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視域下英語教學創新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7W

自從十九世紀產生了生態學觀念以來,這門學科始終與別的學科進行交叉,逐步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之中,特別是與自然科學加以結合,讓生態學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十分矚目的成績。近年來,生態學和社會學進行結合,從而為生態學的進一步普及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態學和法律生態學等新興學科。以上學科的出現讓生態學的內容變得空前繁榮起來。教育生態學這門新興學科的出現打破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具體到英語教學中,教育生態學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機制,為英語創新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生態學視域下英語教學創新研究論文

一、生態學及教育生態學解讀

生態學是為希臘文Oikos所衍生,是德國知名動物學家赫爾克在其《有機體普通形態學》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它主要一門研究研究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和環境之間彼此關係的科學。生態學理論所探討的正是探討生物與環境間的各類因素彼此聯絡與作用的理論,因而又被稱之為生態學。教育生態學則是一門新興的交叉邊緣學科,這門學科研究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各類教育內容,其中不僅有微觀教學的內容,而且還有教學、文化與理念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教育生態學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運用生態學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的,其產生是深入探索教育發展規律與教學體制而形成的,所以我們套從定義與理論等方面進行全面研究。所謂教育生態學,主要是應用生態學原理及其方法,將教育與自然、社會等教學原理等加以結合,把教學規律、教學體制以及教學理念等進行結合和優化,從而揭示出教育生態學之原理。教育生態學之構成以課堂生態主體為其主要標準,包含了師與生等兩個不同的方面,是具備了主觀能動性之主體,在課堂生態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雖然在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均獨立存在,但他們並非是相互鼓勵的,也不是以自己的意志為標準進行發展的,而是圍繞學習這一中心目標而實施的。所以在在教育生態學中,教師、學生與學習目標等方面構成。

二、生態學視角下的英語教學創新策略

生物間的營養關係在生態系統之中通常都是十分複雜的網路關係,其相互間構成了彼此制約、彼此依存、一起發展的.生態鏈,而生態鏈運用於教育系統之中更多的則是知識流的一種富集關係,因此,運用因材施教法能夠實現很好的分級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強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彼此互動與合作,從而實現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生態環境等生態因子彼此間的和諧平衡關係,進而培養教師們可持續發展之觀念。

(一)運用課內分級教學以培養互動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觀

在生態學的視角之下,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的目標、內容、主體、考試方法等生態因子一旦處理得不恰當,均有可能變成限制因子。所以,要實施分級教學以實現因材施教,注重教學管理,進而創設出和諧、互動的現代生態化教學環境。在生態學視角之下的英語課堂管理與教學監控可以說是一種思想和境界,而並非是方法,教師與學生均為課堂之主體,均應表現出自主性與創造性。這就需要高校英語課堂管理運用交流與互動,積極促進英語課堂活動的更好實施。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間、人和課堂環境間的彼此作用與影響均會構成英語課堂情境之中的互動。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認真觀察與積極引導學生們的學習活動,從而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運用教學活動,讓師生們均全面參與到其中,提升學生和教師間、學生相互間的互動機會,而非單一地實施。在英語教學互動之中,需要師生均能進行自我監察和自我調節,也就是隨時反思自身的行為表現以及情緒狀態,從而建立起積極的自我評價以及自我體驗。這一富有成效的課堂管理手段能夠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彼此對話以及資訊交流,這樣一來就能促進大學生們知識經驗之獲取、能力之發展、心智之開發和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之提升。唯有通過和諧互動,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活動不致於流於表面形式。作為十分重要的生態因子,英語教師之間也應當不斷擴大合作、互動與交流之機會,具體的形式有教學互助、導師制以及共同承擔教科研課題以及創新研究等。教師應當堅持學無止境的原則,自覺更新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在合作中加強學習,在學習中深化合作,以實現共同成長。教師合作物件不僅包括同事,而且還可以是本校領導、外校教師同行、專家以及外教等。同時,也不需要拘泥於本專業,而是應當依據需要實施跨學校、跨國以及跨專業的交流互動,立足於教師之間的積極合作來提升學習者的專業素養,得到文化上的交融,構建起更加積極和開放的生態教學氛圍。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加快英語教學的系統化、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能推動全社會的良性發展。

