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業專業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2W

導語:教育專業的專業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一篇關於國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論文,希望對教育學專業的同學的畢業論文寫作有所幫助。

教育專業專業畢業論文

國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關鍵詞:學生 習慣 養成教育

論文摘要:我國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學校 是教育的主陣地, 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根據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學 生道德素養為目的,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從 小事做起。活動激發興趣,規範行為,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強德育工作 的實效性,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和個人才。

所謂習慣:是指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傾向。 良好的習慣,對人的成長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國中生,隨著心理、生 理的變化, 處於叛逆期年齡階段, 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 又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因此,德育工作更應該注重國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 養成教育。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充分認識

1、養成良好習慣。是學生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中國是一個有著 5000 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的養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我 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後世養成教育產生 了長遠的影響。心理學家烏申斯基指出:“良好的習慣是人類神經系統中存放的 不斷增值的道德資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斷言:“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根結底為 培養兒童的良好的習慣。”我國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 慣。”中國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訓,一種習慣的養成,莫不由“漸”而來。 做人是挺難的,一定要從小減少許多問題。“慎始而善終”,這是必然的結果。 由此可見, 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輩子的教育。培養一代青少年從小養成 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是保證他健康發展、 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而且, 這對於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是一項奠基工程,可謂百年大計。青少年時期是一生 的奠基時期,又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期。

2、抓好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 在新時期,黨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新的奮鬥 目標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就是必須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高素質的 公民。青少年是整個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是成長中的小公民。他們 道德素質發展狀況是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標誌。從長遠看,公民道德素質的 培養,必須從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 行為習慣, 幫助廣大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務 之一, 是重中之重。 青少年是我們事業的接班人, 是處於生長髮育中的社會公民, 他們的道德素質狀況將直接關係到新一代國民的道德水平。 青少年良好行為習慣 的培養是他們道德養成的重要基礎。

3、抓好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應從學生實際出發 就現在國中生狀況來說,他們的文明道德習慣、學習習慣、衛生健身習慣的 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會等外來的 不良影響,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對我國學生德育工作進行深 入的反思, 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 不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開始, 忽視基本的良好習慣培養,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初 中學生正處生理變化階段, 心理要求獨立、 自作主張, 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 國小升到國中又是從嚴格管教到逐漸向自覺自立管理的過渡階段。 現在農村留守 學生增多,租住房屋學生增多,行為習慣差,抓學生養成教育,抓行為習慣的.培 養顯得尤為重要。

4、抓好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有利於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就我國目前中學教育的實際看,在德育中又忽視青 少年行為習慣的養成, 而且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規範的。我們常常看到的一個尷 尬事實是:我們的大學教育居然還要對學生進行相當程度的行為習慣教育和基本 的道德教育,為中國小甚至幼兒園補課。可見,培養青少年的良好行為習慣,既 有利於克服我國長期以來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於 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推進素質教育, 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 另外,從行為習慣的培養人手,來探討和研究良好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培養, 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 心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

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主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學校通過各項活動的開 展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二是培養學生把良好的行為作為一種習慣。其中活動的 開展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只有堅持不懈的去規範,良好的行為就能夠成 為習慣,才能稱得上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1、組織活動,規範行為,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 在每學期開學可以組織學生誦讀行為規範詩歌,日常行為規範歌、一日常規 歌,組織師生蒐集、製作詩歌和誦唱詩歌活動。藉助多媒體和校園廣播的誦唱, 通過此活動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讓學生知道良好 行為習慣的標準。 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經過反覆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因此 教師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根據思想品德教學的需要,制定嚴密的、科學的, 切實可行的計劃,讓學生在鍛鍊中反覆訓練。同時教師還要經常督促檢查,逐漸 形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與激發學生對習慣的興趣相結合 興趣指的是對某種活動產生的積極情趣,從而逐漸形成習慣。要讓學生在整理書 包習慣養成中尋找樂趣,教師要學會激發學生興趣,如:從每節課課前誰最先放 好書本, 誰能迅速的拿出學習用品的比賽中激發興趣。並且能體驗到良好行為習 慣帶來成功的愉悅, 他們比賽的過程是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也是良好行為習慣 養成的過程。

三、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因素

1、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學生模仿性強, 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物件之一,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養成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服飾,必須具有示範作用。潛移 默化的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並且去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指導。讓每一個 學生在學校的每時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 逐漸培養學生良好行 為習慣的。

2、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有自覺的行為習慣,要讓其不自覺的做到學生的規範 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學習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打 扮,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是逐漸養成的,良好的習慣一旦形

3、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有自覺的行為習慣, 要讓其不自覺的做到學生的規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 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學習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培養自己的良好行 為習慣。習慣是逐漸養成的,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便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學生 有著非常強的可塑性,習慣一旦形成,也很難改變。因此,要求我們教師,如何 培養和指導學生科學地、 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們教育 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主題班會、黑板報、升旗儀式、各項文體活動、重大節日活 動、系列主題活動等,讓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創造良好的行為養成環境。 國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們心理漸趨成熟,追求人格獨立,在人 生目標、價值追求、處事原則和態度等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思維。雖然在 思想和生活上對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賴性,又強烈地希望能夠擺脫家長的束縛,獨 立、自由地學習生活,而有些家長則往往不理解孩子們的這種心理變化、需求, 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只要成績好,要什麼給什麼,無形中助長了學生以自我 為中心,追求時髦,不懂關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識,自理能力差的眾多不良行為 習慣。或者認為孩子沒考上高中成材已沒有可能,對孩子喪失信心,動輒挖苦羞 辱,冷嘲熱諷,對孩子的成長、學習和生活漠不關心,無形中使學生有了被遺棄 的感覺,自我放縱,我行我素,對自己、家庭和社會喪失了責任感。

因此,作為 國中教育者,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絡與溝通,經常性地開展家訪活動,或通過電話 與家長探討交流, 讓家長理解學校教育的各項措施和對學生的要求.幫助家長轉 變觀念,全力配合好學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