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計算機審計

才智咖 人氣:2.78W

計算機審計是會計、審計、資訊系統、網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的交叉科學,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計算機審計應用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略談計算機審計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訊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的運用和普及,傳統審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計算機審計隨之而生。本 文從計算機審計環境的變化論述了計算機審計產生的必然性。然後,從計算機審計的內容和風險方面,提出進一步加 強和深化計算機審計運用,最後提出了計算機審計對審計人員素質的要求。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計算機審計;計算機技術;審計風險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高度發展和普及運用,各行各業的管理逐步走向網路化和辦公自動化。如何搞好和加強計算機審計,筆者想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一、計算機審計的環境改變

1.審計線索的改變

在手工會計系統中,由經濟業務產生紙性的原始憑證,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然後期未根據明細賬和總賬編制會計報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都有會計人員簽字或蓋章,審計線索十分清楚。審計人員可以很方便地跟蹤審計線索審查。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傳統的審計線索可能完全消失。會計資訊都以電磁資訊的形式儲存於電磁介質中,原始憑證將變為電磁化的資訊,而且計算機資訊系統會根據確認的經濟業務自動編制記賬憑證、明細賬和總賬、編制報表,實現會計核算自動化。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集中由計算機按編好的程式指令執行,各項會計處理再沒有直接責任人。代替傳統紙性憑證、賬簿和報表的是電磁化的會計資訊。這些磁性介質上的資訊不再是人們肉眼所能識別的,只有在計算機可讀的,可能被刪改不留下任何痕跡的,有些還可能是隻是暫存的。如果系統設計時考慮不周,可能到審計時才發現系統只留下了業務處理的結果而不能追索其來源。即使系統留有充分的審計線索,其產生與儲存方式、其特點與風險都與傳統的審計線索有重在變化。

2.審計內容改變

在資訊化條件下,由於經濟業務和會計資訊均由計算機按程式自動進行處理,從原始憑證到會計報表都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產生,諸如手工會計中因工作忙亂、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計算機或過賬之類的錯誤幾乎不可能發生,但系統的應用程式若有錯誤或被人篡改,則計算機中會按程式以同樣錯誤的方法處理所有的業務,錯誤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系統如果被嵌入一些非法的舞弊程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這些舞弊程式大量侵吞國家或企業的財物。

3.審計技術改變

在手工會計條件下,審計一般採用檢查、核對、觀察、盤點、分析、比較和函證等方法。這些審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執行的。在經營與財務網路條件下,由於審計環境、審計線索、安全控制和審計內容的改變,決定了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是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審計技術。首先,審計人員要對計算機資訊系統的處理和控制功能進行審計審查,此項審計通常離不開計算機。此外,由於缺乏紙性的審計線索,審計人員不得不要使用計算機跟蹤電磁化審計線索。利用計算機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對電磁化的經濟資訊進行抽樣、檢查、核對、分析、比較和計算,能有效地提高審計效率、擴大審查範圍、提高審計質量。

資訊科技不僅給審計人員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在網路融會貫通條件下計算機是審計必不可少的工具,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將成為審計不可缺少的常用技術。

二、計算機審計的內容

計算機審計是會計、審計、資訊系統、網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的交叉科學。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審計軟體對會計資訊系統所進行的審計,也就是利用計算機審計軟體通過匯入財務軟體中最基礎的記賬憑證以及其他相關資訊,根據會計準則和規範會計處理方法,自行生成總賬、明細賬和會計報表,同單位提供的相關會計資料進行對比,從而實現對財務軟體本身和財務資料的審計。

1.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審計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系統由兩個子系統構成:一是一般控制系統,它是系統執行環境方面的控制,為應用程式的正常執行提供外圍保障。一般控制包含組織控制、系統開發控制、系統安全控制、硬體和系統軟體控制內容。另一個系統是應用控制系統,它是針對具體的應用系統和程式而設定的各種控制措施。由於各應用系統有著不同的目的、任務和執行規律,因此,需要根據按特定的應用系統設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不過儘管各應用系統所需要的控制措施不同,但每個應用系統均由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個部分構成,因此,可以把應用控制分類輸入控制、處理控制和輸出控制。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決定了系統是否有可能安全可靠的按既定方針執行,也決定了系統提供的會計資訊是否合法、真實和可靠。以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的目的在於確定審計人員依賴這些控制的程式,以減少為檢驗系統執行而進行資料實質性測試儀的範圍。經評價驗證,在內部控制健全的情況,可縮短審計時間,減少審計成本。