(二)通過課外網路自主學習以促進英語隱性課堂教學的生態構建

隱性課堂主要是指除基礎課程以及通識課程之外、本校有計劃和有組織地開展的各類課外活動或大學生們自發組織的各類課外學習活動等。這一課堂教學方式是對其他形式課程的有效補充,能夠有效彌補通識教育課程所具有的缺失。作為高等院校英語隱性課堂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課外網路的自主性學習和網路英語沙龍等形式能夠切實調動起大學生主體進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提升大學生們的求知慾,強化其自主性學習能力。要大力推進英語隱性課堂中的生態構建,切實增強與鞏固大學生們學習之成效,從而讓大學生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持續、協調發展。生態學理論認為,任何系統唯有做到開放,和外界環境具有物質、能量以及資訊上的交流,這一系統才是真正具備了活力的,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應用多媒體以及網路平臺提升大學生們的課外自主性學習能力,建設新型英語教學環境,就生態學中的生態功能而言,英語網路教學體系具備了生態功能,也就是說,英語網路自主學習生態環境會在各類生態因子的彼此作用之下呈現出動態性的變化。在多媒體網路學習系統之中,資訊的輸入與輸出能夠加快學生們英語知識之習得以及可持續發展。在設計多媒體網路自主學習系統之外,英語教師還可積極鼓勵學習者們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學生進行網上聊天或者面對面的交流,並且向學生們推薦有利於其提升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的網站。這一在網路多媒體支援之下,通過情境、協作、會話以及意義建構等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習者們從多個不同的角度與渠道出發,藉助於其固有的經驗、認知結構、選擇加工外來資訊以及各類學習資源。比如,文字材料、多媒體課件以及視聽媒體等。要通過健全學習者們的文化知識結構以豐富其個性。要通過舉辦網路英語沙龍、英語求職面試等大量具備校園文化特點的活動,讓英語隱性課堂中的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更好地擴充套件,最終在幫助學習者們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的基礎上鍛鍊學習者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運用生態化教學以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英語課程評價是學校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步驟之一。英語課程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標準與課程系統資訊,並且應用科學方法對課程教學的成效作出價值判斷。學校要對英語教學的情況實施形成性評估以及終結性評估。前者可採用課堂活動以及課外活動記錄、網路自學記錄、訪談以及座談等諸多形式,從而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實施有效的觀察、評價與監督,進而促進學生們更加積極有效地學習。而後者主要包含了期末考試以及水平考試等。形成性評估要將重點放於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並且運用建立學習檔案、課堂觀察、學習者自我評價與學習者課外學習狀況評價等多種手段對學生們實施綜合性考察。學習檔案主要有英語大學聯考成績、各單元開始成績和作業完成情況等。課堂觀察表是對學習者課堂表現情況的一種全面記錄,主要包括了出勤情況、課堂參與度和提問情況等。課外學習則是對學習者課前課文預習情況、複習情況和網路自主學習情況所進行的記錄。此處需要要強調的是學習者們的自我評價。所謂自我評價,主要是指學生們在某一階段的學習完成之後進行的自我評價,包括了評價目標以及任務完成情況、評估內容的難易度情況、評估後是否採用有實效性的學習方法、評估是不是依據計劃完成預期的目標、評估自身在學習中是不是有進步或者還存在什麼不足,這樣一來即可依據實際狀況對總體學習過程加以調整。事實上,自我評估主要是指對自身學習狀況進行診斷。自我評價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們對於學習的認真態度,並且積極推動學生們學會進行思考,隨時看到自身成績以及不足,從而反思自身學習經歷,切實幫助其樹立超越自我之學習目標。科學而準確的英語學習評估體系對建設生態化的英語教學創新模式顯得極為重要。學校對於學習者成績所進行的評價已從30%的平時成績加上70%的期末成績改為40%的平時成績加上60%的期末成績。該變化愈加凸顯對於形成性評估所具有的側重性。生態學指導下的英語課堂要側重於個體之間的差異,不應過於強調終結性評估所具有的結果。唯有將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進行很好地結合,才能更加有效地引起學習者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為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打開了新的視窗,其主要傳導的是對傳統教學中教和學二分法所進行的改革與創新,從而形成互動與和諧的課堂生態體系。要依據生態學原理以妥善處理好多種因素間的彼此關係,從單一的填鴨式英語教育轉換為以培養學習者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學習能力以及英語語言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