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祁陽小調錶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才智咖 人氣:2.25W

摘要:文章通過對祁陽小調錶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整理出祁陽小調錶演形式中具備可舞性動作的動態特點與動律特徵,對一些新編小調的表演進行舞蹈加工和二度創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證。

論祁陽小調錶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關鍵詞:舞蹈性 祁陽小調 酒盅 碟子

祁陽小調是湖南湘南一帶的著名曲種,它主要流行於祁陽和祁東等地區,祁陽小調歷史悠久,始於何時,無法考究。不過經有限的資料和民間的老藝人介紹,大約在明清時,祁陽地區的群眾就開始傳唱祁陽小調。祁陽小調是流行於祁陽地區的古老的民間曲藝,它經過歷史的打磨和發展,逐漸形成一種以唱為主,以說唱形式發展的民間曲藝,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隨著社會的進步,祁陽小調也在與時俱進,但它的精髓卻在慢慢流失,由於祁陽小調是獨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間曲藝,所以2010年祁陽小調入選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祁陽小調的形式

早期的祁陽小調有三種類型:第一,自娛自樂型。沒有固定的表演,隨意的擺動身體,就地取材以充當道具,通常以誇張的面部表情為整個表演增添色彩,早期祁陽小調的表演形式很獨特,是一男一女,一人伴奏,一人演唱,俗稱對子調,通常是即興發揮,經老藝人的介紹,我們得知最初的祁陽小調是在等吃飯的時候,拿起手邊的碟子和筷子有節奏的自娛自樂的敲打起來,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表演形式與表演內容;第二,情感型。這種型別通常表演的是男歡女愛的故事,更注重情感的表達,隨著時間的打磨和社會的發展,逐漸發展為一男多女或是女子群體等共同伴奏並演唱的表演形式,一男多女的表演形式,通常為男子在旁伴奏,女子進行表演,經過發展,再加上更為系統地編排和多人的演出形式,改編過的祁陽小調內容更為豐富,為了更好地攜帶和播放,已不再使用現場伴奏的方式,所有的音樂都是提前錄製好;第三,花燈小調。就是前兩者的結合,表演與情感的結合使祁陽小調具有多樣性,並賦予了祁陽小調的直觀靈魂。在探究祁陽小調的過程中,祁陽花燈這個名詞出現在了我們眼前,在鄒林波的《祁陽小調發展概況的研究》中曾提起過“這裡有祁劇(湖南省四大地方劇種之一、祁劇的發源地)、祁陽小調、祁陽花燈、祁陽山歌、祁東漁鼓等戲劇、曲藝和民歌。”並通過對老藝人的採訪,我們得知,祁陽花燈是祁陽小調的一部分。祁陽地區有一種叫祁陽花燈戲的民間曲藝,它與祁陽花燈在本質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道具的使用上有所不同,比如說祁陽花燈戲使用的道具是鑼跟鼓,兩種道具同時敲打出快速的節奏,富有強烈的衝擊感;而祁陽花燈使用的道具是碟子、筷子等,節奏有快有慢,並且配合表演形式,節奏相對而言比較平緩更富有變化性。而且現在祁陽花燈戲已經失傳了,只留有祁陽花燈了。祁陽小調中的祁陽花燈涵蓋了花燈戲的表現手法和小調的情感靈魂。雖說祁陽花燈可以作為獨立的表演形式存在,但是從本質上說,祁陽花燈是祁陽小調的一部分。現今,祁陽小調已慢慢失傳了,我們更加迫切地需要挖掘出祁陽小調的潛在不同的元素,為祁陽小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

二、祁陽小調中道具的應用

(1)祁陽小調道具的使用

祁陽小調的經典道具組合是碟子與筷子。對碟子的挑選是有嚴格規定的,應選用碟面直徑為14、5公分的瓷碟,碟子背面的底座要適中,便於拇指抵住。用筷子敲擊碟子的邊緣時,應發出清脆的聲音。與碟子相搭配的筷子,應選中等長度,以便於左手的拿捏。筷子要有分量,它敲出來的聲音才能好聽。演員表演祁陽小調時,站姿也很獨特,它的基本站姿:演員身體直立,面朝一點方向,左腳的腳窩處與右腳腳後跟想靠形成腳位丁字步。祁陽小調對道具的拿法有著嚴格的規定,左手持碟,右手持筷。左手要放鬆和鬆弛,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碟子的三分之一處的中間,這樣有利於持碟的穩定。右手的中指夾筷且要反著拿。用一句話概括:夾碟不鬆,夾筷鬆。碟子的敲法較為複雜,要勤加練習,才能完美的演繹它的敲法。下面就幾種傳統敲法進行整理:

