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6W

有關七年級下學期的論文應該怎麼去寫才合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

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1

七年級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數學入門教學應注重培養創造心理,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注意中國小知識銜接,使學生輕鬆入門,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國小升國中,是學生成長階段的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對學業乃至於人生都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我的孩子在國小時各科成績都很好,為什麼到了中學,成績立馬就下降了呢?”不時有家長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一現象在數學科上表現尤其突出。原因就是中國小數學科的知識以及學習方法都存在不小的差異。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的入門過渡,很容易導致成績下降,學習積極性遭受較大打擊,部分學生因此厭學甚至輟學,給國中數學的教學帶來不少的障礙。

一、加強中國小教師協作,傳好“接力棒”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學段”的理論,把中國小分為二個學段:一、二、二年級為第一學段;四、五、六年級為第二學段;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為第二學段。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小的數學教學是相輔相成,持續連貫的。但是,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中國小各白為陣、互不相干的尷尬局而。我認為,應該加強中國小教師之間,特別是國小高段與七年級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升學時把學生這根“接力棒”傳接好。中國小數學教師更該如此,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加強跨校協作,攜手為學生鋪路搭橋。

首先,中國小教師應該相互瞭解數學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進而把握好中國小數學的內在聯絡。新課程標準把數學學習內容概括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部分;把學習目標劃分為“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等幾個方而。中國小數學的學習物件只不過層次、梯度不同而己。決定了國小數學教學應有目的的對國中數學有所鋪墊和滲透;國中數學教學更應該關心國小固有的起點和模式。把中國小數學看成一個系統工程,中國小教師各盡所能,互相支援。

其次,中國小數學教師加強教學方而的研究和交流,熟悉彼此的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相互反饋教育資訊,交流教學心得,便於中學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

因此,加強中國小數學教師的合作,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入門,在教和學兩方而都將起很大的作用。

二、培養興趣,樹立信心,打好“攻心戰”

新生剛入學,而對國中的全新環境,白然會有許多壓力。特別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種種誤解,甚至是恐懼。這要求數學教師作好國中數學的“學前教育”,打好“攻心戰”,消除學生心理上的顧慮,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節課。新教師應該在第一節課給學生留下學識廣博、志趣高雅、風趣幽默、寬嚴有度、容易親近的印象,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逐步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數年來我的數學第一課,都是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貢獻;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領域的地位和作用;組織利於不同層次學生都參與的數學遊戲等等;讓學生感受數學本身的魅力、數學學習的樂趣。此外,講解中國小數學的知識聯絡,介紹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甚至請高年級學生現身說法,鼓勵學生勇於而對現實、敢於向困難挑戰,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做好初步的心理準備。

其次,上好第一章,組織好第一次測試,我總是給學生來個“開門紅”,獲得成功體驗。教師儘量放慢教學進度,使教學內容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關注那些基礎稍差容易掉隊的群體;又要給學有餘力的群體適當的挑戰,防止他們“低估”數學而放鬆學習。加強學生動手活動的環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開發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讓學生感受國中數學與國小有聯絡、與生活有聯絡,有趣、有用並不難學。

對應的第一次單元測試,教師應該讓一部分學生考出“優越感”,更要想法讓其餘學生獲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績”。還要經常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良好表現做積極的表揚,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儘快找到成就感。

三、善教善學,保障數學學習“可持續發展”

國中數學的教學,畢竟是個長期的實踐過程。除以上環節外,還要求教師注重教學方法的過渡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持續穩步的進行。

國小到國中,而對新老師新教法,學生的學習適應是一個大的跳躍。國小數學教學,教師講得細,練得多,直觀性強;到了國中,相對來說教師講得精,練得少,抽象性也比較強。教師應對國小的教法有所瞭解,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穩中求變,逐步過渡,使學生慢慢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在自主、輕鬆、能動的氛圍中實施數學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活動探究、動手實踐、情景創設、資訊科技教學等途徑,讓學生形成想學愛學、樂學會學氛圍,增強他們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國小階段老師扶的較多,學生比較被動。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適當自主探究,上課有效參與,課後主動完成作業的習慣。

進入國中後,學生在數學學習方而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改變過去以分數論高下的單一評價方式,用多元的評價體系,從正而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們有責任指導學生儘快適應國中數學的學習,不讓任何一位學生因數學而掉隊。

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2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3歲左右的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起始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生氣勃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這一學期來我教七年級數學的幾個案例分析:

一、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在學習上會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煉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思考題:小梅去文具店買鉛筆和橡皮,鉛筆每支0。5元,橡皮每塊0。4元,小梅拿了2元錢,問能買幾支鉛筆幾塊橡皮?

