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8.75K

風險管理改變著內部審計的定義,也就同時改變了內部審計的職能和在企業中的價值,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探究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關係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試論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

 【摘 要】 文章從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之間的內在關係入手,探討了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中的互動關係和目標上的一致性。指出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角色是監督者,並提供保證和諮詢服務。

 【關鍵詞】 內部審計; 風險管理; 角色定位

自20世紀90年代起,西方許多大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開始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評估與監督,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縱觀近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可發現,兩者之間互相融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二者互動交融關係形成的現實背景

當今世界,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變得廣泛而複雜。企業必須謹慎地識別各種潛在風險,加強風險管理,並在風險管理方案的制定、執行、評估與監督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工,以保證風險管理的效率。而在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又必然涉及多個部門的溝通和協調,這就需要一個超然、獨立的組織機構予以保障。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中的超然地位以及獨立評估和監督的特殊職能,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因此,企業風險管理必然要將內部審計納入自身體系。

隨著企業所面臨風險的增加,風險管理成為了企業管理的核心。由此,內部審計也藉機及時進行了自身的重新定位,改變了過去只是作為企業財務監督者的定位,將自身的目標確定為向企業提供保證和諮詢服務,評估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式。這樣,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兩者各自不同的發展路線逐漸接近並找到了交點。

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互動關係

(一)內部審計定義中包含有風險管理的內容

內部審計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歷了幾個世紀,每個時期內部審計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國際上,內部審計已有7次定義,至今仍在不斷變化,內部審計定義的發展在內部審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風險管理改變著內部審計的定義,也就同時改變了內部審計的職能和在企業中的價值。1993年版《標準》的序言中對內部審計的表述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並作為對該企業的控制及經營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而2001年版對內部審計是如下表述的:內部審計是採用一種系統化、規範化的方法來對機構的風險管理、控制及監督過程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它們的效率,幫助機構實現目標。這個定義與1993年的定義相比較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將內部審計的範圍延伸到風險管理,比舊定義中提及的控制及經營活動要更為廣泛和深入。只有在風險管理框架中實施的內部審計才能稱之為風險管理審計。顯然,將“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作為內部審計的重要工作領域,是內部審計的新發展,擴大了內部審計的領域,拓展了內部審計的廣度和深度,對內部審計的重新定位,修訂內部審計準則,重整內部審計流程,提高審計服務質量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風險管理賦予了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新的地位和作用

為了在企業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總是在不斷尋找新的對企業十分重要的領域。風險的廣泛存在,使企業經理人員對風險空前重視,為內部審計發展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的介入,將會使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並將其在企業中的作用推向一個新高度。正因如此,內部審計師的職業組織——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才不遺餘力地倡導內部審計師進軍這一領域,把風險管理作為內部審計的重要領域直接寫入了內部審計的定義。

 三、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目標上的一致性

風險管理的定義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於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於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管理風險的,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風險管理就是通過對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認識、估測、評價,準確把握各種不確定性,採取恰當的內部方法,以便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安全保障,將損失降至最低水平。風險管理通過測試、評價和控制風險因素來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損失,直接服務於實現企業目標。

而在內部審計新定義中,已明確指出內部審計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並提高機構的運營效率。IIA在2001年修訂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對“增加價值”一詞作了如下解釋:“機構的設立,是為了其所有者、其他利益方、顧客和客戶創造價值和謀取利益……內部審計是在收集資料、認識並評價風險的過程中,對經營與改良時機產生了深刻的見解,這些見解可能會對機構帶來諸多利益。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可以諮詢、建議、書面報告或通過其他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來,所有這些得傳達給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根據這一解釋,增加價值的目標應由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來共同完成,而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職能部門之一,也應該努力增加企業的價值;同時,內部審計部門經過收集資料、識別並評價風險的過程之後,對企業管理層及其他職能部門的見解更為深刻,而且這些見解是富有價值的,而企業管理者採納、利用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後,一方面可以藉此消除各種減值因素,包括風險因素、控制漏洞、治理缺陷等;另一方面可以將這些有價值的資訊應用於經營管理活動,從而達到使企業增值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在其目標上是相一致的。

上述種種使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聯動發展的緊密關係。眾多企業在制定本企業風險管理方案時,將內部審計列為風險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線,由內部審計對整個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和監控;有的企業還特意安排內部審計直接參與風險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執行全過程,以發揮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突出作用。與此同時,內部審計也將風險管理作為“為組織增加價值”的重要手段。

 四、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COSO在《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中的“職能和責任”章節,闡明各管理層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地位和職責,並指出組織裡的每個人對全面風險管理都有責任。執行長承擔最終責任,其他管理人員支援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促使組織在風險容量內經營,並在各自負責的領域裡負責將風險降低到相應的風險容忍度內。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內部審計及其他人員通常承擔關鍵的支援性責任。組織的其他人員負責按照制定的指令和協議執行全面風險管理。這明確表明,內部審計對全面風險管理的建立並沒有基本責任,這是高階管理層的責任。內部審計人員的重要角色是,幫助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監督、檢查、評估、報告、建議全面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IIA2001年頒佈的內部審計實務準則,其實務公告——“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指出,風險管理是管理人員的關鍵職責,內部審計人員應該通過檢查、評價、報告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並提出改進建議來協助管理人員和審計委員會的工作。管理層和委員會負責機構的風險管理和控制過程,以諮詢顧問身份開展工作的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協助機構確定、評價並實施針對風險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

在充分考慮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客觀性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法規、報告的觀點,可以看出:對整個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所有者、利益相關人、監管機構和普通公眾負責的是企業管理層,內部審計人員應立足於協助、幫助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履行風險管理的職責,主要職責是對整個風險管理過程進行評價,認定並評價管理的充分性與有效性,向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報告情況並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以此保證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中首要的角色是監督者,包括對風險管理流程的評估和保證服務、對風險評估準確性的保證服務、對關鍵風險報告的評估和對關鍵風險管理的評估。按IIA的標準,內部審計的服務種類可以劃分為保證服務和諮詢服務,前者是一種獨立評價的活動,後者是提供建議及諮詢的活動。在企業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的本質特徵並不發生改變,因而它可以擔任的角色也是基於這兩種服務衍生而來的。除了作為監督者所提供的保證服務外,內部審計還可提供諮詢服務,包括促進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指導和協調風險管理活動、加強對風險的報告、保持和發展風險管理框架、支援建立風險管理、參與制定風險管理戰略等。與此相適應,內部審計承擔了諮詢者、協調者、建議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劉德運.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6):25.

[2] 方紅星,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9):109.

[3]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2003年修訂:內部審計實務標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