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教學敘事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9W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數學教育教學敘事論文,供大家參考!

數學教育教學敘事論文

數學差生即指數學能力較弱,且數學成績評價長期低下一類學生,這類學生在中學階段存在一定比例。一般說來,數學差生大多數對數學缺乏興趣, 他們認為數學抽象,枯燥乏味,有的學生產生反感,甚至認為學習數學是苦惱的事。分析其產生的心理因素主要來源於兩個因素。

一、自身因素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教師說,這學生比較聰明,那個學生比較遲鈍; 這個學生長於記憶,那個學生善於思考;這個學生有音樂才能,那個學生繪畫出色;這個學生活潑好動,善於交際,那個學生沉默寡言,喜歡深思。這些都是學生之間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的個別差異。就同一心理髮展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有著大體相同的心理特點,但同中有異。由於人的遺傳因素,天賦素質或生理條件, 構成了人的心理個別差異的物質基礎。而人的心理個別差異,是人們在各自不同素質的基礎上,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環境中,接受到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結果。正是這些後天的決定因素,使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

1.數學差生的心理差異 數學差生的形成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致。由於他們有一朝數學分數低下, 引起愁悶,數學中存在的問題、疑惑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所以就會有一夕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挫,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埋怨的機率就會上升,促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情感逐漸發生變化。他們在老師面前常表現出膽怯、性格內向、自卑,在同學面前常表現出自私、冷漠、消極。久而久之,學習數學的動機、興趣和意志日漸消失,更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學習數學在某種程度上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免受老師和家長的責備。他們對數學的學習通常感到厭煩、有太多的弄不清的問題,以致數學的情緒低劣。正如《左傳》中所述“喜生於好,怒生於惡......好物樂也,惡物哀也。”

2.數學差生的能力差異

首先,學習者的認識結構,即人在認識活動中的心理過程(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記憶、注意等)和個性心理特徵(情感、意志、能力、體質等)存在差異。其次,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依賴於外在的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習者內在的心理結構,它是學習者通過教師所激發起來的心理結構作用於外界的數學知識結構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知識結構。因此數學認知結構是從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它一旦形成,將對學習者後繼的數學活動產生調節作用。但由於各人的心理結構的差異,則同一知識結構作用於不同的物件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構,因此,不僅有正誤之分,而且也有優劣之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數學的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數學差生的認知活動往往表現為沒有形成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思維動作,也沒有形成認識活動必須具備的特殊思維動作。

二、環境因素

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數學學習的環境因素,是指學習者所處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在數學學習中,不論是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獲得,還是對數學學習興趣、態度、情感、意志等的激發和發展,都受到學習者的環境因素的嚴重影響和制約,並起主導作用。

1.家庭教育的影響

人生第一位老師是媽媽。老舍曾說過: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滲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對各種事物的評價,家族生活的習慣。所有這一切,每日每時都塑造著家庭最小的心靈。有些學生家庭貧困,學費難以支付,因此這些學生自覺矮人一截,自卑感十足,對前途悲觀失望;有些學生恰恰相反,由於家族優越,父母為官,因此這些學生自覺混到畢業,前途自會有望;有些學生家長,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整天忙於賺錢,忙於應酬,無暇顧及子女;還有些家長進卡拉OK廳、跳舞、打牌,甚至“三缺一”時,把子女也拉上,放任自流;有些事業型家長,忙於自已的工作,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已的事,不懂的問題可以問老師,對子女缺乏營造家庭學習數學的環境的細心和耐心;有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甚至離異,有的學生喪父喪母,給子女帶來心靈的創傷,這些學生缺少正常的關愛;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百般溺愛,養成了子女依賴、怕苦畏難等不良習慣,不懂得生活的艱辛,揮霍無度,以致各種惡習產生。以上種種都是數學差生受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學校教育的影響

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它是按照發展人的身心這種特殊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環境。數學教師通過數學,極大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心靈。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關懷、期待厚望、指導幫助和行動表率等,不僅產生積極的效應,甚至影響他們的終生。無疑這將對學生的成才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數學差生的形成過程有著抑制的作用。但是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熱衷於搞應試教育。白天上了九節課,學生還得餓著肚子加上兩節晚自修課,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有些老師滿 堂灌,學生的'書包越背越重,正當的興趣愛好受到了壓制甚至剝奪,數學差生更是倍受歧視,身心健康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少數教師文化業務水平低下,不能勝任教學工作;有些教師缺乏工作責任心,對學生漠不關心,或者違背教育規律,不恰當地指責學生、隨意停學生的課、罰抄作業幾十遍上百遍;甚至違背

師德規範,諷刺、挖苦、辱罵、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所有以上這些因素致使有些原在國小階段數量關係理解不夠透徹的數學差生到了國中就一差再差,心理畸形發展,學習數學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蕩然無存,而表現出麻木、呆滯、遲鈍。

3、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人類社會中的每個成員,總是要與其他的人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哥德說:"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就數學學習來說,總是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社會輿論和文化傳統的影響。學生家庭的親戚、朋友、鄰居,周圍的社會人群以及電視、廣播等,他們從各自的經歷、經驗、文化修養或宣傳出發,發表對數學的讚美或讚歎數學的巨大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興趣。如果將來從事的職業所需的數學知識要求高,那麼就會促進數學差生對學習數學的意志的培養。如果有人注意身邊的事物的變化,並經常對數學差生提一些問題(例如:"十字路口發紅綠燈為什麼換成三個方向的箭頭批示燈?有什麼好處呢?)與他們做一些有益的遊戲(例如:用撲克牌算24點。),那麼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運算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他們對數學的情感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都會得到有利的改善。

綜上所述,我認為無論是自身因素還是環境因素對數學差生產生的心理影響,作為一個從事數學教育的教師來說,掌握數學差生的心理形成過各程,將有利於幫助這些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形成較好的學習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