對於七年級學生,這個問題是常識,但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這是一個求不等式正整數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幫助小梅選擇合理的購買方案。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

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性質”時,出了下面一道題: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釐米,另一邊長為6釐米,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許多學生考慮不全面,只得出周長是16釐米。於是,老師試著反問:“難道6釐米不能作為腰嗎?”學生立刻說出第二種情況周長是17釐米。

老師並沒有到此結束,又接著問:“5釐米的那條邊改成2釐米呢?”很多學生異口同聲地說:“10釐米和14釐米”。然後要求學生在紙上畫出草圖,並標上長度。

很快,有學生回答:“10釐米不對!只能是14釐米”。

老師抓住時機追問原因,學生齊聲回答:“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三、寓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於課堂教學之中。

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教育的靈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講解,把常用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於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有理數這一章特別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介紹數的對應關係,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去類比,去歸納,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絡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蓋子掉進井裡去這一結論。

四、把學生看成是教學的真正主體。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個別輔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溝通、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為學生解疑釋惑。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麼問題都願意與老師互相交談。

五、教學中要“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通過選擇和深加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講活講透,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風格的教學方法。

在上週星期五,我上了一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出示例題:小寶和爸爸、媽媽三個人在廣場上玩蹺蹺板,爸爸體重72千克,坐在蹺蹺板的一端。體重只有媽媽一半的小寶和媽媽一塊坐在爸爸的對面,這時,爸爸壓的一端仍然挨著地面。小寶眼睛一眨,借來了一副重量為6千克的啞鈴,加在了他和媽媽坐的這一端,結果爸爸被高高翹起。猜猜看,小寶的體重約多少千克?

所有的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上竊竊私語,但就是沒有人舉手發言,我緊接著寫出了下面兩個不等式:

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

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啞鈴重量

學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組算出了答案。

六、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貼近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用好數學,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觀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如,學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之後,讓學生回家測量煙筒的長度及半徑,第二天問部分學生,一截煙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鐵皮。

學習了利息計算後,讓學生計算:把500元錢存入銀行,怎樣存款更合算?學生先要到銀行調查利率,再選擇存款時間,存款方法,計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3

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對數學方法在學習上有所認識,促進對數學知識進一步學習,數學方法是指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最直接的表現。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思想有一定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學生進入國中學習變得緊張起來,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不論在數學解題思路上,還是學習知識點上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教師在七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數學思想,結合數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1七年級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對數學方法在學習上有所認識,促進對數學知識進一步學習,數學方法是指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最直接的表現。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數學知識不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運用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思考,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瞭解、理解,學會運用,通過這三個層次學好數學。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許多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是相互聯絡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加強對學習方法的運用和理解,從而達到對數學知識的紮實學習。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掌握了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知識學習。學生對數學教學中學習方法先是經過教師指導學習,然後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練習,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最後在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對形成的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進行深一步發展,通過對數學知識中問題的解決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數學方法

在教學中將知識內容與圖結合起來進行學習,也就是把數學學習點和數學圖形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與相關圖形緊密的相結合,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從圖形到數字,再從數字到圖形的學習,通過數與形之間的轉化學習過程,把一個數學問題用具體的圖形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找到解題方法,利用數字和圖形結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從學生比較困難的學習到很輕鬆的學習,從教師引導學習到自己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靈活的讓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根據相應的數學問題的已知條件和結果之間所存在的一種內在聯絡,不光要讓學生學會分析知識之間的關係,還要聯絡相應的數學圖形,從而將數學知識間的關係和圖形進行很好地結合,利用這種有效結合來讓學生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開啟解題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在國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採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那麼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圖形方面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積極的把這些生活中的數形結合的例子運用到學習上來,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3讓學生在知識應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過程,學生對學習方法從熟悉到多次練習,最後到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加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加強自生學習能力。數學教師多通過數學練習題來讓學生從中對數學思想真正領會,教師用提問的方式來鍛鍊學生具備數學思想。教師長期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數學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數學教學質量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使學生能領悟到數學思想的真正含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結合起來理解,學生有個人的數學分析和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

總之,為了使七年級學生能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教師要把數學思想融入到數學實際解決問題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從數學例題中發現數學解題方法。教師通過組織數學活動,從活動中掌握瞭解數學思想的方法,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數學認知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教師在講述不同的數學知識時,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入透徹的瞭解數學學習方法、數學概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共同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進行數學方法教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學好七年級數學。

