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才智咖 人氣:2.32W
探討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摘要:本文以甘肅河西地區為例, 從隔離區的選擇、育苗、定植移栽、去雜、去花枝消毒、防蟲、收穫晾晒、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方面, 詳細介紹了花椰菜生產用種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 花椰菜 制種 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地中海及北海沿岸, 19 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但是, 制種技術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關鍵, 現將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作以下探討。
  
  1 花椰菜繁種的生物學基礎特性
  
  1.1 植物學特徵
  1.1.1 花椰菜為1 年或2 年蔬菜, 它的根系較強大, 鬚根發達, 多集中於土壤表層中, 根系受傷後不易恢復。莖較結球甘藍長而粗。葉狹長, 有蠟粉, 在將現花球時, 心葉自然向中心彎曲或扭轉, 可保護花球免受陽光而變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營養貯藏器官, 由主花莖、肉質花梗及絨球狀花枝頂端聚合而成。當溫度等條件適宜時, 花球逐漸鬆散, 花莖、花梗迅速發育而伸長, 花枝頂端繼續分化形成正常花蕾, 繼而開花結實, 由於花球是畸形發育, 又加上組織緻密, 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開花。
  1.1.2 花椰菜的花為完全花, 花萼4 枚, 綠色或黃綠色。花瓣4 枚,黃色或乳黃色,“十”字形排列, 雄蕊6 枚,花絲4 長2 短,花絲頂端著生花葯,成熟時縱裂散出花粉,雌蕊1 枚, 由柱頭、花柱和子房構成, 子房有2 個心室。
  1.1.3 果實為長角果, 成熟後易爆裂, 每個角果含種子10餘粒, 千粒重3~3.50g。
  1.2 階段發育與開花授粉習性
  1.2.1 階段發育特性。花椰菜屬於低溫長日照和綠體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階段發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對溫度的要求, 因品種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種需6~7 片葉, 中熟品種需11 片葉, 晚熟品種需14 片葉, 才能感受低溫影響而通過春化階段。對低溫的要求是:極早熟品種為20~23 ℃、早熟品種為17~20 ℃、中熟品種為12~15 ℃、晚熟品種為25 ℃左右。在上述溫度條件下, 一般經15~30d 可完成春化的階段發育。春化階段完成後植株才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花球形成後, 在適溫和長日照下, 花枝開始伸長。
  1.2.2 開花授粉習性。花椰菜從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長成, 約需20~25d,從花球邊緣鬆散到花莖伸長, 約需10d 左右; 從花莖伸長到開花, 在適溫下需20d 左右。復總狀花序,各級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陸續開放, 整個花期大約1 個月左右, 從謝花到角果成熟,約需20~40d。
  1.2.3 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 其雌蕊柱頭在開花前4~5d 至開花後2~3d 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 開花前2d 和開花後1d 的'花粉均有較強的生活力。
  1.3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3.1 溫度花椰菜喜冷涼, 屬半耐寒性蔬菜, 怕熱又不耐霜凍。生育適溫範圍比較窄, 栽培季節和品種選擇比較嚴格。種子在2~3 ℃就能發芽, 但以25 ℃發芽最快。營養生長適溫為8~24 ℃, 花球生育適溫為15~18 ℃, 低於8 ℃生長緩慢,高於25 ℃花球小而鬆散。在採種生產中導致發育不正常, 花粉失去發芽力。適宜的開花結實溫度為15~19 ℃。
  1.3.2 光照花椰菜對光照長短要求不太嚴格, 但喜光, 少耐陰。
  1.3.3 水分花椰菜喜溼潤, 耐旱, 耐澇能力較差。在整個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 尤其是在葉片旺盛生長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 導致葉片少而小, 提前形成小花球, 降低產量和品質。如土壤水過多, 會造成花球鬆散,花枝黴爛。
  1.3.4 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鬆、土層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 而在花球生長和抽薹開花期、結實期需要大量的磷鉀元素。適宜的土壤pH 為5.50~6.50。
  
  2 常規品種種子生產
  
  一般採用日光溫室播種育苗,露地定植、採種的方法。
  2.1 隔離區的選擇因花椰菜是常異花作物, 隔離應選擇周圍沒有同科類作物( 如芥藍、甘藍、甘藍型白菜等作物) 的地塊。距離必須達到1 000m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