2.系統開發審計

系統開發審計是指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過程系統所進行的審計。這是一種事前審計,它具有積極的意義。內容審計人員最適合於進行這種審計,因為他們在地理、人事關係、被審單位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系統開發審計實際上是審計人員參與系統分析、設計和除錯。

3.對應用程式的審計

被審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程式是否執行國家財經制度和會計準則規定,所處理業務的程式,許多控制功能和方法都體現在程式之中。應用程式質量的`高低會影響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可行性、真實性和安全性,從而影響會計資料處理的合規性、正確性。對應用程式的審計,可以對程式直接進行審查,也可能通過資料在程式上的執行進行間接測試。對程式進行直接檢查,可藉助流程圖作為工具,流程圖用標準的圖形、符號等來反映程式的處理邏輯。在對程式進行間接測試時,往往需要設計測試資料。這種測試資料可以真實的資料,也可以模擬的資料。

4.計算機資訊資料審計

審計都要對被審單位的證、賬、表及其他反映經濟活動的有關資料進行審查。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證、賬、表以資料檔案的形式儲存在電磁介質中,對它們的審計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計算機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各種繁複的計算,可以對大量的資料按指定要求進行各種審計處理,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可以加快審查速度、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如果說僅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人員還可以繞過計算機,只對列印輸出的證、賬、表和有關資料進行審計的話,那麼,在網路經營電子商務的條件下,因為沒有紙性的審計線索,只有電磁化的電子資料,審計人員不可能繞過計算機審計。

例如審計之星(審計軟體)就可以通過匯入審計軟體中的記賬憑證以後將生成會計報表與財務軟體生成的會計報表進行核對,由於財務軟體和審計軟體的基礎(記賬憑證)是一致的,那麼可以斷定的兩者產生的會計報表必然也是一致的。如果這兩張報表之間不致,並且多個賬套都存在相同的情況,就可以大致斷定財務軟體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審計人員就應該進一步比較總賬、明細賬,判斷問題的存在。

三、計算機審計風險

1.審計線索漸漸消失

在傳統會計中,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明細賬和總賬,到財務報表的編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審計線索十分清楚。但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傳統的賬簿沒有了。會計資訊都儲存在磁碟或磁帶上。因此,所見的線索沒有了,且儲存在磁碟上的資料很容易被修改,刪除,隱匿,轉移,又無明顯的痕跡。因此,審計人員發現錯誤的可能性就少了,而審計風險就相應增加了。

2.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不健全

在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中,單位內部控制的技術和方法發生了完全的變化,而原有的適合傳統會計系統的許多控制措施都不適合,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式的形式建立在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中,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的控制功能是否健全都會直接影響系統輸出資訊的真實和準確,內控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內部控制的侷限性也使舞弊行為有機可乘,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3.沒有規範計算機審計的標準和準則

由於審計物件線索的變化,審計的技術各手段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原來的一些標準和準則就顯得不適用了,新的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審計方面的標準和準則尚未出臺。因此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4.審計人員知識的缺乏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實行,審計的物件也更多更復雜了。審計人員除了要有專業的審計知識,會計知識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術。否則審計人員作出的審計結論有可能偏離被審單位的實際情況,從而造成審計風險。

四、對審計人員要求的提高

由於審計環境、審計控制、審計內容和審計技術的改變,決定了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更高。審計人員不僅要有會計、審計、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而且要掌握計算機、資訊系統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審計人員要了解計算機審計的特點和風險,掌握計算機資訊系統應有的控制及其審計方法?鴉要懂得如何審計計算機資訊系統的開發與功能?鴉要能夠利用計算機審計。為了能有效地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審計人員還要開發或協助開發各種審計軟體。

當今形勢下,計算機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五能”,一能開啟被審計單位會計系統;二能將被審計資料轉換過來;三能使用審計軟體和會計軟體,採集資料進行查詢、分析;四能在審計現場搭建臨時網路;五能排除常見的軟體和硬體故障。

審計人員若不掌握計算機審計技術,將無法獲取被審計單位的全部財務資料,審計人員可能會陷入“盲動”的境地,審計人員應創新思維方式,更新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提高學習應用計算機審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晏金桃.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與新編審計技術實用手冊(第一冊)[M].北京: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3.

[2]晏金桃.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與新編審計技術實用手冊(第二冊)[M].北京: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3.

[3]王志紅.略談網路環境下的審計監督工作[N].中國審計報,2006-03-29.

[4]張馳.略論資訊科技對審計工作的影響[N].中國審計報,2006-03-13.

[5]王強,淺談如何開展行政事業單位效益審計[N].中國審計報,200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