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論文範文

才智咖 人氣:1.11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貿易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1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2

摘要:

當前,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國際貿易融資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如國際貿易融資的方式缺乏多樣性、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分配不平衡、國際貿易融資的物件過於集中、辦理融資的手續煩瑣,融資條件較為苛刻、缺少有效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範措施。

關鍵詞:

國際貿易論文

一、國際貿易融資概述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是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進行的融資。在國際貿易中,規範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信用證、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等。

(一)國際保理融資。國際保理融資是指在國際貿易承兌交單、賒銷方式下,銀行或出口保理商通過代理行或進口保理商以有條件放棄追索權的方式對出口商的應收賬款進行核准和購買,從而使出口商獲得出口後收回貨款的保證。

(二)福費廷。福費廷也稱票據包買或票據買斷,是指銀行或包買人對國際貿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遠期承兌匯票或本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

(三)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進口商所在地銀行開立的未議付的有效信用證後,以信用證正本向銀行申請,從而取得信用證項下出口商品生產、採購、裝運所需的短期人民幣週轉資金。

(四)出口押匯。出口押匯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在貨物裝運後,將全套貨運單據質押給所在地銀行,該行扣除利息及有關費用後,將貨款預先支付給受益人,而後向開證行索償以收回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

(五)進口押匯。進口押匯是指開證行在收到信用證項下全套相符單據時,向開證申請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該信用證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進口押匯通常與信託收據配套使用法。開證行憑開證申請人簽發給銀行的信託收據釋放信用證項下單據給申請人,申請人在未付款的情況下先行辦理提貨、報關、存倉、保險和銷售,並以貨物銷售後回籠的資金支付銀行為其墊付的信用證金額和相關利息。

二、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分配不平衡。為國際貿易提供資金融通的銀行其一為各商業銀行,其二為政策性銀行。相比而言,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雄厚,但他們做的多為期限短、流動性強、金額小的貿易融資;而對於政策性銀行,由於國家的大力支援,風險由國家來承擔,就可以做那些中長期的貿易融資。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來源出現了結構性不平衡。

(二)擔保難問題仍是制約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瞭解,由於外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大多數外貿企業在辦理貿易融資時,即使在授信額度範圍之內,也被要求提供相應的擔保。因外貿企業普遍存在可供抵押的資產不多、能提供保證的單位難找的問題,擔保條件難以達到銀行要求。所以,擔保難是外貿企業在辦理國際貿易融資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融資方式簡單,融資物件集中。目前,國內各銀行辦理的業務主要以傳統的貿易融資方式為主,如出口打包貸款、進出口押匯等,約佔貿易融資總量的70%,而相對較為複雜的保理、福費廷等業務則開展有限。如福費廷是一項無追償權的貿易融資方式,對外貿企業而言,可確保應收賬款的安全性,加速資金週轉,有效防範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且不佔用企業授信額度。但目前各銀行對這項業務開發不夠,業務額極其有限,很難滿足企業需要。

(四)審批程式繁多,操作流程不暢。不少企業反映。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所需程式複雜、手續繁雜,辦理期限較長,效率較低,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給辦理業務帶來很大的不便。如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審批等同於一般流動資金貸款,忽略了貿易融資的業務特點,缺乏一套符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法。有時甚至出現貨款已經收回,融資申請還未批覆的尷尬局面。

(五)缺少有效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範措施。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涉及的風險較為複雜,但它們是可以預測和防範的。然而科學有效的預測方法和防範措施,並沒有在企業中得到具體的應用。

(六)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易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發生法律糾紛。國際貿易融資由一種傳統的融資方式,逐漸形成了一套規範的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國,卻存在著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協調甚至是相沖突的情況,違規操作的事件時有發生,法律糾紛不斷。

三、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國際貿易融資信貸力度。在銀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做好傳統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同時,進一步推廣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出口保理、福費廷等新興產品及目前使用不多但前景廣闊的產品,同時降低貸款利率,減輕企業成本壓力。另外,銀行還應利用國際業務方面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加強對外貿企業的業務培訓和風險提示,充分發揮好理財顧問的作用。

(二)探索建立適應外貿企業經營特點的信用評級與國際貿易融資貸款審批制度。建立外貿企業信用等級制度,科學合理地反映外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償債能力。建立有別於其他企業的授信管理新模式。在進行傳統財務報表分析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外銷渠道、經營者素質、結算方式、產品科技含量、市場潛力等方面的審查,對基本面好、有訂單、有市場但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國際貿易融資支援。

(三)提高金融機構貿易融資能力。國家直接向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或利用國際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內出口信貸機構的主權信用和資金,支援金融機構擴大貿易融資。我國外匯儲備充足也可以通過回購協議向我國銀行或進口商提供外匯資金。

(四)幫助企業解決國際貿易融資擔保問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由於存在貿易背景,又有物流保障,信貸風險總體上低於普遍融資。因此,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建議銀行適當降低國際貿易融資的擔保要求。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保證外貿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同時,建議省裡設立國際貿易融資風險資金,專項用於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擔保,幫助企業解決擔保問題。

參考文獻:

[1]陳靜.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及其風險防範[D].河海大學,20xx.

[2]張巨集偉.國際貿易融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xx.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3

(一)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

所謂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產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它是國家根據其國際收支狀況,外匯需求情況以及本國資源狀況等所作出的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

自從我國正式加入WT0以後,我國對外貿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國際貿易環境大大地得到改善,公平競爭,實力競爭,優勢競爭,資源競爭得到很好的體現,各國之間的貿易優勢互補,擴大貿易範圍,推動本國經濟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國際貿易有利於把國際競爭傳導到國內經濟生活中來,提高本國的整體國際競爭能力,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本國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等。根據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指出:只要一國將生產資源集中於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部門並將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同時進口本國生產效率較低的商品,就能夠改進國民的福利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約翰穆勒也對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作了論述,他指出,落後的社會往往需要外來的強烈剌激才能進步,國際貿易能夠成為後進國家邁向工業化第一步的推動因素,他認為通過開展對外貿易,一個國家可以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國的生產力,縮短某些國家傳統的發展階段所需要的時間,

根據古典經濟學家的觀點,國際貿易是影響資源總體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即出口可以導致總需求的增加,引起投資規模擴大,進而可以提高就業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總量增加,導致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要知道經濟發展是指國民生產的總值(GMP)的增長而出現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及社會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人口素質,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福利水平的變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現代化轉變的一個過程。

(二) 營銷與國際營銷

營銷是指企業識別和確定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需要並使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能滿足這些需要的一切活動。

國際營銷是指企業跨國界的營銷活動是企業向國外市場推銷產品和服務而組織的整體營銷活動。

國際營銷實際是跨國文化營銷,國際營銷人員要面臨的是雙重或多重的環境,也就是說,企業不僅要受本國環境因素的制約,還要受東道國或目標市場國際環境因素的制約。如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不同的社會文化(如語言,宗教信仰價值觀念) 等,這些不可控因素的國際差異,必然會導致各國在需求競爭。經營方式和慣例等方面的差異,從而使企業而臨更大的風險,企業國際營銷決策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大。

從事國際營銷的企業在制定營銷組合策略時,必須根據目標市場國際營銷環境的不同持點,採用相應的營銷組合策略,例如,在制定產品策略時要考濾到是標準化還是差異化的問題,定價策略不僅受到國際市場價格和匯率的影響,還要注意東道國是否有價格管制或有關價格的法規,由於外國中間商的介入國際營銷的分銷渠道往往比國內營銷的分銷渠道更長或更復雜,促銷活動也因各國的文化法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等。因此我國目前的營銷策略必須跟國際營銷同步,要懂得運用各參與國的營銷貿易政策。要求參與國際營銷的企業學習培訓先進國家的營銷經驗,搏取眾長。

二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現狀

(一)當前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上所佔領的地位

20xx年以來,在國際市場供求求兩旺,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形勢下,中國商品進出口保持了近幾年快速增長的態勢。據海關統計,1-11月進出口總額達到1593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4。55%

20xx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平穩保持較快的增長,進出口總額突破21000億美元,增長20%其中出口總額達1500億美元,,進口額為9700億美其名曰元,分別增長19%和21%左右。貿易順差為1800億美元。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強勁。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材料和初級產品供不應求,商品價格顯著上升,目前我國縣有市場客量大,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絕較為完善,勞動力成本較低社會政治穩定等優勢。因此我們要抓住這歷史難得好機遇,帶動各項產業迅猛發展。

據國家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在20xx年3月21日說,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和第五大出口國。中國農業勞動力佔世界勞動力總量的25%,而我國農產品出口額卻只佔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已開發國家農業勞動力人均出口額是中國農業勞動力出口額的400-500倍。加入世界組織後,中國農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局面。中國農業現在既不能靠閉關來自保,又不能眼看看國內外市場大面積淪陷而不作為。那就只有創業圖強,投入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

