯昕部長的講話至少傳遞出三個方面的資訊,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是職業院校技能教育對路,學生技能水平經得起檢驗。魯部長現場佈置給學生一道創新作品,在查驗學生完成的“答卷”後說:“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水平是過硬的。”這一點也可以從近年來各地職業院校居高不下的高就業率得到證明。這說明,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探索實踐的“校企一體、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辦學模式在技能培養方面的確成效顯著,技能突出已成為職業院校學生不爭的優勢和特色。

二是職業院校學生存在職業與人文素養“短板”,值得關注。長期以來,由於社會各界經常給職業院校學生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以及社會上的一些陳舊觀念認為“藍領”、“工人”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和重點高中和大學的學生相比,職業院校的學生總是顯得不夠自信和陽光,知識面窄,職業和人文素養不強。素養“短板”勢必成為職業院校學生未來發展的瓶頸,“更值得關注”。《中國教育報》曾經公佈的一個調查也顯示,企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服務態度、責任心、忠誠度、敬業精神的滿意度並不高。

二、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應當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院校和有關專家學者對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不斷在加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探索和實踐為深化推進職業院校素養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實證經驗。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不難發現人文素養教育對學生一生的重要影響,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素養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良好的人文素養是創造性活動的潛在動因。人文素養教育對於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不侷限於單純的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與運用,還在於它能幫助人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促使人在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健康地發展,強調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獲得一種新的觀念,一種主體能動性的感召力、創造力。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認為,超一流的科學家身上蘊聚著超一流的人才素質,他們是科學家,同時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養的思想家、哲學家。這一點對於技術性人才同樣適用,在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同時,人文素養教育能給予學生從事任何工作、承擔任何社會角色的一個重要基礎——作為人的基礎,幫助學生認明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樹立崇高的追求和理想,最終才有可能成長為具有非凡創造性的技術性、專家型人才。

2、人文素養教育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需要。

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同時也成為社會考察職業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標。學生不能充分就業,就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職業教育也就難以生存和發展。大量事實表明,良好的人文素養已經成為職業准入的一道門檻,現代企業用人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於職業院校畢業生來說,要具備高強的就業競爭力,除了應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3、人文素養教育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文素養是人類使自己越來越成為“人”的渴望和努力,代表著人類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越來越高尚、越來越文明的精神奮鬥成果。它是茫茫慾海中的.航標燈,是物質世界的精神導向。人文,就是要使人越來越文雅,就是要摒棄野蠻、摒棄粗俗。人文精神的高揚,意味著人之“人化”程度的提高。在職業院校,專業技能教育是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參與社會競爭的基石,但沒有人文素養的積澱,職業院校的學生必將成為缺少“靈魂”的機器人。為此,只有大力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才能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充分把握“真、善、美、利”四者有機統一的關係,才能培育能夠支撐中國製造業一片天空的新型技能人才。而這項任務是職業院校全體教師、全體管理層以至全社會的神聖使命,也是人類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職業院校深入推進素養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魯昕部長的講話深刻揭示了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指明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職業院校要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主體意識,堅持“人文素養”與“職業技能”並重,切實加強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教育,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推進職業教育的“脫胎換骨”。

1、重視文化基礎課在素養養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推動課程改革。

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職業規劃、美術音樂賞析、禮儀等文化基礎課程,是學生職業和人文素養養成的重要途徑。要扭轉專業技能課包辦一切、文化基礎課可有可無的錯誤認識,保證文化基礎課的課時量。當然,文化基礎課需要進一步明確教學指導思想,主動對接和滲透“雙核”要求,以提升職業和人文素養為教學著力點和落腳點,以改進教學方式為動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做到讓優勢課程得到提升,讓傳統課程得到改造,同時不斷開發新的課程,逐步形成以核心職業素養教育為主導的課程體系,使課堂教學在“雙核”教育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