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

才智咖 人氣:7.38K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要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受到數學模型、計算機和數學軟體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下面是一篇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就業能力研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與檢視。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

2008 年教育部公佈的本科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紅牌"十大專業名單中數學與應用數學等被亮"紅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擴招後很多一般類本科高校都增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但錄取學生的分數線普遍不高,加之數學專業課程的抽象性,致使原來數學專業的精英化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大眾化教育多樣化的現狀;傳統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缺少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行之有效環節,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少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應用技能。如何改善以往理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而導致學生不能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的現狀,是急需解決的教學改革課題[1].

 1 保證頂層設計和課程設定與內容的合理性

在頂層設計上,保持數學專業的理學專業特色,設定需求旺盛的計算機軟體應用和金融數學兩個應用方向,力求達到理學專業要求的研究型和應用型兩類人才培養規格。著力解決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缺少應用能力培養的環節而造成的學生就業出口不暢的問題。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入學成績較低的現狀,如果過分強調數學的嚴謹性,會使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為此採用"一個基礎平臺+兩個方向模組+三大就業出口"培養模式,即一個數學基礎,兩個應用方向,三大就業出口是金融相關行業、IT行業和攻讀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前兩年強化數學專業基礎課,在大三開始,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專業應用方向並選擇相應的方向課,按照三個出口進行相應訓練,如對金融數學方向強化數理金融思維及金融模擬操作[2];對計算機軟體應用方向加強應用語言和程式設計方面的訓練;對考研的學生加大考研專業課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選講的學時和深度。

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打牢前三學期的分析、代數和幾何基礎。採取的措施是增加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的學時,同時師資的配備力求高職稱且教學效果好,嚴把基礎課教學質量關。在專業方向課中,減少必修課,加大專業方向選修課比例。刪除已經落伍的課程,引入企業課程、新技術課程或學科前沿課程,如在金融數學方向引入了證券投資分析、精算實務、金融時間序列分析和數理金融等;在計算機軟體應用方向引入了Java大資料處理方面的課程,JavaScript設計、PHP程式設計等企業課程和資訊保安方面的新技術課程。有些課程可以邀請實習基地的教師講授或學生到企業完成相關的課程學習[3].強化數學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課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以致用的數學建模思想,增加利用數學軟體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驗課比例。對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主幹課設定課程設計,同時還根據選擇的方向設定了幾門綜合課程設計,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編寫應用程式的能力[4].實習環節共13周,包括認識實習1周、生產實習4周、畢業實習8周。根據需求建立了軟體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實習基地,為各項實習和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保障。

 2 理學專業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

為達到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應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5].

2.1 學制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在校內按照教學計劃完成3年以專業理論為主、專業實踐為輔的課程學習後,部分想直接就業的學生按照專業方向帶著畢業論文選題和課程設計進行為期 1 年的畢業頂崗實習,即第 4 年開始在軟體公司或校外實習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應用課程培訓或在有就業意向的實踐基地集中進行實習。通過 1 年的畢業實習、實踐、畢業論文的完成,培養集動手、操作和創新於一體的綜合能力,進行訂單式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得以解決。近幾年來,每年有 30%以上的學生通過"3+1"方式就業,且比例逐年增加。對準備考研的學生,弱化畢業實習環節,可以在校內進行,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考研前的複習,專業學生的考研率達到 30%以上。

2.2 素質上的"3+1"人才培養模式

素質上的"3+1"是指 3 年時間的.專業課程學習的專業素質提高和 1 年的各項綜合素質拓展訓練。1年的綜合素質訓練是指數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參加東北三省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及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參與大學生科技立項,與教師共同完成科研專案和專業科技講座等活動,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具體措施是,加大對全國性競賽的宣傳,並在各類競賽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輔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把競賽活動獲獎摺合成實踐教學的學分,使每年有 50%以上的學生在數學建模和數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省級以上的獎勵;鼓勵每位學生參與大學生科技立項,指導學生以對課程設計內容的完善和數學建模為載體完成大學生科技立項;參與課外科研活動,如教師把科研課題中的資料處理和演算法的實現等部分讓學生參與,還要求學生聽專業相關專家的講座,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必須親自完成一次科技講座。

3 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通過實行導師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及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生一入學,就將若干名學生分配在一位教師名下,教師不定期地與學生見面交流,幫助和指導學生解決其在學習、生活和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大四階段,根據 3 年來對學生的瞭解,跟蹤指導學生就業,引導學生先就業後擇業。

通過與實習基地聯絡,給學生提供學習計算機軟體和大資料處理及金融模擬操作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軟體應用方向上就業情況較好,但資料處理的統計方法及演算法設計需要數學知識,因此不能放鬆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支援學生課外參加程式語言的培訓班;動員金融數學方向的學生根據興趣考取證券從業證和會計從業證,或通過參加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招聘考試等方式在金融領域就業[6].每年定期召開數學專業師生座談會和考研經驗交流會。在數學專業師生座談會上讓高年級專業課成績較好的學生介紹專業課學習的方法,同時讓高質量就業的學生對專業方向的選擇及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做經驗交流;在考研經驗交流會上,讓考研成功的學生介紹如何選擇考研學校和複習的經驗等,鼓勵學生報考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在目前理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形勢下,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成為各高校辦學成效的試金石[7-8].以就業為導向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初步嘗試,為數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及就業率提高起到較好促進作用,對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學專業教學內容及培養模式的改革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鍾波。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重慶大學學報,2001(1):56-59.

[2] 鍾雲燕。金融模擬實驗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8(6):5-8.

[3] 朱孝平。"雙師型"教師概念:過去、現在與將來[J].探索爭鳴,2008(7):24-26.

[4] 陳建仁。高師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9):34-37.

[5] 楊啟帆,談之奕。數學建模實踐與數學建模競賽--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方式[D].杭州:浙江大學,2007.

[6] 陳國華,廖小蓮,楊篤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方向建設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諮詢導報,2006(3):12-15.

[7] 王輝,大學數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3-26.

[8] 王輝。論高校繼續教育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J].繼續教育研究,2006(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