1、線敲

基本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夾住筷子的尾端,左手拿碟子於肚臍前,碟心向下,碟背朝上。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都要捏在碟子的三分之一處,不同的是,大拇指捏在碟子的背面,中指捏在碟心的那個面。手指要有力才能保持碟子的穩定性,在這個基礎上,將右手的手腕發力置筷子的頭端,在碟子背面邊緣均勻地來回撥動,這樣,碟子就會發出“叮叮叮叮叮……”的聲音。敲打碟子的過程中,右手力度要適中,手腕鬆弛。要勤加練習才能敲出“叮叮叮叮叮……”的聲音。線敲是邊走邊敲的.,預備拍時,左手拿著碟子放於腰側,準備側身走出。這樣的線敲不僅聲音好聽,動作也很優美。它主要用於開頭、結尾和過門。在祁陽小調中,線敲是最常使用的敲法之一。

2、邊敲

基本體態是:演員身體直立,面朝一點方向,左腳在左前方向,右腳的腳窩處與左腳腳後跟相靠形成腳位的丁字步。基本動作是:左手拿著碟子向正前方伸出去一點,間隔兩個拳頭寬,有利於右手筷子的敲打。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頭部來敲擊碟子背面的邊緣,後半拍,左手用筷子碰擊碟子面的邊緣,這是一套動作。這個邊敲就是這兩個動作一直在重複。這個邊敲是最基礎的一種敲法。與線敲不同的是,邊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不同,線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在腰旁,而邊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是位於胸前的第三個鈕釦前,與線敲相同的是,都是碟面向下,右手拿筷子的尾端。經老藝人介紹,邊敲中左手的動作是所有敲法中都要運用的動作(除了線敲之外)。而且,邊敲大多數用於節奏類的敲擊。在蔣鍾譜的《祁陽小調音樂整合》中,它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姑姑打鐵”。

3、抽敲

基本體態是:演員身體直立面向一點,面部看向身體的二點方向。雙腳跟之前的敲法一樣,呈左丁字步步位。跟之前的敲法一樣,左手拿碟子,碟心向下;右手拿筷子,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筷子的尾端,筷子的頭部向下。與之前的敲法不相同的是筷子要與手掌呈45度角。基本動作是: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頭部敲擊碟子的背面邊緣;後半拍是由左手用筷子碰擊碟子的正面邊緣。經楊老師的指導,我們知道左手的動作是它的基本節奏,左手的動作基本不變。第二拍的前半拍,左手處於同樣的位置不變,右手用筷子的尾端(筷子頭向上)衝擊碟子的背面中心;後半拍是將左手的筷子碰擊碟子的正面邊緣。第三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尾端向外刮擊碟子的背面邊緣,與此同時,左手將碟子向上移至胸前的第二粒釦子的高度。當右手刮擊碟子的背面後,右手立即向右側甩出;它的後半拍同樣是用左手的筷子碰擊碟子面的邊緣。第四拍又與前三拍不同。第四拍的前半拍,左手在原處,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頭部衝擊碟子的背面中心,與此同時左手拿碟子的背面對著筷子的頭部用力碰擊。第五拍時,左手與之前一樣,拿著碟子於胸前,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尾端以帶拖的方式向外颳著碟子的邊緣,同時朝二點伸出,並與肩平行;最後,左手向六點方向及接近臀部的高處,碟子的正面向下。第六拍的前半拍,左手拿碟子於胸前的第二個釦子處,碟面向下,右手收回並將筷子的尾端向上垂直,筷子的頭部向上,用筷子的尾端衝擊碟子的背面中心,後半拍則用左手的筷子碰擊碟子的正面邊緣。抽敲是基礎敲法中最難的一種。詳細介紹了這三種基礎的敲法,這三種敲法詮釋了碟子的用法。其他的敲法都是以這三種敲法為基礎。在基礎敲法上進行變化,手腳配合加入一些動作,整個敲法就提升一個層次。比如,腕敲是花樣的敲法,前後上下都要敲,它的基礎敲法是邊敲,它是在邊敲的基礎上進行方位的變化,將單一的訓練變為複合性的訓練;還有平敲,它是從上往下敲或是從下往上敲,自由變化,隨身體而動。在基本的敲打動作上加上舞步,使整個敲法更為複雜。這個敲法主要是兩個人對敲,一個人從下往上敲,另一個人從上往下敲,相互對應。這個敲法在舞蹈中使用,會讓這個舞蹈更加的生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