支撐這場競爭的主打力量就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也就是為中國農業壯大一支參與國際競爭的有生力量。利用中國勞動力廉價的優勢和初級農產品就近加工的便利,同時提高加工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使中國生產出可以大量走入國際市場的加工農產品,到國際市場上為中國農民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機會,為中國經濟在國際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增加籌碼,讓中國經濟能夠在世界經濟利益體系中多分一杯羹。

(二) 我國農產品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有多大

當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價值低,相當廉價。其一,是表現在加工量不足;僅以食品為例,據介紹已開發國家食品工業產值約是農業產值的1。5-2倍,而中國食品工業產值還不到農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已開發國家農產品加工率達到80%以上,中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45%。中國水果產量居世界之首,但加工量只佔總產量的7%左右,而世界水果,平均加工區量是總產量的20%以上;中國的加工類肉製品僅佔肉類總產量的3-4%,已開發國家進入市場的肉類製品的加工率則是這個數字的10倍,在有些國家是20倍。中國農產品加工總量不足,直接導致加工總產值偏低。其二,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偏低。中國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但多為中小型企業。我國現階段農產品加工業還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諸多分散的中小實體的集合。目前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有80%還是處於20世紀七八十年

代的世界平均水平,只有5%左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就直接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力不足,例如,美國進入市場的初加工牛皮平均每張4-7平方米,製出的皮革料基本無傷殘,幾乎都能用於高檔皮革製品生產;而中國的初加工牛皮平均每張2-3平方米,而達到高檔皮革製出率只有10%左右。

另外企業規模小和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自然不足。僅就一般稻穀加工而言,中國的稻穀加工多停留在“磨、碾”的水平,碎米和雜質含量高,品種混雜,口感與食用品質低。而已開發國家稻穀米加工有精碾、拋光色選等先進技術處理,成米一般可分成十幾個等級,使用功能確切,食用質量好,整齊度高,可滿足市場的多樣選擇的多樣選擇,達到優質優價。中國的大豆加工技術只能開發出兩百多個加工品種。美國大豆加工技術已能開發出兩萬多個加工品種,而且這些深度加工開發技術大多已在加工企業中推廣,其精深加工程度由此可知。

再有行業水平低,缺乏具有國際市場競爭的知名品牌。這使得產品的市場效益大受影響。中國出口的皮鞋平均價格每雙5。79美元,而義大利出口國際市場的皮鞋平均價格是中國的20倍,因此‘‘品牌勢力”超品牌效起了關健作用。還有加工作業水平編低的表現還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環境汙染較重,綜合利用率低,由於受技術水平的制約,大多數加工的農產品的副產品和下腳料都是作為廢遺丟掉、甚置汙染環境,而國外在加工農產品中基本上是無廢遺品,全部能利用生產出各種產品。從而實現“無汙染生產”。還有更重大的缺陷是:加工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致今我國還沒有一套合乎現實需要的質量控制體系。各農產品農藥殘留藥殘留限量等質量安全指標少,與國際標準差距較大。

三 農產品營銷策略

(一) 國際市場行銷計劃與戰略

市場戰略營銷計劃則指企業的目擊者標,能力和不斷變化的營銷機會之間的發展保持戰略性配合的一種管理過程。它的內容包括制定明確的企業使命組織目擊者標良好的業務組合以及協調的經營戰略,從而實現企業整體發展目標的所有活動,在制定戰略計劃時,必須考濾以下五方面的因素,一是本企業的歷史情況;二是本企業所具有的明顯競爭優勢在那裡;三是外部環境的資訊瞭解;四是企業資源情況;五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次的意圖。因此作為我國出口型農產品,在加工出口企業中必須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營銷計劃以及營銷戰略。只有制訂完整的營銷計劃,並根據我國的國情情況所採取正確的營銷戰略,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二) 國際市場行銷的競爭策略

(1)競爭者分析,競爭能力是企業成敗的關健。企業從事國際營銷,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企業要生存要發展,除了知道在企業的資源共享源和實力,知道標市場上顧客的需要外。而且還必須知道競爭者的實力和戰略。必須隨時注意分析競爭者的動向,掌握國際市場競爭的態勢據以制定競爭性國際營銷策略。

今天,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全世界的企業都面臨增長的減緩及來自國內和全球的競爭。現代企業研究競爭策略則是研究企業在不斷地滿足消費者或客戶的需求的過程中,如何建立起自身的優勢,以避免危機和倒閉,求得長久的生存和發展。

國際企業要知道誰是自已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目標和策略,他們有哪些優勢和劣勢以及他們對競爭的反應模式等等。比如:競爭對手公開表示的與未公開的財務目標是什麼?競爭對手在制定目標時是如何進行權衡的?競爭對手組織結構如何?競爭對手現有何種控制和激勵機制和措施?競爭對手的領導階層由那些人組成?他們的背景如何?以及對手企業董事會成分如何?等等這些問題都要認真思考重視對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取得在競爭者的勝利。

(2)國際營銷競爭戰略。美國市場行銷學家邁克爾。 波特提出了三種基本競爭戰略方法,可能會使企業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A總成本領先戰略。他是通過採用一系列針對本戰略的具體政策在行業中贏得總成本領先在行業中建立起規模生產,裝置技術領先。全力以赴降低生產成本,控制各項管理費用,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研究與開發,服務推銷,廣告等方面的費用,達到自已的成本低於競爭對手。

B 差異性競爭戰略。是指將本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標新立 異 形成一些在行業範圍內,具有獨特性的東西,即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要創新。要有“新奇特”的作為。

C。目標集中戰略。是指主攻某個特定的顧客群某產品系列的一個細分段或某一國家或地區市市場。目標集中戰略就象差異性戰略一樣,可以具有許多形式集中戰略的前提是:企業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物件服務,從而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超過競爭對手。

除此以外在營銷策略上還應懂得和注意的下幾方面內容:

1. 要懂得產品市場定位和懂得市場細分及標準,每個出口國及地區都是需求不一樣,標準不一樣。,

2. 要懂得產品組合和品牌 策略,同時注重產品的包裝和標籤的選用學問。

3. 要懂得定價策略,要對同類產品的價格瞭解同時制定自我產品價位

4. 要懂得國際市場行銷渠道策略管理,要知道和了解國際營銷渠道分類。進入市場方式。以及渠道中差異分析等。

四 我國農產品今後在國際貿易中如何走向與發展

(一) 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中如何與國際發展同步

對各類農產品,必須掌握新科技技術進行儲存、加工、包裝,引進國際最新加工技術對各種農產品的深加工。當今我國的農產品大部分都是直接出口或是經粗加工出口,所得利差額不大,不如人家購買我們的農產品經過處理深加工後,打出響亮招牌銷售,這樣銷出去的價值將會比原來增加一倍或兩倍多,也就是說很大部分的利潤差額給人家賺去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搞好“綠色”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同時要掌握生產新技術生產出高質量高產量的各類農產品。其次,要自我研發生產加工新工藝新技術,或者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儘快縮短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再有,要隨時掌握國內外最新的市場動態資訊。採取多種形式獲取正確可靠的全球需求資訊,採用現代的營銷策劃,根據各國和地區性質不同或營銷渠道不同而採取的策略不同。要懂得利用自我的優點和長處,同時克服自我的缺點也即是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二)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發展趨向

目前我國生產的農產品,很多部分不合格,產量質量不高。另外化肥農藥超標色差,營養成分搭配不當,與國外的農產品相關甚遠。因此我們要看到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趨向,要認真挖掘自身潛力,做好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研究工作。第一,我們要重視技術研究的開發與創新,同時通過國際貿易技術購買先進的生產裝置及生產技術。第二,制定農產品加工行業標準與國際或接近歐盟國家標準。第三,採取規模化經營。走企業集團化(即多家企業聯營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網路化,配套性經營。統一牌子,集中對外出口經營等。第四,引進和培育新種植技術,走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道路,必須走高起點,高要求,高質量與國際發展同步的道路。

我國南方生產種植的水果、甘蔗產量高,質量不錯,但就是賣不出好價錢。原因主要銷路資訊不夠暢通,保鮮技術不過關,加工量又很少,加工技術水平又跟不上等原因。又如我國南方的荔枝、龍眼、柑橘等水果由於產量高而銷路不暢通,甚至時年銷售價格低於種植成本的情況多有發生,造成在收穫高峰期爛熟水果在樹上無人採摘現象經常發生,正是增產而不增收,這種現象的出現嚴重挫傷種植戶的積極性。所以,首先我們要尋找提高鮮果的出口量的同時,進行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技術水平,提高水果綜合利用率,生產出高質量綠色合格食品。其次,利用我國勞動力廉價的有利因素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具有出口競爭力的農產品,從而達到增加出口量,提高產品價值。再次,要走國際化品牌營銷策略道路,根據每一個國家和地區性不同而採用營銷方案不同,品牌化產品竟爭將是今後一段時間裡營銷手段。還有我們要走國際化產品道路,創名奪優,突破技術上的壘壁,發展生產綠色食品,爭取我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或第二大國。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4

