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科物理專業“量子力學”教學改革探析

才智咖 人氣:7.77K

論文摘要:針對鄭州輕工業學院量子力學教學現狀,結合“量子力學”的課程特點,立足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簡要介紹了近年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的一些改革嘗試。

關於工科物理專業“量子力學”教學改革探析

論文關鍵詞:量子力學;教學改革;物理思想

“量子力學”是20世紀物理學對科學研究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兩大標誌性貢獻之一,已經成為物理學專業及部分工科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習“固體物理”、“材料科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和“鐳射原理”等課程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熟練掌握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具備利用量子力學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門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及科學素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量子力學”本身是一門非常抽象的課程,眾多學生談“量子”色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量子力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筆者在借鑑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鄭州輕工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教學實際,在“量子力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量子力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量子力學理論與學生長期以來接觸到的經典物理體系相去甚遠,尤其是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手段與經典物理截然不同,但它們之間又不無關聯,許多量子力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類比經典物理中的相關內容得出的。因此,在“量子力學”教學中,一方面需要學生摒棄在經典物理學習中形成的固有觀念和認識,另一方面在學習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時又要求學生建立起與經典物理之間的聯絡以形成較為直觀的物理影象,這種思維上的衝突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困惑不堪。此外,這門課程理論性較強,眾多學生陷於煩瑣的數學推導之中,導致學習興趣缺失。針對以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筆者對“量子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作了一些有益的調整。

1.理清脈絡,強化知識背景

從經典物理所面臨的困難出發,到半經典半量子理論的形成,最終到量子理論的建立,對量子力學的發展脈絡進行細緻的、實事求是的分析,特別是對量子理論早期的概念發展有一個準確清晰的理解,弄清楚到底哪些概念和原理是已經證明為正確並得到公認的,還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對量子力學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形成和建立的科學歷史背景有一深刻了解,有助於學生理清經典物理與量子理論之間的界限和區別,加深他們對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對蘊藏在這一歷程中的智慧火花和科學思維方法有一全面的瞭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科學素養。比如:對於玻爾理論,由於對量子化假設很難用已經成形的經典理論來解釋,學生往往會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為此,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很有必要介紹一下玻爾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告訴學生在玻爾的量子化假設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普朗克的量子論和愛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且大量關於原子光譜的實驗資料也已經被掌握,之前盧瑟福提出的簡單行星模型卻與經典物理理論及實驗事實存在嚴重背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玻爾理論才應運而生。在用量子力學求解氫原子定態波函式時,還可以通過定態波函式的概率分佈圖,向學生介紹所謂的玻爾軌道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電子出現機率比較大的區域。通過這樣講述,學生可以清晰地體會到玻爾理論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又不至於將其與量子力學中的概念混為一談。

2.重在物理思想,壓縮數學推導

在物理學研究中,數學只是用來表述物理思想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演算的工具,教師不能將深刻的物理思想淹沒在複雜的數學形式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於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講授,把握這些概念和理論中所蘊含的物理實質。對一些涉及繁難數學推導的內容,在教學中刻意忽略具體數學推導過程,著重於使學生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例如:在一維線性諧振子問題的教學中,對於數學方面的問題,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寫出薛定諤方程、記住其結論即可,重點放在該類問題所蘊含的物理意義及對現成結論的應用上。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而能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把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被動接受地位,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十分不利於知識的獲取以及對學生創新能力及科學思維的培養。而且,“量子力學”這門課程本身實驗基礎薄弱、理論性較強,物理影象不夠直觀,一味採取灌輸式教學,學生勢必感到枯燥,甚至厭煩。長期以往,學習積極性必然受挫,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科學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除卻必要的教學內容講解外,每節課都留出一定的師生互動時間。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討論,或者針對已講授內容,使學生對已學內容進行復習、總結、辨析,以加深理解;或者針對未講授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比如,在講授完一維無限深方勢阱和一維線性諧振子這兩個典型的束縛態問題後就可引導學生思考“非束縛態下微觀粒子又將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預習下節內容;或者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及網路資源等尋求解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此外,還可使學生自由組合,挑選他們感興趣的與課程有關的題目進行討論、調研並完成小組論文,這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使其接受初步的科研訓練,一舉兩得。

2.注重構建物理影象

在實際教學中著重注意物理影象的構建,使學生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論形成較為直觀的印象,從而形成深刻的記憶和理解。例如:藉助電子束衍射實驗,通過三個不同的實驗過程(強電子束、弱電子束及弱電子束長時間曝光),即可為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構建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影象;藉助電子束衍射實驗影象,再以光波類比電子波,即可凝練出波函式的統計解釋;藉助電子雙縫衍射實驗影象,可使學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態疊加原理;藉助解析幾何中的座標系,可很好地為學生建立起表象的物理影象。儘管這其中光波和電子波、座標系和表象這些概念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但藉助這些學生已經熟知和深刻理解的概念,可使學生非常容易地接受和理解量子力學中難以言明的概念和理論,同時,也可使學生掌握這種物理影象的構建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非常積極地作用。

三、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改革

1.課程教學採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式

如安排小組討論課,對難於理解的概念和規律進行討論。先是各小組內討論,再是小組間辯論,最後老師對各小組討論和辯論的觀點進行評述和指正。例如,在講到微觀粒子的波函式時,有的'學生認為是全部粒子組成波函式,有的學生認為是經典物理學的波。這些問題的討論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和量子原理進行深入理解,直至最後充分理解這些內容。另外課程作業佈置小論文,邀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系列量子力學講座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2.堅持研究型教學方式

把課程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吸取科研中的研究成果,通過結合最新的科研動態,向學生講授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量子力學誕生後,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現代物理學的每一個分支及相關的邊緣學科都離不開量子力學這個基礎,量子理論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越來越多。例如: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凝聚態物理到中子星、黑洞各個層次的研究以量子力學為基礎;量子力學在通訊和奈米技術中的應用;量子理論在生物學中的應用;量子力學與正在研究的量子計算機的關係等,在教學中適當地穿插這些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消除學生對量子力學的片面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利用量子力學課程將人文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量子力學從誕生到發展的物理學史所包含的創新思維是迄今為止哪一門學科都難以比擬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經典物理學晴空萬里,然而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光譜等物理現象的實驗結果嚴重衝擊經典物理學理論,讓經典物理學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創造性地引入了能量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現象,量子概念誕生。190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完善了量子化觀念,指出能量不僅在吸收和輻射時是不連續的(普朗克假設),而且在物質相互作用中也是不連續的。1913年,玻爾將量子化概念引入到原子中,成功解釋了有近30年曆史的巴爾末經驗光譜公式。泡利突破玻爾半經典、半量子論的侷限,給予了令玻爾理論不安的反常塞曼效應以合理解釋。1924年,德布羅意突破普朗克能量子觀念提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開始與經典理論分庭抗禮。和學生一起重溫量子力學史的發展之路,在教學過程中展現量子力學數學形式之美,使學生在科學海洋中得到美的享受,從精神上薰陶他們的創新精神。

4.考試方式改革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採用了教考分離,通過小考題的形式複習章節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輔導答疑,注重學生對量子力學基礎知識理解的考核。對於評價系統的建立,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作業、討論、綜合表現等)佔30%,期末考試佔70%。從實施的效果來看,督促了學生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受到學生的歡迎。

四、結論

通過近年來的改革嘗試,我校的“量子力學”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加速了專業建設。2009年,我校“量子力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初現。然而,關於這門課程的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手段單一、與生產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今後教學中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