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件高興的事情

才智咖 人氣:3.04W
畢業論文

半件高興的事情   昨天收到《中國教師報》網路雜誌編輯同志的來信,說我撰寫的論文《古代詩歌教學要誦讀出4美》(被編輯老師改成《詩歌教學要誦讀出“4美”》刊登在Q學網創新課堂”上,將重點推薦到《中國教師報》。1看到這訊息還真高興,畢竟那是最引以為豪的教學心得,我還是很擅長古代詩歌教學也許跟我個人愛好和性格有關吧,總結出1點點經驗能跟全國廣大的語文老師交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可惜現在只是在網路上刊登,不知道能不能真的能在《中國教師報》上發表,因為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所以現在是半件高興的事情罷。但我想我是不是太貪圖功名了呢?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那是我在語文教學上永不衰竭的動力! 

中國教師報網上投稿平臺正式開通(轉帖)

半件高興的事情

  中國教師報網上投稿平臺已於818日正式開通,該投稿平臺由中國教師報戰略合作伙伴“Q學網”提供技術支援。

為保證讀者投稿被及時審閱,投稿平臺採用最新計算機技術,系統功能全面。今後廣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網址:線上投稿,既可以線上編輯稿件內容,也可以直接上傳處理好的稿件,最大限度方便大家投稿。投稿平臺接收到的稿件將被視為向“Q學網”和中國教師報同時投稿,“Q學網”編輯和中國教師報編輯對稿件享有審稿權。達到發表要求的優秀稿件,將分別在“Q學網”和中國教師報上刊登,以方便教師學術交流。被採用的優秀稿件,“Q學網”將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通知作者。

 

  
詩歌教學要誦讀出“4美”
2008-04-15來源:Q學網

    誦讀法是古代詩歌教學的傳統和常用技法,但怎樣真正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和總結,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古代詩歌教學要誦讀出4美:讀出情感美、讀出意境美、讀出語言美、讀出藝術美。

1、讀出情感美 

    詩歌是美的',因為它是抒情的,是作者情感的載體,1首詩歌可以承載作者壯志莫酬之恨、時代苦樂之嘆、思鄉懷國之愁,也可以蘊涵羈旅之怨、田園歸隱之喜,那麼在課堂上要學生飽含深情地誦讀,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課堂上學生和老師要以作者之樂而樂,以作者之悲而悲,通過誦讀詮釋詩歌的情感。在誦讀時,我們可以重點誦讀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詩句,老師可以示範,學生可以表演,可以單獨誦讀,可以集體誦讀,要讓學生沉浸在情感中,讓學生在情感中得到美的享受,薰陶他們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情操。如《登高》我們可以抓住“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細細揣摩區區104字作者寓寄的8層含義,讓學生反覆涵詠“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那種悲苦之情在同學們的誦讀中得以完美展現。

2、讀出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能夠把讀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間的藝術化境,詩歌意境有陽剛美和陰柔美之分,這種美只有通過誦讀才能真正感受得到,壯闊沉雄的詩歌我們要求學生聲音高亢、語勢高漲,陰柔悽婉的詩歌我們要求學生放慢語速、聲音低沉,通過誦讀的指導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詩歌中作者營造的意境。誦讀時,要求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把詩歌中作者描寫的意象想象成1幅幅圖畫,似乎自己置身於作者營造的那種氛圍當中1般,這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詩的意境呈現出的美,同時詩的意境在學生誦讀中通過聲音流露出來。如《秋興8首(其1)》學生通過誦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4句,我們腦海中頓時出現1片蕭森的楓樹林、還有波浪和風雲,彷彿看到天上地下,處處驚濤駭浪、風雲翻卷,陰晦慘淡的氣氛籠罩4野,1種悽清哀怨、沉雄博麗的意境映入眼簾。

3、讀出語言美  

    古代詩歌語言有含蓄、明快,有簡潔、細膩,有冷峻、熱情,有婉約、豪放,有樸實、華美,有工穩、潑辣,有典雅、俚俗,有精細、粗獷;古代詩歌格律時還講究平仄、講究對仗、講究音韻,古體詩形式活潑,字數不等,3言5言連綴成文;古代詩歌注重練字,反覆吟詠其中滋味自我陶醉,不懂之處也會豁然開朗。詩歌有著獨特的音律美誦讀起來琅琅上口、美不勝收,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整齊美,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錯落美。如《錦瑟》語言含蓄、對仗工穩,這是1種語言的整齊美,而《蜀道難》語言奔放,字數不等,誦讀起來,好似天馬行空、無拘無束,這是1種錯落美,通過誦讀學生在語言的抑揚頓挫中感受詩的語言和美感。

4、讀出藝術美  

    古代詩歌在抒情時或直抒胸臆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描寫時有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有時點面結合,有時烘托、渲染,有時擬人、誇張等等,在詩歌中我要品味其高超的藝術手法,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誦讀讀出它的藝術美。如《蜀道難》“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兩句讓學生反覆吟誦,讀出詩歌所用烘托手法來表現蜀道之險;再如《詠懷古蹟(其3)》“1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兩句,同學們在誦讀中會發現作者運用對比和反襯手法寫出王昭君悲劇的命運。

    古代詩歌教學是1種美的教學,在誦讀中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情感美、意境美、語言美、藝術美,在美的薰陶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何嘗不能被得到提高呢?

    (作者吳春來系湖南省永州市第1中學教師)

TAGS: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