在國際貿易融資的系列風險中,信用風險是最關鍵的風險因素之一。對此,作者根據多年的從業生涯,論述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的特點和危害,探討其產生的原因,據此分析管控信用風險的有效模型和路徑,點明商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及應該起到的作用。

在當今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日益全球化和普遍化的背景下,保理、福費廷、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等基於應收賬款轉讓的新型貿易融資產品迅速崛起,國際貿易融資風險也日漸複雜化,其中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莫過於信用風險。

一、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的表現和特點

所謂的信用風險,顧名思義就是基於各種因素而不能及時、適當、充分地履行承諾的可能性。過去,在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有兩種內涵,就法律視角而言,是債權風險,即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違約風險;在賒銷過程中是指買方到期不付款(還款)或者到期沒有能力付款,造成貨款拖欠或無法收回的可能。無論哪種角度,都通常被定義為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本付息而給貸款人造成損失的風險。

如今,從組合投資的角度關照信用風險,已不僅僅是單方面損失的問題,投資者(銀行)的投資組合不僅會因為交易對手的直接違約而發生損失,而且交易對手履約可能性的變化也會給組合帶來損失。一方面,一些如信用等級被降低、投資失敗、盈利下降、融資渠道枯竭影響交易對手信用水平的事件一旦發生,公司的市場價值就會下降,會給投資者帶來損失;另一方面,現代資產估價和風險衡量技術的發展也使得貸款等流動性差的金融產品的價值能得到更恰當和及時的衡量,其發生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可以及時地在資產估價中得到反映。故此可以說,現代銀行在貿易融資服務中的信用風險應該包括交易對方的直接違約和其違約可能性變化而對銀行產生的風險。

作為國際貿易融資中的關鍵風險,信用風險具有與眾不同的顯著特點:一方面信用風險多數情況下取決於用款方向、借款人經營管理能力、借款人財務狀況甚至借款人還款意願等與借款人明確相聯絡的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具有明顯的非系統風險的特徵;另一方面,由於貿易融資等信用產品的流動性差,缺乏二級市場,信用風險的觀察資料少,不易獲取。這兩大特點的存在提升了管控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的力度。

二、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探源

國際貿易融資本身涉及的領域、範疇、事務、層級繁多,其信用風險背後的影響因素也比較複雜,從整體來看主要由如下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國內環境而言,國人信用意識淡薄,企業信用制度不夠完善

傳統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缺乏信用意識醞釀的基礎,有的只是樸素江湖義氣。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處於初級階段,普通的信用觀念和意識依舊比較淡薄。特別是國有、集體企業在資本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帶著實用理性的思維向銀行貸款,對如何還貸考慮不足,甚至沒有認真正視這個問題。微觀領域的忽視影響了巨集觀體制的構建,目前國內企業信用制度漏洞百出,問題貸款和資金比比皆是。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截至20xx年末,在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經過金融債權管理機構認定的逃廢債企業犯140戶,佔改制企業的51.29%,逃廢銀行貸款本息1851億元,佔改制企業貸款本息的31.%。雖然,近年的資料有所下降,但問題依舊相當嚴重。

(二)從國際環境方面來看,海外企業單位魚龍混雜,信用情況也比較複雜

雖說以歐美為代表的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區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的制度、法律支撐和信用意識等方面比較到位,但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信用問題,尤其是在其強勢經濟的地位造成的制度霸權的情況下,地區之間的國際貿易融資實際上存在著違背合理公平信用問題的因子,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弱勢經濟區域企業組織的刻意惡意不守信用的動機。另外,歐美之外的亞、非、拉等其他區域,基於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不同,在信用方面也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問題,是滋生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的溫泉。

(三)就法律規程方面而言,擔保法和票據法的衝突和缺陷是信用風險產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社會和世界是法律社會,法律是規範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武器,也是管控信用風險的重要依據。不過,信用風險也容易從法律的漏洞中產生,其中對此影響最大的當屬擔保法和票據法的衝突和缺陷。對於擔保法,我國擔保法第7條規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對保證人的義務及應有行為能力及義務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實際上是“擔”而不“保”。對於票據法,由於各國票據法差異很大,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由於票據適用所產生的衝突不可避免,信用風險由此有了猖獗的空間和可能。

(四)就微觀事件而言,應收賬款債權的轉讓是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產生的直接因素

應收賬款債權作為新型國際貿易融資的核心和法律基礎,如果其轉讓中存在隱患,也就是說債權在轉讓的合法性和可轉讓性上存在問題,勢必影響作為新型國際貿易融資的順利進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違約風險與債權的合法性和可轉讓性直接相關,如果債權的轉讓人即出讓方的債權不合法抑或債權不可轉讓,而轉讓人卻轉讓了債權,那麼信用風險就應運而生了。

三、管控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的路徑分析

對於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追求利潤的企業或金融單位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系列途徑、方法和模式,其中切實有效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最保底的原始對策

信用風險衡量標準。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管理的首要問題是信用風險評估,在此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具實踐操作價值和公正意義的衡量標準的存在與否及適合與否,所以構建科學、有效的信用風險衡量標準。對此,特定個體企業、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應該根據自身所涉及的國際貿易融資的具體情況,開發、完善、持續改進判斷“違約與否”形成信用風險的分類評估模式的模型與方法,進而確立更為科學、有效的信用風險衡量標準。

(二)最舒心的管控模式

企業信用評級管理。由於國際貿易融資的複雜性,信用風險衡量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始終具有滯後性及有限性等特點,一個更有效且貼現的管控模式是企業信用評級管理。在國際貿易融資中強化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動態管理,不但在交易發生時進行信用評級,在交易發生後也定期考察該貿易的進展及借款企業營業情況和財務狀況,隨時評價其信用等級。國際風險管理協會、全球風險協會、國際內部控制協會等全球性的專業協會及各國內審、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機構組織應該注意關照各個企業組織參與國際貿易融資的表現,以權威第三方的角度進行信用評級,並定期公開評定情況,為相關組織涉入國際貿易融資作參考。對於我國,應該積極培育相應的信用評估機構,以便強化提升評定企業信用的話語權,為國內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事務保駕護航。

(三)最得力的輔助手段

各種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產品是指以貸款或債券的信用狀況為基礎資產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違約互換、收益率全額互換和信用相關票據。信用衍生產品可增強銀行調節和管理信用風險的靈活性,可使銀行資產的純粹信用風險可以上市交易,進而使得對信用風險管理有了直接的資料來源和市場參考。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將信用風險剝離出來,可避免將投資撤出或轉賣對客戶造成的不利影響,是管控管控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最得力的輔助工具。

(四)最直接的有效舉措

出口信用保險機制。無論哪種方法和模式,在管控管控國際貿易融資信用風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融資主體很難避免剩餘風險的存在。對此,如果不想主動接受,可以求助於出口信用保險機制。藉助於信用保險損失補償機制,出口商收匯有安全保障,銀行願意提供資金融通,便於企業獲得出口融資;通過投保信用險,出口商可以瞭解買家信用情況,加強應收款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五)最徹底的根本路徑

探索深入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國化道路。對於國際貿易融資而言,曾經封閉了幾十年的國內企業還是一個摸索路子的新兵。入世以來,中國企業融入國際市場的深度越來越深,但相關配套體制卻沒有及時跟上和對接,是系列風險容易滋生的根本因素。對此,應該在國際貿易融資的實踐過程中,借鑑海外擔保法、票據法、保險法等相關法律,結合國內企業國際融資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揚棄目前的制度、法規和法律,形成與世界接軌同時又儘量爭取國際市場話語權的體系,持續探索深入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國化道路。

