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練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5W

摘要: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和培養歌唱意識。歌唱狀態好壞對歌者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係到舞臺形象問題,而且直接影響歌者的歌唱方法,反之,歌唱狀態好的歌者,不但舞臺形象好,同時也有利於唱出好的聲音。

聲樂教學中練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論文

關鍵詞:歌唱狀態;歌唱意識;有的放矢;科學態度

1練聲要及時糾正壞習慣和觀察研究別人的歌唱狀態

有很多歌者在思想上不重視,不努力去克服,常在歌唱時出現端肩膀、挺肚子、凹胸,伸脖子、歪嘴、拉下巴等現象。一旦讓其改掉毛病用正確的狀態歌唱,他們會感到難受,不知正確的歌唱狀態是獲得正確歌唱發聲方法的有利保證。歌唱狀態的好壞和歌者平時練習時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有關係。雖然不良的歌唱狀態養成改起來很困難,但只要在思想上重視,平時練習嚴格要求白己,總是可以克服的,克服的辦法就是利用鏡子監督自己,當發現自己的壞習慣,便主動去糾正,這是一個有效而簡便的辦法。除了照鏡子,也可去觀察和研究別人的歌唱狀態,通過觀察,相信一定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凡是好的歌者,無論在形體上,還是在面部表情等,大都是自然大方的,鬆馳舒展,積極興奮的,沒有任何多餘和不白然的動作,這就是好的正確的歌唱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觀察和研究別人的歌唱狀態,對於歌者本人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有的學生覺得自己練聲比唱歌的聲音好,在他的頭腦中只有聲音,至於其它方而的修養在他們看來則是次要的,凡是這樣的歌者,即使他有很好的技術和聲音,唱起來也不會感人,因為他們很可能唱起來也像練聲一樣沒有感情,雖然存在修養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同時還要在平時練習時,加強歌唱意識的培養。一種辦法是練聲時精神要飽滿,情緒要激動,心中要充滿熱情,把練習與歌唱聯絡起來,比如有的練習可以唱得優美如歌,有的可以唱得熱情奔放,有的可以唱得娓娓動聽……等等。總之,心中一定要有點想象,儘量將所練的練習與美好的事物聯絡起來,使自己在練習時始終保持一種美好的心境和情緒,這樣不但有利於聲音的發擇,而且對歌唱也是有好處的。另一種辦法是在學習階段,不能只練聲,應該在練聲的同時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適合自己的歌曲學習演唱,這樣就可以把歌者在練聲時獲得的好感帶到歌曲的演唱中去,在技術上得到鞏固,還可以使歌者保持一種良好的歌唱心理,有助於歌唱意識的培養。

2練聲要有的放矢及不要過於迫求音量

有許多歌者在練聲時比較盲目,一是不清楚自己在唱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二是不知道用所選擇的練習到底側重於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很多練習儘管練了很久,但收效甚微。應該說,無論採用什麼練習練聲都可以解決技術問題。比如用任何練習練聲都可使橫隔膜得到鍛鍊,但要使其更加有力,最好是用長音練習,就是用一口氣唱儘量長的.音域音階。就是說,當我們選擇長音練習練聲時,雖然其它技術問題也要儘量做到,但這個練習的側重點是鍛鍊橫隔膜。所以說選擇練習就如同中醫開藥方一樣,如:很多草藥都可以治感冒,但是如果患者的土要症狀是傷風,那麼醫生在為其開的許多味草藥中,肯定要開兒味主藥來醫治傷風。所以說歌者在選擇練習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必須知道自己的主要問題是什麼,然後方可對症下藥。當然做到這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學者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歌者來說,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更快。對任何歌者來說,聲音巨集大響亮都是本錢,不但說明其先天聲音條件好,而且也說明歌唱方法好,使其在歌唱時能夠充分地發揮聲音共鳴,學習聲樂的人之所以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練習,也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因此我們在練聲時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各個共鳴腔體共振,從而獲得充分的聲音共鳴,但在這一過程中,要用很多的乎段逐漸取得。初學者或在技術上存在困難的歌者,如果在練聲和唱歌時過於追求音量,肯定是弊大丁利,其結果必然是氣息僵喉嚨緊,聲音的位置低等。唯一的辦法是堅持“小聲練多於大聲練”,這樣做可以使歌者慢慢地找到面罩共鳴,唱過渡音時不再感到恐懼,唱高音時聲音比較集中等。當然,這條經驗方法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但起碼對那些盲目追求音量,而且在聲音上還有不少問題的歌者是應該引以為戒的,這就叫“欲求不得,不求則有”。正如凱薩利所說的“學生努力的經常目標應該是聲音的音質,真正的藝術與嗓音毫無共同處”。

3練聲時要注意力特別集中和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學習聲樂的人都有練聲的習慣,使歌唱發聲系統各器官的肌肉做做準備活動,並且使聲音得到恢復,這是一種積極因素的做法。但有不少歌者在練聲不是十分認真,腦子裡在想別的事等等。這樣練聲是不可取的,歌者演唱時在感覺和動作上多一點點,或少一點點,客觀上聽起來都會相差甚遠,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這就要求歌者在練習時精神要特別集中,比如在練臨近音模仿和母音模訪時,對聲音的微小變化,對感覺上和動作上的一點點不同,都有應該有所察覺,用你的注意力連同你的耳朵一起嚴格地監督自己的聲音,每出現問題,馬上要進行精心調整和控制。學習聲樂的人有這樣的體會,就是有時練了半天總也找不到好的感覺,心情越來越急躁。往往就用蠻幹的態度,越唱不好越要唱,其至盲目的亂喊亂叫,以為這樣可以把嗓一開啟,結果非但沒有找到感覺,反而把嗓子唱出了毛病,這樣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態度冷靜卜來,分析到底是身體不佳,還是嗓子有毛病或者是方法上的問題?找出問題後,再用解決問題的具體手段試試看,如實在找不到好的感覺,乾脆就先不要練,就是我們常說的“冷處理的力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在歌者練聲或唱歌時,一旦找到一種好的感覺就特別高興,越唱越想唱,一發而不可收,結果把嗓子唱得很疲憊,一連幾天都唱不出好聲音,找不到好感覺,這就要求歌者即要勤奮,又要有科學的態度,要有節制,因為人的聲帶畢竟不是樂器,隨能力有限的,因此不能無休止地練唱,要用科學的態度去練習歌唱,要做到“見好就收”,否則會“一時過癮幾日無聲”。

參考文獻:

[1]田玉斌,著.談美聲歌唱藝術.中音協會雜誌出版社,1999

[2]俞子正著.聲樂教學論.西南師大出版社,2000

[3]李萍著.跟我學唱歌.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