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聞傳播對社會認同感的建構

才智咖 人氣:2.81W

摘要:新聞傳播在全球化語境下對個人與社會認同感的建構具有獨特和重要的作用。新聞傳播作為一種社會發展過程的時空建構,社會認同感作為一種感應與評判事實與觀點的社會心理建構,兩者在社會建構的整體過程中互構。新聞傳播中傳者本位與受眾中心的脫節錯位,亟待重構兩者間相互尊重與理解的認同感。新聞傳播中框架刻板與多元話語的衝突失衡,亟需重構社會成員對時代語境的理性認知。

論新聞傳播對社會認同感的建構

關鍵詞:新聞傳播;社會認同感;時空建構;社會心理建構

在當今資訊化程度日漸加深的社會,資訊的傳播和選擇性使用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現代化的重要表徵,而新聞資訊的傳播在某種程度上因為其日常性與持續性,正成為現代人交流與發展的社會化通道,通過人們媒介素養的不斷提升,其資訊使用的合理性與效用與日俱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新聞傳播的耳濡目染以及所形成的媒介依賴,刻畫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生存狀態,在媒介技術高度發達帶來的“全息式”學習與發展的環境下,新聞傳播作為一種知識和價值傳播的重要載體,其本身進行的過程已然成為一種社會建構的工具和獨特的平臺,它所具有的這種社會建構特性不僅基於傳播技術的保障,還有賴於其所提供的不間斷的新知與各類資訊,它直接間接地作用於人們的認知,在規模傳播的基礎上對凝聚特定地區、特定群體的認同感越來越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說,新聞傳播不僅是一個社會以及社會成員的認同感的發生平臺之一,還是一種社會建構的重要工具,它通過事實傳播和觀點、立場等價值傳播,能夠將多元零散的認同進行選擇與聚合,從而形成與社會發展和人類個體發展相和諧的觀念體系(如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倡導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是整合社會認知的有效工具和途徑。在全球化語境下,面對人們認知物件的繁雜以及個體意識覺醒的新需求,作為一種“文化育人”的過程,新聞傳播無疑正在擔當“文化化人”的使命,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命題是就當下語境中應對日益凸現的認同危機,立足新聞傳播的過程性考察,旨在闡明其作為一種社會建構的工具和載體在社會認同感聚合中的邏輯與價值,意圖從新聞傳播的功能考察慣常重視效果研究的角度轉向重視其過程性建構的研究角度。

一、新聞傳播與社會認同感的關聯

新聞傳播與社會認同感的關聯可以說是一種互相影響與互相建構的過程,是社會建構在精神與價值認同上的媒介化表徵,從其形成與特徵來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現。

1 新聞傳播:作為一種社會發展過程的時空建構

新聞傳播以新聞事實為核心,通過大眾傳媒將世界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告知給受眾,它對於新聞事實的記錄是一種集體文化的時代書寫,其日常性的傳播是社會發展的映象;它不僅反映變化與變遷的動態,還因為這樣的紀實成為社會發展的建構要件,它本身的資訊屬性和建構特性使其構成社會歷史建構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從文化傳播與傳承的更廣闊的視野上看,新聞傳播既是社會發展鮮活的文化文字,也是不斷髮展的時代風貌的媒介化文字,它通過最有效的資訊內容與呈現方式實現社會及其成員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它在迅捷而豐富的資訊傳播中達成人們社會化認知能力的提升,事實與觀念形態的各類資訊觸及人類的身心,影響人類的行動,所謂資訊化社會的另一種詮釋即為新聞傳播的社會建構的轉化——時空再造。正如李普曼所言,大眾傳播具有塑造擬態環境的功能,而擬態環境本身就是新聞傳播的一種時空建構能力,它不是現實生活的原汁原味的還原,但是它卻能在原態的基礎上通過主體選擇表達我們人類對世界、社會以及自我的理解,是人類的認知在真實世界時空中的某種抽象,它通過媒介化的表達使認知的時空構建起來,體現出人與社會互動過程中的創造力,這樣的時空建構已經突破物質層面的有限延伸,是人類有效利用媒介和資訊自我完善與推動社會發展的價值開掘與精神型塑,它是物質資訊與精神感悟的時空的延伸和再造,能夠為社會發展的過程注入動力和提供解釋,因之,新聞傳播的這一建構是獨特而重要的人的感官延伸與見證,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功能性呈現。

2 社會認同感:作為一種感應與評判事實與觀點的社會心理建構

概言之,社會認同感是認同感的社會化凝聚,是社會成員對社會中的人、事、物以及自我、集體的一種價值評估和共同的心理感應。辨析認同、認同感以及社會認同感的含義,可以更清晰地瞭解社會認同感的生成過程,也即理解其作為一種感應與評判事實與觀點的社會心理建構的邏輯。

“認同”(idetity)主要有兩層含義,一為邏輯學上的同一性;二為時間跨度中所體現出來的一貫性與連貫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認同”是指“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還有“承認,認可”之意。作為一種認知行為,認同會產生直接的感應和判斷,即它是人們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對自身角色以及與他人關係的一種動態的評估或判定。這種行為可能是主體之間的感應,如人際交往中,我們會認同某人的言行;也可能是主體和認識客體之間的一種感應,如某人對某種價值觀、文化的感應。認同行為不僅是主客體之間相似性的共鳴感知,還是一種心理溝通的反應過程,因此,社會心理學家很重視將認同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發生的動因來進行研究,尤其是從心理感知出發,去了解它所作用於認識主客體以及認識活動的價值與作用。而從這種心理感應的社會條件出發來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認同本身就是自我、他者以及社會互動的產物,它是社會文化與人之間緊密關聯的紐帶,它既內含著文化的因素,本身又是文化的反映,無論是自我認同還是社會認同,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特殊投射,認同的個體性、社會性和心理性在當下文化的變遷中更凸現出其滲透性和多元性的特質,它值得我們加以重視,並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透析各領域中的文化現象或文化活動,新聞傳播無一例外。

“認同感”是指對相似性或共同性的一種共鳴或感覺,在心理上既有親切、親近的感覺,也有一種情緒上的友好、積極以及肯定的表現;認同感是認同行為發生的一種感知判斷與結果反應,當認知的主體之間基於某個物件產生了這樣的感知與心理反應,其實就建立了對人或事物的某種價值判斷,至少在價值的選擇上有了能動的結果,它不僅是對客體的單向評價,更是對主體自身價值的一種迴應,其過程是雙向互動的,認同感在認知的主體間同時存在,而同步與否則由主體間認知能力和影響因素的差異決定,而這正是作為一種心理反應過程考察的難度所在;換言之,當我們能夠考察並測量主體間認同感的構建方式和程度深淺時,也就意味著我們對認同行為的發生有了深度推進,也能夠確鑿地證明認同感的型構確實對我們的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此乃本文所想探討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