(六)最關鍵的角色定位

商業銀行的“三重底線”。在國際貿易融資中,商業銀行的角色相當關鍵。一般而言,商業銀行作為市場主體,盈利是其主要的運營目的。不過,在中國特殊的體制內,商業銀行的責任絕對不在於盈利。在此,筆者借用英國學者約翰·埃爾金頓“三重底線”的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除了企業盈利外還要擔負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具體而言,商業銀行要在建立、健全內部信用風險控制機制的基礎上,推動信貸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關注在整個國際貿易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風險管理,推動完善國際貿易領域的借貸人信用共享制度,提供常規貿易融資產品和傳統風險管理技術。對於目前日漸興起的結構性融資,商業銀行應通過參與結構性貿易融資,為企業提供由政府出口信貸代理和私人保險機構擔保或保險的大額、中長期貿易融資,助力相關企業在獲得大型專案融資和高利潤邊際業務機會的同時最大化地免除由此承擔的高風險,改善本身的“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5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了兩百多年的發展史,由於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在世界經濟結構和形式不斷變化的今天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因此國際貿易理論也相應的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國際貿易理論受到時代發展特點和國際間經濟貿易形勢變化的極大影響,而且有效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基於此,本文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思路進行了簡要的回顧,並且對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進行了展望。

由於國際貿易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目前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形勢等也隨之呈現了一種新的格局。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在這一背景下無法與現階段的國際貿易發展需求相適應,很難對新生的貿易現象和相應的關係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指導,因此出現了較多的問題。面對國際間相互關係和世界政治格局、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趨勢,必須要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思路進行認真的學習和研究,針對當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形勢的發展特點和趨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才能夠順應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思路分析

一般認為,國際貿易理論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也就是古典國際貿易理論、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等四個階段。古典與新古典貿易理論在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屬於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兩者有機結合共同形成了傳統貿易理論。資本主義在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發展迅猛,並且具有了越來越高的經濟地位,變成了國際貿易的主流。古典與新古典貿易理論中認為市場競爭是完全自由的,其對貿易的互利性進行了強調,並且成功的解釋了產業間貿易。全球經濟貿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現象,在這一背景下誕生了新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立足於科技進步、經濟規模以及競爭方式等各個方面解釋了貿易關係和現象。而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在解釋貿易現象的時候主要是立足於專業化生產分工的層面,並且有意識的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納入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

(一)傳統貿易理論分析

1、古典貿易理論。通過對絕對優勢理論進行剖析,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的思想理念就是擴大規模報酬,以及強化勞動生產力,其主要的內容如下:如果兩個國家能夠對不同產品進行獨立生產,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都能夠獲得理想的生產效率,而且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在這一背景下,如果這兩個國家對自身的優勢進行充分的藉助和利用,就可以在專業的分工活動中對各自的優勢產品進行交換,而且不管是哪一方都可以獲得非常大的效益。這一理論從本質上來說屬於一種雙贏理論,而且直到現在為止,國際貿易中仍然將這一理論作為貿易的宗旨和目的。但是這一理論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無法對一些國家所有產品都為絕對劣勢位置進行完全表述。在比較優勢理論中保留和創新了絕對優勢理論,在這一理論中認為,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要對生產和出口絕對劣勢不明顯商品的情況進行關注,然而如果該商品的絕對劣勢相對明顯,這時候就應該選擇對該商品進行進口,對於每一個貿易國家來說都十分有利。所以,比較優勢理論對經濟執行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基本原則和普遍規律等進行了準確的闡述。

2、新古典貿易理論分析:要素稟賦理論在上世紀初期得以問世,該理論主要從多維要素稟賦層面對國際貿易的形成根源進行了敘述和剖析。開始認為,國家貿易模式需要對要素集約化商品進行關注,對相關出口予以高度重視,出口商品應具備富裕和昂貴的特點。與之相反,進口的產品應該是相對昂貴和稀缺的各種要素密集型產品。要素稟賦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都認為自由貿易對國際貿易的參與國更加有利。然而相對於古典貿易理論,要素稟賦理論出了對生產的勞動力要素進行了關注,同時還認為導致比較成本差異的最為關鍵的根源就是要素稟賦的差異。不過,固定的規模報酬和相同的生產條件這種假設仍然是這一理論的基礎,而且這一點還是對優勢理論進行了繼承。

(二)新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後,人們發現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與戰後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並不適應,因此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和研究國際貿易新現象,而且以出現了一系列的非常重要新的貿易理論,比如新要素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產品的生命週期理論,這些理論對戰後各個已開發國家出現的貿易關係進行了解釋。有學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利用構建模型的方式針對產業內的貿易問題進行了多角度和多層次的分析,在分析之後認為,完全競爭的國際貿易在轉化成為不完全競爭的方式以及規模報酬在持續地遞增,就算是兩國之間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和技術,但是從規模經濟和產品的差異性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也能夠對國際貿易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一結論將傳統理論中的假設徹底推翻了,而且對戰後貿易的新現象進行了合理的闡述。一些學者在後期研究了其他相關層面的貿易現象,其主要是對合理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因素進行了汲取,而且對產業組織理論進行了融合,進行了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合理的分析了國際貿易的新現象。

二、目前國際貿易理論面臨的挑戰

在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格局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很多國家的貿易作用都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與之前相比具有較大的區別,傳統的貿易理論無法適應新時期國際局勢的變化,因此不能夠發揮指導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誕生了全新的、現代化的能夠充分滿足現代發展標準的貿易理論。二戰中取得勝利的國家在戰後具有了越來越高的國際地位,並且有效地推動了國際貿易活動的不斷髮展。一些已開發國傢俱有越來越大的貿易量,而且形成了極強的擴張性,內部貿易活動在區域集團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活躍,而採用傳統的貿易理論無法對上述的這些現象進行說明和解釋,因此出現了要素貿易理論和生命週期理論等新的貿易理論。但是上述的這些理論也無法對不穩定和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進行有效指導。美國的一位經濟學家在經過長期的理論分析和反覆的模型試驗之後認為,不完全競爭階段是目前國際貿易的一個顯著的特徵,生產要素在激烈的競爭活動中變得不再明顯,儘管該理論與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相背離,但是卻不可以對出現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一系列的變化進行準確的解釋和說明,但是也可以對當前開展的經貿活動進行指導。在國際貿易活動頻繁開展的今天,國際貿易囊括了越來越多的產業,而且在很多產業中出現了壟斷貿易的現象,儘管如此還是能夠通過當代貿易理論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和說明。所以當代的貿易理論在當下和未來較長的實踐中還是可以發揮作用。國際貿易活動在二戰之後出現的新現象是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來源,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不斷髮展,當代國際貿易理論也變得越來越完善,同時國際貿易理論也由於這些新現象的出現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首先,不斷提升的製造業貿易量。製造業的規模經濟特性非常強,製造業在二戰之後其具有越來越精細的國際分工,很多已開發國家紛紛向開發中國家轉移自己的製造業,因此製造業貿易量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通過傳統貿易理論卻很難對這一現象進行闡述。

其次,已開發國家內部的水平貿易:以傳統比較優勢為基礎,通過對要素稟賦理論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國際貿易應該主要產生於存在發展水平差異的國家中,也就是所謂的垂直貿易。然而在二戰之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水平貿易,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內部出現的各種水平貿易,直到現在水平貿易的現象也沒有發生較大的改變。通過傳統貿易理論很難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再次,跨國公司貿易呈現增長態勢:從國際分工層面來說,製造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開始從垂直分工的模式逐漸的轉向水平分工的模式,甚至還出現了網路分工。具有明顯的具體化產業鏈特徵的、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製造業目前正在轉向國際化的方向,這些公司的貿易增長的越來越快,通過傳統貿易理論還是很難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最後,區域集團貿易的增長: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後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上世紀後期出現了不斷高漲的態勢。區域集團內部佔有了50%以上的全球貿易活動量。而通過傳統貿易理論還是很難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三、國際貿易理論的未來發展新趨向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動態發展

首先,很多學者在二戰爆發之後開始對傳統貿易理論的不適應性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開始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新時期的國際貿易活動,並以此為根據設計全新的國際貿易理論。通過最新的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專家學者在發展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開始將一系列的企業理論滲透進去,從而試圖使當代國際貿易的實際發展需求得到滿足,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次,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國際貿易投資在經濟領域中開始變的越來越廣泛,相關學者認為,國際投資除了會導致出現替代效應之外,而且還能夠創造效應。現在投資理論變得越來越成熟,而且貿易投資也具有了越來越具體化的表現,逐漸地形成了邊界擴張理論。因此,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國際貿易理論開始對投資理論進行整合。

