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學困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及其緩解對策

才智咖 人氣:2.8W
造成學困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及其緩解對策
造成學困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及其緩解對策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具體說來,心理健康至少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無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無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具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則是從積極的、預防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傾向,使心理處於最佳的發展狀態。
就國小生來說,積極的心理狀態表現在熱愛學習,精力充沛,上進心強;對生活熱愛,自尊自重,有強烈的責任心等等。相反,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以下症狀,如缺乏自信、悲觀厭世、抑鬱、焦慮、失眠、逃避、恐懼、煩躁和過多的內疚自責等。說明已經出現困擾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其中的對學習對他人的嚴重焦慮、恐怖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交織在一起,成了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一、學困生心理問題來源的因素分析
一種現象的產生,總是有其原因。學困生的這些心理問題從何而來?分析起來,其來源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為外在因素,一為個人因素。
(一)外在因素
1、來自社會的困擾。日益進步的社會也存在著許多不利於學生髮展的弊端。如社會競爭力的增強,從某一角度看,使得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漠,出現人對人的信任度在降低。同時,對人的 焦慮度在不斷上升。這反映在學困生身上更是明顯。他們總是覺得有人在不懷好意地注意自己,特別是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時,如果發現有人在注意自己,心裡就會感到緊張。他們經常覺得有同學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發現人家在背後議論他,他會感到討厭。他們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 ,就不想再幹了。又如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諸如槍殺、盜竊、拐騙、橋塌、火災、交通事故等也同樣困擾著他們,使他們對整個社會充滿了一種恐懼感。他們經常感到後面有人跟著自己。有些學困生害怕很多東西:害怕到高的地方去;害怕聽到打雷聲;害怕乘車穿過隧道或路過高橋;害怕黑暗,喜歡整夜開著燈睡覺。他們還常常做惡夢。
2、來自學校的壓力。
(1)學業的壓力。對於學困生來說,在學習上,他們無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他們也有自尊,也怕難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績一天天好起來。於是,在學習上出現了種種焦慮情形。他們比別人更擔心學習,在學習成績不好時總是提心吊膽。他們在沒有完成學習任務之前,總是擔心完不成任務。甚至有人在夜裡睡覺時,總想著明天的功課。
(2)考試的負擔。在學校裡,學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試。他們一聽說“要考試”,心裡就緊張。一遇到考試,就擔心會考壞。考試後,在沒有知道成績之前,他們總是放心不下。他們也經常做考試考壞了的夢。在考試成績不好時,他們心裡總感到不快,擔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3)同學間的競爭。長期的在學習上不如同學,使得學困生造成自卑心理,他們常常會自責。除了學習,他們在打排球、籃球、踢足球、拔河、廣播操等體育比賽輸了時,心裡也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他們在參加集體比賽失敗時,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大家受到責備時,他們會認為主要是自己的過錯。和同學吵架以後,他們總是認為是自己的錯。在別人笑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碰到為難的事情時,他們常常認為自己難以應付。他們有時也後悔,那件事自己不做就好了。
3、來自家庭的影響。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有的家長能為孩子創設許多優越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卻忽略了更多促進孩子成長的因素。好大一部分學困生的家長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著賺錢,平時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遊戲、娛樂,當然也就更少深入瞭解子女的內心活動。他們認為賺錢是他們的義務,至於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也有些家長文化不高卻很能賺錢,他們認為有知識不一定會有錢,有錢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知識。於是,他們並不怎麼重視知識,孩子能認些字也就差不多了。還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關係不和,整日吵著要離婚,今天你出門,明天我不回家,這星期跟著媽媽過,下星期就跟著爸爸走。不安定的生活,沒有溫暖的日子,又怎麼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學習呢?長期的壓抑、單調、苦悶的家庭生活使這幫學習上自嘆不如的學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嚴重的不利於發展的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他們在同學笑時,也不會大笑。和大家在一起時,也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有時覺得和同學一起玩,不如自己一個人玩,又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人。平時討厭參加運動會和文藝演出,很害怕去人很多的地方。有時他們一個人在家時,又感到特別的孤獨。經常會突然想哭,又想突然大聲喊叫。他們有時也想過自己一個人到很遠的地方去,甚至有學困生出現過“自己還是死了好”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