七年級下數學小論文4

七年級數學與國小數學間的銜接是指學習內容上的銜接、教師教法上的銜接和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三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七年級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為培養學生的建立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終身發展,須從七年級抓起。

首先在教材內容上,國中《數學》第一冊,涉及數、式、方程和不等式等。這些內容均與國小數學中的數、簡易方程、應用題等知識相關。其次,七年級數學與國小數學相比,內容更豐富、抽象、複雜。以上決定了教師教法及其學生的學法與國小相比也不盡一致。因此教學中注重知識的銜接,也是培養學生三個能力,提高質量不可忽視的方面。

一、學習內容上的銜接

1算術數與有理數

國小數學是在算術數(非負有理數)中研究問題。而七年級數學是在有理數中研究問題。數域的擴充,無疑增強了難度。因而該銜接是起點、是關鍵。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引進負數的嚮導。

通過複習算術數說明其來自現實世界,從而引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而說明用算術不能表示它。順水推舟,負數出倉。

(2)逐步加深對有理數的認識

引入負數後,擴大了數系,首先應說明有理數與算術數的不同特徵。一個有理數由符號和數字二部分構成,同時應強調有理數是在算術數的基礎上建立的。其次講清其分類,與算術數比較,有理數的成員增加了一位——負數。

(3)有理數運算子號為首

有理數的運算是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符號,另一是數字。各類運算首先應根據法則確定結果的符號,再求結果,強調一個結果中,符號與數字並駕齊驅,同時正確為對,否則為錯。

2數與代數式

由特殊的,具體的,確定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不定的字母,是一個知識的飛躍。因學生剛接觸,難理解,要善於引導,切莫操之過急。

(1)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

國小學過的一些公式、法則、運算律等書寫沉長,用字母表示簡明扼要,可舉例用文字表達式與字母表示同一關係,讓學生領略其優越性。

(2)加深對字母a的認識

a是正數,—a是負數,是學生的一個誤區。為此首先應說明符號“一_”的作用,一是表示運算子號,如1—2;二是表示性質的符號,如2;三是表示某數前有“一”號,則為其相反數,其次說明,a表示有理數,而有理數由符號和數字構成。因此a本身包含著數字與符號,即a可正、可負、可零。同理說明—a。

(3)基本數學語言的培養

a是正數表示為a>0;n為整數時,偶數與奇數分別表示為2n與2n+1;a、b同號表示為ab>O;a、b異號表示為a/b<0;等等,數學語言都應從七年級開始,循序漸進,特別在作業中強調儘量使用數學語言。

(4)列代數式的訓練

此項訓練可為應用題清除障礙、鋪平道路,可用國小具體的數再過度到式。

3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

國小中,解決應用問題學生習慣一般用算術法,即就是上七年級有的學生習慣於把問題用算術法來解,難以轉彎。

首先可由簡單的應用題入手,把二法對比,使學生逐步掌握代數法解題的一般步驟。其次用具體例子說明代數解法的優勢,使學生體會到算術解法套型別的複雜,代數解法的簡明。因此,做好這方面的銜接,是學生思維方法上的另一轉折,無疑對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應。

二、教法上的銜接

中學與國小學習內容上的差異,導致了二階段教學法上的不同。作為七年級教師有必要研究一些國小數學教學方法,吸取其優點針對七年級新生的特點優化教學方法。

1舊與新

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為基礎,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可按如下操作:

①結合新課分散複習國小有關數學知識

②複習形體計算公式結合代數式進行教學

③複習算術解法結合代數解法進行應用題教學

2講與練

根據七年級新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點,多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充分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喚起其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其興趣與熱情。

三、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的銜接

國小到國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轉折。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環境,使他們抱有新的希望,我們應善於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因勢利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品質由此開始培養。

1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在國小學生形成的許多良好習慣,如坐式端正,回答踴躍,聲音響亮,書寫端正,這是國小教師栽培的結果,倡導學生繼續保持。

國小教師教態親切,講課具有感染力,學生都在準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七年級學生,我們應當愛護學生舉手發言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有發言的機會,否則會挫傷其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2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階段科目少,學習內容淺,儘管學法不妥,只要用功,亦能取得好成績。但到中學,科目倍增,學習內容加深,學習方法就成為突出矛盾。

七年級學生年齡小,基於國小的學習習慣,誤認為學數學就是做作業,課本是“習題集”,這就要求我們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閱讀知識的載體——課本,指導學生預習、鞏固、小節,要求學生對作業做到獨立完成,認真檢查,有錯就改。

總之,如何搞好七年級和國小數學的銜接問題,是提高國中數學質量,培養學習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環節,需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努力實踐和探索。

TAGS:論文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