(二)國際貿易理論的微觀發展

首先,當代國際貿易理論中很多都是從微觀層面進行研究,通過對當前的國際貿易理論體系進行參照,立足於微觀層面對國際貿易現象進行研究,其涵蓋的層面包括跨國公司、區域集團和各個國家等。與此同時,在研究內容方面,國際貿易理論也開始對各種微觀的產業內部貿易進行研究。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當代貿易理論研究具有更強動態性特徵,其主要是從動態變化的角度進行研究,在動態變化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發整體狀態的變化,所以必須要具體地分析其中的各個要素,對各種新的方法進行應用,對各種各樣的現代理論進行參照才能夠做到明確的判斷和解釋。所以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認為國際貿易理論現在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微觀化的特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受到了國際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複雜的國際關係以及國際政治格局等各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具有不斷髮展變化的特點,因此國際貿易理論也並不是固定的,其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通過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思路進行分析,並且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向進行探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國際貿易理論基本上能夠使國際貿易發展的需求得到滿足。不過由於政治格局等在未來仍然會出現較大的轉變,所以必然會出現更加成熟和全新的貿易理論。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發展的眼光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進行科學的評判,並且對其變化情況形成清晰的認識。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6

一、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基礎單位是課堂,最終的環節也將是課堂,課堂教學必須面向職業崗位群。職業教育應通過開設有關的基礎理論和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1.抓好備課環節。所有課程都應該是某種職業能力的立體結構中的一個分支,每一個專業都應有相應的能力結構圖,不僅要讓所有教師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這門課,而且要讓學生了解為什麼上這門課,可以最終形成哪種能力。只有這樣,從專業培養的最終能力目標入手,課堂教學才可能變得意圖明確,行之有效。對於每一堂課的備課環節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變革。改變過去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中以能力形成為主線,將知識、方法、技術和情感熔於一爐,使課堂的各個要素得到有機重組。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妥善安排教學時間,把握好學與練的比例,將專業技能訓練列為本階段教學的中心環節,加大實踐性學習的課時量,使講授課與實訓課、案例分析課的比例保持在2:1:1,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通過改革傳統模式,大膽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明確以強化動手能力為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把與教學內容環環相扣的案例分析和課程實訓作為該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具體是通過以下三個環節來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案例分析、課堂實訓、模擬操作。同時,也對傳統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革,有效地配合了教學活動。

二、教學方法改革的模式

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為了使實訓與課堂教學相互協調,又自成體系,我們首先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內容進行統籌安排,對整個外貿合同的所有環節進行了優化設計,然後根據課程的要求及學生的外語水平等條件,共安排了十個章節的實訓活動,同時按照教材中的各類合同、票據樣本設計了相應模擬題目與票據樣本,這樣就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避免了盲目性,使實訓活動與課堂教學既切合實際,又有章可循。

(一)課堂講授的互動化

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應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雙方都積極參與的活動過程。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視了對後者積極性的調動。特別是以往實務課程的教學,一貫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以教師為中心,課堂傳授知識的方式自有它一定的優勢,但易於束縛學生的思想,難以啟發其主動思維,使學生僅滿足於書本內容,缺乏激情引動下的創新精神,視野侷限,因而違背了教學的終極目標———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力。為此,就如何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我們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主要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是眾多教學法中很有特色的一個方法,講究的是通過“引、動、導、探”教學機制,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多維互動、自主探究、促進發展”的教學方法。首先是以設計的探究化教學內容為引領。例如,在學習外匯核算時,提問學生採用不同的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原因,誘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開始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始終保持能動、活躍的思維和積極的探究狀態,從已知到未知發展學習、探究能力,啟發積極地創造性思維和思維碰撞,從而發現新知識、新思路、新方法。這樣的學習效果比較好。然後是在授課中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和諧,即改變教師的中心角色為引導性,通過實施探究性提問、探究性討論等手段,帶動學生的思路。例如,在交易磋商一節中,在課堂上安排學生分組模擬談判,用英語起草電傳等,讓學生充分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非常高。第三是教師的適度引導,體現為有目的的“引”和“導”,教師有意識地以導向性資訊創設探究環境,引領學生思維方向;在導學、導思、導探、導創中精於誘導、引導、指導、疏導、啟導。例如,在學習數量條款一章時,先安排學生自學,最後由教師指導分析案例中的漏洞。

(二)實踐課程設計的系統化

主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1.課堂實訓的連貫性與多樣化。

要牢牢抓住“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練為主線”的根本,就是要在每個知識點學習結束後,及時安排相關的實訓內容進行強化鞏固,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同時還要注意各部分內容的必然聯絡,使教材內容形成完整的體系。進出口業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活動,進出口合同中的各個條款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進行實訓就是牢牢抓住課程的主要環節,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計好各環節進行實訓的內容與方法,做到實訓的內容有針對性,實訓的方法多樣化,例如,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隨時佈置學生進行標誌設計、條款翻譯,或者在各章結束後安排學生把漢語條款翻譯成專業英語、查詢條款中的錯誤等等,可以讓學生及時地得到訓練,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案例分析的針對性與靈活性。

要蒐集許多取材於真實的經營環境的相關案例,採用到課堂教學中,用於訓練學生的戰略、政策觀點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做到:(1)情景引發,實施任務驅動策略,創設情景引出問題,明確探究任務和目標,引發探究興趣、動機。例如,在第二章的貿易術語中,我先由開篇案例開始,讓學生了解了案例後產生興趣,帶著興趣與好奇參與教學活動;(2)活動探索,實施以教學事件引起學生活動的教學策略,學生與情景、材料、經驗、體驗、實驗等互動獲得資訊及聯絡,從而積累直接經驗和事物的特徵,教師適時引導和指導,如各章課後的案例分析大多以小組討論為主,再由教師和學生進行點評。(3)研究發現,實施啟發誘導教學策略,使學生對獲得的直接經驗進行推理、抽象、概括,發現獲得結論。此類案例分析方法主要運用於談判磋商交易等章節時的教學,由學生把各種資料歸納起來,分組進行模擬談判前的準備工作,做到了然於心,有備而來。

3.雙語教學與計算機模擬操作的輔助性。

由於《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涉外性,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專業英語的運用。在所有的條款學習中,我們都採用了漢語、英語的名稱,作業與實訓課也都要求以英語為主。通過實踐,絕大多數學生能熟練識別專業英語術語,瞭解了術語的標準英語格式,初步具備了以專業英語術語填制相關單據的能力。計算機模擬操作是採用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所學知識對現實的商業和企業中複雜的資訊流和市場變化進行模擬,做出相應的決策,以此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結算一章的學習中,我們採取了計算機模擬操作的方式,要求學生上機操作,對預先設計的單據進行核算實習。還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有目的的安排學生課後登陸外貿管理機關和外貿企業的網站,從中瞭解具體政策與業務情況。

三、考試方法的改革

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改革:開卷考試、分階段考試。

1.由於本課程內容繁雜,憑一次只有不到兩小時的考試不足以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就嘗試分階段進行二至三次考試,然後把各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平均。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學過以後及時複習,進一步加深印象,也能使期末考試的負擔得以減輕。按照教材內容和教學計劃的安排,把合同條款分成三部分進行考核,即貿易術語、運輸與保險、結算。

2.在出題時還要考慮到《國際貿易實務》對學生的要求以培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考核內容應注重操作而減少理論部分。每次考試的側重點不同,有的以合同條款的填製為主,有的以計算資料為主,有的以上機操作為主。

3.進行考試方式的改革,就是變閉卷為開卷,允許學生檢視資料。這需要教師預先對考試內容進行有目的的設計,把各考試內容巧妙地設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例如,在考核合同條款的前幾部分時,只出一個外貿案例,在看似簡單的一道題中包含著幾章的內容,既考核條款、術語,也考核計算方法與國際慣例的掌握情況。不僅要求學生用英語填寫模擬合同,還要在計算相關資料後,一併填寫附帶的各類表格,極大程度上注重了知識的銜接,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學生普遍感覺其難度並不比閉卷小,考出高分極不容易。

總之,通過實行上述教學方法、考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也為他們展示了大量書本中接觸不到的案例、單據,通過討論、計算、填單、模擬談判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他們走向社會從事相關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基礎。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7

一、電子信用證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電子化的信用證與紙質信用證相比具有巨大優勢,當貿易雙方開始藉助電子進行磋商、傳輸、稽核單據的時候,極大提高了信用證業務的處理效率,電子結算使原來的10~15天時間縮短將近3~4天甚至更短,更因為採用了銀行先支付給出口方大部分貨款,然後進口方付款贖單的方式,為進口方週轉資金,更高效率地利用資金提供了契機。但是,電子信用證的發展也面臨著自身難以解決的憂患。

(一)格式不同而引起的內容誤解

各個銀行和企業主導的電子信用證業務中,因為各方當事人偏好不同,可能會採取不同格式的信用證及相關單據,如果當事人基於此對單據內容產生理解不一致問題時,就會為貿易帶來不便。根據民法的歸責原則:責任在開證行時,則視為開證行未指定標準格式;責任在受益人時,開證行可以拒收相關單據並且拒付;責任在提供相關單據的第三方。但是責任認定往往是在事後,而且因為參與主體的複雜性,責任追究往往顯得單薄無力,既不能及時挽回貿易損失,也在貿易雙方之間產生裂痕。

(二)審單和交單停留在紙質階段

電子信用證業務的開證合同制已經進入電子階段,相比起來,電子信用證貿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交單和審單,往往關係著一項貿易的所有關鍵性資訊,它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對網路安全性的擔憂,導致大部分銀行和商業公司在電子審單和交單這兩項上一直比較謹慎,所以長期停留在使用紙質方式上。

(三)結算方式電子化面臨挑戰

電子信用證業務的結算方式走向電子化還面臨巨大挑戰。在目前的電子信用證實踐中,只有Bolero因為與SWIFT密切合作而申明採用eUCP規則,其他的電子信用證業務都是各自為政。另外,因為國際商會是以準立法方式推出的eUCP1.0,這項規定既給了貿易雙方更多的選擇,也從側面說明這一立法有待完善和加強它的權威性。

(四)電子信用證電子簽章面臨的問題

電子簽章首先面對的就是法律效力問題,使用電子簽章到底像不像書面簽章那樣比較容易獲得法律認可。再則因為電子檔案具有無數次的複製的可能性,電子簽名也極有可能被別人利用,所以到底如何確認信用證是否是真人簽發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站在貿易安全的角度上考慮,電子簽章被盜用破譯或者是貿易參與人必須付出大成本的檢測代價才能確定真偽時,人們更偏向於使用傳統方式,即紙質方式來進行貿易。

(五)電子信用證欺詐問題

因為信用證方式是單證業務,銀行在處理信用證的業務時主要是看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是否符合信用證條款。單據與單據相關的貨物和服務等是否和信用證相符,並不是銀行決定是否支付的條件,也就是隻要信用證和單據符合要求,銀行就會據此議付貨款。UCP制定這項條款的本意是要維護銀行使之不捲入買賣雙方的合同糾紛,但是這項規定不僅造成了當事人串謀造成銀行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會使買方即使遭受賣方欺詐而必須承擔損失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這種明顯不公平的狀況雖然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注意,但是各方所採用的救濟措施也只是事後的追究責任,所以成效不大,如何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將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

(六)電子信用證業務脫離銀行擔保

銀行出於安全的考慮,在電子交易業務中的步伐比較謹慎,相比起來,許多不具備擔保資質的電子商務公司卻紛紛加入了電子信用證業務,他們提供的單證服務和信用證服務已經沒有了銀行擔保,成為了名不副其實的電子信用證服務。貿易擔保公司要求必須繳納15%左右的履約保證金,相對於銀行對開證人和受益人的資信實力進行監督而言,他們為交易雙方所設的門檻更加低,往往並不會要求交易雙方交付大額保證金,對交易雙方的資信調查也可有可無。這些沒有資信實力的擔保公司無疑是在為買方大開方便之門,使賣方的利益更加得不到保障。

二、電子信用證安全防範措施

因為國際貿易是兩個不同國家的當事人,如果在具體執行中出現了問題,雙方進入仲裁或者法院的司法程式的話,在取證和適用法律方面都必將面臨極其複雜的情況,而且經歷時間越久,遭受損失越大,司法過程中的耗資也越大。所以,事後追究責任的措施固然重要,事情防範的意義也顯得意義重大。針對上面提到的安全隱患,可以尋求以下防範措施:

(一)儘量選擇雙方都熟悉的.電子信用證格式

不管是國際商會制定的標準格式還是商務公司或者銀行的套用格式,對雙方有爭議的內容應事前進行良好溝通,並對所商議確定的結果在電子信用證中有所體現,以構成銀行付款的必要條件和交易雙方發生爭議時的參考標準。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儘量避免落入對方的文字陷阱,特別注意對方故意利用他國語言形成歧義,故要求以兩國語言形成對比參照是非常必要的。在雙方協定產生糾紛時作為兩方適用法律的問題上,也要注意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差異。

(二)推進電子交單和電子審單

這就要從技術和法律兩方面來進行保證:一要確保電子信用證的內容和單據內容的統一性、準確性,這就要求電子技術的改進;二是法律要明確在電子交單和審單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和偏差時,各方當事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國際海事委員會電子提單規則》,簡稱《CMI電子提單規則》,它規定了電子資料等同書面、資料電文的鑑定、密碼、單據的傳送與稽核等。運用電子密碼,使電子提單的轉讓和使用成為了可能,並規定電子資料的效力等同於書面合同,當交易雙方以書面形式簽署同意在不違背任何國內法或本地法的前提下進行點傳輸和電子資料來進行商務往來時,雙方當事人已被人為同意不再提出書面形式的抗辯。《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關於電子交單的附則》,國際商會eUCP1.0版,簡稱eUCP。可以看作是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的補充,eUCP涉及了信用證法和電子商務法的內容,明確了一些貿易術語在電子單據和紙質單據中的不同定義以及電子交單的格式和電子拒絕通知的格式,此外還包括銀行無法收到電子記錄和電子記錄損壞時的法律後果等問題。

(三)明確電子結算方式中各方行為的法律後果

電子化的結算方式往往使資金在瞬間完成劃撥和支付,因為法律關係複雜,包括銀行和客戶、計算機制造商、軟體開發商、通訊線路提供者、供電商等都在這個複雜關係內,如果發生了資金未劃撥或者劃撥不及時等問題,那麼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複雜多樣的,相應的原因追究相應責任人的責任時,我們就必須面對法律的認證方法和對各行為人的處理措施並沒有完善的規定,這種隱藏的風險和對資金往來及對商業交易內容安全性的考慮使交易當事人都不能儘量信任這種結算方式而積極採用。

(四)立法確定電子簽名的認證方法及其法律後果

針對電子簽章,《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簽字示範法》,簡稱《電子簽字示範法》中規定因為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總會發生對電子簽名的真偽產生疑問的現象,而電子簽名關係到對簽名人身份的確認和對電子資料內容的認可,這項立法為尚無相關法律的國家提供了參考,並對電子簽名所產生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後果做出了說明。而對我國來說,需要儘快立法確定認證電子簽名有效的方法,規定相關檢驗機構的達標條件,政府不能只依靠市場條件來建立這些檢驗機構,而必須由國家出資成立一個以高標準為基準的檢驗機構。對於銀行來說,有必要追加一項權利和義務,即向交易雙方求證電子簽名的真偽,而雙方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做出迴應。

(五)保證電子信用證業務沒有脫離銀行信用

對於電子信用證業務不再是由銀行而是擔保公司來擔保,那麼,脫離了銀行信用的電子信用證能走多遠就可想而知了。電子信用證由商業信用發展成為銀行信用的初衷就是因為銀行作為一個不同於一般法人性質的產業,其背後有龐大的資金實力和政府的政策支援,它的抗風險性和安全性相較於其他商業團體要高。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國際貿易雙方的安全意識,鼓勵他們採用具有銀行信用的電子信用證;另一方面也要打擊紊亂的市場秩序,制裁無擔保資格而進行信用擔保的行為。銀行信用不是制約電子信用證發展的絆腳石,反而是促進它發展的推動力。商業信用正是因為其自身對風險的抗擊能力較低,理性經濟人往往會尋求更加有保障和安全可靠的交易方式。但是,一些商業公司看準的往往是人們尋求利益的天性,它們以較為低廉的服務價格提供自身並不能承擔的高規格的服務,完全沒有意識到正是他們提供的服務成了電子信用證詐騙者的犯罪平臺,往往使自身和交易雙方都陷入了危機,造成損失的同時又打亂了市場秩序。這種活動一旦成為主導電子信用證業務的主導市場,後果將不堪設想。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8

摘要:本文以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群建設為研究內容,通過對其探討,以期培養出適應當下高速發展的社會、能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的高素質、高技能複合型國貿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群;建設

一、前言

當前,構建學科專業群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新趨勢。對於國際貿易專業群而言,其是以國際貿易為核心、若干相近學科組成的集合,並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踐行“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教學思路,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抓手,以構建國際貿易專業群特色的多個職業崗位群為方向。本文以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群建設為研究內容,通過對其探討,以期培養出適應當下高速發展的社會、能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的高素質、高技能複合型國貿人才。

二、國際貿易專業群建設的探討

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期繁榮,構建新型國際貿易專業群,使之服務於人才培養十分必要。因此,本人站在傳授知識視角,對建設國際貿易專業群做一詳細探討,以期為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群建設提供新思路。

1、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國際貿易產業群建設是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對於國貿專業而言,其在人才培養中應把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職業崗位群所需的技能、職業素養貫穿於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具體而言,第一,培養該專業群較強的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知識為核心基礎,這是當下學生滿足崗位需求的首要前提,因而高職院校應重視國貿專業群建設;第二,主動讓學生掌握崗位群所需的職業技能和崗位操作能力,以促使學生成為國貿實務人才的保障;第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崗位所需的職業素養,這是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的必備催化劑;第四,全力構建專業群的平臺課程體系,分專業、分方向設定專業核心技能課,這是學生成為專業核心骨幹或領域專家的通道;第五,全面推進雙證制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國家職業標準,這是學生走向標準化規範化的必備條件。

2、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國務院、教育部對全國高職院校人才基本素質培養的總體設計要求,課程體系建設是提升實務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對於高職院校國貿課程而言,其可以從如下方面構建國貿專業群建設,以形成完整、合理的課程體系。首先,高職院校可以開設一些公共基礎平臺課,比如:軍事訓練、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學習能力指導、普通話、應用文寫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公共基礎平臺課,以輔助國貿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公共專業基礎課主要是培養外貿產業鏈的基礎知識,高職院校國貿專業主要開設課程有國際貿易、商務英語、市場行銷、管理學基礎等課程,這些課程相互聯絡,易於培養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再次,崗位群基礎課平臺課程是為學生進入各專業模組方向打下基礎,其主要開設課程有:物流基礎、報關基礎、電子商務基礎、會計基礎、單證操作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安排,國貿專業學生經過一年的公共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崗位基礎平臺課的學習,可以根據自己所需尤其是興趣選擇專業方向,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興趣”優勢;最後,經過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的學習,高職院校國貿學生基本能達到企業所需。比如:通關方向(報關業務技能、進出口商品歸類、外貿倉儲管理),國際貿易實務方向(外貿函電、商務英語口語、國際貨物運輸),跨境電商方向(網路營銷、客戶關係管理、電子商務運營),物流管理方向(運輸管理實務、倉儲與物料管理、採購管理、供應鏈管理)。

3、教學資源的構建

教學資源是專業群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國際貿易專業群模式需建立優質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即由校內主導、專業帶頭人牽頭,聯合優質企業、兄弟院校共建國家示範型資源庫,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需要按照國家示範專業群的技術規範和專業崗位課程內在聯絡構建的,由出色的數字化媒體(微課、碎片視訊)、知識點素材及共性案例等基礎資料組成,並根據教學需要,國家最新動態不斷擴充完善網路精品線上平臺。此外,借鑑已有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高職院校優質資源庫主題一般應包括:(1)專業方向的社會化服務型課題、專案;(2)校內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構建的專案化教學教材;(3)現代資訊科技及網路小組教學;(4)企業;(5)校內外實訓基地。

4、師資隊伍的構建

高職院校應按照“教學團隊合作化”的思路建設一支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較強(能獨立執行專案),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的“三師型”教師隊伍。通過這樣的融合,促使專業教學改革,促進產教的有機融合,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高職校內教師通過假期或者某一年到基層企業實習鍛鍊,進而瞭解企業所需,提高崗位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和一線工作崗位的技術骨幹到學校就某任務、專案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把實際工作的問題、難題所遇到的分享在教學中,同時邀請兼職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討,共同開發符合企業工作實際的教材。

5、教學效果體系的構建

國際貿易專業群應始終堅持“教師互評、教師評學、學生評教”的教學反饋體系。同行評教將把有關資料反饋到系部,由系部的教學督導有針對性聽課集中商議有點傳承、修正缺點。學生評教將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比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而予以修訂完善評價內容。

三、總結

構建國際貿易專業群的課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出適應當下高速發展的社會、能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的高素質、高技能複合型人才。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期繁榮,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優化、構建包括國貿在內的專業群課程。基於此,當下高職教學必須整合資源,以崗位群設定課程,堅持走專業亮點和專業質量的發展之路。只有這樣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群建設才能有效的促進實務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佔九.關於“1+x”模式英語專業群的建設[J].職教論壇.20xx(23).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xx(1).

[3]廖曉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xx(12).

[4]仇榮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xx.(12).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9

1引言

隨著中國迎來加入WTO的第十五個年頭,中國經濟早已與世界經濟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由於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國家對於優質經貿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經貿人才培養模式面臨改革與創新的挑戰。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國際貿易類專業人才的教學質量與就業競爭力,從而使社會企業、高等院校及學生本人滿意,這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2國際貿易類課程教學的新特點

當前中國高校開設國際貿易類課程的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務專業及投資學專業等。由於國際貿易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國家或地區間商品交換過程的應用經濟學學科,因而具有較強的涉外性、綜合性及複雜性。

2.1教學內容不斷豐富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深入,國際貿易的內涵得到了不斷的豐富與擴充套件。例如,僅從貿易標的物的形式劃分,國際貿易就包括了有形的國際貨物貿易與無形的國際服務貿易、國際技術貿易等類別。所涉及的內容也相當豐富,傳統貨物貿易學的貿易術語、交易條件、磋商過程、運輸保險、合同法規等問題已得到來自新興的無形貿易的補充。可以說,現在的國際貿易類課程已不能夠僅僅討論貨物貿易這一種貿易形式了。

2.2教學模式不斷創新

教學模式是否合理、教學流程是否科學、教學方法是否恰當,這三個問題是決定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關鍵問題。目前,高等院校國際貿易類課程的教學模式依然延續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以機械式地知識點灌輸為主要授課方式。這一傳統模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較多地強調了教師、課本及考試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及課後實踐的必要性,因而教學的效果不佳。特別是在當前的市場需求中,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實踐能力已成趨勢,傳統教學模式面臨挑戰。

3國際貿易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3.1調整教學內容

關於教學內容的調整,應加強對教材、教案的改革。首先,在教材方面,應著眼於國內外優秀教材的選用。國際貿易類課程涉及了跨國經濟,各項環節具有國際性特徵,因而不是任意一個國家或企業所能完全掌控的。目前,國內現有的各門教材需要更新,應在重視國內優秀教材的同時,適當引入一些國外優秀原版教材或翻譯教材。特別是在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國際經濟法及國際投資學等課程中,國外優秀教材的使用將有助於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國際貿易知識。這可以較好地提升教學內容的國際性、前沿性及通用性。其次,在教案方面,應注重教案內容的及時性與互動性。教案是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直接使用的重要資料,教案的詳略、新舊關係著教學效果是否良好。由於國際貿易類課程以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的總體形勢為背景,各門課程教案的編寫應當對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有所反映,前沿的熱點與趨勢應當成為課堂學習與討論的新內容。因此,教案內容的編寫只有不斷更新,才能滿足學生學習最新知識、分析最新現象、解決最新問題的教學要求。

3.2創新教學方法

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主要涉及理論與實務兩個方面。創新教學方法就包括理論知識教學與實務操作教學的雙重創新。首先,在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應強化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互動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難題,什麼是互動,為什麼互動,如何互動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授課教師。一般認為,課堂互動的主要形式包括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互動以及學生分享討論結論的發言互動。舉例而言,國際貿易類課程中的很多複雜議題,如國際貿易保險的理賠、國際貿易術語的使用、國際貿易糾紛的解決等都可以成為課堂互動的選題。即先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思考後分小組討論並形成一致的觀點;然後由學生代表發言闡述結論;最後由老師點評總結,迴歸到課堂的理論知識點。其次,在實務操作的教學方面,應增加情景式模擬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國際貿易類課程中,有大量的案例需要分析與討論,很多案例具有較高的複雜性和爭議性。傳統的簡單講授或文字閱讀已不能滿足學生對這類應用型課程內容的學習要求,而情景模擬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簡單的情景模擬教學包括了老師安排劇本、學生分組導演、現場模擬表演、老師總結評論幾個主要環節。可以讓學生模擬在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及國際談判等環節的各種角色,從扮演與參與的角度理解並掌握國際貿易的實際操作流程。情景模擬教學是一種快速幫助學生從書本到實踐的教學方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貿易類課程面臨新的挑戰,相應課程的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在改革思路中,應當將改革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相結合。在教學內容方面,重視教材與教案的創新;在教學方式方面,注重互動式教學與情景模擬式教學的應用。相信,這將改善現有國際貿易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為培養同時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與突出的實踐能力的優秀經貿人才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侯俊軍,凌豔平.專案式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應用[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xx(06):104-106.

[2]韓琳琳.討論式教學法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xx(35):156-157.

[3]蔣和平.地方院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xx(05):88-90.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10

一、五個案例

(一)吉利與錳銅公司合作經營

20xx年12月20日,吉利與錳銅公司簽訂協議,成為吉利海外之路的償試。合作4年之後,其合作品牌倫敦計程車在中國的的銷售卻不盡如人意,在上海每月僅生產400臺,一半以上出口英國,上海每月銷售40到50輛。根據錳銅控股20xx年財報,該公司全年虧損730萬英鎊,而20xx年財年虧損1420萬英鎊。

(二)上汽併購韓國雙龍

20xx年10月28日,上汽集團收購韓國又龍汽車48.9%的股權,總收購金額為5億美元。根據上汽原有計劃,上汽可以借雙龍技術和研發優勢加強自主品牌的研發,雙龍汽車可以借上汽在中國的資金、渠道優勢進入中國,雙方實現共盈。但以後的經營並沒有按照初衷進行。併購雙龍汽車後,一些深層次的因素,諸如人員整合、與雙龍工會的關係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加上上汽在整合國際資源等方面人才、經驗的短缺,一度陷入危機,後聘有國際運作經驗人士化解了危機,在20xx年、20xx年一度實現贏利。20xx年後,由於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加上韓國國內市場受政府政策影響等原因萎縮,歐美市場也受到嚴重衝擊,韓國雙龍現金流陷入嚴重危機,至20xx年雙龍進入破產程式,上汽併購雙龍案以失敗而告終。

(三)北汽收購薩博核心技術

北汽以2億美元價格購買了薩博3個整車平臺、2款發動機技術和2款變速箱技術等核心技術,可用於中高階轎車和SUV等車型。北汽的自主研發體系的建立時間將因此而大大縮短,整體研發技術管理體系也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四)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

20xx年3月28日,吉利與福特簽訂協議,以18億美元價格收購沃爾沃,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海外汽車併購案。吉利完成收購,總資金需要在180億元左右,如此龐大的資金,對吉利是個巨大的挑戰。目前吉利的年營業收入是140億元,贏利為12億元,積累如此大的資金,需要15年的時間。如此之大的資金流出,一旦吉利的資金鍊出現問題,後果將無法估量。橫亙在吉利面前的,還有4大挑戰:人才關、技術關、經營關和品牌關。

(五)騰中收購悍馬案

20xx年10月9日,通用汽車與中國民企四川騰中重工宣佈,雙方就通用旗下悍馬車業務的出售簽署最終協議。騰中重工將收購通用悍馬,騰中重工將為此次收購付出10億美元,其中收購悍馬品牌付出5.5億美元,其餘4.5億美元用於在成都龍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悍馬生產線。 20xx年2月24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底特律宣佈騰中重工無法完成對其旗下悍馬品牌汽車的收購,此項交易失敗。

二、案例分析

(一)出發點都是為了加強自主品牌開發,通過併購來提高自身技術、品牌優勢。

(二)對國外品牌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熱衷,有的相當程度上達到了迷信的程度。

悍馬是個高能耗產品,不符合中國目前發展戰略,而國內企業卻還熱衷於收購,說明國內企業對海外品牌盲目追求。

(三)國內企業在進行海外汽車併購時,對社會環境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或者說是對當前困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一併就靈的思想。

吉利參股經營倫敦計程車,由於對市場缺乏有效分析,在理想化的狀態完成了參股經營,致使未取得預想成果。雙龍併購後,一度經營良好,由於和工會的衝突和金融危機等因素而失敗。

(四)國際化人才大量短缺,國際化管理經驗較少,整合國際資源能力較差,沒有管理國際化公司的基礎。

吉利進軍汽車產業才十年之久,無論在資金、人才、管理經驗等與跨國公司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個併購案中方過於理想化,還有些急於求成。

國際貿易論文範文11

一、國際貿易中存在的標準化問題

國際貿易有國際標準,參與國必須遵循這種標準,中國國際貿易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標準化問題。

1.我國標準本身的問題。我國採用的許多標準都是國際最新標準之前的標準,十分落後,急需更新。另外,雖然我國有相關的標準,但這些標準被國家認證的非常少,而只能把已開發國家的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除了個別的技術標準在國際上有一定認可度以外,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國際貿易大國,缺少被國際市場認可的技術標準。

2.我國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體系之間存在差距。現行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體系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採用國際標準較少,實際採用的僅四分之一左右。國家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的比率較低。而歐美已開發國家幾乎都是採用最新的國家標準。

3.企業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國企業現狀的標準化意識比較淡薄,相當一部分企業根本就沒有標準化意識。沒有正確地認識到標準對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作用。企業缺乏標準化意識還體現在企業的管理上。中國的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標準化管理比較落後,這直接造成了企業的事實標準較少,不利於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水平的提高。

二、綠色貿易壁壘中的標準化問題

1.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條件及表現形式綠色壁壘,又稱環境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一些國家憑藉其科技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目的,透過立法或制訂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對國外商品進行准入限制的貿易壁壘。當前,一些已開發國家通過制定高於開發中國家的環境質量標準來推行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即以高環境標準准入條件作為限制進口的手段,從而使傳統的貿易壁壘逐步演變成環境壁壘,成為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產生於國際協議、法規、技術、公約、制度所派生出來的不合理的環境標準及其環境保護措施。

2.標準化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國際標準一方面有助於確保各國的技術互相相容,使消費者瞭解在國外生產的產品資訊或他國的加工工藝,從而降低交易費用,促進國際貿易;但另一方面,在標準對國際貿易體現出促進效應的同時,標準也可以成為貿易保護措施。第一,使我國出口增長速度減緩。以出口為導向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一大特色,經濟的落後和技術的匱乏,環境的汙染,使我國產品質量與國際標準相差甚遠。第二,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勞動力價格低廉,生產成本低,是我國產品出口具有價格比較優勢的原因之一。而已開發國家制定的標準要求產品從生產、加工、運輸、儲藏、銷售到報廢的各個環節,都要按照一定的環境標準、生態標準去執行,達到無公害、無汙染的標準。在已開發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下,我國相關產品出口企業為了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就必須從各個環節嚴格的按照規定標準進行檢測,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不足以承擔高額的檢測成本,增加了我國產品的生產成本。

三、應對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的標準化方法

1.加強和完善預警機制,掌握綠色貿易壁壘的發展動態。

綠色壁壘不是靜態的,而是一種持續發展的動態貿易壁壘。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設立收集、分析、諮詢和管理貿易壁壘資訊的專門機構。根據我國出口產品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收集並分析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資訊及發展動態,加強對已開發國家和主要貿易伙伴國家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式、衛生檢驗檢疫標準、政策和內容的研究,密切注視全球技術性貿易壁壘變化的新動向。

2.開發綠色生產技術,增強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

例如,我國農業應實施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促進農業走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生產技術標準,規範化肥、農藥、除草劑、獸藥的使用,實施農產品生產過程標準控制。由政府推動建設農產品生產、出口基地,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擴大農業環保技術的開發創新,提升農業環保技術的整體水平,增強應對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

3.加快制定和完善技術標註和法規。

首先,要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認證體系,要根據WT0有關協議,大力推動綠色產品原產地標記認證制度,積極實施IS019000、IS014000標準的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其次,申請綠色認證。申請綠色認證是打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有效方法。不僅能獲得已開發國家對本國貿易商品的肯定,也能更好地證明我國對外出口商品質量符合環保要求,增強我國企業在國家市場的競爭力。

三、應對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的標準化方法

1.加強和完善預警機制,掌握綠色貿易壁壘的發展動態。綠色壁壘不是靜態的,而是一種持續發展的動態貿易壁壘。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設立收集、分析、諮詢和管理貿易壁壘資訊的專門機構。根據我國出口產品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收集並分析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資訊及發展動態,加強對已開發國家和主要貿易伙伴國家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式、衛生檢驗檢疫標準、政策和內容的研究,密切注視全球技術性貿易壁壘變化的新動向。

2.開發綠色生產技術,增強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例如,我國農業應實施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促進農業走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生產技術標準,規範化肥、農藥、除草劑、獸藥的使用,實施農產品生產過程標準控制。由政府推動建設農產品生產、出口基地,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擴大農業環保技術的開發創新,提升農業環保技術的整體水平,增強應對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

3.加快制定和完善技術標註和法規。首先,要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認證體系,要根據WT0有關協議,大力推動綠色產品原產地標記認證制度,積極實施IS019000、IS014000標準的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其次,申請綠色認證。申請綠色認證是打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有效方法。不僅能獲得已開發國家對本國貿易商品的肯定,也能更好地證明我國對外出口商品質量符合環保要求,增強我國企業在國家市場的競爭力.

結語

標準化問題是制約中國國際貿易的重要問題,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如何應對國際貿易當中遇到的標準化問題並改變這種現狀,變被動為主動,是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中國應從自身發展角度出發,及時調整國內對外貿易措施,認真研究國際貿易中的有關標準化問題,尋求應對措施,有助於我們隨時破解遇到的棘手的國際貿易問題。標準化工作在國際貿易中,要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消除不必要的綠色貿易壁壘,使標準化工作在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中發揮作用。